坂茂——「入境式設計」獨創的紙建築之父

2020-12-13 騰訊網

坂茂先生,作為「50後」一線建築師,近30年多來,創造出開天闢地的紙建築領域,創造出整個「紙建築體系」,展示了建造者空前偉岸的愛心和難得的創造智慧。他這對人類居住環境的傑出貢獻已經載入當代建築史冊。2014年坂茂先生榮獲建築界的「諾貝爾獎」的普利茲克建築獎 和來這世界各地的感謝與讚揚。

▲紐西蘭紙板教堂

坂茂先生在回答「為什麼要做紙建築」問題時說,「我只是覺得浪費東西太可惜,想著用紙管來做代用材料而已。」

這是多麼重要,又多麼樸實的想法 ,可這成為指建築誕生的契機。再次證明:「正確的原創思路乃至是第一生產力」——他也它為坂茂先生的事業開闢了財路,引導他完成的第一個紙教堂 就是傑作。

說起來,紙的祖國/中國自古就有「敬惜字紙」的優良傳統,但是到了圖像時代,無紙辦公時代,我們卻缺乏當代充分利用廢紙再生的創新理念。可能,坂茂先生的幸運是,早在求學庫伯聯盟學院時期的建築教育上,受到了重視「概念設計創新」和「動手能力」的訓練,日本又有摺紙藝術的優秀傳統,加上他熱愛人類之心,這些造就了他,使他一旦有了樸實的好想法後,很自然地踏上了「讓紙建築不朽」成功之路。

▲2000年德國世博會日本館

特別是,由於他這種真誠的愛心行為,很快得到日本教會團體、社會乃至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支持,從而演化為遍及世界的救援行動。

坂茂先生與紙建築共命運的持續奮鬥精神令人欽佩。對於1986年起步30年後的紙建築,他終於可以自豪地講:「誰都會認為 所謂紙建築,不可能是指人們居住的建築是由紙做成的吧?也會有這樣的疑問:難道不考慮『防水』、防火、強度嗎?但是,我把這些疑問,都一一解決了,並在世界範圍使『紙建築』能『史無前例』地在日本付諸了實施。這其中有永久性建築,也有地震災害後建造的臨時建築。如『行動起來』的紙建築已不局限在日本,1999年的土耳其地震,2001年的印度地震後的臨時住宅,2008年,中國汶川地震後,第一所臨時小學(至今仍在使用),以及2000年德國漢諾瓦世界博覽會中面積3090平方米的日本館,可見,紙建築已在世界各地實現。」

▲紙建幼兒園——中國四川省雅安縣

坂茂先生親手倡導與實踐的紙建築 如今已成為「對環境不產生負荷、美觀且牢固的建築」,我願稱其為『不朽的紙廈』。對促成實現了中國唐代詩人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人道主義千古理想的偉大行動。

本文資料來源網絡,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我們儘快處理。

聯絡、投稿、投訴

相關焦點

  • 紙建築帶來希望 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坂茂作品
    【太平洋家居網 設計頻道】2014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坂茂(Shigeru Ban),被美國《時代雜誌》譽為「21世紀100創意先驅之一」。他最廣為人知的設計,是大膽採用紙管為材料,不損災地一草一木,廢物利用的同時為災區迅速地重建社區。作為日本生態建築界的領導者,坂茂融合了東西方的建築風格,把節能和循環再用的設計理念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領域。
  • 方振寧:坂茂建築設計獨一無二 充滿人文情懷
    當代著名華裔藝術家、建築及藝術評論家 方振寧3月25日凌晨,方振寧在博客上發表了這樣一段話,摘錄如下:3月25日凌晨五點過兩分,我就被一個來自紐約的電話所叫醒,原來是我的學生報告我今年普利茲克獲獎者是坂茂的喜訊
  • 日本知名建築師坂茂的抗震「紙管」建築
    日前,剛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日本知名建築師坂茂前往四川檢驗自己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之後完工的第一件作品—苗苗幼兒園,四川僅有的兩個「紙」建築之一。他說:「我不僅要為富人做豪華的地標性建築,更重要的是為普通人,特別是災後失去房屋的普通人設計,這就是我選擇實現社會責任的途徑。」
  • 紙做的房子救災?坂茂做到了,還拿了普利茲克建築獎
    「神戶紙管臨時過渡安置建築」成為坂茂成功設計的第一批救災建築。它們便宜又容易搭建,並且出人意料的舒適。展覽現場復建了包括這一建築在內的五件作品,人們可以踏著啤酒筐走入紙筒屋,親自感受建築師以專業智慧創造出來的「臨時房屋」。隨後,他在各地陸續設計了不同的臨時庇護建築,每次都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以及周圍環境所特有的物產。
  • 「十方說」平凡而偉大的建築魔法師——坂茂
    他們其中有人們較為熟知的安藤忠雄等建築大師,也有大眾並不太了解的,比如坂茂就是其中一位。富士山下Under mount fuji近日,由坂茂設計的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終於開幕了,這是一座讓人嘆為觀止,過目不忘的偉大建築。倒三角的外形,仿佛是顛倒過來的富士山,給人一種意想不到的創意和視覺衝擊。
  • 2014年普利茲克獎得主坂茂建築作品
    華林小學臨時校舍,-2008年,-中國成都-攝影Li-Jun   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委會對坂茂的評審辭特別強調了他對硬紙管和貨櫃等常見材料的實驗性運用;他的結構性創新;和他對竹子、織物、紙板以及再生紙纖維與塑料複合材料等非傳統材料的創造性使用
  • 日本建築大師坂茂:我要用紙管為巴黎聖母院建一座臨時館
    而在這些設計方案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日本建築大師坂茂。被稱為「人道主義建築師」的坂茂,在2014年榮獲了素有「建築界奧斯卡」的普利茲克建築獎。設計界、建築界,尊為大師者,多如繁星;但被稱為「俠客」的,或許只有他。善於突破材質局限,挑戰不可能的他,更是一位積極的設計探索家。
  • 「臨時」建築師坂茂
    最極端的,在我參與的一個微信群中,有個建築師這麼評價——「專業的工業設計師,業餘的建築設計師」,一個膾炙人口的例證似乎落實了人們對評委們「腦子進水」的揶揄,它雖然是真事兒,聽起來卻像一個笑話——坂先生曾經一本正經地設計某品牌衛生紙,他做的最大改動就是把衛生紙中的圓紙芯換成了四方形,轉動扯紙的時候於是不再平滑,據說,這樣會提高人們對紙張浪費的敏感度。
  • 救災建築師坂茂上海開展:紙管建築也可以是永恆的
    「坂茂建築展——建築設計與救災項目的共存」於10月8日至11月30日在博物館1樓設計中心(psD)舉行。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日本建築師坂茂以其救災項目聞名。「紙板大教堂」模型局部,「坂茂建築展」展覽現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紙板大教堂,設計:坂茂建築設計,2013,紐西蘭基督城,©Bridgit Anderson坂茂同樣善於利用當地的技術和材料,因地制宜地設計災後建築。
  • 櫻花季,去日本輕井澤住坂茂設計的新酒店!
    這一次,遠離都市,來普利茲克獎得主坂茂(Shigeru Ban)新設計的Shishi-Iwa House精品度假酒店享受自然吧!DECO受邀前往搶先體驗,為你帶來360度全方位的酒店測評報告。為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並保留當地的林木,坂茂使用了一種未用於酒店建築的破格技術;以木質框架在事先製成的三合板之間,形成一系列模組化的結構框架,方便運輸到現場並裝合,以實現建築的彎曲輪廓,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 混凝土或許堅不可摧,但紙建築未必就不能萬古流芳
    在當時的老師真壁智治的影響下,他開始為約翰·海杜克(John Hejduk)的「紙建築」著迷,而那時候後者是紐約庫柏聯盟建築學院的院長。這所高等學府後來成為坂茂追求夢想的起點,他還在這裡遇到了將來的生意夥伴迪恩·莫爾茨(Dean Maltz),坂茂工作室的美國分所負責人。1984年坂茂獲庫柏聯盟建築學院建築學士學位,隨即在東京開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
  • 坂茂和他的低姿態建築!
    講演中途他們會發出陣陣笑聲,因為被坂茂的幽默所打動。講演結束後,年輕人向坂茂提了幾個問題,顯然他們已經對這位建築師的設計做過透徹的研究,所以問題都非常具體,比如,坂茂在設計中常常對內外空間的界線做虛化處理,會大面積使用到玻璃、可活動的捲簾窗格等,那麼他是如何考慮建築內部的私密性和保溫效果的?
  • 坂茂:建築創作與社會責任並存
    2017年9月23日,備受業內關注的2017 中國(大連)室內設計國際論壇在大連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室內裝飾協會主辦,大連市室內裝飾協會、大連市室內設計行業協會、大連老闆電器共同承辦。本屆論壇邀請到坂茂先生、袁文翰先生、張清平先生、徐志強先生等眾多國內外知名設計大咖的出席並演講,分享創新設計理念、前沿設計技術。坂茂先生接受新浪家居的獨家採訪。坂茂:日本著名建築師, 2014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者新浪家居:您的建築項目在全球被廣泛讚譽,是什麼原因促使您投身於人道主義事業?
  • 2014普利茲克獎日本建築師坂茂作品
    從12年級開始坂茂參加了大學預備學校的夜間課程。他第一次學會了使用紙張、木材和竹子搭建結構模型,他的特殊能力很快就證明,他在這個領域是無與倫比的。他的夜校老師是智治真壁,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建築系。有一天,坂茂在真壁家裡讀到一篇有關約翰·海杜克的文章,海杜克被稱為「紙建築師」,時任紐約庫珀聯盟建築學院院長。
  • 以用紙蓋房子出名的坂茂 新作將是全球最高混合木結構建築
    收穫2014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師坂茂,不但是位長期關懷人道主義的熱心建築師,也以大膽使用最廉價、最脆弱的材料而聞名。比如日本神戶大地震時,他為失去家園的災民蓋的紙筒教堂,又如他用中國竹編帽子的方式設計的法國蓬皮杜中心新館。
  • 坂茂成第七位獲得普利茲克獎的日本建築設計師
    資料圖 人民網東京3月26日電 日本頻道綜合日本媒體的報導,日本時間25日,京都造形藝術大學教授坂茂獲得繼丹下健三(1987年)、槙文彥(1993年)、安藤忠雄(1995年)、妹島和世和西澤立衛(2010年)、伊東豐雄(2014年)之後,坂茂系第七位獲得該有著「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獎人選。 據悉,6月13日將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美術館舉行頒獎儀式。
  • 日本建築師坂茂獲普利茲克獎
    方體空間工作室主持建築師王昀告訴新京報記者,坂茂的建築設計個性非常突出。當時王昀在東京留學,剛從國外留學回東京的坂茂曾在王昀住的附近蓋過一個混凝土的房子,「那會兒日本後現代建築風格興盛,但在坂茂的建築中看不到強烈的後現代色彩。」此後,王昀又接觸到坂茂用硬紙管設計而成的美術館,「這一建築令人印象深刻。」在坂茂的建築實踐中,硬紙管是個關鍵詞。
  • 日本著名建築師坂茂展傑作 法國河上搭紙橋[圖]
    圖片說明:法國河上搭紙橋  日本著名建築師坂茂27日為自己在法國南部一條河流上設計建造的橋梁揭開神秘面紗。與坂茂秉承的環保、輕質建築理念相一致,這座橋梁的建築原材料幾乎全部是可循環利用的紙。坂茂說,建造一座「紙橋」是自己長期以來的夢想之一。  一次能載20人  這座橋梁建在加爾東河一段寬度約10米的河段上。橋呈弧形,類似石拱橋,兩端分別固定在略高於水面的沙石堆中,周身呈原木顏色,由類似扶杆的紙筒相互連接而成。
  • 是美術館也是公園——坂茂臺南美術館設計
    2014年,日本建築大師,普利茲克獎獲得者坂茂在全球招標競爭中勝出,贏得臺南美術館的設計。設計中,交錯排列的體量如瀑布般落下,形成博物館的綠化景觀,建立起迷人的空間關係。本組圖片坂茂事務所美術館於2019年1月27日正式開幕,館藏著眾多作品和手工藝品。坂茂設計的部分是構成臺南美術館的兩棟建築之一。建築立面以白色為主,共分為五層,由2508㎡的展覽空間組成,展覽空間之間散布著戶外露臺,樓梯和入口。
  • 日本建築師坂茂:醉心於災後臨時建築項目,其實那意味著永久
    「坂茂建築展·建築設計與救災項目的共存」於10月8日至11月30日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行。展覽開幕當日,2014年普利茲克獎獲得者、日本知名建築師坂茂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講座,分享了他30年來的建築項目,以及為災民做設計的心路歷程:「建築師的普遍服務對象是精英階層,後者僱傭前者建造一些紀念性建築,將金錢和權利實體化,但是我一點不感興趣。我們的知識和經驗不僅僅是為上層人服務,更應該為普通大眾服務,包括在災害當中被剝奪住處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