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找個門當戶對的。這是父母對我們的殷切希望。
為何你這麼反感門當戶對這個詞?它玷汙了你純粹的感情嗎?
其實,門當戶對是有一定道理的。
婚前,兩個人日常相處中有許多觀念不合的情況,和門當戶對並無太大關聯。但是,婚後,觀念不合可能80%的根源,都是出自門不當戶不對。 所以,並不是是門當戶對百分百會幸福,只是說門當戶對可以避開很多不必要的風險。
同樣家庭條件的人生活習慣三觀相似可能性會比較大,其實門當戶對對於上層人士來說是一種資源保護。就是一方資金出問題另一方還可以兜底。
門當戶對不僅是經濟條件,最重要的得是兩家修養相當。除非是嫁娶一個孤家寡人,否則永遠繞不開對方的原生家庭。
其實思想觀念是基礎。門當戶對才更可能三觀契合。為了更容易找,就只能縮小範圍。縮小到門當戶對,總比大海撈針強吧。但你看最後能走在一起的,還是需要思想觀念一致。
我小時候也特別討厭這個詞 等長大了發現是有道理了 。只不過當時家長以一種特別造人討厭的姿態和語氣說出來的。
十幾年前甚至是五六年前,社會的大聲音還是尋找真愛。現在門當戶對的言論,一方面反應了當代焦慮,一方面是階級固化的必然。電視劇也不再演王子和灰姑娘了,年輕女孩兒做夢,也是有錢人愛上有錢人。
如果想單純談個戀愛的話,上學的時候學有餘力的時候談就好,那時候戀愛相對純粹簡單,當進入社會之後這些世俗的的東西真的很難避免,畢竟到了一定年紀都是奔著談婚論嫁,門當戶對的確有他存在的道理。
相似的家庭往往能培養出相似的人,品質性格責任心上進心大多數都是家庭影響出來的。這些不都是婚戀最注重的嗎?
結婚證本質就是經濟合約,和什麼愛情性格啥的完全無關,法律只保護財產不保護感情,所以考慮領證的話對於普通人來說門當戶對是規避風險的一種手段,當然不是說門當戶對就一定好結果,只是最基本的保險。
門當戶對是基本篩選條件,然後再看個人品性,雙方三觀,是否能有階段性的共同目標。
比如人家給我介紹對象,我會直接告訴介紹人我不扶貧不高攀,人家也知道我家境殷實就不會再自討沒趣給我介紹一些家底差的小夥子了。也清楚我不願意受委屈,不會介紹那種浮誇的富二代給我。門當戶對並不是你們想的那樣具體到某某條件,而是一個範圍。
「門當戶對」確實是一個非常簡單直接的指標,可以篩選掉一部分人,但是就像學歷不過濾人渣一樣,家境也不過濾人渣。
我是年紀越大越相信門當戶對。因為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碰到什麼樣的人。結婚根本上要配對的是人的思想和三觀。門當戶對有更大概率有接近的思想和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