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日,是2018新年後的第一個工作日,也將是太原希爾頓酒店被拍賣的日子。
開發商官司纏身,無力承擔訴訟費
阿里拍賣平臺資料顯示,太原希爾頓酒店由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掛出。據法院公布的《執行裁定書》顯示,這處希爾頓酒店被司法拍賣的原因為酒店開發方資金鍊斷裂,無法正常支付工程款。
天眼風險查詢顯示,該酒店的建設方山西晉豪國際大酒店有限公司「自身風險」多達39項,「周邊風險」5項,曾經上過最高法的的失信名單。與此同時,近年來,該公司還與五礦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中國民生銀行太原分行、江蘇南通六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等產生過借款、工程等合同糾紛,其中,在與河南省中巖建設基礎工程有限公司一案中,晉豪國際大酒店表示,中巖公司訴情的工程款欠款沒有異議,利息、訴訟費暫時無力承擔。
集中爛尾,希爾頓的中端策略存在問題
這件事之所以在臨近年底被「挖」出,並獲得如此多的關注,還在於這也是希爾頓這家世界500前企業遭遇的「尷尬」。
對此,較多的質疑聲音認為,希爾頓在中國二三線城市快速擴張,而這種」擴張,明顯操之過急。
自1998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希爾頓一直保持緩慢發展的策略,多方認為,2006年其品牌在太原落地的時候同樣審慎,當時依託煤炭,山西的資本環境要相對優越。據統計,這種審慎的策略最多持續到2013年,當時,希爾頓酒店在內地僅有36家酒店。2015年酒店落地數量達到了160家。據說,希爾頓方面還不滿足於此,未來的目標是270家。
從希爾頓近幾年的布局來看,其之所以獲得這麼快的擴展速讀,這和其對新酒店的定位有關,即發力「中端市場」市場。希爾頓公開的版圖顯示,希爾頓在中國內地新籌建的酒店中相當一部分集中在中國的二三線城市,包括唐山、株洲、諸暨、安順、哈爾濱、成都、丹東等地。業內人士認為,二三線城市的較低進入門檻也助長了希爾頓的這種擴張節奏。
其實,在希爾頓降低「身段」做中端市場的2015年前後,中國酒店市場正興起消費升級的呼聲,因此,希爾頓這種逆勢而為也因為沒有充分研究當地市場,暴露出諸多隱患,希爾頓旗下爛尾酒店也集中出現,除了山西太原希爾頓陪拍賣,最近幾年,貴州貴陽、安徽安慶、浙江諸暨、浙江富陽、湖北宜昌、廣西桂林等地籌建的希爾頓酒店均出現了停工,甚至爛尾。
被擺上拍賣臺和「遍地爛尾」,大舉擴張的策略是不是該變一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