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二一九公園留影。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27個貧困村、8455人實現脫貧;全市新增就業4.5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98%;新增學前教育學位8000個,完成農村薄弱學校改造110所;40萬企業離退休職工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一個個民生指標的變化令人溫暖。2017年,鞍山市投入65.6億元用於改善民生,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紮實做好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切實加強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生活質量有新的改善。
在2017年初召開的兩會上,鞍山市將「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努力為百姓提供更舒適的環境、更優質的服務,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讓老百姓的煩心事越來越少」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這是鞍山市委、市政府的莊嚴承諾。
鞍山市主要領導認為,讓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是全市工作的根本所在,抓好民生才能贏得民心。為此,鞍山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
2017年,鞍山市下決心最大程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這些問題涵蓋棚戶區改造及城區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維修改造主次幹道和街巷路、加強和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美麗宜居示範村等諸多方面,一項項為城鄉居民量身定做的「民生套餐」,其目的就是要全面提升鋼都百姓的幸福指數;一件件惠及百姓的好事實事,就是要讓更多的鞍山百姓從「政府埋單」中得到實惠。
棚戶區改造圓百姓安居夢
2017年,鞍山市棚戶區改造項目如期進行。「原來我們一家四口擠在40多平方米的頂層老房子裡,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自從棚改新政策出臺,實行貨幣化安置後,我們花了不到1萬元,就將原來40多平方米的舊房子換成了80平方米的電梯房。」鐵西區新陶官街道製藥社區居民陳麗豔說,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鞍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棚戶區改造項目。2017年初,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明確棚改開工任務時間節點,市棚改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召開專題會議,通過定期考核、市領導現場辦公等方式,每半月通報各地區棚改工作進度及存在問題,從而有效保證了棚戶區改造工程高質高效進行。去年,鞍山共建設棚戶區改造住房18778套,實現棚改貨幣化安置100%。
城區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改造也是2017年鞍山市一項重點民生工程。去年,鞍山先後完成24個項目,建築面積達218萬平方米,鋪設道路17.88萬平方米、道板44萬平方米。經過綜合整治,徹底解決了城區部分老舊小區配套設施失修失養嚴重、環境「髒、亂、差」、基礎設施配套不足、居民生活不便等問題。
城鄉社區用房告別「蝸居」時代
城鄉社區用房和服務設施是城鄉社區各個基層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群眾開展學習工作及其他活動的主要陣地,也是為廣大群眾提供文化娛樂、教育培訓、便民服務等各類服務的重要場所。
從2013年開始,鞍山市每年都將此項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強力推進。在已累計投入9000萬元資金的基礎上,去年鞍山再次投入1075萬元,資助鐵西區大陸街道解放社區服務站、立山區深北街道社區服務中心、高新區紅嶺街道調軍臺社區服務站等40個城鄉社區用房建設項目。
目前,鞍山市所有城市社區用房建築面積均達到400平方米標準,農村社區用房建築面積均達到200平方米標準,基本實現城鄉社區服務設施達標全覆蓋目標。
城市道路舊貌換新顏
大規模維修改造主次幹道和街巷路,為百姓解決出行難題。2017年,鞍山市對主次幹道車行道8.4萬平方米、人行道2.6萬平方米、沿石6.8公裡進行維修養護;對破損盲道進行維修維護;對城區街巷路柏油路面30.1萬平方米、道板22萬平方米、沿石42公裡進行維修改造。
經過大規模改造後的園林大道全線拓寬,改造後路段分為27米、26米和24米三種寬度機動車道。道路改造過程中,鞍山市對35中交通崗和雙山路交通崗路口進行渠化改造,提高了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菸草崗、新華街、大孤山橋等一個個過去令鞍山司機頭疼的路段,也在去年的道路維修改造中提檔升級,成為一條條百姓出行的「幸福路」。
農村薄弱學校煥然一新
2017年,鞍山改造農村薄弱學校110所。為農村薄弱學校購置桌椅3631套,購置電腦1595臺,購置多媒體一體機298套,裝修錄播教室7間,購置教學器材、儀器89505件,購置體育、音樂、美術器材7176件,有的學校還新添置了網絡設備、印表機、監控設備等。
「以前我們鄉村教師特別羨慕城裡的學校能夠進行信息化教學,如今我們學校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我們班級有了多媒體一體機,隨時都可以播放視頻和課件,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據臺安縣西平學校校長趙文宏介紹,2017年,西平學校所有教室都更換了最新型的電子白板,安裝了多媒體教學系統,全校建成兩個微機教室。岫巖滿族自治縣哈達碑鎮中學,去年先後投入110萬元購置教學設施設備,建成了嶄新的多媒體教室、美術教室等,學校的教學樓裝修一新,每個教室都換了地板磚。此外,還在學校的31個點位安裝了高清攝像頭,有效地保障了校園安全。
農民「零距離」享受就業法律服務
基層平臺的建設不斷得到加強。農村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提供包括勞動關係協調、勞動爭議調解、勞動保障監察、人事人才、失業登記、職業培訓、勞務輸出、農民工監測、農民工權益維護等服務功能。農民足不出村,通過這一平臺就可以享受到包括查詢就業崗位等一系列就業服務。
2017年,鞍山市人社局先後完成了73個農村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讓73個村的農民在家門口就可享受到就業服務。建立「一鄉鎮(街道)一團隊、一村(社區)一顧問」法律服務惠民平臺,也是鞍山市推出的重要惠民舉措之一。2017年,鞍山市司法局為該市的116個鄉鎮(街道)均配備了1個法律顧問團,為1164個村(社區)均配備了1名法律顧問。發動500餘名律師、267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15名專職法律援助律師、30名公證員、30名司法鑑定人員和342名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幹部參與到法律服務惠民平臺建設中。
供熱系統改造提升市民幸福感
對區域鍋爐房進行併網改造,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粉塵排放,改善空氣品質。2017年,經過新建和改造升級,鞍山市供熱基礎設施已經基本完備,熱源管網建設和運行都達到較高標準,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均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實現城區全域供熱系統質量標準和運行參數統一,城市供暖運行質量、經濟性、環保性和安全性全面提升。2017年11月,鞍山新的供熱系統併網運行後,供熱集團供暖區域停運原有低效和環保不達標鍋爐房24座、鍋爐70臺。經初步測算,每年可減少煤炭消耗40萬噸,減少排放粉塵17275噸、二氧化硫8467噸、氮氧化物14515噸,在有效保障居民冬季供暖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鞍山供暖期的空氣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