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代購終局:有店主關店散群 有店主被判刑10年

2020-12-11 網易財經

來源:今晚財訊

做韓國化妝品代購生意的王曉夏最近心情很低落。

幾天前,她解散了自己運營的500人的代購微信群。12月31日,《電商法》正式實施的前一天,她關閉了自己的淘寶店鋪。

早在2018年9月,她就已經在上海海關被罰了上萬元。而現在,監管的力度再次加大,這一行,對她而言,也快要做不下去了。

這種恐慌情緒也蔓延到了代購們的「客戶」身上。李秋影習慣了向自己做法國代購的朋友購物。但現在,朋友天天在念叨著「能做一天是一天」,有些心慌的她,在2018年底前開啟了瘋狂囤貨的模式。

維繫了「個人代購」圈子多年繁榮的遊戲規則,正在崩盤。

山雨欲來

這年頭,誰的朋友圈裡,沒有一兩個代購和微商呢?

但現在,「人肉」代購們,正在走向「職業的終點」。

2019年1月1日,《電商法》正式落地。在它正式實施之前,代購業內,已經感受到了山雨欲來的徵兆。

2018年9月28日,王曉夏帶著自己從韓國代購的兩大行李箱化妝品,乘坐航班在晚上11點多抵達了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但在T2航站樓,他們遇到海關嚴查海外購物進境,所有的乘客都必須全部開箱排隊等待過機審查,被查到攜帶未繳稅物品的,連夜排隊上繳。

王曉夏驚呆了。去年「十一」黃金周前後,上海浦東機場這次的嚴查海外購物入境,震動了整個代購圈。9月28日這一天,被這些個人代購們稱做「災難日」。而她就成為了親歷者。

僅王曉夏乘坐的那一個航班的乘客中,就查出了100多名代購。中國海關對個人隨身攜帶物品進境的免稅額度是5000元。化妝品和價格在1萬元以上的手錶稅率是60%,護膚品稅率是30%。「一片面膜就要罰20元;有的人帶了10隻Tom Ford口紅,被罰了1800元。」

另外一位代購當天也發了一條朋友圈說,「有一個代購的男生,隨身帶了幾隻價值幾十萬元的手錶,一共178萬的貨,急得當場就給海關跪下了。」

王曉夏的兩箱化妝品一共被罰了1.7萬元。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她現在還後怕:「我其實還提了兩大書包的SK-II,幸虧飛機上坐我旁邊的姐姐幫我背了出去,要不然我還得多罰萬把塊錢。」

現在,嚴查還在繼續。

「上海只要有從韓國回來的航班落地,海關就會重點盤查。清關公司的貨在各個港口放著,也不讓進來。」王曉夏告訴《今晚財訊》。

2018年11月,一則「淘寶代購服裝店主被判刑10年、罰款550萬」的消息,在王曉夏的朋友圈和微信群裡刷屏了。

據《每日人物》報導,他們聯繫到了當事人的丈夫萬健,證實了這是一起真實案件。

據報導,從2013年開始,淘寶店主遊燕用快遞郵寄、僱用「水客」偷帶及自行攜帶等方式帶貨入境,在自己的淘寶店裡銷售。2017年3月20日,遊燕在入境時被九洲海關緝私分局抓獲。同年4月,她以「涉嫌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被逮捕。

經統計,遊燕在香港刷卡購買並走私進境的服飾金額約1140萬元、偷逃稅款約300萬元,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罰款550萬元。

2018年7月,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原判。

此案一出,海外個人代購們頓時人人自危。大批代購紛紛將自己的淘寶店下架。

電商平臺上,一些沒有辦理營業執照的品牌旗艦店,包括屈臣氏海外旗艦店、Macys官方海外旗艦店、TOPSHOP旗艦店等,也在近期開始撤店。

李秋影被「早晚要買」的氛圍包圍了。「做法國代購的朋友總是念叨,搞得我一直擔心囤不夠。江浙滬海關最近查得太嚴了,海淘好心累。我們都把東西寄到山東去,再寄過來。」

但這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我現在所有的囤貨買的時候都是全新的,但是漸漸覺得保質期快到了,就只能放到鹹魚低價賣掉。」她說。

野蠻生長

2005年左右,市場消費需求增長,海外留學生、商人和旅遊人群成為國內第一代海外代購。慢慢地,這些兼職的代購人群中,有一部分走向職業化。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爆發,國內奶品質量引起消費者質疑,一度掀起國內代購奶粉的熱潮。

現在,代購已經擴展到了更多商品:從韓國的化妝品、澳洲的奶粉、日本的馬桶蓋,到歐美各大高端品牌的奢侈品,不一而足。個人代購開始進入了野蠻增長階段。

這個領域沒有門檻,不用工商登記,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去滿足用戶旺盛的消費需求。走在「灰色」邊緣的代購,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大的代購們註冊起了公司,在海外招募買手;小的代購開起了淘寶店,專職穿梭國內外採購。

王曉夏就是在2015年從一家化妝品公司的管理崗辭職,加入了代購大軍,專門從韓國代購化妝品。「那個時候,差不多隨便賣罐奶粉都能掙幾百塊。」

韓國是中國境外代購的天堂。據中信建投統計,韓國曾連續十年免稅市場規模達到全球第一。價格優勢、距離中國近、籤證寬鬆、出行成本低,再加上韓劇潮流,這一切都讓中國代購趨之若鶩。

在韓國免稅店裡,各個專櫃每天早上五六點就排起了長隊。有位代購曾對媒體透露,首爾有新羅和樂天兩大免稅店集團,從天津飛首爾一般只要1個小時,從仁川機場到市區明洞總店也差不多1個小時,飛一次加上住宿成本也不超過3500元。

「在2013年-2014年左右,市場信息極度不對稱,代購的利潤率甚至能夠達到100%。」據一位業內人士對《今晚財訊》透露,「到了近兩年,代購的利潤率一般在10%-20%之間,15%是一個比較平均的水平。」同時,各免稅店根據不同品牌,也會給代購5%-15%的相應返點。

韓國代購已發展成一條產業鏈。2017年,受薩德事件影響,中國取消了赴韓團隊旅遊,大部分韓國的地接轉變成了「代購地接」——代購們下了飛機,有商務專車接送,還有幫提貨送酒店、存貨以及包清關快遞等服務,一應俱全。

2014年,海關總署發布了56號、57號兩份文件,規範跨境電商監管。這也意味著,政府層面首次認可了跨境電商的模式。之後,跨境電商開始進入了爆發期,各種規模和不同模式的跨境電商平臺紛紛崛起。

於是,海淘的行業競爭開始變得激烈,打起了價格戰。很多運營成本高、利潤偏低,資金實力差的代購開始被淘汰。而渠道實力強,能夠做到低成本、收入穩定的大代購,向跨境電商轉型。

儘管各大電商平臺都幾乎開通了海外購、中國區直郵等業務,但通過淘寶、微信等平臺招攬生意的「個人代購」,仍然是個龐大的群體。

小微跨境電商平臺歪果桃CEO周俊對《今晚財訊》表示,據他粗略統計,國內的大小代購數量大約有幾十萬家左右。

據銀河證券預計,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規模將達到9.1萬億元,海淘用戶規模1.01億人。艾媒諮詢在2017年6月發布的《2017 Q1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曾稱,國內用戶有52.5%在海淘時選擇使用跨境電商平臺,但通過代購海淘的,仍然佔比達到40.2%。

代購和海外品牌間,也產生了一種奇妙的關係。

天貓國際副總經理邢悅曾對《環球網》表示,「代購」正在向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轉型。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018年10月的報導稱,聯合利華在計劃將其在澳大利亞推出的即食湯打進中國市場時,並沒有選擇在中國直接投放廣告,而是給居住在澳大利亞的華人提供免費試用裝,希望他們向親友推薦並提供代購。化妝品公司茱莉蔻也曾借用雪梨的代購中心推銷新系列產品。

以個人代購作為分銷渠道,不需要進行工商登記,不需要上稅,還免除了庫存等的成本,可謂「一本萬利」了。

而現在,管控力度的加大,正在刺激這個行業儘快從混亂狀態走向有序。

時代終結

法規管控並非要打擊跨境進口。2018年8月7日,有22個城市新設立了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包括北京、呼和浩特、瀋陽、南京、武漢、長沙、西安等,基本覆蓋了主要的一二線城市,讓保稅進口商品更快地觸及到消費者。

「2019年實施的《電商法》其實全都來源於『4.8新政』的基本要求,只是海關進一步地明確、落實了具體的操作方法。」周俊對《今晚財訊》說。

2016年4月8日發布的《2016年跨境稅改新政》,被業內稱作「4.8新政」。其中規定,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不再按郵遞物品徵收行郵稅,而是按貨物徵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當時的稅率是商品銷售價格的11.9%,也就是增值稅17%的7折。

在那之前,跨境進口採用的是與個人行郵相同的交稅規定。當時根據完稅價格表,每種產品有一個稅率,商品應徵進口稅稅金在50元以下的,可以免交稅金。

「那個時候,海淘每個包裹的稅金基本都控制在50元以內,當時運費也很低。」周俊告訴《今晚財訊》,當年「4.8新政」的發布,帶來了原本中小物流公司的洗牌。

而在2019年實施的《電商法》,和之前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在微信、淘寶等線上賣貨的代購,現在必須跟線下商家「一視同仁」了。

根據《電商法》規定,「個人代購」符合通過網際網路等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提供服務和經營等要件,因此,被納入「電子商務經營者」的範疇。這也意味著,他們需要登記為市場主體,辦理採購國和中國雙方的營業執照;要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偷稅漏稅需承擔法律責任。

國內店鋪要銷售進口產品,必須是一般貿易進口,產品要進行備案,要有首次進口的許可,繳納關稅和增值稅,具備整套的擔保品手續。而大部分個人代購,是先通過快遞公司、跨境電商渠道,或者「人肉代購」的方式,把貨物存放到自己家裡。這些貨物沒有經過一般貿易進口,在監管層面來說,就屬於「三無產品」和「假貨」。它們沒有正規的進口納稅憑證,如果進行商業交易行為,就可能涉及偷稅漏稅,甚至走私等行為。

同時,對於代購量最大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沒有中文標籤、不是國家認監委認證工廠生產、未獲取配方註冊證的產品,現在根據規定,不得在國內網絡平臺銷售。

「電商法的發布,其實是進一步放開一條合法道路,收攏不合法的道路。對於整個行業來說,我覺得是好事情。」一名跨境電商從業者對《今晚財訊》說,「但是,對於代購,特別是一些實力較弱的個人代購來說,它們將很難再繼續做下去。」

個人代購們的好日子到頭了。

有人開始考慮向線下門店轉型。據上海一家主營進口商品實體店的商家介紹,最近兩個月中,向它諮詢如何開展業務的人中,有微商和代購經歷背景的人陡然多了起來。

王曉夏的圈子裡,部分體量較大的代購正在考慮轉向洋蔥、雲集微店等大平臺做分銷;或者代理國內專櫃,「去找廠商直接要授權」。但王曉夏自己並不想考慮這條道路。「能給授權的,基本都是些垃圾品牌,我是不會做的。」

「一些小品牌的授權,代購們還是可以拿到的。但像香奈兒、迪奧這些大品牌,很少給電商授權,就連聚美優品都拿不到,更別說代購了。」周俊說。

周俊給這些拿到授權的代購們也提出了建議:切入細分市場,增加產品的差異化。「賣標品沒問題,但是一定要有非標品,即長尾產品。要去發掘還沒有火起來的、有特色的產品,在它們沒有完全火爆、被巨頭壓價之前,抓住第一波機會,還是可以盈利的。這也是巨頭們精力有限做不了的。」

但對於小代購們而言,它們在這個「優勝劣汰」的過程中,是沒有勝算的。

大多數個人代購還在觀望,但王曉夏已經起了放棄的念頭。「兩邊都要註冊營業執照,商品也要兩邊報關交稅,這樣我根本掙不到什麼錢。家裡囤的庫存還夠賣一陣子,等到了做不下去的時候,就不做了。」

在解散了自己親手建立的代購微信群之後,王曉夏發了一條朋友圈:「我感覺自己親手終結了一個時代。

相關焦點

  • 淘寶店主被判10年,做個代購至於被判這麼重嗎?
    原標題:淘寶店主被判10年,做個代購至於被判這麼重嗎?專家:至於近日,一位淘寶店主的道歉信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道歉信中稱,店主因為做進口代購被判刑十年,並處罰金550萬。有網友質疑,僅僅因為代購就要判十年之久嗎?也有網友表示,判刑了為何還能上網發道歉信?
  • 淘寶店主代購服裝涉走私、逃稅被判10年 引發爭議
    央廣網北京11月7日消息(記者錢成 李行健)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日,一位淘寶店主的道歉信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道歉信中稱,店主因為做進口代購被判刑十年,並處罰金550萬。有網友質疑,僅僅因為代購就要判十年之久嗎?也有網友表示,判刑了為何還能上網發道歉信?
  • 女子網購外國裙子被海關查扣 店主代購涉嫌走私
    「我覺得太貴了,就抄下貨號回家上網找代購。」  彭小薇在淘寶網上一查,果然發現了划算的代購,「是一家韓國貨品的代購網店。」在這家網店裡,她發現在商場看到的那款連衣裙,「代購價才1500元,便宜一半。」於是,她通過淘寶旺旺和店主「紫蘿」取得了聯繫。「對方告訴我,一天之後就可以發貨。」彭小薇當即拍下了這條連衣裙。  兩天過去了,彭小薇發現店主還沒發貨,再次聯繫店主。
  • 再見,個人代購!廣東一香港代購被抓了,判刑10年!罰550萬!
    最近一則新聞在代購圈引發地震廣東一名香港代購被抓了不但罰款550萬還判刑10年!最開始的時候只有一篇網文瘋傳《失聯已久的店主道歉信》這位做了3年代購的淘寶店家,如今因為走私逃稅被判刑10年並且罰款550萬元打開其店鋪後,
  • 媒體:淘寶店主被判10年,做個代購至於被判這麼重嗎?
    近日,一位淘寶店主的道歉信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道歉信中稱,店主因為做進口代購被判刑十年,並處罰金550萬。有網友質疑,僅僅因為代購就要判十年之久嗎?也有網友表示,判刑了為何還能上網發道歉信?遊某丈夫代筆的道歉信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昨天(6號)專訪了涉事淘寶店主的丈夫萬先生。
  • 淘寶店主因做進口代購被判10年,為何被判這麼重嗎?專家這樣說……
    來源:中國之聲近日,一位淘寶店主的道歉信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道歉信中稱,店主因為做進口代購被判刑十年,並處罰金550萬。有網友質疑,僅僅因為代購就要判十年之久嗎?也有網友表示,判刑了為何還能上網發道歉信?
  • 甜心:銷售10萬收入5萬,當好家雲店店主拿工資究竟有多爽?
    6月份,正值好衣庫618狂歡活動期間,組隊拿銷售獎勵、滿返活動、品類館勳章、伯樂卡助力......除了日常佣金及平臺獎勵之外,各種疊加獎勵福利支持店主。好家雲店店主甜心,在6月銷售額10.8萬,收入5.5萬。
  • 代購保健品無中文標識 淘寶店主被判10倍賠償
    代購保健品無中文標識 淘寶店主被判10倍賠償 原標題:   當海外代購遇上食品安全法  原告  違反食品安全法  被告  網頁有中文標註  被告稱,在網頁中有明確表明該產品是「澳洲本土貨」;代理律師:被告並非產品的經銷商,並沒有張貼中文標示的權利以及義務。
  • 海外代購有風險:網售「進口藥」店主被判售假
    原標題:海外代購有風險:網售「進口藥」 店主被判售假  本想做海外代購掙點錢,但沒想到卻觸犯了法律,全職媽媽孫某因網上銷售未經批准的進口藥,被昌平法院認定銷售假藥,判其拘役3個月,緩刑6個月,並處罰金1000元。   36歲的孫某經營一家淘寶網店,主營海外嬰幼兒服裝等。
  • 「關店不關良心」!店主一個一個打電話,退預付卡裡的餘額
    據劉群介紹,這家店面的合同馬上要到期了,夫妻倆一合計,作出了關店的決定,但目前面臨的最大的難題就是怎樣處理會員預付卡裡的餘額,經統計,目前店裡一共有400多名會員的預付卡裡有錢,最少的有一兩元,最多的有400多元。店主劉群表示:「顧客的信任比什麼都重要,不能因為一時利益把顧客信任丟掉,誠信至上。」
  • 攜帶超量免稅品入境未報關 兩淘寶店主逃稅被判刑
    東方網2月26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昨天下午,上海一中院對兩名淘寶店主境外代購大量商品偷逃稅款的走私案件作出一審宣判,劉欣欣(化名)、範琳(化名)犯走私普通貨物罪,判處兩人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並處劉欣欣罰金10萬元、範琳罰金8.1萬元,扣押在案的走私物品予以沒收。該案系上海首例因海外代購偷逃稅款被刑事處罰的案件。
  • 17歲少年欲強姦大連女店主被判刑
    17歲外地少年小劉在一家工地幹活,去年年末某日上午,小劉到工地附近一家小店買煙,天冷人少,小劉對女店主於女士突然起意,他用胳膊夾住於女士的脖子,強行扒掉於女士的衣褲就要強施「不軌」。  於女士機靈,她假稱自己懷孕了,然後義正詞嚴地警告小劉,你小小年紀可不能幹這事,這可是犯法。小劉心理上受到震動,還真住手了。
  • 淘寶店主海外大量代購入境未申報被判走私罪
    2013-02-26 10:16:24        2月25日下午,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就一起兩名80後淘寶店主境外代購大量商品偷逃稅款的走私案件作出一審宣判,認定被告人劉欣欣、範琳犯走私普通貨物罪,分別判處兩人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並處劉欣欣罰金十萬元、範琳罰金八萬一千元,扣押在案的走私物品予以沒收。
  • 聚焦315|數十微商代購未過審泰國減肥藥獲刑,仍有人代購
    據江蘇媒體報導,2017年底,江蘇一位女士在服用了代購的「泰國dc減肥藥」後,出現心悸、出冷汗、無法入睡的症狀,其就診後醫生稱這些症狀與服該藥有關,該藥中一些成分屬于禁藥。事實上,微商因代購泰國減肥藥被判刑早有先例。
  • 「小店主社會主義」
    在麥克法林譯本中,有兩處譯文常為人所詬:一是引言首句的「幽靈」,譯成了有童話色彩的「妖精」(hobgoblin);二是第三章第1節第2小節的標題「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譯成了「小店主社會主義(Shopocrat Socialism)」。在《〈共產黨宣言〉的誕生》一書裡,荷蘭學者斯特勒伊克特別指出了這兩處「奇葩」譯文。
  • 淘寶店主低價買假貨冒充日本代購 價格翻倍賣出
    2015年1月13日   儘管淘寶網上不乏假貨,但只要被貼上「代購」的標籤,就會立馬增加商品的正品可信度。「85後」的張某、陳某就利用消費者崇尚「代購」的心理,低價買入假冒的品牌護膚品,轉手掛在自家「日本代購」的淘寶店鋪中,冒充真品高價銷售。
  • 原來是店主忘關音響了
    隨後,隊員劉玉秀在店門邊的牆上找到了該店店主的電話號碼,撥通後,卻無人接聽。劉玉秀一連打了四次,店主才接通了電話。得知自己店裡的音響沒關,影響了附近居民休息時,店主十分抱歉,表示馬上過來關。20分鐘後,店主急匆匆趕來,向守候在店門口的巡防隊員連連道歉。
  • 罰款550萬,判刑10年!末日危機裡,沒有什麼能阻擋中國代購!
    新頒布的《電子商務法》釋放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提高準入門檻,杜絕個人代購行為。代購如果違反此法相關規定的電子商務經營者,將會被處以2萬-50萬元不等的罰款。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代購們一個個成了被耽誤的靈魂畫師。這些面目全非的商品你認識幾個?
  • 新《電子商務法》監管下 境外代購應如何繳稅
    一淘寶店主做代購逃稅300萬元被判刑10年嚴監管下 境外代購應如何繳稅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倪明)近日,珠海一淘寶店主代購境外服飾犯走私罪,逃稅300萬元獲刑十年並處罰金550萬元引發關注。記者採訪獲悉,新《電子商務法》實施以後將會對個人代購產生巨大影響,從事海外代購交易的,必須先辦理工商和稅務登記後才能對外經營。小規模代購不用納入監管?誤解!據了解,該店主自2013年後在朋友的介紹下開始從中國香港地區帶貨進內地,但在此之前並未履行相應報關手續,「海關抽查的時候才會補交相應的稅款」。同時,其經營的網店並未取得營業執照及進出口經營許可證。
  • 真有想法……燒烤店主為留住客人 在群裡發「福利」
    南京六合區某燒烤店店主建了一個食客微信群,為了留住這些客人,他經常在群裡發「福利」,累計發了一千多條淫穢視頻,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罪被判刑。然而這些視頻都是他從別的群裡複製轉發的,10月12日,始作俑者吳某在湖南老家被南京警方抓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