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媽的管得著嗎!」
汪曾祺《夏天》
花品如人品,真性情的汪老給梔子花好好的正了一次名。
現在,南京的街頭都有梔子花在叫賣。
這花仿佛沒什麼身價,一個竹籃,一塊墊布,趁著花香就賣起來了。
心中有些不平
說實在的,自古文人只對「梅蘭竹菊」青睞有加,至於梔子花,除了唐代王建在《雨過山村》中提到:「婦姑相喚浴蠶去,閒著中庭梔子花。」外,別的唐詩宋詞真的難覓蹤影。
但王建畢竟不是王維,後期梔子花在詩壇的曝光率並未提高。
凡花大都是五瓣,梔子花卻是六瓣。
六瓣啊,你比五瓣多以瓣。
但南京人是極愛梔子花的,六月的南京城,是熱起來的初夏。
在巷子裡轉悠一圈,感覺空氣都是甜的。
因為,梔子花開了。
在南京,一年四季開放的花朵會有很多。臘梅傲骨、櫻花爛漫、薔薇嬌豔,月季能夠常年開,但很少有一種花,能夠像梔子花一樣,贏得了全城人的歡心。
被人們帶回家裡,帶進辦公室,精心的插在花瓶裡,任憑芳香飄蕩在房間的每一個腳落裡。
其實梔子從冬季開始孕育花苞,直到近夏至才會綻放,含苞期愈長,清芬愈久遠。
雖然是看似不經意的綻放,卻是經歷了長久的努力與堅持。
梔子花花語: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如果愛,即珍愛!
想買梔子花,你還不能去花店,得去巷口,有菜場的巷子是最好的。
老婆婆摟著籃子賣的梔子花是不能錯過的,無論是10元4束還是10元3束,你都可以蹲下來好好的挑一挑,選一選,順便還個價,遇到和善的老婆婆沒準還會多送你幾朵。
親切,是白白的梔子花給人最好的感覺。
大多數人看到梔子花,都會第一時間想起自己的外婆、奶奶,白髮蒼蒼的老太太們,不愛穿著,不懂打扮。但是在梔子花盛開的時節,衣領口定是要別上一朵,還會當做禮物,贈給自己的孩子們。
那個年代的過來人,經歷過一段空調稀缺、電風扇又比較少的日子,夏初清香的梔子花,不僅能夠遮蓋住身上的汗味兒,自己聞起來心情也好。
都是在初夏盛開,花開又是素雅的白色。因此,梔子花、白玉蘭、茉莉花,被稱為「南京三白」。
(南京「三白」)
相比後兩種花的「嬌氣」,梔子花的生命力更強,房前屋後都能長。在「三白」中,除了梔子花可以在南京本地生長,自給自足之外,白蘭和茉莉冬季都要在溫室過冬,靠外地花源來補充。
二十多年前,南京的花神廟是盛產梔子花的地方,那時候家家戶戶都種梔子花,白白的花瓣,開的特別好。不過遺憾的是,隨著城南的開發建設,梔子花已經越來越少了,二十幾年下來,不是為建設「犧牲」了,就是被居民挖了。
現今,南京的近九成的梔子花都來自浦口的響塘村,這是一個位於老山腹地的小山村。
(浦口響堂村)
山路彎彎,空氣清新,村民們清晨摘花,花一天時間扎花,於第二天到鹽倉橋附近兌花,就這樣,開啟了近20天南京城的梔子花飄香。
梔子花的清香雖然迷人,但美麗的事物總是不能長久
為了留住這種時間與季節的味道,人們專門製作了梔子花味的香水。
是的,這種街頭就能獲得的平凡味道,其實有很多人視為珍寶。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