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鄭州將建成自來水歷史博物館

2020-12-18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林

  11月7日,鄭州自來水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發布消息,決定在柿園水廠內的西流湖畔,打造「鄭州水博物館」,讓人們了解鄭州供水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該博物館建成後,省會鄭州將又添一座專業性主題博物館,成為廣大市民、青少年進行科普教育、城市教育的好去處。

  水博物館依託鄭州市第一座水廠——柿園水廠院內兩座上世紀50年代的進水泵房而建。這兩座泵站緊鄰西流湖,傍水而建,是鄭州市歷史最悠久的供水設施。主要作用是將西流湖水提升至柿園水廠,再由水廠淨化處理後送入千家萬戶。2001年,鄭州市「民心工程」——邙山乾渠明渠改管道工程開工,2003年通水。至此,黃河水通過管道直接進入柿園水廠,而使用了49年的兩座取水泵站退居「二線」。但泵站的取水口、動力設備等設施一直處於「熱備」狀態,一旦出現丹江水、黃河水告急的緊急情況,也能為市區應急供水。

  不忘初心,是為了更好地完成使命。如今,鄭州自來水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決定在這兩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取水泵房基礎上,建設鄭州水博物館,將鄭州歷史上現存時間最長的供水設施「活物」保留下來。

  1954年建設的泵房為典型的蘇式建築風格,也是鄭州僅存的蘇式建築之一,具有較高的文物保護價值。其外觀為圓柱形,室內欄杆、扶手、屋頂為木質結構,泵房歷經風雨,可以說,見證了鄭州城市供水從無到有再到蓬勃發展的光輝歷程。

  據柿園水廠廠長馬建華介紹,為了使更多人了解自來水歷史,了解自來水並非自來,而是經過了歷屆政府和幾代供水人的不懈努力換來的,所以公司決定籌建自來水歷史博物館,讓更多的人能夠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作為上世紀50年代的老建築,也算是工業遺產的一部分了,自來水公司已經向文物部門報備,申請其為文物保護單位。

  與此同時,水博物館籌建的前期工作也在進行。「我們計劃在老泵房的基礎上,通過陳列實物、圖片、模型、沙盤及說明文字,記錄鄭州自來水60年的發展歷史,讓更多的市民百姓了解鄭州供水人為保證城市供水安全所做出的突出成就;同時,藉助聲、光、電等多媒體技術,給參觀者演示自來水的生產過程、供水管網的分布、水質監測方法等,讓參觀者認識到自來水不但是非常寶貴的資源還是人們勞動的產品。另外,我們還準備通過多種形式的互動環節,提高觀眾的興趣,將其打造成教育基地。」

  柿園水廠廠長馬建華說:「選址區域位於鄭州市水功能集中區域,毗鄰的還有南水北調口門、生態水系泵房等供水設施。建成後歷史和現實有機統一,並與美麗的西流湖融為一體。」

  鄭州自來水公司表示,他們將努力把該項目建設成為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為鄭州市西流湖溼地公園增添又一道獨特、靚麗的人文景觀。

  據了解,我國水博物館建設並不是先例。此前,北京自來水博物館、上海水文化博物館、武漢水文化博物館、臺北自來水博物館、昆明自來水博物館均已建成開放,其中多個水博物館遺址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焦點

  • 鄭州自來水歷史博物館將籌建 選址西流湖畔60餘年老泵房
    映象網訊(記者 燕子丹)11月7日,映象網記者從鄭州市自來水公司處獲悉,鄭州自來水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決定在柿園水廠內的西流湖畔,打造「鄭州水博物館」,讓人們了解鄭州供水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該博物館建成後,省會鄭州將又添一座專業性主題博物館,成為廣大市民、青少年進行科普教育、城市教育的好去處。
  • 鄭州要建「水博物館」 揭秘自來水的「前世今生」
    但是,您是否了解我們的飲水歷史、供水歷程?您是否了解水經過多少百轉千回才流進百姓家?您是否了解這股清泉從哪兒來又到哪兒去?如今,一個好消息來了,鄭州要打造一座「鄭州水博物館」,讓人們了解鄭州供水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了解自來水的生產工藝和水質進步過程。
  • 走進自來水歷史博物館 了解昆明最早的自來水生產設備
    文旅頭條訊(融媒體記者孫思漫 文)國慶中秋雙節齊至,八天長假,昆明文化旅遊目的地推薦昆明自來水歷史博物館。昆明自來水歷史博物館是以昆明自來水歷史為主題的小型博物館,位於昆明翠湖公園內的九龍池,面積約40㎡,在1915年開始籌建的昆明第一座自來水廠泵站原址上建成。
  • 自來水博物館是自來水企業的名片——自來水博物館聯誼座談會召開
    ,共同研討自來水博物館服務企業和社會的途徑和辦法,參加座談會的還有北京城市節水辦和中國水協的同志。 與會代表們10月30日上午參觀了北京自來水博物館,館藏文物真實再現了北京自來水事業的發展歷程。在下午的座談會上,與會代表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北京自來水集團的吳建平主任首先向大家介紹了北京自來水博物館的辦館經驗,以及博物館的作用。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建成後,曾召集市民參觀,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成立於2000年,位於東直門北大街清水苑社區內。展館共有三個展廳,第一部分:艱苦創業,勵精圖治;第二部分:清泉悠悠鑑古今;第三部分:改革開放後的蓬勃發展。北京自來水博物館隸屬於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是北京第一座由企業自籌資金建成的博物館,是「北京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節水宣傳教育基地」。博物館所在地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座水廠——東直門水廠的位置,博物館的主建築就是原來的蒸汽機房(蒸汽機房投產於1910年,高12米,面積600多平方米,裝有臥式雙動活塞往復式蒸汽機兩臺,驅動兩臺水泵,功率441.6千瓦,日配水能力1.87萬立方米。
  • 走進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探秘自來水的來龍去脈
    為了記載和傳承城市水文化,普及科學用水知識,滿足市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2000年,北京市自來水集團以清末自來水廠舊址為依託,建立了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成為市民了解城市供水文化的重要窗口。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和市民文化需求的提升,重新設計擴建的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於2016年全新亮相。
  • 鄭州博物館新館地上主體結構完工!建成後將有這些「重量級」功能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 通訊員 李永江 文圖4月2日,河南商報記者從中建三局了解到,鄭州博物館新館項目鋼結構工程已經完工。鋼結構工程的竣工,標誌著新館地上部分的主體結構施工已全部完成。鄭州博物館新館,位於鄭州市民文化服務中心中軸線上,總建築面積約14.7萬平方米,是國內單體面積最大的博物館。新館建設外形秉承「中華之中、黃帝之冠」的設計理念,以弘揚中原黃帝文化為切入點,凝練鄭州地域特色,將象徵黃帝文明的「冕冠」作為設計原型,同時引借聚寶盆的形象寓意,提煉出剛勁有力的曲線動勢,生成建築主體形象。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探秘來之不易的自來水
    打開水龍頭,便有清澈乾淨的自來水湧出——今天的我們對此習以為常,但在一百多年前,這對北京市民來說可謂是天方夜譚。1908年,隨著北京第一座自來水廠——東直門水廠建成投產,依靠土井打水、水夫送水的北京人才第一次知道自來水為何物。從最初僅服務3000多人,到1967年全市自來水普及率達99.86%,北京自來水事業的進步折射出城市現代化進程。
  •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館年底前後建成開放
    《蘭亭集序》內的這些話,也可以用於遊覽博物館的事情之上。鄭州市目前擁有各級博物館68家,三級以上博物館10家,館藏文物65萬件,珍貴文物10萬件,受眾覆蓋面500萬人。12月29日,鄭州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召開,鄭州市文物局局長任偉向大會作《關於鄭州市博物館建設情況的報告》,鄭州市商都遺址博物院、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將於今年年底前後建成正式開放。
  • 河南今年將建成黃河國家地質博物館
    新華社鄭州2月12日專電(記者 李麗靜)來自河南省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管理部門的信息顯示,黃河國家地質博物館目前正在該景區進行建設,將於今年年底建成完工,並對外開放。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於2005年8月成功申報了國家地質公園。
  • 青島自來水歷史博物館開建 歡迎市民提供資料
      半島都市報10月6日訊(記者 任金梅) 今年是青島供應自來水110周年,為紀念這百年歷史,青島海潤自來水集團準備籌建自來水歷史博物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青島供水的歷史變遷,讓人們了解自來水並非「自來」。現面向社會徵集供水史料,希望廣大熱心市民踴躍參與。
  • 「世界水日」自來水博物館活動
    每年三月的中國水周期間,西中街·北新橋小學聯盟校的同學們都會來到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學習水資源知識,增強節水意識。今年的3月22日,也是自清末建成自來水廠以來,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成立110周年的日子。今天,西中街·北新橋小學聯盟校二年級的小同學們走進了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 給水排水 世界博物館日:我國八大自來水博物館 水業人別樣的文化景觀
    然後用抽水機將淨化後的水抽至山頂的蓄水池,藉由重力流方式供應臺北市十二萬人口的用水。「臺北水源地唧筒室」是當時放置抽水機的機房,這個唧筒室一直使用至臺灣光復後。民國六十六年(1977年),新店溪下遊汙染日益嚴重,於是取水口移至上遊的青潭堰,唧筒室才功成身退,成為今日的「自來水博物館」。
  • 東直門外自來水博物館 看清末水廠裡的「流動歷史」
    2017年12月8日訊,2000年,東直門外一座在「京師自來水廠」原址上開設的自來水博物館拔地而起,這座關於水的博物館被劃分為新館、清末自來水廠舊址兩個展區,佔地3萬平方米。清末自來水廠舊址包括建於1908年的來水亭、蒸汽機房、更樓等8座建築;新館分為科普館和通史館兩個展廳,是原有自來水博物館的4倍。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開放時間+地址+交通)
    自來水博物館    自來水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給水專業的技術博物館。
  • 北京幼兒科普協會組織會員參觀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隸屬於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是北京第一座由企業自籌資金建成的博物館,是北京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節水宣傳教育基地。博物館位於東直門北大街清水苑社區,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是在京城歷史上第一座水廠——東直門水廠原汽機房舊址上修建的。自來水集團共投資400多萬元,聘請專業公司進行設計修建。
  • 鄭州將建海洋生物博物館
    本報訊(記者欒姍)企鵝、北極熊等極地動物,馬上要來鄭州啦!1月21日,記者從鄭州市城鄉規劃局獲悉,鄭州海洋生物博物館面向社會批前公示,計劃今年5月開工建設。    鄭州海洋生物博物館項目擬建位置為國基路北、中方園路東,由杭州海底世界科普有限公司在原有鄭州海洋館的基礎上擴建而成,計劃總投資2.35億元,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工期17個月,2017年10月1日建成開放。
  • 自來之水不自來——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參觀記(另附臺北自來水博物館...
    今天要說說的自來水博物館,有兩座。一座是北京東直門外的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另一座是曾經在臺北旅行時遇見的臺北自來水博物館。(照片拍攝:心堯)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清廷農工商部奏請興建自來水設施,標誌著北京自來水業的起步。下圖的雕像是清代的周學熙先生(1866-1947),1908年的時候正是他創辦了京師自來水廠,開創了北京用上自來水的歷史。
  • ...5.18國際博物館日特別節目「館長說」之 走進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每年夏天,有兩個重要的日子都會與溫暖的好天氣一起到來——「5.18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博物館和遺產地作為歷史的守護者,為我們揭開神秘過去的面紗,引領我們展望燦爛美好的未來。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走過70載,新時代的博物館將擔任怎樣的社會角色呢?博物館又將如何增進公眾的文化認同感、搭建不同文明交流對話的平臺?讓我們一起開啟今年的「5.18 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兩日」之旅吧!
  • 「博物館奇妙之旅」活動走進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光明網訊(記者 袁晴 張悅鑫)5月14日下午,由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北京市文物局和光明網聯合推出的#博物館奇妙之旅#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直播走進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在近一個半小時的直播中,梁淑雲副館長帶領大家參觀了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和清末北京自來水廠的辦公舊址,講述了北京自來水業百餘年來的發展歷程,和大家分享了自來水從源頭到龍頭的制水工藝流程,普及了與水有關的科學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