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林
11月7日,鄭州自來水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發布消息,決定在柿園水廠內的西流湖畔,打造「鄭州水博物館」,讓人們了解鄭州供水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該博物館建成後,省會鄭州將又添一座專業性主題博物館,成為廣大市民、青少年進行科普教育、城市教育的好去處。
水博物館依託鄭州市第一座水廠——柿園水廠院內兩座上世紀50年代的進水泵房而建。這兩座泵站緊鄰西流湖,傍水而建,是鄭州市歷史最悠久的供水設施。主要作用是將西流湖水提升至柿園水廠,再由水廠淨化處理後送入千家萬戶。2001年,鄭州市「民心工程」——邙山乾渠明渠改管道工程開工,2003年通水。至此,黃河水通過管道直接進入柿園水廠,而使用了49年的兩座取水泵站退居「二線」。但泵站的取水口、動力設備等設施一直處於「熱備」狀態,一旦出現丹江水、黃河水告急的緊急情況,也能為市區應急供水。
不忘初心,是為了更好地完成使命。如今,鄭州自來水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決定在這兩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取水泵房基礎上,建設鄭州水博物館,將鄭州歷史上現存時間最長的供水設施「活物」保留下來。
1954年建設的泵房為典型的蘇式建築風格,也是鄭州僅存的蘇式建築之一,具有較高的文物保護價值。其外觀為圓柱形,室內欄杆、扶手、屋頂為木質結構,泵房歷經風雨,可以說,見證了鄭州城市供水從無到有再到蓬勃發展的光輝歷程。
據柿園水廠廠長馬建華介紹,為了使更多人了解自來水歷史,了解自來水並非自來,而是經過了歷屆政府和幾代供水人的不懈努力換來的,所以公司決定籌建自來水歷史博物館,讓更多的人能夠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作為上世紀50年代的老建築,也算是工業遺產的一部分了,自來水公司已經向文物部門報備,申請其為文物保護單位。
與此同時,水博物館籌建的前期工作也在進行。「我們計劃在老泵房的基礎上,通過陳列實物、圖片、模型、沙盤及說明文字,記錄鄭州自來水60年的發展歷史,讓更多的市民百姓了解鄭州供水人為保證城市供水安全所做出的突出成就;同時,藉助聲、光、電等多媒體技術,給參觀者演示自來水的生產過程、供水管網的分布、水質監測方法等,讓參觀者認識到自來水不但是非常寶貴的資源還是人們勞動的產品。另外,我們還準備通過多種形式的互動環節,提高觀眾的興趣,將其打造成教育基地。」
柿園水廠廠長馬建華說:「選址區域位於鄭州市水功能集中區域,毗鄰的還有南水北調口門、生態水系泵房等供水設施。建成後歷史和現實有機統一,並與美麗的西流湖融為一體。」
鄭州自來水公司表示,他們將努力把該項目建設成為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為鄭州市西流湖溼地公園增添又一道獨特、靚麗的人文景觀。
據了解,我國水博物館建設並不是先例。此前,北京自來水博物館、上海水文化博物館、武漢水文化博物館、臺北自來水博物館、昆明自來水博物館均已建成開放,其中多個水博物館遺址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