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解放黑豹黨(VCK,the Viduthalai Chiruthaigal Katchi)[1]在泰米爾納德邦組織示威遊行,遊行要求禁止《摩奴法典》[2]——這一貶低和奴化婦女的文本。
在組織的群眾的抗議中,解放黑豹黨主席託爾·蒂魯馬瓦拉萬(Thol. Thirumavalavan)像聖雄弗勒 (Mahatma Phule)[3]、革命者安貝德卡博士 (Dr. Ambedkar)[4]、坦泰·佩裡亞爾(Thanthai Periyar)[5]攻擊摩奴法典一樣 ,加入進女權主義反種姓革命的行列。
解放黑豹黨反對薩那塔納思想(Sanathan ideology)——一種極端的印度教思想、種姓思想——已經有三十年的歷史,當他們決定去舉辦10月24日的#BanManu(#禁止摩奴)抗議活動遭到了印度人民黨勢力的抹黑,他們厚顏無恥的指控蒂魯馬瓦拉萬的評論貶低了印度教婦女。
在9月27日,蒂魯馬瓦拉萬在歐盟佩裡亞爾和安貝德卡同志聯合會(the European Union Periyar and Ambedkar Comrades』 Federation)組織的網絡研討會上就佩裡亞爾和女權主義發表了講話。作為一個坐在那裡並且聽到了有爭議演講的每一個字的人,我沒有感到任何冒犯。蒂魯馬瓦拉萬在演講中引用了佩裡亞爾並講解了佩裡亞爾攻擊(印度教)經文尤其是摩奴法典的原因。
他說:
根據每一條印度教教義,所有婦女都是被神創造的妓女。根據每一條印度教教義…摩奴教義,她們是妓女。所有婦女的地位都低於男性。
唯一感受到冒犯的演講部分實際上由摩奴撰寫,但是右翼的進攻就是這樣。人民黨正在攫取他的利益,他的攻擊目標是黑豹黨。10月23日,警方網絡犯罪部門根據一名人民黨官員的投訴,對蒂魯馬瓦拉萬立案。
攻擊摩奴法典,幾乎變成了一種反種姓制度領導人的通過儀式,摩奴法典是種姓制度的基礎,以及印度社會對婦女可悲待遇的基礎。一個不言自明的事實是,沒有獨立自主的婦女,種姓的消滅就不可能發生,而在婆羅門父權的魔掌下,婦女也不可能獲得獨立自主的權力。
因此,若提奧·弗勒(Jotirao Phule)在《奴隸制》(Gulamgiri)一書中剖析了摩奴法典和其他的神話故事。1927年12月在馬哈德非暴力抵抗運動(Mahad Satyagraha)中,安貝德卡博士在數千男女面前燒毀了摩奴法典,當時他只有36歲。佩裡亞爾在1922年憤怒揚言燒掉摩奴法典,這也成為了象徵性的抗議,這一抗議手段後由自尊運動(Self-Respect Movement)[6] 所貫徹,德拉威人協會(Dravidar Kazhagam)在其後沿襲。蒂魯馬瓦拉萬曾在2004年於孟買舉辦的世界社會論壇上說:
「印度教婦女的地位是極度悲慘的,這就是為什麼安貝德卡博士說種姓制度的覆滅相較於男性,對女性來說更加是一個問題。第二,雖然任何一種宗教的原教旨主義都只會對其他宗教有害,而印度教的原教旨主義不僅會對其他宗教有害,還應該包括種姓制度和婆羅門父權制的延續。簡而言之,不平等是印度教的生命和靈魂。」
16年後,他反對摩奴的呼籲,是解放黑豹黨通過挑戰和根除薩那塔納思想來消滅種姓的意識形態的又一步。根據摩奴法典,它包括了這樣著名的法令:「首陀羅不適合接受教育。上層瓦爾那[7]人不應該傳授教育或給一個首陀羅建議。這是沒有必要的,首陀羅應該知道法律和法典,因此不需要教導。」 不僅是首陀羅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根據摩奴法典第九章第18節宣稱,「女人與吠陀經的文本無關。」
摩奴法典中關於女性的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陳述如下:
「Swabhav ev narinam …..」 – 2/213. 在這個世界上,引誘男人是女人的天性;正因如此,智者在女性的伴隨下,從不疏於防備。「Avidvam samlam………..」 – 2/214.女人,忠實於她們的等級個性,能夠把這個世界上的男人引入歧途,不論是一個傻瓜,還是一個有學問的有智慧的男人。兩者都成了欲望的奴隸。「Matra swastra ………..」 – 2/215.明智的人應該避免與自己的母親、女兒或姐妹單獨坐在一起。因為肉體的欲望總是很強烈,它會導致誘惑。服務團家族(Sangh Parivar)[8]的衛道士,以及那些對種姓制度之惡無知且無視的人,經常這樣問:我從來沒有見過一本摩奴的書,我從來沒有在印度教家庭中看到過它,那麼它與今天有什麼關聯呢?
現在解放黑豹黨在挑戰摩奴法典,因為她是不成文的憲法,指引著種族狂熱分子。這是一個不成文的、毫無的常識的,但是被徹底吸收的文本,它是達利特和婦女面對暴力的基礎,它使達利特婦女成為最容易遭受到暴力的對象。這一文本主張對每一項違反種姓秩序的行為採取最嚴厲的懲罰,當男女因跨種姓通婚、膽敢進入高等教育學院、膽敢參加選舉而被殺害時,摩奴法典在實踐中得到了最真實的反映。
當北方邦首席部長約吉·阿迪亞納斯(Yogi Adityanath)說女人不具備自由和獨立的能力時,摩奴法典早已深深刻在他的意識裡。當一位印度人民黨領導人蘭吉特·巴哈杜爾·斯裡瓦斯塔瓦(Ranjeet Bahadur Srivastava)玷汙了哈特拉斯受害者的人格並說,「這樣不守婦道的女人被發現殺害在田野上的時候」,摩奴法典早已在他的意識裡。是我們家中的權威,我們的父親,自我複製了壓迫社會秩序的偏執。
當我們討論拒絕摩奴,或者用像# ManuMustFall(摩奴必須倒下)的標籤時,兩個勇敢的達利特婦女坎塔拜·阿赫雷(Kantabai Ahire)和希拉·帕瓦爾(Sheela Pawar)的照片在我們腦海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她們爬上拉賈斯坦邦高等法院的摩奴雕像,並將其塗黑。2020年6月,阿赫雷告訴電報網(The Wire),「印度教神話相信摩奴是摩奴法典的作者,並且已經合法制裁了基於種姓和性別的人類墮落。他制定了關於首陀羅、反首陀羅和女人倒退的律法。那個虛構的人物在當代印度仍然獲得合法性。最讓人震驚的是,他的雕像被安放在高等法院的辦公場所裡。」
阿赫雷和帕瓦爾是我們效仿的榜樣。
作為一個泰米爾女人寫作,看到廣泛的來自於政黨、德拉威運動以及泰米爾民族主義團體對支蒂魯馬瓦拉萬支持而感受到鼓舞。當女性投入力量來支持這一點時,將徹底改變這場與薩納塔那的鬥爭的決定性因素。如果我們公開站出來反對摩奴法典和以習俗為基礎的種姓父權制的桎梏——這些桎梏支配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印度女性,我們將開始拆除掉多重的壓迫結構。
為什麼必須要算上女性自己?首先,以這種挑釁的方式行動,我們將體現我們狂熱的、無法被控制的、無法被統治的自我。在摩奴(和他的追隨者,如約吉·阿迪亞納斯)警告所有人的越界行為中,我們創造了一個這樣的文本必須停止存在的世界。並由此成為他們的夢魘,使他們無法安眠。如果所有女性都是反種姓的,如果所有女性都違背了以武力保護的種姓鞏固,如果所有女性都決定不在社會進行種姓的再生產,摩奴和他的服務團家族後代就已經失去了他們想要控制的一半選民。
其次,在譴責構成我們壓迫基礎的摩奴和薩納塔那哲學時,我們也積極地要求我們作為女性(以及達利特和首陀羅)幾千年來一直被剝奪的角色:作為思想者和知識分子而存在的權利。粗略地說,這就是獲得婆羅門地位的權利,而在知識經濟中,這一地位就是評論家,政治和公共領域的位置。
再次,我們需要為我們的背景構建女權主義,在印度,女權主義是對種姓的消滅。在我們所處的現實中,社會主義本身在印度具有重要意義,前提是它必須承認這樣一個苦澀的事實:消滅種姓制度是無產階級解放的先決條件。最後,它還將使我們能夠重新奪回婦女應有的位置,一個在抗議最前線的位置。當各種背景的婦女參加反對父權制的鬥爭時,在安貝德卡派達利特(Ambedkarite Dalit)的領導下,在巴胡詹[9]社會(Bahujan society)的壓倒性支持下,消滅種姓的計劃將實現。與薩納塔那和摩奴教義的鬥爭將團結我們所有在恐怖統治下被壓迫的人:達利特,首陀羅,阿迪瓦西(Adivasi),婦女。
為了回顧和捍衛歷史,達利特的女權組織宣布,應將1927年12月25日(安貝德卡博士燒掉摩奴法典的那一天)紀念為印度婦女解放日。今天,像託爾·蒂魯馬瓦拉萬和解放黑豹黨爭取去禁止摩奴法典,我們作為女權主義者必須加入他們激烈的戰鬥中去,拒絕摩奴,並團結起來,這場反抗讓我們離廢除種姓制度、奔向婦女的解放更近了一步。
參考資料[1]解放黑豹黨: 是一個活躍於印度泰米爾納德邦,旨在打擊種姓歧視的政黨,政治立場較為中立,該黨重視泰米爾民族主義。
[2]《摩奴法典》: 又稱《摩奴法論》。古印度國家有關宗教、道德、哲學和法律的彙編之一。傳說是由天神之子摩奴制定,故名。其核心是維護種姓制度,以法律形式將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的不平等地位固定下來,加以神聖化,規定婆羅門享有一切特權,首陀羅為最低等級,要服從高級種姓的統治。
[3]聖雄弗勒 (Mahatma Phule): Jyotirao Govindrao Phule(1827-1890),印度社會活動家,反種姓的社會改革家。曾被另一位社會活動家授予「聖雄」稱號。
[4]安貝德卡博士 (Dr. Ambedkar): B. R. Ambedkar(1891-1956)印度學者,法學家,經濟學家,政治家和社會改革家,他啟發了達利特佛教運動,並反對對賤民的社會歧視。
[5]坦泰·佩裡亞爾(Thanthai Periyar): 印度的社會活動家和政治家,他在泰米爾納德邦從事反對婆羅門教統治,性別和種姓不平等方面的傑出工作。
[6]自尊運動(Self-Respect Movement): 印度旨在推進低種姓享有人權,並鼓勵低種姓人有自尊的社會運動。它由S. Ramanathan於1925年創立,他邀請佩裡亞爾領導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反對婆羅門主義的運動。該運動不僅在泰米爾納德邦,而且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泰米爾人口眾多國家極具影響力。
[7]瓦爾那(varna): 是印度教經典中解釋種姓制度的概念,其內涵主要見於《摩奴法典》與《瞿曇法經》等早期婆羅門教經典。在該制度中主要指四種不同的階層,經典中根據一些原則區分四種階層,並明確規範彼此的義務與權利。
[8]國民志願服務團: 國民志願服務團(Rashtriya SwayamsevakSangh,簡稱 RSS)是印度右翼、印度教民族主義、全男性的準軍事志願者組織。國民志願服務團有諸多外圍組織,被稱為 Sangh Parivar("服務團家族"),在印度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有存在。
[9]Bahujan: 字面意思是人民中的多數,多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