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講講蘇州的水鄉錦溪,在名氣上不如周莊,但是卻格外靜謐安詳、厚重古樸,保留了江南古鎮的原生態,別有一番滋味,受周邊遊客青睞。
前幾天,張文宏預測2022年的時候,或許大家可以重新去全球走一走。所以近期(今年和明年),我們最好的選擇還是繼續解鎖國內的好風光。
回到錦溪古鎮,我的當地朋友說,這裡的遊人,以蘇州本市遊客和上海人為主,大多是1日或2日,住一晚民宿,放鬆過個周末。
錦溪古鎮,最適宜乘船飄蕩
五千多年前,錦溪有先民居住。春秋時期吳王造闔閭大城時,這裡已經成為集鎮。在幾千年歷史中,錦溪曾一度改名為「陳墓」,這是一個君王和寵妃的愛情故事。
宋朝南遷,陳妃為保護宋孝宗趙昚中箭身亡,葬在錦溪五保湖中,為防盜墓,在湖中修建水冢,從此陳妃水墓成為錦溪的標誌。
據說,無論水面漲落,水冢始終露在湖面之上。
陳妃水冢
水冢只可遠觀,孝宗欽賜御造的寺院隔水守護,這座寺廟足足造了40年,可見君王對佳人的思念。
生前恩寵,死後葬於靜謐,勝過多少宮廷情愛故事。
蓮池禪院得名於院東的古蓮池,它們與古蓮橋一起構成古鎮最具辨識度的景觀。
古蓮橋和古蓮池
蓮池禪院和文昌閣
如果說錦溪鎮54%以上的水域面積是水鄉的天然景觀,鎮上36座橋、72座窯和數量眾多的民間博物館,則是它厚重的人文名片。
陳逸飛畫《故鄉的回憶》,帶火了周莊的雙橋,其實陳逸飛的畫裡也有錦溪的身影,只是當時的新聞報導裡有過誤讀。陳逸飛說:我畫的是江南古橋。你可以說它像什麼橋,也可以說它不像什麼橋。
小橋流水人家,錦溪的每座橋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你不著急,不妨在老街上徜徉,踏遍三十六座橋,傾聽石板的訴說。
普慶橋
在老街上散步,自然能看到不少古董店,和一個個民間博物館。
這些博物館規模不大,千奇百怪,是這個富庶江南古鎮活生生的歷史。買65元的通票,就可以全部逛完,有句話說:「文盲走進來,教授走出去」。
錦溪有「72座窯」,自西晉就有做磚的傳統,在中國古磚瓦博物館,可看到從新石器時期的紅燒土至秦、漢、六朝、西晉、宋、明清、民國等各時期的磚瓦。
古董博物館裡價值數億的老檀木根不可錯過,據說凡爾賽宮三顧茅廬,要出巨資要收藏,都被婉言謝絕。
文革博物館,帶你感受那段特殊的激情歲月。
其他還有錦溪傑出人物博物館、張省美術館、馬若特泥禪坊、明清家居館、金石人家、柿園(展示陸曙輪和陸家衡父子的書畫藝術)、宜興紫砂博物館等。
中國古磚瓦博物館,錦溪
千年古鎮,最不缺的就是好吃的食物。我找了一個臨水的位置,吃著剛摘的橘子,一杯綠茶,一片襪底酥,當下的時光彷佛定格,所有的憂愁、煩躁全部融化。看著初冬的陽光照在河岸邊的梧桐樹上,黃色的葉子更籠罩了一層金邊,樹上還有一些綠葉,顯出透明的質感。
江南最美好的時光就是秋冬之交了,不管是看秋葉,還是在古鎮散步,適宜的溫度、碧藍的天空和暖暖的陽光,都讓人生出「秋日勝春朝」的感慨。
能在周末,離開喧鬧的都市,到慢悠悠的小鎮,度過幾個小時或一兩天的時光,真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茶:蘇州本地名茶碧螺春,其他還有白茶、龍井。古鎮東岸多的是各種茶館,與好友閒談,或獨自一人小坐,船娘唱著小調,帶著一船晃悠悠的遊人,享受古鎮的慢時光。
茶館邊的河道和樹木
面:錦溪當地朋友說,面是他們最常吃的早餐。遊船碼頭門口一家麵館,吃客往來不絕。我說來碗特色面,阿姐笑呵呵地說:沒有特色面,就是我們本地人吃的,大排、素雞、爆魚都好吃!
麵湯鹹中微甜,麵條筋道入味。雖然我早飯吃得晚,這會就著門口秀麗的景色,還是一整碗麵條下肚,湯也喝完了。是一家還想再來吃的店。
遊船碼頭旁,合香齋奧灶面
從麵館看出去的景色
特色點心有海棠糕、襪底酥、酥餅,適合帶回去慢慢吃,或者做伴手禮。錦溪的萬三蹄也是不錯的,雖然沈萬三是周莊人,but錦溪距離周莊也就只有幾公裡,蹄膀也是錦溪人的心頭好。
當地朋友特地推薦燻毛豆,有兩種口味。
襪底酥和酥餅
燻毛豆
其他提醒:
最後,再放幾張圖片,這個秀麗水鄉等你自己來解鎖哦!
錦溪古鎮
錦溪古鎮
錦溪古鎮
錦溪古鎮
錦溪古鎮
錦溪古鎮
錦溪古鎮
錦溪古鎮
錦溪古鎮
錦溪古鎮
錦溪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