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餐館,橫掃了坦尚尼亞

2020-08-25 那一座城


此時此刻。


在非洲大草原,可能正上演著一場觸目驚心的「天國之渡」。


著名的「天國之渡「。 圖/BBC紀錄片《動物世界》


來自BBC的這一幕,不知多少人曾為之震撼而嚮往。

每年7、8月的暑假,有約數十萬人奔到非洲,去看這場世界上最大規模、最野性的動物世界大遷徙。

在坦尚尼亞大草原,看獅子。圖/ins @Leva.me.tours


一條馬拉河,橫亙在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大草原,和肯亞塞馬拉草原之間。


數以萬計的角馬、斑馬、瞪羚奔湧而過,向著賽馬拉嫩綠的青青草地前進。


坦尚尼亞草原上的動物群。圖/ins @wanderreisen.de


這裡是東非的坦尚尼亞,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卻是一個和中國,有著大半個世紀往來的非洲國家。

44年前,一條貫通東非和中南非,長達1860.5公裡的鐵路,從坦尚尼亞首都三蘭港出發,到達尚比亞皮卡裡姆波希。


1973年,中國在坦尚尼亞修建鐵路。圖/B站


成為了當時剛獨立不久,還處在困境中的坦尚尼亞和尚比亞,最主要的連接通道。


並且還被稱為「非洲自由之路」,為其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它就是,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


存留在中坦幾代人記憶中的鐵路,如今雖因經營管理問題不復往日。

但不能否認,它打開了中國和坦尚尼亞的友誼之門。


此後,成千上萬的人奔赴坦尚尼亞,投資辦廠、開中國餐廳、學習或工作,散布在各行各業。

而在達累薩斯拉姆市,這座別名「達累」(以下簡稱),是坦尚尼亞第一大城市和港口,也因為中國人的聚集,與中國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達累薩斯拉姆市港口 圖/紀錄片《中國餐館》

01

一碗來自河南的羊肉燴麵

徵服了「坦尚尼亞胃」

在央視國際頻道,當一個坦尚尼亞小夥兒邊吃燴麵,邊用一口「正宗」河南話,對著鏡頭連連稱讚:「好吃!好吃!」時。


河南周口人王國傑,一定沒有想到,來到坦尚尼亞第12個年頭,會突然憑著一碗河南燴麵,成了大紅人。

隨之他在三蘭港市,位於烏爾西諾路的中餐館,紅紅火火,成為家喻戶曉的地道河南味兒。

這家中餐館,叫「又一新」。


在這裡開飯店,對於王國傑來說,是一次偶然。

2005年,30多歲的王國傑跟很多人一樣,第一次到坦尚尼亞做生意,經營的是中國產的陶瓷餐具、玻璃器皿、不鏽鋼產品等等。

而每個來到達累的中國人,總是愛聚在一起,每人做一道家鄉菜,以填補刻在骨子裡的「中國胃」。

做得一手好菜,尤其把大名鼎鼎河南燴麵,做得相當韻味的王國傑,脫穎而出。


在大家的一致好評和建議下,他的河南中餐廳,開起來了。

1000多平方米,30多位員工,廚師和管理都是河南人,聘請了當地坦尚尼亞人當服務員,餐廳菜式以豫菜為主,除此外還有川菜和粵菜。

就這樣,一道河南燴麵在異國他鄉打響了名頭。

作為周口人,王國傑也把家鄉的胡辣湯,搬上了餐桌。

胡辣湯,是河南名小吃,起源河南周口。


餐廳的第一批擁護者,主要是當地華人。


漸漸在華人的帶領和影響下,不少坦尚尼亞人也紛紛走進店裡,從不敢吃、怕吃不完,到最後吃的津津有味。

一間中餐廳,一碗河南燴麵,一碗胡辣湯...


承載的豈止是家鄉美食,更是異國他鄉中,匯聚的一縷縷濃得化不開的鄉愁,以及和這裡坦尚尼亞人的友誼。



有的坦尚尼亞人來定酒席,可能帶的錢不夠,王國傑會減免部分費用。

他們常來聚會或辦婚禮,吃到興起,還會邀請隔壁桌中國人一同唱歌跳舞。

除了做出地道美食,王國傑還把餐廳當成了中國窗口。


舉辦武術表演、民間表演;手把手教當地人包餃子、做饅頭、用筷子;教他們一些中國禮儀和中國文化...

所以,才有了最開始,那個坦尚尼亞小夥,一口非常正宗的河南口音。

「中不中?中!」,成為大家無障礙的口頭禪。更有不少人學會了做河南菜。

要說河南和坦尚尼亞的緣分,也許早在坦贊鐵路時,就已經開始了。


當年修建鐵路,中國向非洲派遣的近5萬工程技術人員中,就有大部分河南人。

在非洲其他國家,也有不少河南身影。

2017年,由河南的企業河南國際承建的納米比亞東部道路通車。

河南國際。圖/網絡


在坦尚尼亞旁邊的蘇丹,還有一座「河南廣場」。廣場上的涼亭、噴泉底部的青花瓷、金色的龍...滿滿都是中國元素。


一股中國河南風,在坦尚尼亞乃至非洲很多國家,捲起了不小漣漪。


河南廣場。 圖/網絡


02

一座「中國城」,一家東北鐵鍋燉

牽引著無盡思鄉情

除了王國傑的「又一新」,要在達累再找到一家中國餐館,說難也不難。

去年,一部聚焦海外華人餐廳的紀錄片《中國餐館》開播。


10家中國餐廳,散布在世界各地。

我們熟悉的達康書記(吳剛老師),隨著鏡頭,將不同的人文和美食故事緩緩道來。

第二集,就是坦尚尼亞達累市


在達累,有一個小小的「中國城」,那是一個以中國超市為核心的大院。

院裡有13戶人家,經營著不同的生意。

最顯眼、最誘人的就是於連生夫妻倆的「東北鐵鍋燉」,看名字就明了。豪邁、霸氣、又實在,這是一家以東北風味為主的餐館。

「中國城」,於連生的鐵鍋燉就在這裡。圖/《中國餐館》


一口東北大鐵鍋,深嵌圓桌正中央,粉條和蔬菜打底。

C位鋪上一層雞鴨魚肉,再倒入東北特有的秘制汁水,沿鍋貼上一圈玉米面餅子,蓋上大鐵鍋蓋,開大火燜煮上半小時。



揭開鍋蓋的那一刻,蒸汽水霧繚繞,泡在鮮香汁水中的肉,沸騰著、翻滾著,香氣溢出屏幕。

在這一鍋扎紮實實,冒著食物仙氣兒的東北鐵鍋燉面前,才能讓人一時恍惚。仿佛切換到大東北的農家大院,親朋友好友圍坐一堂,吃吃喝喝,煩惱盡散。



和很多人一樣,於連生夫妻來到坦尚尼亞,為了奮鬥美好生活。

開這家東北鐵鍋燉之前,2009年他們就來過達累,在一家援建坦尚尼亞的國企建築公司做後勤工作。

項目結束後,回到老家黑龍江。

然而,兩個人對坦尚尼亞有些念念不忘,想念這裡常年溫暖的氣候,也覺得開始要為女兒努努力,吃吃苦,多掙一點錢。


女兒在坦尚尼亞一所國際學校裡讀八年級,假期的時候會在店裡幫幫忙,不過也因為日常忙碌,很少帶孩子出去玩。

正值女兒生日之際,於連生決定辦個生日宴,做一頓「坦桑石斑鐵鍋燉」,用上當地盛產的大石斑魚,融入東北鐵鍋燉的靈魂。



奧納帶著孩子們盛裝出席。圖/《中國餐館》


生日宴當天,邀請中國院裡的朋友和坦尚尼亞朋友奧納一家,一起品嘗於連生這道獨創的,中坦創新大餐。


熟悉的大鍋,熟悉的圍坐,讓人感受了美食的能量。


非常有禮貌的坦尚尼亞男孩兒。 圖/《中國餐館》


03

「一家人」自助早餐

暖了中國人和坦尚尼亞人的心

在「中國城」裡,在於連生東北鐵鍋燉的隔壁,有一家自助早餐店,名叫一家人。

張新民夫婦一大早就忙碌不停,準備當日的早餐。


一張自助的早餐桌,食物滿滿當當,包子、炒飯、炒粉、炒麵、蛋卷、腸粉...你想吃的基本上都齊了。


餐廳裡的坦尚尼亞員工,已經可以嫻熟的做出一隻只煎餅果子和包子了。



Miffy是這家早餐店的常客,她總是會給同事打包好幾份早餐。


在一家中國貿易公司工作的她,負責進出口貨物管理。將坦尚尼亞盛產的芝麻和腰果收集起來,經由達累港口,運到中國青島。


再由中國青島發往世界各地,也許成為每家每戶的芝麻香油,也許成為餅乾上的一粒粒點綴。

在這家貿易公司,哪怕到了運貨裝運的尾季,也沒有採用機械化,而是由一批批坦尚尼亞工人人工搬運。


200多名員工,有的在這裡工作了四、五年,有的長達十幾年,他們要靠著這一份工作養家餬口。

之所以棄用機械化,是為了保留住他們的飯碗。


在這些坦尚尼亞人身上,吃苦和努力,是他們對生活的態度。

還記得在於連生女兒生日宴上,那個一家四口,西裝領帶盛裝出席的坦尚尼亞人嗎?

他叫奧納,是一個豬肉商,認識他的中國人都稱他「勵志哥」

奧納常來於連生的館子吃飯。 圖/《中國餐館》


奧納生了4個孩子,每生一個孩子就買一塊地,也不管地好還是不好。

多年前,他從農村到城市打工,住在簡陋的小板房,做過建築工、送貨工...幾乎沒有什麼活兒落下。

經過打拼,奧納終於擁有了一棟獨門小院,院裡有保姆,孩子就在附近學校上學。


奧納的家。圖/《中國餐館》


不善言辭的奧納,靠自己的雙手,給了妻子和孩子們一個穩定幸福的生活。


我想家庭的觀念,在奧納心中一定分量很重很重。

就像於連生夫妻和張新民夫婦一樣,為了孩子,遠赴坦尚尼亞打拼,所做的一切努力,無非是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給孩子更好的未來。



——


在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浩瀚無垠的大草原,角馬們為了生存,步履不停。


非洲動物遷徙路線。圖/網絡


這片草原上大約300萬動物們,每一年按順時針方向,跨過整個塞倫蓋蒂草原,淌過驚心動魄的馬拉河,到達馬賽馬拉草原。

來年,再回到塞倫蓋蒂,繁育生長,開啟新一輪的徵程。


生命的壯闊,來自於,為了生存而無所畏懼;


想要創造美好生活,就要不停的奔跑,周而復始;


就像奧納,要不停在城市兜兜轉轉,才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就像一碗河南燴麵要經過反反覆覆的拉扯,才夠勁道。就像曾經為了生活,千千萬萬遠赴大洋彼岸,坦尚尼亞的中國人一樣,不服輸!



參考資料:

1. 央視國際頻道新聞報導 《好吃到讓人說河南方言的羊肉燴麵》

2. 紀錄片《中國餐館》第二集 坦尚尼亞篇 平臺:愛奇藝


版權聲明:

文中圖片、封面來自紀錄片《中國餐館》、新聞報導、B站、ins、圖蟲創意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作者 / 城君


· END ·

相關焦點

  • 中國旅遊業者搶灘坦尚尼亞
    在坦尚尼亞北部塞倫蓋蒂國家公園,一隻花豹趴在地上。新華網發  與曾亞偉同行的還有十餘位來自北京、廣州、西安和昆明等地的旅遊業內人士,他們普遍認為隨著中非交往不斷密切和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帶來的利好政策,會有更多的中國遊客到坦尚尼亞觀光旅遊。  中國旅遊研究院之前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出境旅遊發展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出境旅遊市場中赴非洲遊客同比增速達到80.9%,是出境遊增長最快的地區。
  • 坦尚尼亞和中國的關係毋庸置疑
    但是沒有一個國家的直接投資能象70年代地標性的坦贊鐵路工程和近期由中國的銀行提供的用於發展坦尚尼亞天然氣領域的貸款那樣獲得特別的關注。那些所謂的中國突然大幅增加對外直接投資挑戰了西方傳統的對外直接投資原則的說法並沒有在坦尚尼亞獲得額外的關注。我們將會看到,中國在坦尚尼亞的合作項目有超過75%都投入到了服務領域(衛生、農業、水供應、文化、體育等等)和零售貿易。
  • 坦尚尼亞期待更多中國遊客
    新華社三蘭港11月3日電(記者李斯博 高竹)坦尚尼亞旅遊局局長託馬斯·米哈約3日表示,坦尚尼亞期待更多中國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米哈約在三蘭港舉辦的「弘揚坦贊鐵路精神,促進坦尚尼亞旅遊發展」主題論壇上說,旅遊業是坦尚尼亞重要產業之一,在藉助坦贊鐵路振興國內旅遊的同時,希望更多中國遊客到坦尚尼亞領略美麗風光。
  • 中國和坦尚尼亞的深厚友情
    位於非洲東部的坦尚尼亞在1964年和中國建交,雖然兩國相距遙遠,但中坦關係一直十分密切。在坦尚尼亞,中國工程人員參與了坦贊鐵路、坦尚尼亞國家體育場等大型工程的修建;中國醫生用中醫方法治療疾病;中國食品也深入到了當地人的生活當中。 這是標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制」字樣的坦贊鐵路(2006年6月16日攝)。20世紀70年代建設坦贊鐵路時,包括道釘在內的每一樣建設材料都是不遠萬裡從中國用輪船運送到建設工地上的。  新華社記者 義高潮 攝
  • 東非坦尚尼亞
    三蘭港市是坦尚尼亞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歷史上也曾是德屬東非和英屬坦噶尼喀的殖民統治中心。達市可以說是中國人對坦尚尼亞最熟悉的甚至是對整個非洲最熟悉的城市之一。上個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起點就是三蘭港。
  • 坦尚尼亞國內掀起一股中國熱
    一位計程車司機興奮地對本報記者說:「坦尚尼亞人都知道並期待習主席來訪。」連日來,坦尚尼亞媒體報導了大量有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訪、中國及中坦友誼的消息,坦尚尼亞國內掀起了中國熱,洋溢著中坦友好的濃濃氣氛。 目前,中國已是坦尚尼亞最大的貿易夥伴、第二大投資國,在坦尚尼亞落戶的中國公司達500家。
  • 中國同坦尚尼亞的關係
    中國同坦尚尼亞的關係   一、雙邊政治關係  中國於1961年12月9日與坦噶尼喀建交,1963年12月11日與桑給巴爾建交。
  • 中國遊客在坦尚尼亞人均消費最高
    商務部網站消息,坦尚尼亞《公民報》12月18日報導,據坦尚尼亞國家統計局上周發布的境外遊客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入境坦尚尼亞人數34472人,其中包括商務考察、參加會議和旅遊人員,佔坦尚尼亞入境外國人總數的2.7%。
  • 馬卡梅·姆巴拉瓦:中國讓坦尚尼亞領略網絡之美
    ——馬卡梅·姆巴拉瓦(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通訊與科技部長)談及此次受邀參加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通訊與科技部長馬卡梅·姆巴拉瓦非常激動。他感謝中國政府的邀請,並且希望未來能和中國在技術領域展開合作,期待越來越多的金融領域和行動支付領域的中國公司進入非洲市場。
  • 華人坦尚尼亞淘金記:華人足跡無處不在遍及各行業
    開餐館,光達市的中國餐館就有十多家。搞建築,承包工程、建房子,中國大國企佔了大頭,民營建築商茁壯成長。修路,多是世行和外國援助項目,中國人承包。辦實業,開工廠,從早期做拖鞋,到現在的煉油、煉鋼,投資額從幾十萬到數十億美元不等。  修車賣汽配,達市就有十五六家廠。開礦的,這幾年越來越多,挖坦尚尼亞寶石藍的正是熱潮。做通訊,中信、華為的高科技份額不小。開銀行,一家華人銀行正在籌備中。
  • 坦尚尼亞向中國市場推廣坦桑旅遊
    原標題:坦尚尼亞向中國市場推廣坦桑旅遊 來源:駐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據《每日新聞》12月28日報導,坦尚尼亞旅遊部門聯合坦駐華大使館,將與中國17家高端旅遊公司開展合作,在中國市場啟動坦桑旅遊推廣計劃。
  • 外報:中國坦尚尼亞關係將達新水平
    核心提示: 中國的投資對於坦尚尼亞實現2025年願景來說至關重要,這一說法隨著習近平的來訪更具吸引力。  坦尚尼亞《公民報》網站3月23日刊登題為《中國與坦尚尼亞2025年的願景》一文,作者是三蘭港大學教育學院講師索姆·朱馬內。文章稱,如果政府人士的藍圖能夠實現的話,十幾年後坦尚尼亞就將成為一個中等收入國家。
  • 中國駐坦尚尼亞大使:做體面華人 樹中國形象
    中國和坦尚尼亞的友誼與合作始於上世紀60年代,2012年3月,習近平主席首次訪問非洲就選擇了坦尚尼亞,這表明了非洲和坦尚尼亞在中國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訪坦期間,習近平主席發表了題為《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誠夥伴》的重要演講,提出了「真、實、親、誠」的對非工作方針,為雙方互利共贏的全面合作夥伴關係指明了方向。
  • 坦尚尼亞女人最想嫁給中國男人(組圖)
    據英國《泰晤士報》13日報導,28歲的詹娜是一名坦尚尼亞女子,她身材高挑、苗條,正打算找一位中國人當丈夫。在詹娜和很多坦尚尼亞女性的眼中,中國男人勤奮、可靠。
  • 坦尚尼亞東非野一場
    坦尚尼亞吉力馬札羅山在出遊途中,格格巫一定是不想走尋常路,一反到底,那麼乾脆去一去坦尚尼亞吧。「反叛型」精靈:格格巫大反派格格巫在片中表現出彩,他既倒黴又搞笑,時不時施展魔法透著一股傻氣,他在高級餐館的冰桶裡小便、屢屢從蒸汽裡冒出來裝神秘,惹得小觀眾爆笑不止。格格巫的表現比藍精靈出彩多了。定製思路:東非國家坦尚尼亞是由大陸的坦噶尼喀和西印度洋上的桑給巴爾島組成。
  • 坦尚尼亞村民:中國技術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
    「十三五」時期,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規模推進脫貧攻堅,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也為世界減貧事業提供了經驗借鑑。在非洲東部的坦尚尼亞,中國減貧樣本落地後,長期的粗放發展模式得以改變,中國人帶去的農業技術因地制宜,使當地人擺脫了「吃飯靠天收」的困境。  這裡是坦尚尼亞莫羅哥羅省一個叫做瓦辛巴的小村子。村裡的各家各戶都在清點和處理上個月剛剛收割的玉米。
  • 中國駐坦尚尼亞大使:華人惡習影響中非關係
    人民網約翰尼斯堡7月18日訊 日前,中國駐坦尚尼亞大使呂友清於坦尚尼亞接受採訪時指出,中國人的惡習已經影響中非關係。他表示,中國商人走私象牙和犀牛角、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以及商人之間的內鬥、豆腐渣工程等已經傷害到中國人的聲譽。「我們的惡習由來已久,並將自食其果。」 據英國《衛報》網站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對上述行為表示譴責。
  • 中國對外投資合作國別指引:坦尚尼亞·醫藥投資
    不僅如此,儘管坦尚尼亞實行全民免費醫療,但是由於國內醫藥市場的限制,醫院的藥品數量及品種都極其有限,很多藥品仍需要患者自費到私營藥店高價購買。根據坦尚尼亞工業、貿易和投資部的數據顯示,坦尚尼亞每年在進口藥品和醫療用品方面的支出超過8,800億坦先令,而國內工廠只能滿足大約6%的藥品和醫療用品需求。
  • 重磅,中國土木工程集團籤約坦尚尼亞86億元鐵路工程
    1月8日,中國土木工程集團與坦尚尼亞國家鐵路公司在總統故鄉查託籤署坦尚尼亞中央線標準軌鐵路伊薩卡到姆萬紮段項目合同,項目合同額為13.2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5.78億元)。坦尚尼亞總統馬古富力出席並見證籤約儀式。
  • 咖啡產區---坦尚尼亞
    坦尚尼亞全稱為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地理位置位於非洲東部赤道以南,世界上著名的東非大裂谷從馬拉威湖分東西兩支縱貫南北。其全境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呈階梯形狀。東部沿海低地及眾多島嶼,西部內陸高原。再加上以山地草原和熱帶山地氣候為主涼爽而又乾燥註定了坦尚尼亞咖啡非凡的精品道路,猶如上帝的眷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