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法國導演尤裡斯·伊文思執導的電影《塞納河畔》,是由塞爾日·雷吉亞尼主演的電影。這部上映於1957年的電影,是一部紀錄塞納河畔的巴黎風光的紀錄短片,在短短的三十一分鐘的片長裡,隨著攝影機的前進腳步,把塞納河畔的自然風光一一展現了出來,也對1957年的巴黎的自然和人文風光進行了記錄描述。在黑白的屏幕上,用濃鬱的詩情畫意的手法去把那種人文的溫暖表現出來,來展現那時候的巴黎的風情。曾獲得了1958年坎城電影節的最佳短片評委會獎項,和美國舊金山電影節的金門獎。
在鏡頭緩緩的移動中,讓人像是坐上了一艘小船,飄蕩在塞納河上,順著河流前進的方向,看見巴黎城郊的自然鄉野風光,而後又進入到巴黎的繁華城市之中。在塞納河畔,這裡有人們生活的痕跡,在鏡頭的移動中,我們看到那時候的法國人們。一個年輕的男人正在為自己修補鞋子,兩個相愛的戀人手牽手擁抱,沉浸在自己甜蜜的世界裡面,身材很好衣著時尚的女模特正在進行拍攝工作,不遠處站著幾個小痞子在觀望,還有一群沒有方向的市民們在無所事事的遊蕩……一陣急雨下來,驚得人們紛紛奔跑起來,原本靜態的畫面頓時生動了起來。這部記錄短片並不是在簡單的記錄塞納河畔的自然風光,也不是在對巴黎的人文生活進行什麼深刻的剖析,而是像一首詩歌一般,用溫暖的乃至是帶著幽默的感覺,去譜寫出一種仁慈善良的人道主義的情懷,也是對於世事洞察後產生的寬容,以及背後溫暖的柔情。
伊文思導演在荷蘭出生,年輕的時候曾經到很多地方進行拍攝活動,在電影事業還沒有得到高度發展的時候,他便已經掌握了很多的拍攝技巧,得到了很豐富的拍攝經驗。他的後半生主要是生活在法國的巴黎,所以他對於巴黎有很特殊的情感。伊文思導演特別擅長於紀錄片的拍攝,在他的電影中,記錄的並不僅僅是一個時期的事情,也不是在講述一個物品的前世今生,更不是沒有主題的攝影。他的電影裡面是有深刻內涵的,但這種內涵被隱藏在了幽默的煽情且尋常的鏡頭下面,讓人們不能輕易找尋到。
《塞納河畔》是屬於美和詩意的,像是一副流動的畫卷,裡面有各式各樣的人,有旅行者或是畫家,或是詩人歌唱者,他們是靜態畫面中,富有活力的動態的人,在他們的帶動下,顯得整個畫面都活躍了起來。河畔的樹葉被風吹動,遊船在緩緩前行,就連路邊的一顆石頭,都有可能在人們走動中四處滾動。這個被自然創造出來的畫面,被伊文思仔細地記錄了下來。巴黎是浪漫之都,塞納河畔自然也是浪漫的,但這種浪漫在伊文思的拍攝下,更強調的是一種基於主觀上的真實的記錄,他認為只有最真實的才是最能打動人的。所以影片中的那些聲音也都是真實的聲音,那些出現的人們也都是最真實的人,而不是電影中一個簡單的代表符號。
我們眼中認識的世界,是在我們主觀意識加工後的世界,這是每個人都不能擺脫的定律。所以,在我們觀看《塞納河畔》這部電影的時候,就一定要去了解導演伊文思的風格,在他的電影中,有著那個時代的痕跡。我們每個人生活的世界所處的時代都是一樣和不同的,一樣在於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時間裡,你都不是割裂的存在,不一樣在於,我們都擁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世界的想法。也許和伊文思一樣時代的人裡面,縱使不是導演,也有對塞納河熱愛的人們,或許是一句簡單的話,或許是一副藝術價值並不如何的畫卷,但這就是我們對於世界的認識。
伊文思後來曾說,當他的朋友問他為什麼不考慮巴黎的時候,他才恍然大悟,於是他開始拿著攝像機開始對塞納河畔進行拍攝,他並不是像在這部電影裡面去表現一個多麼深刻和意義重大的主題,只是一種沒有意識形態的,沒有主題的,只是單純的抱著對於一個城市的熱愛,對於一個城市的人們的熱愛,對於自然風景的熱愛,這部電影就是想表達出來這種理念。亦或是我們把這些全部拋開,只單純的去看一場電影,去體會一些那個時代的風景,在看的時候忘卻一切,只是單純的感受一種屬於電影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