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防災減災-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2020-12-24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於仕琪 王大偉

  「災害過後,除了悲痛,還有思考。十年時間,我見證了氣象部門防災減災工作的變化和發展。」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梨坪鎮金坪村黨支部書記、氣象信息員李明聰說。

  文縣是甘肅省受汶川特大地震影響最嚴重的地方。自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科學防災減災被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從政府到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

  「就拿去年8月7日那場暴雨來說,如果沒有氣象預警,我們村244戶人家也許在十幾分鐘內就會被泥石流掩埋。如果災害發生在十年前,後果不堪設想。」李明聰說。

  就在8月6日下午,李明聰收到了氣象預警信息。抬頭看著灰濛濛的天空,他比以往更加警覺。一種不祥的預感催促他加快趕回村裡的步伐,儘快組織村民轉移。

  8月7日傍晚,天空開始淅瀝瀝地下雨,一切看似平常。如果不是預警聲音頻繁響起,他還沒意識到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洪水,會將村裡46戶人家的財產化為烏有。

  22時左右,暴雨傾盆。得益於及時的氣象預警信息,全村沒有人員傷亡。

  王軍花就是得到氣象預警信息後及時撤離的。她說,以前只在電視上看天氣預報,稍不留意,就錯過收看天氣預報的時間。現在可方便多了,有了手機,能隨時了解天氣資訊,及時收到氣象局和政府發來的預警信息。

  雖然她不知道「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是什麼意思,但她知道通過這個系統發出的天氣信息,值得信賴。

  王軍花口中的「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是由隴南市氣象局研發的、可以實時監控全縣水情、雨情的一個指揮系統。在「8·7」暴雨預報服務中,該系統及時獲取全縣自動雨量站數據,雨情信息一目了然,徹底改變了以往依靠打電話層層詢問氣象信息的局面。

  從層層詢問氣象信息,到目前「一鍵式」發布預警信息,這一蛻變,僅僅經歷了幾年時間。

  災難來臨,預警早一秒,就能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多上一份保險。覆蓋全市所有行政村的近4000名氣象信息員,在防災減災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省市兩級氣象部門,可同步發送簡訊、微博、微信,及時向各鄉鎮及廣大幹部群眾發布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政府能據此在短時間內安全轉移群眾。」隴南市氣象局局長樊明說。

  近年來,隴南市氣象局依託省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與應急系統工程、「5·12」災後恢復重建項目等,完成了市、縣兩級預報預測等五大業務系統建設。

  2011年,「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指揮系統」建成,打破了部門之間、行業之間的界限,整合了各行業資源,形成政府領導下的統一平臺,極大地提升了全市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指揮能力和水平。

  十年時間,可以讓一個孩童變成翩翩少年,可以讓這個擁有著千年茶馬古道文化的小城披上新裝,也可以讓一方百姓真正從氣象現代化成果裡感受安心、享受生活。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8年5月11日二版 責任編輯:蘇傑西)

相關焦點

  • 防災減災日-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設立防災減災日一方面順應社會各界對中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另一方面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 黃山市氣象局-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長期以來,黃山市氣象部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科學監測、及時預警,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為全市上下有效防災減災做出了突出貢獻。  針對此次強降雨天氣過程,黃山市氣象局除了做好決策氣象服務以外,還發揮鄉鎮信息站和信息員的作用,加強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提高防災減災效果。  一方面加強值守,全力做好決策氣象服務。堅持24小時值守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市局主要負責人帶頭執行領導帶班制度,氣象臺和屯溪基準氣候站嚴格執行24小時值守班制度,科學監測、準確預報、及時預警。並加強天氣會商。
  • 中國氣象局領導深入我市調研氣象和防災減災工作-駐馬店網...
    本報訊(記者 王朝朝)10月12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蒞臨我市調研氣象和防災減災工作並召開座談會。
  • 守望相助 共擔風雨-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這些試驗為進行更加精確及時的颱風預報積累了寶貴經驗,更為提升區域防災減災救災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  1978年,在泰國曼谷召開的颱風委員會第11次屆會通過了中國提出的颱風試驗建議,從此颱風業務試驗成為颱風委員會的中心工作,同時成為世界氣象組織熱帶氣旋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中國氣象局協助莫三比克應對熱帶氣旋影響-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 郝靜 通訊員胡曉平報導 4月25日,中國氣象局接受莫三比克國家氣象局申請,迎來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新用戶。  中國氣象局在2018年發布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國際用戶在遭受颱風、暴雨、強對流、森林草原火災、沙塵暴等災害時,可申請啟動該機制,中國氣象局將調動值班的風雲氣象衛星,對特定區域進行高頻次觀測,為其防災減災救災提供及時信息保障。  近期,非洲國家連續遭受強熱帶氣旋侵襲。
  • 2020年全國防災減災日地震系統重點科普宣傳活動
    按照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統一要求,中國地震局及所屬各單位將在門戶網站設置「全國防災減災日」專題,發布科普文章、圖書、視頻、掛圖、折頁、圖解等各類科普產品,同時,聯合宣傳、應急管理、教育、科技、科協等部門以及新聞媒體開展在線訪談、網絡公開課、新媒體直播、雲遊展廳、網絡知識競賽等線上為主的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活動,視情向公眾開放防震減災科普場館,詳細信息可以通過關注各單位門戶網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以及相關媒體平臺獲取
  • 山南市氣象局-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我局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1 名局領導分管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每年投入活動經費12多萬元,開展了文明單位創建活動、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創建活動、雷鋒志願者服務活動、強基礎惠民生活動、在職黨員到村(居)報到服務活動、精準扶貧結對幫扶等活動,在西藏自治區成立50年大慶、雅礱文化節氣象服務保障工作、汛期氣象服務、森林防火等工作中成績顯著,多次得到地方黨委、政府領導和歷屆分管氣象的領導的高度評價
  • 颱風監測與預報-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自1988以來,中國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其中8顆在軌穩定運行,被世界氣象組織(WMO)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為全球綜合地球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也是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機制的值班衛星,為93個國家和地區的防災減災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 中國氣象局:願意幫助非洲國家提升氣象防災減災能力
    中國氣象網訊 近日,熱帶氣旋「伊代」給莫三比克、辛巴威、馬拉威等非洲國家造成嚴重影響。中國氣象局一直密切關注「伊代」的發展情況,並通過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網站提供氣象服務產品。
  • 【創新氣象服務機制訪談】吉林臨江篇-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20日清晨,記者來到臨江市氣象局,踏雪來訪,攀談交流,可謂天寒意暖、氣象情濃。臨江市氣象局局長蔡景林介紹了該局氣象現代化建設與氣象為當地黨委政府、部隊以及公眾開展服務情況。  多年來,在白山市局領導下,臨江市氣象局積極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每年年初向白山市局及臨江市政府上報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計劃,在森林防火、水庫蓄水和農業抗旱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針對2014年臨江市夏秋連旱、2017年春秋森林防火,臨江市氣象局多次開展增雨作業,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 中工網:「風雲」變化七十年-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1995年3月,中國氣象局在延安舉行人民氣象事業創建五十周年紀念活動。以此為契機,在中國氣象局、陝西省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延安氣象現代化開始了「加速跑」。  如今,延安市已初步建成了門類齊全、結構合理、布局適宜、功能齊備的自動化立體化的綜合觀測體系,氣象災害預測能力明顯提升。全市建成了新型自動氣象站13個、區域站168個、覆蓋全部鄉鎮。
  • 認識和理解自然規律 發揮氣象防災減災作用——訪中國氣象局局長...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題:認識和理解自然規律 發揮氣象防災減災作用——訪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新華社記者高敬今年3月23日是第59個世界氣象日,主題是「太陽、地球和天氣」。當日,中國氣象局舉行啟動儀式,2019年世界氣象日開放活動在全國同步啟動,邀請公眾走進氣象部門,樂享氣象科普大餐。今年氣象日的主題有何深意?
  • 氣象防災減災示範社區組織居民到氣象局參觀
    和平區瀋水灣街道遠洋社區是我省氣象防災減災社區試點,遠洋社區氣象信息服務站剛成立不久,就受到了廣大居民的一致讚許。為增強社區居民氣象防災減災意識,進一步提高社區居民參與氣象防災減災社區創建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2月21日,社區組織50多名社區小朋友和家長走進瀋陽市氣象局,實地參觀並學習氣象科普知識。
  • 阿里地區氣象局-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近年來,在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阿里地委、行署的正確領導下,在地委宣傳部、地區文明辦的關懷指導下,阿里地區氣象局黨組、黨支部始終堅持以創建文明機關為目標,以加強隊伍建設、提高職工整體素質為重點,以各種創先爭優活動為抓手,始終貫徹精神文明建設與落實業務工作「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大力弘揚「缺氧氣、不缺志氣」的高原氣象人精神,堅持「立世界之巔
  • 湖南省永州市氣象局:勇擔責任譜新篇-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珺婷 李青松 曾昭林 尹婷  2012年已揮手告別,雨雪冰凍、暴雨肆虐、農田龜裂的景象還未從湖南省永州市氣象局職工的腦海中消退。在氣象災害頻發的一年裡,永州市氣象局按照「一年四季不放鬆,每次過程不放過」的工作目標,對每次重大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做出了準確的預報,為工農業生產、防災減災提供了準確而及時的氣象服務,最終獲得了「2012年重大氣象服務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  「2012年汛期,我們班子成員和氣象臺的同志們沒睡過幾個安穩覺。
  • 氣象局關於加強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意見
    氣象局關於加強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意見氣發〔2017〕8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各直屬單位,各內設機構:氣象防災減災救災是氣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 各地氣象部門積極開展防災減災日宣傳科普活動
    戈福江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曉霞 通訊員戈福江報導 5月12日,由吉林省氣象局減災處、省氣象局機關黨委、省氣象學會組織的志願者在長春公園門口開展防災減災日氣象科普宣傳活動,同時也正式拉開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的序幕。
  • 中外專家縱論中國-東協防災減災和工程技術合作
    這次論壇將進一步提高區域內各國與地區防災減災能力,推進防災減災和工程技術領域深度合作,助推中國與東協國家防災減災及工程技術融合發展。廣西將以此為契機,不斷深化與東協各國在防災減災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攜手共創中國-東協防災減災科學傳播與工程技術合作發展的新篇章。
  • 國際合作篇:氣象合作繪彩卷 攜手世界謀共贏-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70年來,中國氣象局深度參與國際氣象防災減災、公共氣象服務、氣象資料交換等重要工作,氣象事業從最初的追隨、受益,逐步走向付出、共享,為全球提供服務,其成就和貢獻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  中國主動承擔國際責任,幫助推動WMO區域合作。
  • 2019中國-東協防災減災科學傳播高峰論壇順利召開
    羅暉主任在致辭中指出,中國科協支持舉辦「中國-東協防災減災科學傳播高峰論壇」,目的就是要進一步落實關於減災防災工作的精神,推動我國科技界更加廣泛地參與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與鄰邦東協國家和地區的科技界,深化減災防災科技通力合作。韋開波副司長回顧了中國地震局與中國科協聯合開展的一系列重大防震減災科學普及活動,提出今後將與東協深化務實合作,為構建地震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