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過歌手李健深情款款的嗓音吟唱的那首《貝加爾湖畔》,在遙遠的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有一片湖被稱作:「西伯利亞的明珠」、「上帝落在人間的眼淚」。它同具孤獨清冷的氣韻和絕美的風景,無數詩人曾醉心此地並讚頌過它的美麗,這就是歐亞大陸最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曾是中國北方伊爾庫茨克少數民族部族的主要活動地區,古時也被稱作「北海」。自籤訂《尼布楚條約》始,貝加爾湖歸屬俄羅斯。在俄語和蒙語中,貝加爾湖的意為:「富饒的湖泊」。貝加爾湖由數百條大小川流匯聚注入,總面積達3.15萬平方千米。因貝加爾湖未被冰川覆蓋,加上地殼運動的影響,導致湖水中同時含有雨水和海水,所以至今湖中仍有部分淡水動物,如貝加爾海豹、奧木爾魚,貝加爾湖一直以來也是重要的漁場。
貝加爾湖風景壯觀秀麗,湖水清澈透明,周圍與小島相接,處處展現著遊牧民族的文化遺產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現今已經成為旅遊景點和自然保護區,每年都有大批絡繹不絕的遊客前去觀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將其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但是貝加爾湖的價值不僅僅只有這些,在其近700米深的湖底,有著不為世人所知的寶藏。湖底藏有10萬具屍體,以及300多噸的黃金,卻一直沒人去打撈。
據說在這碧如藍天,溫柔寧靜的海面下,竟掩埋著近300噸黃金,為什麼大量黃金會出現在人煙罕至的湖底?原來,這要追溯到俄國十月革命的時候。當時,以列寧為代表的無產階級布爾什維克黨,掀起了反抗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無產階級革命後,沙皇下令其下屬帶著暴政期間搜刮的民脂民膏和黃金首飾,及部分貴族階級家眷準備僅憑雙腳橫越貝加爾湖撤退。然而俄國那時正值冬日,反常的天氣直逼零下幾十度,面對著缺少糧食的隊伍和極端天氣的折磨,還要在茫茫的冰面上行走幾十公裡。很快在這片寒冷的冰湖上,一群妄圖帶走黃金財富謀求活路的貴族們虛弱而絕望地死去。在風雪交加和深不見底的黑暗的貝加爾湖中,數以萬計的屍骸和黃金永遠地沉入了。
據統計,湖底沉入的屍體多達十萬具,而這些高達幾百噸的黃金,就是貝加爾湖那不為人知的寶藏。那麼,如今已時隔多年,為什麼沒有人去打撈這些黃金呢?其實是有的,但是由於氣候和種種原因,最後人們放棄了這批深海的財寶。
首先,人們不可能妄然就去打撈亡者的財寶,首先我就沒有這個膽子。其次貝加爾湖處於一個斷谷的凹陷處,聚集著深不可測的庫容還有暗流大浪、海面潮汐和強風暴甚至地磁異常,地質和氣候十分嚴峻複雜。其次,貝加爾湖周氣候變化無常,一年中湖水溫度最高才16℃,由於溫度和水層的變化,導致湖面經常結冰。冰層大致在90釐米左右,冰層下水溫僅有3-4℃,越深溫度越低。就這些條件對於現有的捕撈技術來說十分危險,之前有私自去打撈黃金的人也不出意料地喪命。且動輒去打撈幾百米下極度嚴寒環境中的黃金,就光連耗費的打撈成本都收不回,實在沒有這個必要。
這些黃金也是過去俄羅斯歷史的見證,它們正如這貝加爾湖畔一般神秘而寧靜。已知故人也因貪婪喪命,我們與其去破壞不如去靜靜欣賞它的美。但是近年來,貝加爾湖畔旁邊的生態遭到大肆砍伐破壞,再加上人類的工業排放也間接影響了貝加爾湖的水質和水中的生態環境。希望我們在欣賞這美輪美奐的自然風光時,能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