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峰財經
每一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貨幣,用這種自主的貨幣在本國內消費。即使有外國人來到中國,中國人到外國去旅遊,都需要提前兌換屬於各國的貨幣來消費,這種概念就有些「入鄉隨俗」的意思了。
很多人在兌換貨幣之後就會有些疑問了,比如說1000元人民幣和1000美元,他們的購買力都是一樣的嗎?因為全世界的國家都不同,經濟發展的水平也各有差異,所以每個國家自然相同的數值貨幣,所對應的幣值(購買力)是不相同的。
那麼,我們該如何去衡量1000元人民幣和1000美元的購買力差距呢?這個購買力的差距需要分兩種情況定位:
第一:同一人手裡持有兩種貨幣
同一人手裡持有兩種貨幣的情況,比如一個中國人的手裡,有1000元人民幣和1000美元,這兩者所產生的購買力差距通過匯率就可以轉換出來了。現在美元兌換人民幣的匯率為7.01,可以用1000美元換成7010元人民幣。
而1000元人民幣,和1000美元兌換的7010元人民幣相比,他們之間所產生的6010人民幣(7010人民幣-1000人民幣=6010人民幣),就是1000美元和100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差距。同理,1000元人民幣可以兌換142.6美元,在美國產生的857.4美元(1000美元-142.6美元=857.4美元),就是產生的購買力差距。
第二:不同國家居民手裡的兩種貨幣
同一個人所持有的兩種貨幣,最終需要在貨幣的所持國消費,匯率所產生的實際差距,也就是貨幣之間的購買力差距。大多數的情況下,大家都是美國人持有美元、中國人持有人民幣,分別持有本國的貨幣在本國消費。由於兩國之間的商品定價體系是不一樣的,所以各自的商品稅率也不相同,這個時候就需要通過平價指數來區分。
1000元人民幣和1000美元之間的差距又有多大呢?
1000元人民幣和1000美元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可以用國際元單位來進行購買力產生差異的衡量,國際元是將不同國家貨幣統一轉換的方法。國際元和美元之間的關係是對等的,也就是1美元=1國際元,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18年全球的購買力平價的GDP為136.3萬億國際元。
其中,美國購買力平價的GDP為20.54萬億,中國購買力平價的GDP為25.4萬億。再來看看我國的2018年的GDP是為90.03萬億人民幣,是購買力平價GDP的3.54倍比值,從購買力平價的角度來分析,1000美元的購買力也就是相當於354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
綜上分析,對於1000元人民幣和1000美元的購買力差異,還需要根據情境的不同來進行衡量。而購買力主要反應的,也是相同數量下貨幣所帶來的消費價值觀。不同國家的商品定價和差異,包括貨幣的相對價值下降,都會讓不同貨幣間形成購買力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