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人首航好望角——非洲尋訪鄭和遺蹟

2020-12-12 少兒臺

  位於南非境內的好望角,地處非洲大陸的最西南端。對於這個世界聞名之地,不少人在概念上存有兩大誤區:一是認為它地處「非洲大陸最南端」,二是認為它是被歐洲人發現的。1988年一些歐洲人和南非白人曾舉辦慶典,紀念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發現」好望角500周年。對此,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反唇相譏道:「早在歐洲人到達好望角之前,我們非洲人就已經在這裡了。」

  毋庸置疑,好望角的「發現權」非非洲人莫屬。但相對外人而言,首次遠航好望角的人是否就是迪亞士?看來還有待商榷。從不斷發現的古代文物和遺蹟,以及相關專家學者的考證和研究成果來看,所謂歐洲人首航好望角的說法,已開始受到質疑和動搖。

  在好望角以東147公裡的非洲大陸最南端——厄加勒斯角,有一個沉船博物館,裡面展示著從好望角及其附近海域打撈出來的各種物品。記者在那發現,從破爛不堪的船舷,到鏽跡斑斑的鐵錨,從船上所載的水手生活用品,到供遇險之用的救生圈……幾乎是應有盡有。記者還注意到,在那裡展示的被打撈出來的瓷器,大多產自中國。一些物品上帶有明顯的漢字。

  有一本名為《南非的船難與打撈》的書,該書的前言指出,「南非史料記載的第一次船難發生在1505年,一艘從印度滿載香料的葡萄牙船在回程途中在莫索灣沉沒。」「這顯然不是第一艘在南非的沉船。早在此前,南非境內就發現了中國瓷器,而中國船隊極有可能在1420年前後通過好望角。」

  「巨無與敵」的鄭和船隊

  為破解中國船隊首航好望角而在南非海域尚未發現中國沉船這道難題,該書第29頁專門介紹了中國先進的造船術,書中寫道:「中國古代的帆船製造業代表著世界的最高水平,歐洲直到19世紀才能夠達到。」鄭和船隊龐大,帆船堅固。跟隨鄭和第七次下西洋的鞏珍在《西洋番國志》中說:「寶船體勢巍然,巨無與敵,蓬帆錨舵,非二三百人,莫能舉動。」《明史》記載:「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蘇州劉家河泛海。」按明代尺寸換算,鄭和寶船的長寬分別約為138米和56米。由此推算,最大寶船的載重量可達2500噸,排水量3100噸。

  為完成下西洋的重任,鄭和組建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龐大遠洋船隊。船隊由寶船、水船、座船、馬船、糧船、戰船等各種船型合理構成。每次遠航,由62艘大中型寶船組成主體,加上其他類型的船隻,「乘巨舶百餘艘」。其中第一次下西洋乘船208艘之多,是七下西洋運用船隻數量之最。

  相形之下,1492年西班牙航海家哥倫布遠航美洲時的船隊僅有3條小帆船,旗艦的排水量不足100噸。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遠航時的船隊只不過4艘船,船身長不到25米,載重量僅120噸左右,還堪稱是當時歐洲裝備最精良的船隻。待達·伽馬返回葡萄牙裡斯本時,海員剩下不到一半人。麥哲倫的船隊返回西班牙時,船隊水手已所剩無幾。而鄭和的船隊,不但絕大多數水手安全回國,而且還帶來了眾多的外國使者。所有這些表明,當時在造船工藝、航海科技和駕馭海洋的能力方面,中國人與歐洲人之間的差異巨大。

  鄭和航海圖對歐洲的影響

  究竟是誰首次遠航好望角?英國學者孟席斯經過研究,特別是對義大利威尼斯的實地考證後認為,歐洲人是在得到了鄭和的航海圖之後,才能遠航好望角,並「發現世界」。孟席斯更是堅信,首次遠航好望角正是中國的鄭和船隊,而不是歐洲人。孟席斯在他的書中談到了有關經過。

  1421年當鄭和的寶船到達印度古裡時,一名年輕的威尼斯人達·康提恰好在那裡。此人曾在埃及學習過阿拉伯語,還娶了一名穆斯林妻子,改信了伊斯蘭教,並以穆斯林商人的身份遊歷各國。他結識了中國船員,並搭乘中國船從古裡到達東非沿海的索法拉,然而隨船南下西行,繞過好望角到達非洲西部海岸……

  達·康提離開船隊時,帶走了從中國人那裡得到的航海知識和幾幅航海圖的副本,回歐洲後將其中的一幅航海圖呈給為葡萄牙王室工作的製圖師毛羅修士,再由毛羅將那張珍貴的航海圖敬獻給著迷於航海的葡萄牙親王亨利。毛羅曾出版過達·康提的見聞錄,還在1459年按中國航海圖的樣本繪製了一張世界地圖。在這份地圖上,毛羅準確地畫出了好望角的三角形狀,他把好望角稱為「德迪亞卜角」,並畫了一幅中國帆船圖,還就此作了題記說明。題記描述了中國水手在好望角休整補給的情景,還提到這些水手所發現的大鳥和鳥蛋。這其實就是指鴕鳥。數百年過去了,今天好望角的鴕鳥仍會伸長脖頸歡迎遊人。

  由於達·康提的緣故,最早由中國人繪製的航海圖,經過歐洲人複製或加工繪製,便開始在威尼斯和歐洲其他地方出現和流傳。它們或稱航海圖或稱世界地圖,由於翻譯等方面原因,即使是同一個地方,其稱呼卻不相同。

  1428年,葡萄牙王儲敦·佩德羅,也即亨利親王的哥哥,將一幅世界地圖從威尼斯帶回葡萄牙。佩德羅是一個旅行家,在遊歷威尼斯時,「購買了一張地界地圖,該圖繪出全世界的各個部分。圖中,麥哲倫海峽的稱謂是『龍尾巴』;『博阿·埃斯佩蘭克角』(好望角的另一個別稱)被稱為非洲的最前方。」也就是說,在1428年——這個早於歐洲人首航好望角近70年的年份,好望角和麥哲倫海峽等世界著名海上要衝就已經被繪製在世界地圖上了。

  孟席斯為佐證其觀點,曾沿著他推斷的當年鄭和船隊的航線進行環球遊歷,還根據鄭和船隊在離開索法拉後以每小時6.25海裡的航行速度,判斷出中國船隊繞過好望角的時間應該是1421年8月。

  首航世界應歸功中國人

  孟席斯認為,鄭和船隊遠航之域不只是非洲的好望角,甚至還到過美洲大陸,並最終完成人類首次環球航行。他和別的西方專家為此還列舉了大量證據和實例。

  待到哥倫布、迪亞斯、達·伽馬、麥哲倫等歐洲著名的航海家遠航時,他們每人都懷揣著一份鄭和的航海圖。好望角也好,美洲大陸也罷,都是圖中標明之地,這些歐洲經典航海家所能做的,只是「按圖索驥」而已,何談首航好望角、發現「新大陸」和環球航行,甚至「發現世界」。他們不過是步前人的後塵,在隱沒了前人的功績後,才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為此,孟席斯等中外學者同聲疾呼,現在該是「撥亂反正」的時候了!「他們應將功勞歸於第一批探險家,在明朝永樂十九年到二十一年,即公元1421年至1423年進行了史詩般航海事業的中國人。」「葡萄牙人領導整個歐洲掀起了探險和殖民的浪潮。在這麼多國家裡,它是中國人辛苦追尋新天地與新海洋的最大受益者。」

  眾所周知,由中國人開創的遠航先河,在鄭和之後沒能繼續下去。其後歐洲人通過運用中國人積累掌握的航海知識,其中包括《鄭和航海圖》,開啟了另一個遠洋航行時代。可以認為,鄭和七下西洋所具有的影響和意義,已遠遠超出了航海的範疇。當時中國人所掌握的航海知識、航海科學和航海技術,豐富了人類的知識寶庫,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可否將其視為古代中國貢獻於人類和世界的「第五大發明」呢?(李新烽)

責編:史海

相關焦點

  • 「和平之旅」耀千秋——非洲尋訪鄭和遺蹟
    馬塔迪瀑布旁的石碑  國外學者認為,鄭和船隊繞過好望角後,沿著非洲西海岸北上,曾在剛果河入口處停留;然後通過幾內亞灣,登陸維德角群島;從維德角乘向西南方向行駛,沿著南美洲東海岸南下至大陸最南端,通過麥哲倫海峽後返回好望角……   在被稱作「非洲的心臟」——剛果(金),一條長達4640公裡的剛果河橫貫全境
  • 尋訪鄭和在馬六甲的遺蹟
    在紀念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最近來到鄭和7次下西洋中曾5次登陸的馬六甲市,尋訪他的足跡。     明朝重臣鄭和在東南亞被尊稱為三寶公,在古城馬六甲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雖年代已久遠,但他的遺蹟仍隨處可尋。位於古城南部的三寶公廟,掩映在高大蔥綠的熱帶喬木之中。
  • 孫子兵法全球行:好望角是東西方兵家文化的「分水嶺」
    直到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前的300多年時間裡,好望角航路成為歐洲人前往東方的唯一海上通道。往來於好望角的歐洲船隻,裝載的是強權,是擄掠,是佔領,是炮火,是血腥,更是罪惡。  大航海時代,在亨利王子的帶領下,葡萄牙的殖民探險船隊一次次地沿非洲西海岸南進,他們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繞過非洲的最南端,到達東方的亞洲,以實現其建立龐大殖民帝國的夢想。
  • 非洲的盡頭-好望角
    好望角常被誤認為是非洲大陸最南端,然距離其東南偏東方向約150km、隔佛爾斯灣而望的厄加勒斯角才是實至名歸的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地處來自印度洋的溫暖的莫三比克厄加勒斯洋流和來自南極洲水域的寒冷的本格拉洋流的匯合處。
  • 西方學者說:明朝時期,鄭和的船隊根本沒有到達非洲的能力
    在這其中,我們提出明朝時期的鄭和下西洋,無論是從時間上,還是從規模上,都絲毫不次於他們的航海大探險。然而西方學者抱著固有的觀點認為:鄭和下西洋有幾點值得存疑,第一是那個時代的大明帝國,能夠有能力組織起數萬船員規模的遠洋航行嗎?即使有這樣的能力,鄭和也不過是圍著東南亞轉了一大圈而已,根本不會遠洋到遙遠的非洲,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這裡有史料為證。
  • 非洲好望角水牛
    好望角水牛,食草動物,又稱非洲野牛,是一種產於非洲的牛科動物,廣泛分布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區。脾氣暴躁,性情兇猛,雖是純素食動物,但卻是非洲最可怕的猛獸之一。會主動攻擊人類,有殺人記錄,高度危險,最重可達900公斤,它也是非洲上最成功的食植動物。
  • 好望角之思
    怯懦與無能,永遠與好望角無緣。我忽然發現,好望角充滿了一種險惡的美。也正是險惡造就了好望角的美麗。別的海角雖然也很美,陽光沙灘,碧波萬頃,使人感到心曠神怡、美不勝收;但好望角帶給人的卻是一種對靈魂的震撼,一種對生命的挑戰。站在這裡,你會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狂風惡浪撲面來」的驚險,一種「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壯烈。
  • 好望角:它是非洲最南端嗎?如果不是那會是誰?
    在大家的印象中,好望角一直是非洲的對南端,而且在很多書本上也是這樣介紹的。那麼好望角真的是非洲的最南端嗎?如果好望角不是,為什麼名氣還這麼大呢?在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前,好望角一直是西方國家通往東方的必經之地。15世紀末西方探險家為了尋找通往東方的航線,第一次來到這裡。但是他們發現好望角海域幾乎終年大風大浪,很多船隻在這裡沉沒,所以他們對這裡記憶猶新。
  • 在印度尋找鄭和遺蹟
    599年前,鄭和先後7次下西洋,前3次下西洋的終點就是印度半島的古裡(今卡利卡特)。從第四次開始,印度西海岸的小葛蘭(奎隆)、柯枝(科欽)和古裡則是鄭和船隊西進的大本營。        鄭和在遠洋航海中留下了不少遺蹟和傳說。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有三寶公廟,泰國有三寶塔,斯裡蘭卡國家博物館珍藏著鄭和布施碑。
  • 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 船隊是否到過澳洲、美洲?
    隨著研究的深入,鄭和下西洋的謎團和爭議逐漸露出水面。鄭和船隊的某些小分隊是否到過澳洲、美洲,就是最為引人注目的話題。鄭和下西洋到過哪些地方?某些西方學者認為,鄭和船隊的小分隊,可能到達了澳洲,也可能繞過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進入大西洋,甚至到達了美洲。對於這些新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是正常的現象。歷史研究講究實證,一切憑事實說話,我們不妨以冷靜的態度來對待這種探索,不必匆忙下結論。正如明史專家南炳文所說:當前最為迫切需要搞清的問題之一,鄭和航海的活動範圍,是否繞過好望角,進入大西洋,實現環球航行,應當進一步審核,確定真相。
  • 好望角,非洲南部的小精靈
    葡萄牙航海家迪亞斯(Bartolomeu Dias)於確定了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後,在返回葡萄牙的航程中,於1488年發現了此一岬角。  這裡是遊客合影留念的好地方,可以證明自己到過非洲大陸的最西南端。好望角受溫差很大兩股冷暖氣流的夾擊,因此這裡風暴強勁、海浪洶湧,需注意安全。
  • 中國專家馬六甲探訪鄭和遺蹟
    中新網馬六甲11月17日電 (黃禧燕)2019國際鄭和論壇15日在馬六甲落幕,參與此次論壇的中國鄭和研究會副秘書長趙志剛教授和南京鄭和研究會副秘書長鄭寬濤介紹,通過此次實地對馬六甲多處鄭和遺蹟的考察,進一步豐富了鄭和船隊在馬六甲活動史實的掌握。
  • 淺析鄭和下西洋時在長樂留下的遺物遺蹟
    引言鄭和從明永樂三年(1405)到宣德八年(1433)的二十九年間,先後七次率領大規模船隊,遠航西洋。他的船隊攜帶大量瓷樂器、絲綢、銅鐵器和金銀等物,「雲帆高張,丹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衢」。鄭和七下西洋,歷經「大小凡三十餘國」,最遠到達非洲東岸、紅海和伊斯蘭教聖地麥加,加強了與這些國家、地區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 好望角我在非洲大陸的南端
    好望角(非洲西南端岬角)好望角:英文CapeofGoodHope,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是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位於342125S,182951E處。北距南非共和國的開普敦市52千米。好望角是西方的探險家欲為通往富庶的東方航道,故改稱好望角蘇伊士運河通航前,來往於亞歐之間的船舶都經過好望角。特大油輪無法進入蘇伊士運河,仍需取此道航行。
  • 非洲的最南端 居然不是好望角?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從裡斯本出發,沿非洲西海岸南行,在抵達沃爾維斯港時遇到風暴,在大海上漂流了12個晝夜,於次年2月3日停泊在非洲南海岸的Mossel Bay(莫塞灣)。歸程中,在好望角遇到了狂風巨浪,誤以為來到了「非洲大陸的最南端」,便給這個岬角取名「風暴角」。後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將其易名為「好望角」,意為繞過這個海角就可以到達富庶的東方,商路就將被打通。自此,有太多的書本都認為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就是非洲的最南端,但實際上,並!不!是!
  • 開普敦的好望角,是非洲西南端著名的岬角
    念想著,有一日,有一日一定要去那些地方,讓那些被無數人讚美過的景致清晰的倒映在我的眸子裡。開普敦的好望角,是非洲西南端著名的岬角,由於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洋流溫度差異,在好望角形成的激烈的對流,因此好望角的海岸浪濤洶湧,常有「殺人浪」出現。今天親臨於此著實體驗到了!
  • 好望角是非洲最南端?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好望角直到有一天做了做攻略,發現好望角的介紹中,並沒有非洲最南端這一說法。這麼重要的地理位置不可能不做介紹。於是我又好奇的搜了一下,非洲的最南端是哪裡?進入好望角自然保護區,還沒到好望角,就會被沿途的風景所吸引。不單單山海壯麗,水天一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也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沿途你可以看到鴕鳥,狒狒(或許是猴子?),羚羊在路邊散步,完全不會害怕路上的車輛。
  • 非洲好望角名字是怎麼來的?
    好望角初名"風暴角"。
  • 兒童文學:好望角的故事之前往非洲的盡頭
    當看到小豪指著地球儀上非洲南端的位置時,好博士馬上樂開了花,拍拍小豪的頭說:「哈哈,我們想到一塊去了,咱這一老一小是不是心有靈犀呀?」「哇,原來這個地方叫好望角。」小豪不好意思地摸摸自己的頭說,「我還不知道它的名字呢,看來要好好補一補功課了。好博士你先給我們講一講這個地方的情況吧。」
  • 非洲旅遊愛好者必到的地方——好望角
    好望角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是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北距南非共和國的開普敦市52千米。因多暴風雨,海浪洶湧,故最初稱為「風暴角」。1939年這裡成為自然保護區,好望角東方2千米處,並設有一座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