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將至,在10首清新活潑的古詩詞中,欣賞最美的初夏之景

2020-12-18 二胎媽媽的星辰大海

五一過後,馬上迎來立夏節氣。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古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

清新優美的初夏之景,小朋友們都看到過哪些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古詩詞中有關初夏的美麗景色吧!

01.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①出處:《山亭夏日》(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②賞析:高駢的這首《山亭夏日》視角獨特,有視覺,有嗅覺,綠樹濃蔭,樓臺倒影,水晶簾動,薔薇飄香,一氣呵成,不著痕跡。「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動靜結合,靈動飄逸,仿佛初夏的氣息已透過文字撲面而來。

02.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①出處:《閒居初夏午睡起》(宋)楊萬裡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②賞析:楊萬裡的小詩生動活潑,朗朗上口,頗受孩子們的喜愛。這首詩選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來表現初夏這一時令特點。詩人閒居初夏的鄉村,午睡初起,悠閒地看著兒童撲捉空中飄飛的柳絮。一個「閒」字,把詩人心中那份恬靜閒適和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0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①出處:《小池》(宋)楊萬裡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②賞析:楊萬裡的這首《小池》,猶如一幅畫,畫面的層次感非常豐富:太陽、樹木、小荷、小池,色彩豔麗,還有明亮的陽光、深綠的樹蔭、翠綠的小荷、鮮活的蜻蜓,清澈的泉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看似信手拈來,其實深得鍊句之妙。

04.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①出處:《初夏》(宋)朱淑真

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

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②賞析:朱淑真用女性的細膩筆觸,準確捕捉到了初夏的清幽景致,以及天氣初熱,令人容易睏乏的特點。竹影搖曳,海棠凋謝,飛絮飄盡,夕陽初長,詩人的心情也變得舒暢。

05.試把櫻桃薦杯酒,欲將芍藥贈何人。

①出處:《初夏》(宋)戴復古

等閒過了一年春,雨後風光夏景新。

試把櫻桃薦杯酒,欲將芍藥贈何人。

②賞析:春天悄然逝去,穀雨節氣過後,夏天就漸漸來臨了。「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此刻,櫻桃紅了,芍藥也已經盛開,可是我摘下的芬芳花束,該贈送給誰好呢?

06.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①出處:《初夏遊張園》 戴敏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晴陰。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②賞析:春末夏初,梅雨季節,江南的天氣似陰還晴,變幻不定,那些機靈活潑的小鴨,成群結隊,爭先恐後地跳下水塘,不管水深水淺,自由自在遊樂。詩歌前兩句裡,通過「乳鴨」、「熟梅」等景物,逼真地描繪了初夏的景致,讀後使人感到真實生動。

一個「醉」字不僅狀寫果農歡飲至醉的情態,更折射出人們幸福快樂的心情。「摘盡枇杷一樹金」這句表現力極佳,本來是一樹枇杷,顆顆飽滿,金黃燦爛,令人垂涎,詩人形象描繪為「一樹金」,仿佛那就是一樹金子。快樂灑在枇杷樹上,歡笑迴蕩在果園上空,將果農們歡天喜地,心花怒放的歡快心情如在目前。

07.魚蝦潑潑初出網,梅杏青青已著枝。

①出處:《初夏淮安道中 》(元)薩都剌

魚蝦潑潑初出網,梅杏青青已著枝。

滿樹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過準時。

②賞析:薩都剌善繪畫,精書法,尤善楷書。有虎臥龍跳之才,人稱燕門才子。他的文學創作,以詩歌為主,詩詞內容,以遊山玩水、歸隱賦閒、慕仙禮佛、酬酢應答之類為多,思想價值不高。不過這首《初夏淮安道中》,卻形象生動,毫無生澀之感。魚蝦潑潑,梅杏青青,滿樹嫩晴,雨過天晴,令人無限嚮往。

08.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①出處:《客中初夏》(宋)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②賞析:四月天氣已是清明和暖,雨過天晴,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對門的南山變得更加明淨了。空氣中沒有了隨風飄揚的柳絮,只有葵花朝迎著太陽開放。詩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詩人久在官場,早已看透人性的複雜,不願自己成為隨風飄搖的柳絮,而是選擇了做一株向日的葵花,託物言志,意蘊豐富。

09.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①出處:《喜晴》(宋)範成大

窗間梅熟落蒂,牆下筍成出林。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②賞析:據說範成大喜歡在窗前種梅樹,夏可嘗青梅,冬可賞梅花。這首詩《喜晴》描寫的是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牆角下的竹筍也長成了林。好幾天都在下雨,都不知道春天何時已經結束了,天晴才發現夏日已深。本詩共四句,都採用的是六個字一句,形式新穎,比七言詩少了一個字,可是表達效果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10.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

①出處:《初夏絕句》(宋)陸遊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②賞析:陸遊的這首《初夏絕句》格調清新,前兩句寫夏景尤其傳神,後兩句先寫桑麻行不盡,最後一句才道出詩人的心情。由初夏的布穀聲聲,萬物生長,桑麻蓬勃等欣欣向榮之景,得出「始知身是太平人」的感慨。美麗的夏日新景,讓人始終為國家憂心的陸遊,暫時忘記了那些苦難與憂愁。

今天分享的10首小詩,短小精悍,非常適合低齡孩子賞析背誦。關於初夏的古詩詞還有很多,接下去我們再分享一些篇幅較長的,供年齡較大的孩子們鑑賞背誦。大家覺得哪些關於初夏的古詩詞必須讓孩子學習,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集思廣益,努力為孩子們搜集到最佳的學習素材。

五一勞動節,10首關於勞動的古詩,帶孩子認識勞動的意義

這15個古詩詞中的常用典故,孩子一不小心就會理解錯,一起來積累

別時長亭柳依依,總結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幫孩子讀懂更多古詩

相關焦點

  • 「一朝春夏改,隔夜鳥花遷」,今日立夏,一起在古詩詞中迎接初夏
    立夏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標誌著夏天的開始。立夏時節,萬物繁茂,繁花似錦,綠樹濃蔭。《逸周書·時訊解》云:「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這首《初夏》於細微處描繪初夏之景:由春入夏,百花開始凋零,鳥兒也開始遷徙,綠葉深淺參差,朝霞夕陽或輕或重,美不勝收。不落古代文人傷春的俗套,格調清新。02. 麻葉層層檾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
  • 24節氣之立夏,5首立夏古詩詞,唯美又文藝
    看看日子,原來是要立夏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這可不就是立刻進入夏天了嗎?夏天是多彩的季節,不僅薔薇、月季、荷花競相綻放,而且,還有大街上的花花裙子,不像是冬天一片蕭瑟,冬衣的顏色也很單一。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5首立夏古詩詞,一起來感受唯美又文藝的夏天吧!
  • 關於立夏的成語有哪些 立夏的古詩詞臨沂人會背幾首
    立夏到來,初夏時節各地都是生機勃勃,美景無限,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形容初夏的成語和古詩詞供大家參考。   有關立夏的詞語   燕語鳩鳴  蜂蝶帶香  江繞夕陽  水滿浮萍  輕絮舞風   繽紛初夏  豔陽高照  雨絲霏霏  高柳新蟬  薰風微雨   池荷榴花  瓊珠清泉  雨過天晴  風和日麗  綠樹成蔭   有關夏季成語   暑氣燻蒸
  • 40首立夏詩詞,在詩詞的微風裡,清涼一夏!
    立夏,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標誌著天地萬物由生到長的轉折,天地萬物由此進入一個輝煌的時刻。如果沒有夏的成長,就不會有秋收冬藏!因此,古時候的詩人對於立夏充滿了熱愛,寫下了無數溢美之詞。立夏,讓我們一起品讀最美立夏詩詞,在詩詞的微風裡,清爽一夏吧!
  • 立夏嘗三鮮,「櫻桃進士」一句名言流傳了千年
    在古詩詞中,不乏立夏時節的三鮮之作,寄託了惜春盼夏的神思,留下令人回味悠長佳作,不妨一賞。「詩聖」杜甫愛枇杷:枇杷樹樹香先說枇杷。枇杷,產自我國,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在暮春初夏成熟,秋冬交替開花,四季皆有可觀,被譽為「果木中獨備四時之氣者」,不僅食之甘甜,更有潤肺止咳之效。
  • 古人描寫立夏節氣的古詩詞有哪些?關於立夏的古詩大全(圖)
    古人描寫立夏節氣的古詩詞大全《客中初夏》宋 司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立夏 》左河水南國似暑北國春,綠秀江淮萬木蔭。時病時蟲人撒藥,忽寒忽熱藥搪人。《立夏》陸遊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 立夏將至,關於「夏天」的詩句,你知道哪幾首?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交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代表著夏天的開始,立夏將至,炎炎夏日也不會遙遠了。
  • 初夏最美詩詞10首,哪一首是你的最愛?
    【賞析】初夏靜美,萬物萌動而生氣蓬勃。這首詩很樸實,卻句句是畫,展現出清新自然的美好畫面,所以才如此被廣為傳頌,尤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兩句。忍不住讓人感覺最美風景在農家,王安石的絕句常有這樣的佳作,「於平淡處見奇崛」。
  • 描寫元旦新年的10首古詩詞欣賞
    2020年的元旦到了,我們一起從元旦的古詩名句中可以看出古代元旦的習俗文化,下面是我們整理出來的10首描寫元旦新年的古詩詞,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推薦閱讀:最適合跨年發朋友圈的句子有哪些?100句元旦跨年朋友圈微信說說描寫元旦新年的10首古詩詞欣賞1、《守歲》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
  • 在這10句經典古詩詞中,邂逅最美的春天!
    在這10句經典古詩詞中,邂逅最美的春天。1. 滿眼韶華,東風慣是吹紅去。幾番煙霧,只有花難護。——陳子龍《點絳唇》。滿眼一片春光景色,東風吹過,大地一片落紅。——唐·杜甫《曲江二首》穿梭在花叢中的蝴蝶,時隱時現。蜻蜓在水面上飛行,時快時慢,飛來飛去。這兩句詩寫出了春日的大好景致。4.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韋莊《思帝鄉》春天到野外流玩。杏花吹落滿頭,郊野上哪一家的少年最俊美。
  • 2019朋友圈關於立夏的唯美句子,描寫立夏節氣的優美句子精選!
    立夏將至,立夏節氣的來臨,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夏季正式來臨了,小編整理了一些關於立夏的唯美句子,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2019朋友圈關於立夏的唯美句子,描寫立夏節氣的優美句子精選!1、春走了,恰似立夏悄悄地來了;永遠不改的,是我思念的情懷;陽光燃燒著雲彩,雲隙透露著關愛;快樂因你而存在,夏天因你而多彩。
  • 夏天來了,三首立夏的古詩,值得你收藏
    今天是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從此,氣溫日漸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植物繁盛。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對這個節氣感受鮮明,也留下許許多多的文學作品。今天老楊給大家介紹三首立夏的古詩,品味古人筆下的立夏節氣,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
  • 十二首描寫初夏的古詩詞,聽晴日暖風,賞石榴花紅
    送走了春風春雨,迎來了溫熱的初夏。初夏季節,不僅有泥土的芬芳、花鳥的姿色,還有一種樸實的青澀。喇叭花笑了,石榴花紅了,到處是盛開的金菊,燦爛而又奔放。夏天的時候,我們可以聽蛙鳴,看漫天的繁星,感受螢火蟲在月下林中的美麗瞬間。
  • 在詩詞中邂逅清爽立夏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逸周書·時訊解》云:「立夏之日,螻蟈鳴。在這一節氣中,你會首先聽到螻蟈在田間鳴叫,接著大地上的蚯蚓幫著農民翻鬆田間泥土,王瓜的藤蔓開始日日攀長,這便是立夏時的物候景象。立夏竟是禮俗節日立夏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節氣,還是一個傳統的歲時禮俗節日,周代在立夏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和眾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並舉行祭祀先帝祝融的儀式。
  • 描寫立夏節氣的古詩 關於立夏的詩詞大全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描寫立夏節氣的古詩 關於立夏的詩詞大全 立夏節氣的腳步越來越近,也意味著春天要走了,炎熱的夏天就要來臨,屬於夏天的故事就要發生,而關於描寫立夏節氣的古詩有哪些呢?關於立夏的詩詞大全有哪些呢?以下就是總結的所有內容,隨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欣賞古詩詞,秘訣是什麼?兩個字「情景」!
    筆者自己在初學古詩詞的過程中也遇到過諸如此類的困惑。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在學習古詩詞過程中所總結的一點小小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同時也歡迎大家批評和指正。那就是,學習和欣賞古詩詞的秘訣,就是兩個字「情景」。在古詩詞的學習過程中,只要弄懂了一首詩詞的「情」與「景」,基本上就能準確理解和欣賞這首古詩詞了。
  • 10首二月古詩詞!在這農曆二月,用最美的詩詞讚美春天!
    10首二月古詩詞!在這農曆二月,用最美的詩詞讚美春天。1.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出徵唐·聶夷中《傷田家》。二月就開始把尚未結繭的新絲賣掉,到了五月把尚未種植的稻穀賣掉。2. 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出自北周·庾信《春賦》。
  • 立夏詩詞丨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賞析:孟夏就是初夏。這首詩寫夏天最為有名,寫景自然天成,「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讀之令人身臨其境。後四句寫詩人的夏日情趣,妙不可言。
  • 立夏勿惜春,古詩詞啟蒙:品《江南》採蓮柔美,感受夏天般的愛情
    今天是立夏,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屬於夏季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崔駰在賦裡說:「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其實對我而言,春天反而是最不喜歡的季節,在廣東,春天常常帶來一種天氣,叫做「回南天」,綿綿的小雨,空氣裡都是溼氣,衣服無法幹透,地板牆壁都在冒水,非常不喜歡。反倒是夏天,來自五月天,讓人的心情一下子就明朗起來,整個人都是陽光。所以立夏對於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
  • 10首杏花古詩詞!春天來了,邂逅最美的杏花!
    10首杏花古詩詞!春天來了,邂逅最美的杏花。1.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宋·陳與義《臨江仙·憶昔午橋橋上飲》在杏花稀疏的影子中,將長笛一直吹到天明。這句花前月下,歡聚一堂的情形。——宋·陸遊《臨安春雨初霽》在小樓中細聽著一夜的春雨,天剛蒙蒙亮的時候,便聽到有人在深巷中叫賣著杏花。4. 客子光陰詩卷裡,杏花消息雨聲中。——宋·陳與義《懷天經、智老,因訪之》。客子,遊子,此指詩人自己。此言在讀書吟詩中時間悄然過去,春天的腳步隨著綿綿細雨、杏花綻放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