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叫「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
每個人都有自己認同的人生哲學,但是想讓人生過得有意義,我們的原則是什麼,我們的幸福又從何而來?現代人恍恍惑惑過著一種高級奴僕的人生,沒任何人強迫他去做什麼事情,沒有人拿著槍指著他必須這麼幹,但是他也是別人讓他幹啥他幹啥,因為他是被錢收買。
唱歌拿多少錢,擦地拿多少錢,拉個琴拿多少錢。錢指向哪裡他就打向哪裡。但是,也有一種道德高尚的人,他們不被自己的慾念驅使,用對自己有意義的的東西來奉獻給需要的人,她就是陳曉敏,我國舉重奧運金牌得主。
2003年,陳曉敏拍賣了自己的奧運金牌,並將所得的128萬元建立了希望小學,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從山村裡走出來的奧運健兒
陳曉敏是一個出生在廣東鶴山縣的農家姑娘,從小她就力氣大,身體壯實,在上初中的時候去了鶴山縣體校念書,體校的教練覺得這個小姑娘有練力量項目的天賦,就培養他的力量訓練。
陳曉敏在縣裡的體校練了一段時間,一次省隊的教練下來挑人,一眼就相中了她,覺得她是個可造之材,便被選拔去了省隊。在省隊裡,曉敏不斷進步很快被挑選進了國家隊。她進步得很快,教練們覺得自己的眼光沒錯,選對了人。
不忘初心,不斷學習
陳曉敏出身農村,在一開始參加比賽運動獲獎的時候,家裡沒有電視。父母都不知道陳曉敏奪冠的事情。一次陳曉敏的姑姑在電視上看到了陳曉敏奪冠,高興地跑到他們家來報喜,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每每獲得冠軍,陳曉敏都會把獎牌寄回家裡。
陳曉敏特別珍惜得來不易的學習機會,她一有空就學習英文。她說自己不是為了文憑,是真的想讀懂,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成功之路上的坎坷艱辛
在陳曉敏的冠軍之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她曾經多次傷病導致腿部疼痛難忍,隊裡的隊醫跟她說有殘廢的風險,那個時候的她差點退役。這個時候一個陳曉敏生命中重要的人出現了,他就是陳曉敏現在的丈夫--伍丹。
他是田徑隊裡的矯形師,他在陳曉敏艱難的時刻陪伴她度過,並利用空閒時間幫陳曉敏做康復治療。終於,陳曉敏在恢復了正常訓練後又走入了訓練場,一舉獲得了2000年的奧運會金牌。
堅持不懈,砥礪前行
陳曉敏的進步不僅僅是因為她的天賦,還因為她堅持不懈的認真訓練,每次訓練陳曉敏都很認真,常常是最晚離開訓練場的那個。很快就到了世界錦標賽的奪冠賽,陳曉敏不負眾望奪得了93年女子54公斤級的舉重錦標賽的世界冠軍。在接下來的幾屆錦標賽中,陳曉敏也是過關斬將陸續拿到了冠軍,在她所處的等級中獲得了三連冠。
在她的體育人生中,她獲得了9枚世界錦標賽的冠軍,多次打破世界紀錄,並在2000年的雪梨奧運會上獲得了金牌。
退役之後繼續深造,致力於公益和慈善
舉重這項運動不像排球、足球、籃球那麼受人矚目,是一項冷門的運動,而且運動冠軍轉型也比較難,很多奧運冠軍退役後帶了一身的傷病,其實他們的身體並沒有普通人好。一些外形不錯的奧運冠軍經常會轉型到娛樂商業圈,或者去運動隊裡當教練培養新人,但是好多也是逐漸沉寂走入了普通人的生活軌跡。
陳曉敏選擇了繼續深造,完成了法學學位,與交往了多年的對象伍丹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她後來接受了羊城晚報的邀請,去擔任了報社的團委書記。在工作之餘,她還經常參加並組織公益慈善活動,為貧困地區的人們解決困難。這樣一位從縣城農村走出來的姑娘,有著反哺感恩的心,時刻不忘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捐建希望小學,拍賣奧運金牌
陳曉敏在退役後積極投身公益事業,拍賣奧運金牌這件事一開始人人們不太理解,覺得一塊奧運金牌是值多少錢呢?對於一個奧運冠軍來說,金牌就是軍功章,雖然在普通人看來並沒有什麼感覺,可是對於他們來說這是用汗水和淚水澆灌的成的功績。陳曉敏說:這對於自己來說是一枚運動生涯上的一次成功,可以用它來幫助一些孩子就是實現了更大的價值。
在2007年,她決定將自己的奧運金牌拍賣,然後把拍賣得到的錢用來捐建希望小學,最終她的奧運金牌拍賣了128萬元。她將這些錢全部捐獻了出來,這種善舉引起了很多人的崇額敬之心,人們紛紛為她的舉動點讚。
為後來的奧運健兒樹立公益榜樣
古往今來,好多聖人先賢把無私奉獻看成強人的應有的道德義務,認為作為地位高的貴族皇室應該有庇佑生民養育天下的義務。到了現代社會,不管是有錢的商人還是有名氣的藝人大眾也都會認為他們有一種天然的義務來為受災受難的困難群眾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種道德義務沒有強制性,只是大眾的千萬雙眼睛會盯著你。陳曉敏是奧運冠軍,她是成功的名人,她在公益事業上的貢獻為那些成功的奧運健兒樹立了榜樣。在她之後好多奧運冠軍也都投身公益事業,在很多公益慈善基金會上你都會看到他們的名字。
退役後成功轉型,涉足多個產業領域
陳曉敏是一個開朗熱忱的人,她退役後除了積極投身公益事業以外還用心學習報紙媒體業,創辦了財富專欄,為各種企業家打造傳媒欄目。她也投資房地產等多個領域,她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職場女達人。
陳曉敏從一個從農村出來的運動員,一直到世界舉重女子項目的冠軍,在經歷了很多艱辛的同時也成長成對國家和社會貢獻良多的人。或許她的故事在眾多奧運健兒中不算最精彩的,但是也為眾多奮鬥在奧運之路上的運動健兒提供了學習的成功樣板。提醒他們,在成為奧運冠軍為國爭冠的同時也應該要負起冠軍應有的社會責任,公益做不做是一種個人選擇。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