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鄭州市環境保護局公布了4個水源地53項環境問題之後,生態環境部又發現了影響鄭州水源地的2個新問題,並予以曝光,50多項環境問題成了鄭州這座缺水城市亟待解決的任務。
10年前,鄭州曾啟動過一次聲勢浩大的水源地保護行動,時間從2008年開始直至2015年,跨度長達7年之久。從彼時公布的相關政策來看,當初的水源地保護行動規劃規模以及嚴格程度,不亞於今日的專項檢查。同時,仔細對比也不難發現,現存的50餘項環境問題絕大部分都在當初的整治範圍之內。
是整治不徹底還是整治之後死灰復燃?成了又一個留在外界心中的問號。
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在鄭州對多個水源地調查發現,除了生態環境部與鄭州環保局排查曝光的問題外,還有多個未被發現的問題,這些問題關係著鄭州「生命線」邙山提灌站以及鄭州的「母親河」賈魯河。
治水7年
儘管地處黃河下遊,且緊挨著黃河,但鄭州仍然是一個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全國均值1/10左右。在歷史上,鄭州曾多次出現「水荒」記錄,即便南水北調貫通後,也沒有徹底改變這一現實。
也因此,保護水源成為鄭州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相關數據顯示,鄭州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28個,劃分的一級保護區28個,累計面積35.37平方公裡;二級保護區18個,累計面積357.09平方公裡。
2009年,鄭州市政府印發了《鄭州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鄭政〔2009〕6號)(以下簡稱《規劃》)。在編制、完成《規劃》之前,鄭州市發展改革委、環保局、水利局、市政管理執法等部門還做了大量的工作,將鄭州市飲用水水源地城市經濟基礎情況、環境質量狀況、汙染源分布狀況、生態及管理狀況逐一做了調查。
《規劃》對水源地的分類、數量到每一個水源地的汙染源,再到如何保護治理等方面,都做了詳細披露。
按照當初的規劃,各種治理和保護工程項目總數達44個,總預算約5.38億元。按照先清拆、截汙,再綜合整治,最後隔離、防護的順序,從2008年開始至2015年各類項目分期分批實施。
工程實施的內容包括防護隔離工程、違章建築整治工程項目、二級保護區汙染整治工程、二級保護區生態恢復與建設工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能力建設工程等多項內容。
在此次治理規劃中,對7個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的違章建築進行拆除;清拆24個自然村的民房建築面積總計222萬平方米,搬遷安置人口6438人,搬遷養殖場10個。
然而,在今年5月20日,生態環境部啟動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第一輪督察(簡稱「水源地專項督察」)之前,鄭州市按照《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方案》的要求,完成了飲用水源地環境違法問題排查工作,共統計出4個水源地的53項環境問題。
仔細梳理這些問題不難發現,絕大部分問題應該在2009年起的這次規劃整治中徹底解決,或者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本就不應該發生。
為何長達7年時間的治理之後,又有如此多的問題存在?是治理不徹底還是治理之後又死灰復燃?
過度旅遊化的水源地保護區
除了鄭州組織排查的4個水源地53項環境問題外,5月26日,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水源地專項督察曝光第二批環境違法問題中,鄭州的黃河花園口水源地和黃河邙山水源地環境問題被列為新發現的問題曝光。也就是說,之前鄭州方面的組織排查中並沒有發現這些問題。
生態環境部通報稱,黃河花園口一級保護區內存在大森林信陽漁家飯莊;黃河邙山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存在劉家老店餐廳、觀光碼頭、中州景秀度假村、跑馬場等旅遊餐飲項目。
黃河邙山水源地位於黃河之濱、邙山腳下,「引黃入鄭工程」邙山提灌站曾經是鄭州市的「生命線」。相關資料顯示,邙山提灌站16臺機組、8條輸水管道將經過沉澱的黃河水從邙山腳下運輸到山頂,再通過輸水管道將黃河水運輸到鄭州市內的石佛水廠和柿園水廠,供應了城區超過60%的居民用水和沿途近10萬畝的農灌用水。
近日,記者實地走訪調查發現,被生態環境部曝光的旅遊項目已經全部被查封,中州景秀度假村內木質別墅全部被貼上了鄭州市黃河生態旅遊風景區管理委員會的封條,景區內除了孔雀園外,叢林摩託、蒙古包、跑馬場、燒烤吧等項目均已停業。
而從記者調查的情況來看,影響黃河邙山水源的或許不僅僅是被生態環境部通報的幾個項目,鄭州市黃河生態旅遊風景度假區的過度開發問題也同樣棘手。
邙山提灌站以及被曝光的旅遊項目均在黃河生態旅遊風景度假區內,一名當地人士告訴記者,提灌站建成後,不少市民前來參觀遊覽,此後陸續被開發,相繼建成了黃河母親哺育雕塑、黃河兒女塑像、報國亭、河清軒等景點,直至升格為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躍升至國家地質公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根據鄭州市黃河生態旅遊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旅遊經營信息,2017年景區接待的遊客人數近56萬人次,景區旅遊收入3390餘萬元。
進入景區,穿過炎黃廣場,最先抵達的是星海湖景區,該景區水面約8萬平方米,是邙山提灌站的一部分,主要用於沉澱黃河泥沙。靠近星海湖岸邊的濱河路路口,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的公示牌赫然在目,沿著濱河路可一直通往中州景秀度假村、跑馬場等旅行項目,而路邊靠近星海湖的樹林內,塑膠袋、煙盒等各種生活垃圾依然殘存。
星海湖岸的另一側,還存在黃河印象養生酒店、桂圓賓館、窯洞賓館等建築物。緊鄰邙山提灌站的路邊,數家商販經營著各類小吃。
依據2009年的《規劃》,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而相關信息顯示,中州景秀度假村於2017年5月1日正式掛牌,而且跑馬場更是國家明令禁止的建設項目。
此外,河南省環保廳於6月14日發布的《2018年5月份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清理整治進展情況統計表》顯示,在鄭州市一級、二級水源地保護區內,涉及旅遊餐飲的問題多達47個。
記者致電鄭州市黃河生態旅遊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其工作人員稱由管委會旅遊局負責對外對接,而旅遊局工作人員稱將會匯報領導後回復記者的採訪,但是後經多次聯繫,也未收到對方的回應。
賈魯河之殤
記者梳理發現,在此次水源地專項檢查中,尖崗水庫和常莊水庫的環境問題並未得到曝光,這兩個庫湖型飲用水水源地都與賈魯河有關。
賈魯河,鄭州的「母親河」,全長255.8公裡,發源於新密,流經鄭州,經中牟入開封,後至周口市入沙潁河,最後流入淮河,系淮河水系主要支流之一,是鄭州近年來綜合治理的主要河流之一。
河南省環保廳發布的各年環境質量狀況公告披露,賈魯河水質級別自2011年開始,連續5年為重度汙染,直到2016年才轉為中度汙染(2017年數據尚未公布)。
2016年,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河南省進行督察時指出,鄭州市水環境問題不容樂觀,其中,賈魯河作為市域主要河流,嚴重汙染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2015年,其尖崗水庫斷面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濃度比2013年分別上升14.2%、180.6%和8.9%;中牟陳橋斷面總氮、總磷濃度比2013年分別上升50%和62%。
從地圖上看,尖崗水庫呈「人」字形斜豎在鄭州市區的東南角,党家咀村在水庫的南邊。記者前往党家咀村尖崗水庫附近區域發現,此處的水庫已經乾枯,一座小橋橫跨在水庫上方,連接著党家咀村和對面的劉胡垌村,小橋約有七八米高,橋下的庫底長滿了野草,並不是地圖上呈現出的水域狀態。「上遊是申河,幾年前,泉眼的水都是往外冒。」党家咀村的一名村民告訴記者,現在他們的飲用水還是地下水,不過水井需要挖到100多米才有水源。「前幾年,只要到30米深的地方就有水了。」
另外,在2009年的《規劃》中,也提出要「清理整治常莊水庫周邊17個自然村、尖崗水庫周邊23個自然村的排汙口、垃圾堆等汙染源」。2013年,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專項行動中又指出,檢查飲用水水源地周邊,尤其是保護區內養殖、農藥化肥、農村生活汙水等面源汙染排放情況,以及採取的禁止或者限制使用含磷洗滌劑、化肥農藥和限制種植養殖等措施。
然而,在二七區馬寨鎮婁河村,記者看到民房、果園、雞圈、塑料大棚等多個建築項目,其中部分民房、塑料大棚已閒置或拆除,但大量的建築垃圾尚未被清理。在果園內,留存多個化肥編織袋,靠近水源地的樹林內,生活垃圾也可見到。按照尖崗水庫的一二級水源地保護範圍來看,上述農用設施都在保護區裡面。
在常莊水庫外的一塊公示牌上,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三十七條,禁止在水庫渠道內棄置、堆放阻礙行洪的物體和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及高杆作物。」但記者看到,在公示牌一側就堆積著各類雜物。
「由於尖崗水庫、常莊水庫的攔截作用,賈魯河在鄭州段水量較少,但是由於截汙、治汙工程的落後,賈魯河承接了大量的城市汙水。」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的一篇論文指出。
對於鄭州市水源地保護的諸多疑問,鄭州市環保局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看了記者發送的採訪函後稱,環保局只是牽頭單位,相關問題應有水務、城管部門解答,而鄭州市水務局工作人員又稱,按照職能劃分,水源地保護由鄭州市環保局負責。另外,記者致電並致函鄭州市城市管理局,截至發稿,未收到對方回復。
(責任編輯:DF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