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顏值更有智慧 漳州全面進行農貿市場改造

2020-12-25 閩南網

  「青菜五塊六毛……」攤主的話聲剛落,市民張寶花掏出手機一掃,就完成了支付,並拿到了一張印有二維碼的機打小票,小票上菜品、重量、數量、單價、總價等信息寫得清清楚楚。這張小票並不是出自什麼超市或商店,而是出自漳州市薌城區延通市場的一個普通菜攤。

  這是漳州市全面進行農貿市場改造,啟動「智能智慧」農貿市場的一個縮影。

  2017年,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貿市場提升改造工作,將其列為「三抓三比、十項競賽」的重點民生項目競賽。全市13個縣(市、區)、開發區共有27個項目參賽,在2017年底前竣工並基本投入試運行,新建改造農貿市場11.5萬平方米,完成總投資6931.98萬元,佔年度計劃投資的181.13%。

有顏值 敞亮乾淨就像超市

  「現在農貿市場跟超市一樣敞亮乾淨,感覺空氣也變清新了。」4月2日上午,在薌城區的延通市場,前來買菜的居民張寶花拎著菜籃子,開心地挑著菜。

  「最早的菜市場是露天的,後來改成簡易大棚,現在越變越漂亮了。」莊秀美擺攤賣菜已有30多年了,親身經歷過菜市場的多次變遷。

  「新的農貿市場乾淨整潔,買菜方便,種類也非常齊全,不用擔心雨打、日曬。」走進藍田綜合大市場,購物環境寬敞明亮、乾淨整潔,新鮮的蔬菜、水果以及乾果、肉類擺滿攤位,讓人眼前一亮。正在買菜的石小雲阿姨推著購物車,對新市場讚不絕口。

  農貿市場是群眾的「菜籃子」,但普遍存在硬體基礎設施陳舊,缺乏規範化管理等問題。

  「去年,延通市場進行提升改造,包括調整經營區域布局,攤位改造與裝修,便民服務設施設置,停車場、電線、水管、下水道等配套改造共20項內容。」薌城區市場服務中心主任吳雪嫣說,其他幾個農貿市場也同步改造提升,其中北橋市場的改造包含排汙系統改造、垃圾處理設施、場地整理等25項內容;南河市場則有14項改造提升內容,包括地面、攤位臺面、水電改造等。

  「原來雜草叢生的荒地變成了漂亮整潔的菜市場,輻射範圍達10個社區、5萬居民。」藍田綜合大市場現場經理林亞訪說,大市場佔地總面積22畝,無論是市場的面積還是配套設施都是全市規模最大的。

  去年,龍文區共推進11個農貿市場提升改造工程。其中,翁建、石井、小港、下洲、東裕、龍文花園等6個農貿市場已竣工投用。「力求用最高的標準、最好的水平完成農貿市場改造提升。」龍文區商務局副局長翁延飛說,龍文區政府專門成立了農貿市場提升改造領導小組,還組織到廈門學習松柏農貿市場、鎮海農貿市場等全國一流農貿市場的經驗。

有智慧 支持各種行動支付

  走進延通市場,只見每個攤位面前都配備了嶄新的電子秤,這種電子秤有兩塊顯示屏,較大的一面對著買菜的顧客,較小的一面對著經營者,顯示著名稱、重量、單價、總價等信息。

  「助力『智慧市場』建設,延通市場改造後,統一配備了公司研發的新型電子秤。」漳州思特電子公司現場項目負責人陳榮藝說,電子秤利用了人工智慧技術,可通過內置攝像頭自動識別菜品種類,只要攤主預先設定好當天的菜價,將某種菜品放在電子秤上,屏幕就會立刻顯示這種菜品的名稱、單價及總價。

  「我們以前賣菜用的都是桿秤。」菜攤主黃純良笑著說,後來改成電子秤,但只有一個稱重的功能,現在的智能電子秤功能很強大。

  黃純良熟練地操作著這臺電子秤,他接過顧客挑選好的蔬菜,將菜品放在電子秤的平臺上,然後按動按鍵,電子秤的屏幕便出現顧客購買的菜品名稱與價格,倘若顧客需要使用手機掃碼支付,他便調出二維碼,顧客只需要用手機掃描即可完成支付。

  「智慧菜場」是市民菜籃子工程,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自智慧農貿市場試點以來,許多攤主連連點讚。

  「智慧農貿市場改變了交易方式,減少了因現金交易所帶來的假鈔風險、細菌感染等問題。」薌城區南河市場蔬菜攤位攤主劉美玉說。

  「在支付方面更有多種便捷渠道。」延通市場副站長林奕說,除了微信、支付寶、POS機外,達達通公共自行車卡等也能進行支付。

  「市場內的LED屏幕上,還會更新蔬菜的最新參考價。」林奕說,農貿市場的「智慧」不止於此,市場內每種菜價抬頭可見,市民貨比三家更方便;攤位上的智慧電子秤可實現日統計、月統計,每筆生意清清楚楚;監管人員將每天每個市場的交易情況寫入資料庫,對把握農產品質量安全、預判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指導農業生產等有重要意義。

  「整個市場全部覆蓋免費Wi-Fi。」林亞訪說,市場還建造了先進的生化處理池,對所有汙水進行處理後再排放,並配套了智能的消防站。

  「通過改造提升,這三個農貿市場初步達到了『地不溼、無異味、菜安全、價公道、計量準、可休息、可追溯、連成網』的目標。」吳雪嫣表示,接下來,他們還將建立一個數字交易管理平臺,把商品導購、公平交易、食品安全、信譽考評、購銷服務等主要市場管理因素融為一體,實施智慧化服務。

更放心 菜肉品均能追根溯源

  「豬肉共六兩,7元9毛,小票上面有二維碼,你掃一下就知道豬肉是從哪裡來的,檢驗合不合格。」4月2日上午,延通市場「好亦鮮」肉攤的攤主林娟娟把稱好的豬肉和小票熱情地遞給顧客。

  「一品一碼,這裡的肉製品全部加入了『漳州市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平臺』,能讓顧客買得放心,吃得安心。」吳雪嫣說。

  「以前買菜時總擔心肉質來源,現在所購買的肉品來源、價格、重量都一目了然。」市民方惠珊說,這些措施真的很便民。

  吳雪嫣說,食品安全追溯技術可以從源頭記錄,包括種植養殖過程中是否有農殘超標,流通領域是否使用添加劑等,都能全程掌握,從而形成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質量安全追溯鏈條,為政府監管、企業樹立品牌、百姓購買安全食品提供技術支持。

  「我們在菜市場裡還專門設置了檢測室。」吳雪嫣說,檢測室配有先進的農藥檢測儀,每天對蔬菜進行多批次嚴格檢測,檢測結果及時在市場內的LED屏上公布。「檢測室自投用以來,還未發現一例蔬菜農殘超標。」

  據了解,漳州市今年將繼續加快推進農貿市場改造建設工作,並統籌使用各級資金,加大對農貿市場的扶持。(全媒體記者 蕭鎮平 通訊員 楊志慧 鄭凱)

  記者手記>>> 小市場連著大民生

  農貿市場牽動著千家萬戶的菜籃子,與千家萬戶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民生所系、政府之責、公共服務必需。

  傳統農貿市場總給人汙水橫流、菜葉垃圾滿地的印象。現在,隨著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人們對破解農貿市場「髒亂差」管理難題,提升購物環境、提高消費便利度、確保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也對農貿市場管理水平、管理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

  農貿市場改造升級連接著大民生。因此,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貿市場提升改造工作,將其列為「三抓三比、十項競賽」的重點民生項目競賽,加強協調組織,多個部門組成農貿市場提升改造項目競賽工作組,並制定工作方案,細化責任分工,明確競賽考評辦法。各職能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各司其職,緊密配合,形成合力,加快推進農貿市場改造建設工作。

  目前,成效初顯,經營環境、購物環境得到改善,同時發揮網際網路技術優勢,更「智慧」地管理、運營市場,讓群眾買菜成為一種享受,城市整體品位也得以提升。(全媒體記者 蕭鎮平

原標題:顏值+智慧,這樣的菜市場很贊

責任編輯:蘇仕穎

相關焦點

  • 全新城東農貿市場完成改造,全面引進「智慧農貿」管理系統
    有顏值,還有智慧煙火味十足的老菜場迎來了顏值新高度。歷時三個半月的全面改造,位於思邈路與淮東中路交叉口的城東農貿市場全新亮相。作為一個擁有24年經營史的農貿市場,它的改造情況如何?12月3日,記者走進城東農貿市場進行了一番探訪。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莫瑜有顏值顏值升級,逛市場如同逛超市攤位採取白牆黑瓦仿古設計,棕黃色鋁方通、吊燈點綴其間。
  • 隨著升級改造不少農貿市場有了新變化,鄭州這家智慧農貿市場雞和...
    大河網訊(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吳軍)7年來,鄭州的顏值越來越高。這得益於農貿市場提升改造,菜市場由以往的「髒亂差」變身為「新靚美」。過去的菜市場人人都會繞道而行,如今改造後的農貿市場幾乎成了新的休閒場所,裝有中央空調,冬暖夏涼,還有「共享廚房」。
  • 智慧|最新的農貿市場改造政策(江蘇、湖北、福建)
    因此,農貿市場的提升改造是十分有必要的。這不僅能提升城市的文明形象,也可以把幸福感裝進了市民的「菜籃子」裡。江蘇無錫為進一步提升市區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和精細化管理水平,改善市區農貿市場整體環境,無錫市新近出臺了《「美麗無錫」市區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行動計劃(2020—2021年)》,明確今明兩年內對市區51家農貿市場進行標準化改造。
  • 有煙火氣,更有顏值!徐州這座農貿市場全面投入使用!
    歷經近一年的時間, 鼓樓區2020年為民辦實事項目—— 銅沛農貿市場整體提升改造工程完工, 昨日全面投入使用。
  • 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的種類有哪些
    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程首當其衝的就是改變這種標籤,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的種類有哪些呢?標準化農貿市場的要求很高,也很細,標準化農貿市場在選址、場內環境、建築設施、裝潢情況、場內布局、食品安全、現場食品加工、品牌食品經營、市場管理、誠信經營、監管制度等方面都有明確的要求,使得農貿市場建設經營管理有序進行。
  • 【大改造】12家農貿市場華麗轉身,高州開啟智慧市場新模式
    90天完成12家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 據了解,3月18日,高州市市場物業管理中心與廣東菜丁集團正式籤約,計劃將高州 21個農貿市場進行全面的升級改造。會員系統同步上線消費查詢、商品評價、食品溯源等功能,更有不定期隨機立減、消費抽獎等利民、惠民的會員專屬活動。 智慧農貿管理系統:食品溯源、大數據、智能化管理
  • 武漢市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基本完成 實現「顏值」「內涵」雙提升
    央廣網武漢10月19日消息(記者彭照)記者19日從武漢市召開的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目前,武漢425家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基本完成。其中,實施改造318家,因不符合城市規劃、不具備改造條件而實施關停轉向107家。
  • 「硬」設施改造等 重慶傳統農貿市場的智慧「三變」
    來自重慶市商務委、市市場監管局及多個區縣的消息稱,建設一批智慧農貿市場、推進農貿市場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將被納入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今年內,江北區力爭建成28個智慧農貿市場;1月底前,南岸區力爭完成15個農貿市場的智能化改造……在全市範圍內,智慧農貿市場建設大幕正漸次拉開。
  • 有「顏值」有「智慧」 青田高標準打造放心農貿市場
    浙江日報農貿市場是最接地氣的民生場所,更是一個城市文明的縮影。近年來,青田著力在農貿市場上下功夫,打造放心市場領跑標杆,實現星級文明規範市場和省級放心農貿市場縣域全覆蓋,連續8年未發生農貿市場食品安全事件。自2015年起,青田連續多年將放心農貿市場建設列入該縣「十大民生實事」。
  • 智慧農貿市場相比傳統農貿市場有哪些提升?
    現如今,隨著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和資本市場進入,越來越多傳統農貿市場正在被改造成智慧農貿市場,也有許多智慧農貿市場在新建。那麼智慧農貿市場與傳統農貿市場相比有哪些提升呢?小編通過現在已經應用麥菜智慧農貿管理系統成功轉型的智慧農貿市場來講解。
  • 更智慧 更便捷 更整潔 橫琴市場完成升級改造
    改造後的橫琴市場。本報記者陳翩翩攝本報訊(記者陳翩翩)「哇,藍天白雲的天花,整潔乾淨的地面!這菜市就像超市。」12月19日,橫琴市場完成升級改造投入使用,以高顏值迎接八方賓客,引市民如此稱讚。農貿市場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更關係到千家萬戶百姓「菜籃子」的需求。根據《珠海市2019年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工作方案》,橫琴市場被列入升級改造之列。市農控集團下屬市場經營集團有限公司投入200多萬元對橫琴市場進行整體升級改造。記者昨天在橫琴市場見到,完成提升改造後的橫琴市場煥然一新,風格清新簡潔,富有海島文化內涵。
  • 北京疫情暴露農貿市場短板,智慧農貿改造刻不容緩!
    新發地,也在一夜之間成為了全國人民都知道的農貿市場。從年初疫情爆發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到北京的新發地農貿批發市場,為什麼總是農貿市場出事?是否農貿市場的各項業務流程中出現了管理漏洞?如果有問題,解決方案是什麼?圍繞上述問題,本文對「傳統農貿市場智慧化升級改造的必要性」做出一定分析,如有不對的地方,還請指正。
  • 為什麼要重視農貿市場改造?改造後的農貿市場生命力又在哪?
    在農貿市場設計改造的行業內流行一句話,「全國農貿看浙江,浙江農貿看杭州」。浙江農貿市場「五化」改造現在進行得如火如荼,先來個「五化」改造的時間節點圖感受一下浙江農貿市場改造的效率吧。2020年8月: 召開「五化」改造推進會8月4日,浙江省農貿市場和專業市場「五化」改造推進會在杭州召開浙江全面啟動了市場的「五化」改造。
  • 智慧農貿市場:坐標嘉興,白牆黛瓦,「顏值」兼具「智慧」!
    除了對設計風格和硬體設施進行優化外,市場還添加了許多「智慧化」的元素!標準快速檢測室、智慧帶溯源功能的電子秤、客流攝像頭、商品菜價公示、商戶「紅黑」榜公示等設備功能實現了全覆蓋。1、智慧支付每個攤位前都擺放著一臺智能雙屏電子秤(築美提供)。
  • 「顏值」大提升!南華這兩家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啦!
    「顏值」大提升!南華這兩家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啦!,不僅能讓大家買得安心又放心,更能反映一個城市的品位,為了提升城市形象,紮實推進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南華縣對北城農貿市場和龍泉農貿市場進行提升改造,通過整治市場安全隱患,全面改善農貿市場經營環境,切實改善民生。
  • 智慧農貿系統如何為農貿市場改造升級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指出,截至2017年,我國生鮮行業零售渠道有將近60%在農貿市場,可見農貿市場佔據我國主要的銷售中心,也是家家戶戶生活補充剛需的必踏足之地。而傳統的農貿市場可能還存在與社會資源脫節、管理鬆散、經營落後的現狀,不利於國家對食品安全的有效監管,為此農貿市場該如何進行改造升級呢?(一) 市場方:數位化管理模式傳統農貿市場普遍具有渠道、管理、信息等方面分散的現狀,無法為市場監管提供及時、準確、可靠的科學依據。
  • 農貿市場改造升級,「顏值」「內涵」雙提升!
    嶄新的攤位、全新的門面、乾淨整潔的地面……近日,樟城中心市場完成升級改造,並將於12月18號進行試營業,下面跟著記者的鏡頭一起去先行探訪一下。16號上午,記者走進樟城中心市場,看到改造已經基本完成,市場內部地面平整乾淨,攤位排列整齊,熟食類攤位上均安置了透明玻璃。寬敞明亮、乾淨整潔的市場環境讓人眼前一亮。
  • 武漢市一農貿市場正在改造為智慧農貿市場,黃陂區首家
    接下來武漢市將標準化改造397家農貿市場(菜市場),以下是具體的實施方案內容黃陂正在改造的農貿市場武漢市農貿市場改造標準及類別對已實施標準化改造、硬體設施較好的農貿市場(菜市場),以高於改造標準的要求實行提檔升級,打造精品特色農貿市場(菜市場)。積極創造條件,強化政策支持,加快推動農貿市場(菜市場)向超市轉型升級。2.改造達標類。對未實施標準化改造、硬體設施陳舊的農貿市場(菜市場),按照改造標準實施標準化改造。3.規範管理類。
  • 農貿市場改造升級方案
    逛農貿市場,是每個城市居民家庭基本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我們探討農貿市場改造升級方案時,首先要弄清楚為什麼要進行農貿市場改造。或許很多人都會回答,現在菜市場比較髒亂差,想要改造;或者還有人會說感覺生意不太好,想找改造方案讓生意好一些。
  • 浙江農貿市場和專業市場「五化」改造全面啟動
    加速向高質量現代化發展浙江農貿市場和專業市場「五化」改造全面啟動明年6月底前,第一批247家市場將完成改造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市場周邊的公交站、公廁、垃圾房、餐飲、休息區……配套齊全嗎?市場裡的數位化系統用戶體驗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