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青海湖
青海湖,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它浩瀚縹緲,波瀾壯闊,是大自然賜予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寶鏡。 青海湖,古代稱為「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藏語叫做「錯溫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稱它為「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由於青海湖一帶早先屬於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稱它為「仙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
青海湖盛產魚類。
青海湖鯉魚是無磷魚類,喜棲於流水緩慢處、深潭或巖縫中,適應性強,在半鹹水或淡水中均可生活,平時多在湖的淺水區活動覓食,冬季在深水處越冬。
是一種雜食性魚類,主要攝食藻類和浮遊動物,1979年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將青海湖裸鯉列為保護對象,2004年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青海湖裸鯉被列為瀕危物種。
「青海湖裸鯉(學名:Gymnocypris przewalskii)是鯉科、裸鯉屬魚類。魚體長,稍側扁,頭錐形,吻鈍圓,口裂大,亞下位,呈馬蹄形。上頜略微突出,下頜前緣無銳利角質。下唇細狹不發達,分為左右兩葉;唇後溝中斷,相隔甚遠;無須。體裸露,胸鰭基部上方、側線之下有3~4行不規則的鱗片;肛門和臀鰭兩側各有1列發達的大鱗,向前達到腹鰭基部,自腹鰭至胸鰭中線偶具退化鱗的痕跡。側線平直,側線鱗前端退化成皮褶狀,後段更不明顯。背鰭具發達而後緣帶有鋸齒的硬刺。體背部黃褐色或灰褐色,腹部淺黃色或灰白色,體側有大型不規則的塊狀暗斑;各鰭均帶淺紅色。生殖期間雄性個體的吻部和臀鰭、尾鰭以及體後部均有白色顆粒狀的珠星。
青海湖裸鯉為冷水性魚類。喜棲息於灘邊、大石堆間流水緩慢處、深潭或巖縫中,適應性強,在半鹹水(青海湖水鹽度為12~13‰)或淡水中均可生活.青海湖裸鯉平時多在湖的淺水區活動覓食,冬季在深水處越冬,度過4~5個月的冰凍期。青海湖裸鯉是一種廣譜雜食性魚類,主要攝食藻類和浮遊動物,成魚也常吞食腐爛的植物碎屑、水生昆蟲和魚類。青海湖裸鯉分布於青海湖及其附屬河流布哈河、巴哈烏蘭河、沙柳河、哈爾蓋河、黑馬河、伊爾德馬河、倒淌河等。 」
後續繼續介紹
第二名江西鄱陽湖
第三名洞庭湖
第四名太湖
第五名洪澤湖
第六名內蒙古呼倫湖
第七名納木措湖
第八名色林錯湖
第九名博斯騰湖
第十名南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