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家明
說起商業步行街,許多人都會回答是「童年回憶」。商業步行街已經發展多年,在豐富居民生活、活躍城市經濟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消費升級、大型購物中心不斷崛起的衝擊下,很多步行街都面臨轉型升級的問題。
此前,商務部召開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正式將深圳東門步行街等12條步行街列入第二批步行街改造升級試點,東門步行街升級改造試點也在近日正式啟動。那麼,傳統的商業步行街應該如何重生?
步行街的「生命力」
說起深圳最熱鬧的地方,位於深圳羅湖區的東門步行街絕對榜上有名,東門步行街不僅是深圳最具代表性的商圈之一,也是深圳商業的一面「鏡子」。從老街地鐵站出來,步行街沿街店鋪的叫賣聲、美食城的燒烤檔發出滋啦響聲等,組成了深圳最具煙火氣息的市井畫卷。
「就算是大年初一,這裡絕大多數的商鋪都繼續營業,街道還會舉行舞獅敲鐘儀式,日均客流量有時候還會超過百萬。」在東門南塘商業中心經營服裝生意的陳老闆一邊收拾著貨物,回想起過往春節東門步行街的熱鬧。「之前,受疫情衝擊,步行街上很多臨街店鋪都關門了,最近情況稍微有所好轉。」
記者在東門步行街看到,原先倒閉的許多店鋪已經「換裝重生」,例如東門步行街麥當勞旁的臨街店鋪,已經改為服裝店重新營業,由此可見步行街的「生命力」。不過,除了傳統的茂業百貨、太陽廣場、天虹商場以及華潤1234space,以及東門町等美食廣場,步行街依舊以售賣低價的服飾商品小店、小吃店以及服飾批發店為主,一些商城裡的高樓層商鋪空置現象仍很明顯。
「以年輕族群來說,現在來逛東門的主要是中學生年紀的年輕人,現在深圳各區都有自己的商圈,購物中心的形式也差不多,所以感覺很多人都不太願意來逛東門。」陳老闆如是說,「東門步行街的許多路是修漂亮了,但也是該趕緊改造升級了。」
從「夜經濟」到「地攤經濟」再到「小店經濟」,無一例外,都在追尋著那份熙熙攘攘的煙火氣,而商業步行街恰恰是彰顯城市溫度的最佳載體。不過,在商家和消費者眼裡,東門步行街煥新提升已經迫在眉睫,全國多數的商業步行街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高力國際文旅和消費運營中國區董事李君濤表示,說起步行街這種形態,在改革開放以後很多一二線城市的城市中心位置,由於交通便捷人流客流聚集,很多步行街自發而成。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步行街的自發性依舊明顯,但缺乏規劃和引導性。在競爭日益加大的今時今日,原來這種步行街的商業活躍度就會衰減。
彎道超車
「其實東門步行街有很多記憶點,完全就是現在所說的網紅打卡點,只是缺乏包裝和經營。」記者在近日舉行的「外貿優品匯扮靚步行街」出口產品轉內銷活動中遇到孫華,作為「深二代」的他對東門有著很深的感情,「舉個例子,內地第一家麥當勞就在東門步行街,很多年前有一個很大的麥當勞叔叔玩偶『坐』在西華宮旁的大樓外,現在很多購物中心也會在大樓外放置一個巨型的標誌物,這不就是如今最火的網紅打卡點?」
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總監何倩茹表示,東門商業業態較為陳舊,導致客流量大不如前,升級改造迫在眉睫。不過,升級改造也不是容易之事,東門小業主眾多,難以進行強力有效的徹底升級,而東門步行街分布較廣、佔地面積大,難以形成一個閉合的如萬象城、海岸城模式的商業體。因此,建議東門步行街可以充分利用懷舊概念,並通過整體規劃,將步行街的業務重新劃分,更要增加網紅元素,重新吸引顧客,出奇招才能夠彎道超車。
李君濤表示,對於步行街這種商業街的改造,首先是讓商業街「景點化」,原來的商業步行街,主要滿足的是周邊居民或者附近人群,以生活服務這類的消費為主,但如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已經更新迭代,玩樂等體驗式消費或者說趣味性就會變成越來越重要,應該將類似的業態加到商業步行街當中。其次,就是商業步行街應該強調文化主題,如今的消費者對文化類消費的關注度會更高,例如加入一些活動運營,如沉浸式演出,文化IP商品化和交互式遊戲的呈現,以這兩個點作為抓手,在整個商業步行街的盤活方面,應該會起到一定的作用,讓傳統商業步行街煥發出新的面貌。
作為深圳商業的發源地,東門的發展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據悉,東門步行街的升級改造不會採取大拆大建的方式。東門步行街和東門統籌片區將基於實際情況,借鑑國內外知名商圈改造升級經驗做法,擬採取「政府主導、企業參與、項目運作、文旅結合、整體經營、統一管理」的模式,採取「不停業、不封街、不大拆、不大建,市場化、漸進式、微改造」的方式,通過「內部提升改造+外圍拓展補板」,統籌步行街與周邊資源,打造「一帶兩街三園四組團」的格局。在舊商業區改造、文化設施活化、商業業態創新、跨境消費合作、消費環境提升等方面先行先試,形成粵港澳商旅文合作新平臺,將東門步行街打造成為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先行示範區的商業打卡地以及具有世界能級、國際化屬性的跨境旅遊消費合作區。
其實,東門步行街只是一個縮影,深圳也在努力補齊消費的「短板」。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曹鍾雄指出,深圳未來的40年應是消費紅利和科技紅利進一步凸顯的40年。他表示,過去的發展是以外帶內,未來深圳要關注內生的力量、國內的市場、消費,同時還要堅持、還要繼續弘揚深圳的優勢和加大科技創新,在未來新的循環體系下深圳需要演化新的發展脈絡、新的發展模式。
「東門是深圳的一個地域符號,雖然深圳現在到處都是購物中心,但老百姓最喜歡的繁華市井味兒只有東門才有。」孫華說,「希望東門步行街還能把這種接地氣的精髓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