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故事三則 | 當我談旅行的時候,我談些什麼

2021-12-23 陳蒼蒼

這一期,想講一講這幾年的旅途小故事。定下要寫旅行小故事的選題其實內心惶恐,幾天前還專門買了村上春樹的旅行隨筆《假如真有時光機》認真拜讀。現在我看完一部洪尚秀的《克萊爾的相機》,喝著星巴克限定的麥芽雪冷萃,做好了全套的心靈按摩開始打撈那些「在路上」的記憶碎片。那些遙遠而陌生的地方,到底有什麼呢?

1,在曼谷坐船被騙

印象最深的一次旅行是去曼谷。那個時候我剛剛離開工作了近五年的公司,計劃一場生日月的南下旅行。一路從廈門到香港,再從香港去曼谷,在八月的酷熱天氣裡第一次站在東南亞的土地上。

穿越曼谷的河流叫湄南河,它發源於泰國的北部地區,一路向南流經曼谷注入曼谷灣,坐著遊船夜遊湄南河對遊客來說自然也是一個重要的行程。某天傍晚我和朋友按照規劃的路線去湄南河坐遊船,出了地鐵站正在路邊等綠燈的時候被一個看起來很好心的中年男人搭話。聽說我們要坐船,這位男士便以一種充滿善意的語氣告訴我們本地人都去另一個碼頭,那裡才是正統的當地風情,而且價格便宜。然後他好心幫我們叫了突突車。

(配圖的這個船是另一種船,曼谷的公交船)

滿懷感激地上了車後,突突車左拐右拐到了一個沒什麼人的簡陋碼頭,開過來接我們的卻是一隻小小的電動船,在洶湧的河面上大幅搖晃叫人害怕。我上了船後立即被嚇得要求上岸,船低岸高,慌亂中手背都抓破了皮。之後我們還是決定繼續找原計劃要去的那個遊客碼頭,結果到了發現價格根本就相差無幾,而且遊船很大很豪華,是兩層的,還可以免費看表演和吃自助餐,這才發現事情有古怪。

(翻出了第一次去泰國時拍的照片)

自然是遇到騙子了。上網隨隨便便一搜,就找到很多被騙的相似經歷,原來曼谷有非常多的騙子專騙遊客,不僅是遊船,每一個景點都有不同的騙局。以至於在未來的幾天裡我們不得不提高警惕、以一種與騙子鬥智鬥勇的心態出門,結果卻再也沒遇到了。這是我所有旅行中唯一一次上當受騙,每次想起來就覺得好笑——感謝我自己的膽小怕水,並沒有真的造成損失。而旅行中發生的事,不管好的壞的,總是能被記很久。

2,去海邊找一座燈塔

在高雄的時候,我和男朋友每天坐渡船去旗津。本來只是把高雄作為中轉站,待兩天就要出發去墾丁的,去了旗津之後發現那裡的海也很好,而且人少、啤酒好喝又便宜,索性就留下來不去墾丁,這又是後話了。

第一天到旗津碼頭後我問接下來去哪裡,結果是去爬山看燈塔。那個下午本來已經走了很長很長的路,一聽到爬山兩個字心態直接崩了,幸好那邊的山並不高,充其量只是個較高的坡而已,十幾分鐘後我們終於上了山頂開始四處找燈塔——沒成想那天燈塔竟然正好關門?

雖然沒有看成燈塔,但回來很多天後我偶然看了一部電影,是於佩爾主演的《在異國》。電影裡於佩爾演三個不同身份的女人,相同點是她們都來到了異國一個叫茅項的海灘旅行,住同樣的房子、遇到同樣的人,也都試圖尋找一座海邊的燈塔。海邊的燈塔,這是有什麼特殊的象徵性意義呢?想起同樣尋找燈塔而不得的經歷,電影和自己的生活好像產生了某種關聯。

被帶去海邊找一座燈塔,如今細細回味起來應該也算是一個充滿文學性的浪漫時刻吧。像那句詩,走了那麼遠,我們去尋找一盞燈。

3,在京都遇到颱風

今年八月又去了日本。這次換了目的地,改成大阪和京都,是以往沒有去過的關西地區。都說大阪人和京都人互相看不起,關西人和東京人也互相不對付。為了了解兩地人民這種微妙關係,臨行前我還去找了蘇枕書的《京都第五年》來看。

在京都的時候住在鴨川旁邊的一家精品酒店,房間是日本酒店中難得一見的大,還有一個正對著鴨川的大陽臺。臨走的前一天,我去嵐山的大覺寺拍照,剛剛拍完接到男朋友微信:颱風來了,快回來。急匆匆地往電車站走,天色開始陰沉風也越刮越大,眼看就要有大雨傾盆。

當晚日本電視臺全部在播報颱風動態,很多電車停運,一切嚴陣以待。我們訂的正好是第二天的回程機票,收到簡訊說因為颱風的關係要直接延誤到晚上八點。不過作為一個在南方颱風多發地區長大的人,我應對颱風的經驗還算豐富,心裡猜測颱風應該很快過境不會有太大影響。凌晨時分颱風終於登陸,迷迷糊糊只聽一整晚都是風雨的聲音,第二天起來果然風停雨住。但只高興了一會兒,很快又開始大風大雨,鴨川水面暴漲,陽臺也被風雨打得凌亂不堪,一直到中午時分才終於收住,所幸沒有繼續影響回程。

但回來僅僅一周之後,日本就再次遭遇了超強颱風,這次影響很大,關西機場的聯絡橋被撞斷淹成孤島、幾千名旅客滯留,據說直到今天航站樓才會再次恢復運營,心裡也是不禁暗暗後怕了的。

寫到這裡我覺得可以適當拋出一個問題: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回顧那些已經被封存的記憶,我印象最深刻的好像並不是住什麼豪華的酒店、吃什麼貴死人的大餐,而總是那些或者窘迫、或者在當時看來平平無奇毫無意義的片段,沒有那麼金光閃閃,也絕非決定性的瞬間。

但旅行就是旅行,把遠方的圖景變為腳底下真實的土地一定會產生新體驗和新感受。我們也常常對旅行寄予厚望,總覺得回來的時候內心也許可以有所不同。我不愛去景點,習慣的是藉由旅行的機會觀察人群,觀察他們的行為舉止,說話的方式,觀察他們愛吃的食物、喝酒多還是咖啡多,以及帶著職業習慣地觀察他們的衣著,穿快時尚還是奢侈品、什麼風格比較多見——至今仍記得在香港十字街頭見到的一位女性,當時她正駐足路邊專心看同伴的手機,上身穿一件Acne Studio的黑色皮衣、左手拿了一個Gult Gaia竹編包、右手拎一隻Celine購物袋,腳蹬一雙Maison Margiela的裸色Tabi分趾鞋,那是個可以出現在時尚雜誌的畫面。

如今,我們習慣把旅行稱為一種「生活方式」,並且自然而然地把它和藝術、生活美學等並立。等到旅行結束回來的時候,留在記憶中的也許是一段段移動的圖景、一種疲憊又愉悅的心情,又或者是海風和樹的氣息。做創意工作的人尤其需要藉由旅行來激發靈感:

作家尤其熱愛旅居,為了寫出好作品走遍世界各地,或許因為他們相信「好的小說全部來自真實經歷和偶遇」。眾多設計師也都從旅途中找靈感,比如設計師Uma Wang的2017SS系列設計靈感就來自於一次沙漠旅行;而當今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和品味創造家Aerin Lauder,也是從世界各地的旅行記憶當中提取那些令她印象深刻的氣息、精心設計出了十款代表著美好秘境的香氛。

身為雅詩蘭黛的繼承人,Aerin Lauder最鍾愛的就是優雅又毫不費力的美學風格。不僅深受家族文化影響,這位來自紐約上東區的非典型名媛對花卉、藝術、旅行都抱有極大的熱情。憑藉自己對現代藝術的卓越品味、對生活美學的獨到解讀和詮釋、以及對於香氛創作的豐富經驗,她成立了主打精緻生活的個人品牌AERIN Beauty,不僅包括一系列護膚、美妝、彩妝產品,還第一次帶來了沙龍系列香氛。

這個系列的香氛,極富代表性地展現了旅行在Aerin身上留下的印記。她說「我創作的每一款香氛,都訴說著獨一無二的故事和意境,帶給你最奢華的私人感官體驗。」其中每一款香氛的氣味都代表一座真實的旅行秘境,比如吉維尼睡蓮的靈感來自法國吉維尼的莫奈花園、丹吉爾香莢蘭的靈感來自摩洛哥北部古城丹吉爾、伯頓鳶尾的靈感來自全世界最美的鄉村英國伯頓,除此之外還有聖託裡尼茉莉、第五大道玫瑰、大溪地扶桑、阿斯彭琥珀麝香……

我手上的這一款叫地中海水蔓,它融合了水蔓和晶瑩剔透的葡萄柚氣息,中後調的蘭花和梔子花則帶來純粹的女性氣質,聞起來讓人心曠神怡、仿佛自己置身在波光粼粼的海邊花叢。Aerin Lauder說它的清甜香氣正是誕生於陽光燦爛的蔚藍地中海海岸——慵懶地倚在沙灘椅上,閃閃發光的海浪拍打白沙灘,海風攜著馥鬱的水蔓香,帶著明媚歡快的氣氛,這是她一直熱愛的夢幻地中海。

之所以選中這支味道,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就好比我在多年前看了《卡薩布蘭卡》之後把摩洛哥列為夢想旅行地第二名一樣,一直以來我最想去的地方第一名就是法國的尼斯、坎城,最負勝名的地中海沿海——原因再簡單不過,這些年來我最愛的電影導演就是侯麥和洪尚秀,侯麥的電影中最常出現在地中海海灘沒完沒了度假的場景就不說了,寫稿之前我偶然打開來看的這部電影《克萊爾的相機》也正好是洪尚秀在坎城參加電影節期間拍攝的。

文藝導演都有一個共性,愛拍大海。我喜歡他的電影女主角們在海邊行走、坐著看海,面對大海說話、裹著大衣躺在海灘上……也常不自覺想像自己可以走進這些喜愛的電影中的場景。這個系列有十種氣味,代表了全世界十個不同的地方,卻只有這一支地中海水蔓最適合我,帶來了我最想去的地方的獨特氣息。當我聞到它的味道,就知道了地中海海岸的氣息。

以前我們說旅行也可以是「身不能至,心嚮往之」,我想在我真正出發去地中海之前,這也算是另一種抵達方式。

相關焦點

  • 當我跑步的時候,我談些什麼,村上春樹的個人隨筆
    第一次看到村上春樹這本《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就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他要在跑步的時候談些什麼?過去我只知道村上春樹是日本的一位作家,每天早上四點就起來跑步,他說作為作家需要一個強鍵的體魄。我以為他跑步只是為了鍛鍊身體和養成一個好的作息時間。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村上春樹:作家也能向陽而生
    印象中依靠靈感創作的作家也是如此,所以當我聽說有一位作家,堅持長跑三十年,每年參加一次馬拉松時覺得真是不可思議。於是翻開他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的作者村上春樹,是日本當代著名小說家,他憑藉第一部作品《 且聽風吟 》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 挪威的森林 》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暢銷一千萬冊,連續七年都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講述的是村上春樹自己跑步的心路歷程。雖然語言非常樸實,卻很打動我。
  • 當我談咖啡時我談些什麼——磨豆機
    當我談咖啡時我談些什麼——磨豆機如果你是喝星巴克或者瑞幸小藍杯,或者雀巢速溶咖啡,可能會對磨豆機沒什麼概念,但了解一下也無妨。對手衝來說(對咖啡店意式咖啡機也一樣),磨豆機是個非常重要的存在。先聲明一下,我絕不是做廣告,也沒有網紅那麼有影響力能帶貨,所以我用的圖片都是把品牌抹去的。一開始玩手衝的時候,我關注的更多是如何注水,如何通過控制手衝壺來控制水流的方向和速度,加上一想到咖啡就感覺很文藝的心情,我買的是手搖磨豆機。
  • 與村上春說的對話:當我談騎行時,我談些什麼(原創)
    村上春樹先生有一部著名的小說,題為《當我談跑步時 我談些什麼》。我就思考今天要寫些什麼。於是,在路上思考昨天的故事。我在一些著名的平臺都有帳號,有新聞、文章、視頻、音頻等各種作品,還要堅持長篇小說創作。每天大概要完成1萬字左右的文字,並且這些文字又不是敷衍的流水帳。我是傾向於創作精品的人。深知,別人用時間閱讀的時候,是將生命交付給作者,信任從我們的文字中可以收穫一些什麼。因此,我只能真誠以對。
  • 書薦:村上春樹最新的隨筆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我有個朋友很喜歡走路。告訴別人自己喜歡「走路」好像怪怪的,所以他大多會說自己在「散步」,但其實這並不是吃飽了後到外頭去晃個十來分鐘那種「散步」,而是一開步走就會連走個兩三小時的那種長距離的行走。走這麼長的路要做什麼呢?其實朋友自己也不明白;有時因為心情煩悶、有時因為天氣很好,但最常讓他穿上鞋邁步走的原因,只是很單純地想要走路而已。在村上春樹最新的隨筆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的第一個章節,村上就提到:「常常有人問起,我在跑步的時候,會不會想到什麼?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一起看村上春樹在跑步中觀照人生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位現代主義作家,我捧起了村上春樹以跑步為主線的自傳記――《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散文式的隨筆質樸無華,富有哲理,古稀之年的村上先生在結尾處說到:&34;姑且給我兩年的自由寫作,如果不成功,再在哪兒開家小店不就行了?我們還年輕,我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你看行嗎?&34;苦差事&34;我的性格偏於內斂,無論何事,贏了也罷輸了也罷,從不計較。我更加關注的是,能否達到我為自己設定的標準。在長跑中,如果說有什麼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
  • 靈魂在紙背上——《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麼》村上春樹著
    今天,與你分享的這本書來自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麼》。「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這個被作者村上春樹寫在序中的句子一度在我的朋友圈中流傳甚廣,而我也正是因為這句話以及「跑步」這個關鍵字,開始重新關注這個一度被我束之高閣的作家的作品。
  • 五句話讀懂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感恩你的閱讀、點讚、分享和評論,我的每一個努力都源自你的鼓勵記不清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我已經讀第幾遍了,每當自己感覺到生命的挑戰,或是有一種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都會靜靜地坐在陽臺上,為自己沏上一杯咖啡,從書架上取下這本書,慢慢品……讀村上春樹,像讀著一個哲人,一邊慢慢跑步,一邊娓娓道來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一起看村上春樹在跑步中觀照人生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位現代主義作家,我捧起了村上春樹以跑步為主線的自傳記――《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原來,除了職業作家這一身份,村上春樹還是一位執著的跑步者:從夏威夷的考愛島到麻薩諸塞的劍橋,從日本的村上市到希臘馬拉松長跑古道,他,堅持跑步近30年,一直在奔跑。
  • 當我談咖啡時我都談些什麼——最適合手衝的三種咖啡豆
    當我談咖啡時我都談些什麼 --- 最常喝的三種咖啡豆每天2-3杯咖啡,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偶爾才會去咖啡店點所謂的花式咖啡,大都是心情極其低落的時候,因為焦糖瑪奇朵能讓不好的情緒瞬間消散,至少短時間內會忘掉煩惱。
  • 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當我種菜時我在想什麼?
    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再來說說我自己,當然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最近機緣巧合,有了一塊地,開始種菜。種菜,一直是我很喜歡做的事情,開始只能在陽臺的花盆裡種一些,由於家裡是偏北的陽臺,一年裡大部分的時間裡都曬不到太陽,所以效果不太好。
  • 跑步與小睡,讀《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聊村上春樹兩大愛好
    在他的隨筆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裡,按照時間順序講述了他一生的寫作和跑步的經歷,一直寫到2006年參加紐約馬拉松比賽為止。在這本書裡,村上春樹描述了在參加馬拉松訓練和比賽中,以及在日常的寫作中,他腦海中浮現的景象。不過,所有關於跑步、寫作、訓練的描述,既是故事,又有隱喻。這本書,在我看來,的確包含了不少算得上人生感悟的東西。
  • 當我一個人旅行的時候,我會做些什麼?
    我並不是一個很能忍受孤獨和寂寞的人,快樂和新鮮的事情總要隨時隨地與人分享,但當我真正脫離了熟悉的家人和夥伴,面對著一個活脫脫的自己,我發現:自己和自己玩,是另外一種身心快樂。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當我一個人旅行的時候,我會做些什麼?
  • 星觀點:當我談道德時我談些什麼
    你有24小時考慮,明天的這個時候我會回來。你按了我就知道,明天我會把現金給你。你不按我也知道,明天我會來拿走這個盒子給下一位我要挑選的人。你知道,你不按總會有人按。」估計這故事的戲劇性就要大打折扣了,主人公得具備殺人狂的素質才能接下這活兒,我們「吃瓜」群眾沒有共鳴。所以,該故事妙就妙在一邊是在你需要錢的時候給你1000萬,另一邊則是神不知鬼不覺地讓一位不痛不癢的陌生人死掉。
  • 與村上春樹的對話:當我談騎行時,我談些什麼
    村上春樹先生有一部著名的小說,題為《當我談跑步時 我談些什麼》。我就思考今天要寫些什麼。於是,在路上思考昨天的故事。我在一些著名的平臺都有帳號,有新聞、文章、視頻、音頻等各種作品,還要堅持長篇小說創作。每天大概要完成1萬字左右的文字,並且這些文字又不是敷衍的流水帳。我是傾向於創作精品的人。深知,別人用時間閱讀的時候,是將生命交付給作者,信任從我們的文字中可以收穫一些什麼。因此,我只能真誠以對。
  • 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什麼 村上春樹
    與iPod相比,MD略略顯得機身偏大,信息量卻遠遠要少,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現時的我,還不想將音樂和電腦攪和到一起,就像不將友情、工作和做愛攪和到一起一樣。每每有人問我:跑步時,你思考什麼?提這種問題的人,大體都沒有長期跑步的經歷。遇到這樣的提問,我便陷入深深的思考:我在跑步時,究竟思量了些什麼?老實說,在跑步時思考過什麼,我壓根兒想不起來。我跑步,只是跑著。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邊跑邊寫,村上春樹的另類創作哲學
    讀完《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後的感受就如荀子的這句話,村上春樹無論是堅持跑步,還是小說創作,都是堅持不懈地一直向前,才能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果。村上春樹是日本後現代主義小說家,29歲開始創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另外被人們耳熟能詳的作品如《挪威的森林》。
  • 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樹立自己的人生標杆
    我寫小說的許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著道路跑步時學到的,自然地,切身地,以及實際地學到的。我想把這二十五年來在路上一面奔跑,面片段式地思考的東西集結成書。——村上春樹在很久之前,就有人把這本書的名字作為問題問過我,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村上春樹談寫作,談思想,我談什麼?我談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在這本書中村上談了許多有關於他自己,還有一些關於寫作的東西。跑步是為了尋找其本身意義,也為了能夠冷靜地思考。
  • 談一談我對於慢旅行的理解
    然而最早時候,我們對「慢旅行」的理解是膚淺,表面的。印象裡最深在新疆喀拉峻,帶著隊友在鱷魚灣,差不多玩了30分鐘,準備收隊。心想集合還得10來分鐘,湊巧來了另外一個團,然後下車,下谷底,不到20分鐘結束,集合完畢朝著下個點進發。這一波操作讓我目瞪口呆,反正我的人還沒到齊,他們就走了。
  • 當我談咖啡時我談些什麼——磨豆機
    當我談咖啡時我談些什麼——磨豆機如果你是喝星巴克或者瑞幸小藍杯,或者雀巢速溶咖啡,可能會對磨豆機沒什麼概念,但了解一下也無妨。對手衝來說(對咖啡店意式咖啡機也一樣),磨豆機是個非常重要的存在。先聲明一下,我絕不是做廣告,也沒有網紅那麼有影響力能帶貨,所以我用的圖片都是把品牌抹去的。一開始玩手衝的時候,我關注的更多是如何注水,如何通過控制手衝壺來控制水流的方向和速度,加上一想到咖啡就感覺很文藝的心情,我買的是手搖磨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