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想講一講這幾年的旅途小故事。定下要寫旅行小故事的選題其實內心惶恐,幾天前還專門買了村上春樹的旅行隨筆《假如真有時光機》認真拜讀。現在我看完一部洪尚秀的《克萊爾的相機》,喝著星巴克限定的麥芽雪冷萃,做好了全套的心靈按摩開始打撈那些「在路上」的記憶碎片。那些遙遠而陌生的地方,到底有什麼呢?
1,在曼谷坐船被騙
印象最深的一次旅行是去曼谷。那個時候我剛剛離開工作了近五年的公司,計劃一場生日月的南下旅行。一路從廈門到香港,再從香港去曼谷,在八月的酷熱天氣裡第一次站在東南亞的土地上。
穿越曼谷的河流叫湄南河,它發源於泰國的北部地區,一路向南流經曼谷注入曼谷灣,坐著遊船夜遊湄南河對遊客來說自然也是一個重要的行程。某天傍晚我和朋友按照規劃的路線去湄南河坐遊船,出了地鐵站正在路邊等綠燈的時候被一個看起來很好心的中年男人搭話。聽說我們要坐船,這位男士便以一種充滿善意的語氣告訴我們本地人都去另一個碼頭,那裡才是正統的當地風情,而且價格便宜。然後他好心幫我們叫了突突車。
(配圖的這個船是另一種船,曼谷的公交船)
滿懷感激地上了車後,突突車左拐右拐到了一個沒什麼人的簡陋碼頭,開過來接我們的卻是一隻小小的電動船,在洶湧的河面上大幅搖晃叫人害怕。我上了船後立即被嚇得要求上岸,船低岸高,慌亂中手背都抓破了皮。之後我們還是決定繼續找原計劃要去的那個遊客碼頭,結果到了發現價格根本就相差無幾,而且遊船很大很豪華,是兩層的,還可以免費看表演和吃自助餐,這才發現事情有古怪。
(翻出了第一次去泰國時拍的照片)
自然是遇到騙子了。上網隨隨便便一搜,就找到很多被騙的相似經歷,原來曼谷有非常多的騙子專騙遊客,不僅是遊船,每一個景點都有不同的騙局。以至於在未來的幾天裡我們不得不提高警惕、以一種與騙子鬥智鬥勇的心態出門,結果卻再也沒遇到了。這是我所有旅行中唯一一次上當受騙,每次想起來就覺得好笑——感謝我自己的膽小怕水,並沒有真的造成損失。而旅行中發生的事,不管好的壞的,總是能被記很久。
2,去海邊找一座燈塔
在高雄的時候,我和男朋友每天坐渡船去旗津。本來只是把高雄作為中轉站,待兩天就要出發去墾丁的,去了旗津之後發現那裡的海也很好,而且人少、啤酒好喝又便宜,索性就留下來不去墾丁,這又是後話了。
第一天到旗津碼頭後我問接下來去哪裡,結果是去爬山看燈塔。那個下午本來已經走了很長很長的路,一聽到爬山兩個字心態直接崩了,幸好那邊的山並不高,充其量只是個較高的坡而已,十幾分鐘後我們終於上了山頂開始四處找燈塔——沒成想那天燈塔竟然正好關門?
雖然沒有看成燈塔,但回來很多天後我偶然看了一部電影,是於佩爾主演的《在異國》。電影裡於佩爾演三個不同身份的女人,相同點是她們都來到了異國一個叫茅項的海灘旅行,住同樣的房子、遇到同樣的人,也都試圖尋找一座海邊的燈塔。海邊的燈塔,這是有什麼特殊的象徵性意義呢?想起同樣尋找燈塔而不得的經歷,電影和自己的生活好像產生了某種關聯。
被帶去海邊找一座燈塔,如今細細回味起來應該也算是一個充滿文學性的浪漫時刻吧。像那句詩,走了那麼遠,我們去尋找一盞燈。
3,在京都遇到颱風
今年八月又去了日本。這次換了目的地,改成大阪和京都,是以往沒有去過的關西地區。都說大阪人和京都人互相看不起,關西人和東京人也互相不對付。為了了解兩地人民這種微妙關係,臨行前我還去找了蘇枕書的《京都第五年》來看。
在京都的時候住在鴨川旁邊的一家精品酒店,房間是日本酒店中難得一見的大,還有一個正對著鴨川的大陽臺。臨走的前一天,我去嵐山的大覺寺拍照,剛剛拍完接到男朋友微信:颱風來了,快回來。急匆匆地往電車站走,天色開始陰沉風也越刮越大,眼看就要有大雨傾盆。
當晚日本電視臺全部在播報颱風動態,很多電車停運,一切嚴陣以待。我們訂的正好是第二天的回程機票,收到簡訊說因為颱風的關係要直接延誤到晚上八點。不過作為一個在南方颱風多發地區長大的人,我應對颱風的經驗還算豐富,心裡猜測颱風應該很快過境不會有太大影響。凌晨時分颱風終於登陸,迷迷糊糊只聽一整晚都是風雨的聲音,第二天起來果然風停雨住。但只高興了一會兒,很快又開始大風大雨,鴨川水面暴漲,陽臺也被風雨打得凌亂不堪,一直到中午時分才終於收住,所幸沒有繼續影響回程。
但回來僅僅一周之後,日本就再次遭遇了超強颱風,這次影響很大,關西機場的聯絡橋被撞斷淹成孤島、幾千名旅客滯留,據說直到今天航站樓才會再次恢復運營,心裡也是不禁暗暗後怕了的。
寫到這裡我覺得可以適當拋出一個問題: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回顧那些已經被封存的記憶,我印象最深刻的好像並不是住什麼豪華的酒店、吃什麼貴死人的大餐,而總是那些或者窘迫、或者在當時看來平平無奇毫無意義的片段,沒有那麼金光閃閃,也絕非決定性的瞬間。
但旅行就是旅行,把遠方的圖景變為腳底下真實的土地一定會產生新體驗和新感受。我們也常常對旅行寄予厚望,總覺得回來的時候內心也許可以有所不同。我不愛去景點,習慣的是藉由旅行的機會觀察人群,觀察他們的行為舉止,說話的方式,觀察他們愛吃的食物、喝酒多還是咖啡多,以及帶著職業習慣地觀察他們的衣著,穿快時尚還是奢侈品、什麼風格比較多見——至今仍記得在香港十字街頭見到的一位女性,當時她正駐足路邊專心看同伴的手機,上身穿一件Acne Studio的黑色皮衣、左手拿了一個Gult Gaia竹編包、右手拎一隻Celine購物袋,腳蹬一雙Maison Margiela的裸色Tabi分趾鞋,那是個可以出現在時尚雜誌的畫面。
如今,我們習慣把旅行稱為一種「生活方式」,並且自然而然地把它和藝術、生活美學等並立。等到旅行結束回來的時候,留在記憶中的也許是一段段移動的圖景、一種疲憊又愉悅的心情,又或者是海風和樹的氣息。做創意工作的人尤其需要藉由旅行來激發靈感:
作家尤其熱愛旅居,為了寫出好作品走遍世界各地,或許因為他們相信「好的小說全部來自真實經歷和偶遇」。眾多設計師也都從旅途中找靈感,比如設計師Uma Wang的2017SS系列設計靈感就來自於一次沙漠旅行;而當今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和品味創造家Aerin Lauder,也是從世界各地的旅行記憶當中提取那些令她印象深刻的氣息、精心設計出了十款代表著美好秘境的香氛。
身為雅詩蘭黛的繼承人,Aerin Lauder最鍾愛的就是優雅又毫不費力的美學風格。不僅深受家族文化影響,這位來自紐約上東區的非典型名媛對花卉、藝術、旅行都抱有極大的熱情。憑藉自己對現代藝術的卓越品味、對生活美學的獨到解讀和詮釋、以及對於香氛創作的豐富經驗,她成立了主打精緻生活的個人品牌AERIN Beauty,不僅包括一系列護膚、美妝、彩妝產品,還第一次帶來了沙龍系列香氛。
這個系列的香氛,極富代表性地展現了旅行在Aerin身上留下的印記。她說「我創作的每一款香氛,都訴說著獨一無二的故事和意境,帶給你最奢華的私人感官體驗。」其中每一款香氛的氣味都代表一座真實的旅行秘境,比如吉維尼睡蓮的靈感來自法國吉維尼的莫奈花園、丹吉爾香莢蘭的靈感來自摩洛哥北部古城丹吉爾、伯頓鳶尾的靈感來自全世界最美的鄉村英國伯頓,除此之外還有聖託裡尼茉莉、第五大道玫瑰、大溪地扶桑、阿斯彭琥珀麝香……
我手上的這一款叫地中海水蔓,它融合了水蔓和晶瑩剔透的葡萄柚氣息,中後調的蘭花和梔子花則帶來純粹的女性氣質,聞起來讓人心曠神怡、仿佛自己置身在波光粼粼的海邊花叢。Aerin Lauder說它的清甜香氣正是誕生於陽光燦爛的蔚藍地中海海岸——慵懶地倚在沙灘椅上,閃閃發光的海浪拍打白沙灘,海風攜著馥鬱的水蔓香,帶著明媚歡快的氣氛,這是她一直熱愛的夢幻地中海。
之所以選中這支味道,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就好比我在多年前看了《卡薩布蘭卡》之後把摩洛哥列為夢想旅行地第二名一樣,一直以來我最想去的地方第一名就是法國的尼斯、坎城,最負勝名的地中海沿海——原因再簡單不過,這些年來我最愛的電影導演就是侯麥和洪尚秀,侯麥的電影中最常出現在地中海海灘沒完沒了度假的場景就不說了,寫稿之前我偶然打開來看的這部電影《克萊爾的相機》也正好是洪尚秀在坎城參加電影節期間拍攝的。
文藝導演都有一個共性,愛拍大海。我喜歡他的電影女主角們在海邊行走、坐著看海,面對大海說話、裹著大衣躺在海灘上……也常不自覺想像自己可以走進這些喜愛的電影中的場景。這個系列有十種氣味,代表了全世界十個不同的地方,卻只有這一支地中海水蔓最適合我,帶來了我最想去的地方的獨特氣息。當我聞到它的味道,就知道了地中海海岸的氣息。
以前我們說旅行也可以是「身不能至,心嚮往之」,我想在我真正出發去地中海之前,這也算是另一種抵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