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讓小編給大家普及一下蘆竹和蘭花的有關知識吧。
有一種植物,既像蘆葦又似竹,說它像蘆葦,僅就外形而言;說它像竹,因為它的稈子長老後,堅實、中空、有節,與竹子一樣。所以人們便把這兩方面的特點結合起來,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做蘆竹。
如果查一查蘆竹、蘆葦和竹子的家譜,就會發現它們「五百年前是一家」,都是禾本科這個大家族的成員。但是蘆葦屬於蘆葦屬,蘆竹屬於蘆竹屬,而竹子因種類太多,分別屬於50多個不同的屬。論關係,蘆竹和蘆葦的血統更近,同屬禾亞科這個小家庭,因為它們都是成叢生長,都有粗壯的根莖、高大的稈子、狹長的葉片,以及頂生的圓形花序。所以,要想從外形上區分它們,可真是不容易。植物分類學家研究了它們的各個部位,終於在花上面找到了區別的相據。原來,蘆竹的穎幾乎一樣長,外稃先端二裂間有短芒,而蘆葦的穎卻長短不齊,外稃展開沒有毛。這樣一比較,問題也就清楚了,蘆竹和蘆葦根本不是一回事。至於說蘆竹與竹子的區別,那比區分蘆竹與蘆葦容易多了,因為它們兩者之間的外形相差甚遠。蘆竹的頂端在每年秋冬季節會抽出淡黃色的圓錐花序,像鳥雀的羽毛;而竹子一生只開一次花,與蘆竹的花相比,那就遜色多了。
蘆竹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喜歡生長在河岸、溪旁、湖邊的潮溼地帶。它適應性很強,對土壤並不挑精揀肥,只要水分充足,到處都可生長。
蘆竹是很好的纖維植物,纖維長,含量高,拉力大,是製造高級紙張和人造絲的良好原料。據試驗,50千克幹蘆竹可造紙20千克。而且,紙張強度大,光潔度好,容易漂白。因此,蘆竹可以說是我國最優質的造紙原料。
為什麼說君子蘭不是蘭?君子蘭是一種多年生常綠的草本植物,常供會場、客廳的擺飾,和家庭的室內觀賞。它那從莖基兩側疊生的葉子,深綠剛直而有光澤,十分美觀。每當冬春交接,它又從葉腋間抽生出比葉子短的傘形花序,上面盛開著數朵至幾十朵橘紅色或橘黃色的漏鬥形的花,為新的一年帶來生機和光彩,難怪人們對其以蘭相稱。
君子蘭帶有「蘭」字,但它卻不是蘭。我們通常說的蘭花是世界上很有名氣的花卉植物,在植物分類學上是屬於蘭科植物。蘭科植物在植物界裡可算得上是一個較大的家族,全世界有100個屬,1.5萬種以上,分布於熱帶、亞熱帶。蘭科植物的葉子狹長,互相交互對生。花是左右對稱花,花瓣美觀,花柱與雄蕊合成一蕊柱。果實為紡錘狀蒴果,蒴果裡裝滿輕若浮塵的種子。而君子蘭則屬於石蒜科植物。全世界石蒜科植物只有90個屬,約1200餘種,分布於溫帶。石蒜科植物的葉子多疊生,花為輻射對稱花,花瓣不顯著。果實為漿果或肉質果,少數為萌果。種子比蘭科的大而少。
君子蘭與蘭除分類和形態不同外,由於分布地區不同,它們各自的生理學和生態學的特性各異,因此,君子蘭不是蘭科植物。蘭花為什麼被認為只開花不結籽呢?蘭花,自古以來被尊稱為「天下第一香」,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有人說只見蘭花開花結果,卻沒見過它的種子,所以認為蘭花是只開花,不結籽的。其實這是人們的一種誤解。植物界中雖有隻開花不結籽的植物,但畢竟是少數。蘭花,與一般植物一樣,開過花後就結果,果實為長圓形綠色蒴果,俗稱「蘭蓀」、「蘭鬥」,成熟後變成黑褐色。如果我們剝開果實,只能看到一堆白粉末狀的物質,實際上那就是蘭花的種子。拿一點粉末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就能看到那些種子般呈長紡錘形,而且數量還特別的多。有人統計過,一個天鵝蘭的蒴果,就有種子377萬粒,假若它們都能成活,那麼只要經過3~4代,就能覆蓋整個地球。既然蘭花可以結那麼多種子,為什麼被誤認為不結籽呢?原因是蘭花的種子細如塵埃,用肉眼實在很難分清它。
另外,蘭花種子雖多,但幾乎不能發芽,一般情況下,很難用種子繁殖成一棵實生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蘭花的種子成熟較遲,授粉後要經過6個月甚至1年後才能成熟,還未到成熟時期,往往母株早已衰退,採種很困難,就是採到一些種子,在土壤中很容易腐爛;其次,蘭花種子內沒有胚乳,只有一個發育不完全的胚,外面包著疏鬆、透明、不容易透水的種皮,胚內含有很少的養分,絕大部分為脂肪類物質,而這些脂肪類物質,在土壤中很難溶化;再一點是,據法國科學家伯爾奈的試驗,要使蘭花種子發芽,還必須有某種真菌的作用引起細胞的分裂,才能發芽。遺憾的是,並不是每一顆蘭花的種子都能遇上適合於自己共生的真菌,事實證明這樣的幸運兒是極少極少的。
由於蘭花用種子繁殖很困難,所以一般採用無性繁殖。不過蘭花分根繁殖也不容易成活。蘭花難養,就是這個道理。幸好近幾年來用蘭花進行組織培養獲得了成功,已能繁殖出大量的試管苗,預計不久的將來一定可以在工廠裡成批生產蘭花。
今天給大家講的大家了解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