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黃陂區加強文旅融合發展,全域旅遊發展迅猛

2020-09-04 城市文化觀察

武漢市黃陂區加強文旅融合發展,木蘭花鄉景區通過旅遊景區景觀價值評定,全區16個A級景區順利通過檢查覆核,木蘭草原獲評區長質量獎,木蘭天池獲評區長質量提名獎。

截止目前,全區已建成文體廣場251個、百姓舞臺63個、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5家、星級旅遊廁所158座、旅遊驛站10處、綠道驛站2處、旅遊標識標牌1000多塊,23個重點景區全部配建遊客服務中心,建成生態停車場50多個,停車位3萬多個。二程書院、盤龍城遺址博物館建成免費對外開放,全域旅遊集散中心已建成;年均開展免費文藝演出進街鄉(村、社區)759場,圖書進基層10000冊,年服務群眾超500餘萬人次。年均投入1億餘元,實施黃陂人免費遊黃陂、進出岱黃高速小轎車免費和為來陂遊客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活動,讓群眾共享旅遊事業發展紅利。

針對「關於加大省級文物遺址龍王尖保護」的建議,我局多措並舉,積極向外爭取支持,向內主動進行謀劃,確保了該議案的圓滿完成:爭取省廳支持,將龍王尖古遺址保護維修項目列入省級文物維修重點支持項目並獲400萬元資金支持。投入29萬元編制了《龍王尖古遺址搶救性維修方案》並獲省廳批准。累計投入25萬餘元,在古遺址上樹立了文物保護宣傳牌、警示標語、保護碑,搶救性維修了坍塌古寨牆;針對「關於打造潘忠汝烈士故居為紅色教育基地」的建議,我們立足部門職能,在318國道岔馬路口樹立了「潘忠汝故裡」大型指示牌,收集整理了大量潘忠汝烈士相關事跡及實物、照片等資料,並協助指導六指街文化站製作了「潘忠汝烈士生平事跡展」。同時,將潘忠汝烈士墓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聘請了一名文保員負責烈士墓安全保護和環境衛生。下一步,我局還將規劃建設潘忠汝烈士陵園。

全區文旅事業實現良好開端。黃陂區成功入選國家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獲評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一)公共文化繁榮發展。一是文藝創作持續推進。新編楚劇《花樓街的女人們》已完成排練,力爭年內搬上舞臺;大型傳統楚劇《木蘭傳奇》已完成初稿;二是文化活動豐富多彩。以建國70周年為契機,舉辦各類大中型文化活動211場,服務群眾50萬餘人次。黃陂區各界人士迎春茶話文藝演出、慶祝建國70周年文藝晚會、第十二屆群眾文化藝術節等以其現實性、藝術性廣受好評。

(二)文保工作得到加強。非遺保護卓有成效。鄧長清、李義奎入選第五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漢鑼」參展第119屆美國阿納姆國際樂器展,《板凳龍》參加武漢市第二十五屆迎新春舞龍大賽暨第十六屆鑼鼓比賽獲「創新獎」。深入開展楚劇、泥塑進校園、進景區、進軍營活動;文博事業穩步發展。爭取上級文保經費1400萬元,對姚家山新四軍第五師司政機關舊址、楊學誠烈士陵園和龍王尖古遺址等省、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維修。配合完成涉及不可移動文物點和區級文保單位文物勘探工作,勘探面積320畝,發現古墓葬30餘座。對全區59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了消防安全大檢查和全面核查,文物安全100%;區博物館和二程書院免費對外開放,接待觀眾9000餘人次。

(三)全域旅遊示範引領。一是旅遊節慶好戲連臺。以第十六屆木蘭文化旅遊節為主線,舉辦武漢鄉村旅遊節、木蘭花鄉第三屆鬱金香賞花節、木蘭雲霧山杜鵑花節、木蘭草原國際風箏節、中國2019世界集郵展覽黃陂啟動儀式等活動20餘項次600餘萬人次;二是項目帶動實效明顯。充分發揮「賞花遊」財政獎補資金對旅遊產業的引導作用,嚴格依照程序驗收「賞花遊」項目5個、二星級農家樂58家、鄉村旅遊合作社1家。指導木蘭天池、木蘭水鎮等9家項目單位申報市級旅遊產業發展項目,指導木蘭花鄉、新博生態小鎮積極申報省級休閒農業示範點。野村谷、大餘灣、桃源集親子小鎮成功開園,黃花澇文旅古鎮、木蘭花鄉二期、木蘭草原三期等項目推進有力。華誼兄弟影院天縱城、飛尚影院獲補助資金20萬元,唐閣影院、維佳銀興影院確定為「四上」文化企業;

三是旅遊品牌精心培育。主打木蘭文化品牌,以節假日為重點,組織舉辦各類文化旅遊節慶活動,著力提升景區人氣和對外知名度。精心組織木蘭天池等景區參加亞洲文化旅遊展,通過發放旅遊宣傳資料、現場介紹和提供諮詢講解等方式,積極向外推介黃陂旅遊資源、旅遊產品、精品線路、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等,拓展旅遊市場,促進旅遊交流合作;四是旅遊溢出效應持續放大。2019年,全區接待旅遊人數2596.6萬人次,同比增長8%,旅遊綜合收入157.4億元,同比增長10%。有文旅規上企業13家,納入區GDP核算6家。

(四)體育事業穩步發展。一是群眾體育蓬勃開展。主、承辦全國青少年龍舟錦標賽暨U系列龍舟夏令營、第七屆全民健身運動會、 「三八」女子健身徒步賽等全民健身活動10項次3萬餘人次。開展戶外健身器材安全檢查,合格率98.88%以上。組隊參加武漢市第45屆渡江節,完成全國體育場地調查和黃陂區國民體質測試任務,積極推進武術之鄉建設;

二是競技體育基礎夯實。組隊參加武漢市2019年度青少年體育比賽,獲金牌44枚、銀牌9枚、銅牌8枚,成績居新城區前列;承辦了市青少年體育比賽中舉重和跆拳道項目賽事。田徑、籃球、舉重、武術列為市級資助項目。開展青少年夏令營遊泳、足球、籃球等項目培訓710人次,中小學生暑期免費遊泳10473人次;四是全面完成軍運會競賽組織和保障工作。全面加強與海軍工程大學的配合,積極協調全區相關部門和單位協同作戰、整體推進,確保了軍運會「海軍五項」競賽在我區成功舉辦。



相關焦點

  • 柴達木文旅融合發展高峰論壇舉辦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7月24日,柴達木文旅融合發展高峰論壇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舉行,專家學者共聚柴達木,圍繞鄉村旅遊、區域規劃旅遊、大數據助力全域旅遊發展等話題展開交流分享,為海西文旅融合創新發展「建言獻策」參加論壇的專家們分別作了《全域旅遊背景下文旅產業如何融合創新發展》《旅遊大數據助力全域旅遊發展》 《柴達木不僅僅是用來穿越的》等主題演講,演講將理論知識與實操案例緊密結合
  • 民樂縣文旅深度融合促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民樂縣文旅深度融合促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0-11-26 1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北省​定州市深化文旅融合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河北省定州市堅持「文旅融合」,推進全域旅遊,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編制全域旅遊發展規劃,以文化為引領,有序推進旅遊項目建設,加快旅遊與各產業融合發展,延展產業鏈條,豐富旅遊消費業態。加強宣傳推廣,多形式推出線上文旅產品。推出數字博物館,讓遊客足不出戶看展覽、賞文物。
  • 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加快文化旅遊特色縣建設
    本報訊(記者方夢一)「全市文化旅遊發展大會為我縣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明確了方向,增強了信心。」日前,澠池縣委常委、副縣長戴建廣說。堅持以文旅融合驅動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出臺《關於建設文化旅遊強縣的意見》,在「五位一體」發展格局的基礎上,努力構建建設國際仰韶文化核心展示區,建設北部黃河山水康養區、中部歷史文化體驗區、南部鄉村休閒觀光區,建設以區域交通基礎設施為基礎,串聯三大產品線、15個重點項目、469個文化遺產點的7條觀光廊道的「一核三區七廊」全域旅遊發展藍圖,持續推進文旅深度融合。二是在叫響文化品牌上加快進度。
  • 茶旅融合助推武夷山開啟全域旅遊發展新模式
    這是11月15日晚武夷山度假區隨處可見的一景,也是由武夷山市旅遊工作委員會主辦、武夷山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等承辦的「『民宿+名茶+茗人』分享會」現場。武夷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也是世界紅茶和烏龍茶發源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優秀美麗。
  • 和平區加快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 深化全域旅遊實踐
    津雲新聞訊:12月9日,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新聞發布會,和平區副區長孟冬梅表示,和平區將以鞏固提升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重點,在實施「十四五」規劃中開好局,進一步探索加快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深化全域旅遊實踐,助力和平區在實現高質量發展方面做
  • 東臺舉行首屆全域旅遊發展峰會,助推文旅融合發展新跨越
    國家文旅部資源開發司副司長徐海軍在致辭中表示,當前全域旅遊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提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這為旅遊指明了發展方向,也帶來了極大的機遇。
  • 徐州賈汪打造全域旅遊 文旅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賈汪文旅產業正處在加速發展的關鍵階段,看好賈汪,就是看好機遇;投資賈汪,就會贏得未來。」11月26日,在2020中國徐州賈汪招商旅遊推介會上,徐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劍鋒充滿激情地說。  徐州賈汪素有「百年煤城」之稱,作為江蘇省唯一一座國家資源枯竭城市,近年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探索出了資源枯竭城市發展全域旅遊的「賈汪模式」。
  • 犍為:按下「加速鍵」打造互動融合全域旅遊發展先行區
    「十一」黃金周前,塘芭快速通道預計全部通車,縣域旅遊閉合環線即將形成,犍為美景,將串珠成鏈……  近年來,犍為縣堅持「文旅興縣」戰略,堅持「文旅成就犍為」發展思路,以「打造樂山旅遊第三極」為目標,深入實施「旅遊+」,打造互動融合全域旅遊發展先行區,爭創天府旅遊名縣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文旅資源轉化為縣域發展優勢,千年古都,正煥發全新活力。
  • 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番禺區首屆全域旅遊文創大賽獲獎作品揭曉
    期間,部分獲獎優秀作品,也組團亮相於今年的廣州國際美食節現場,以「美食+文創」的驚豔形式,供街坊遊客打卡觀賞,盡顯展示番禺文商旅高度融合發展和全域旅遊創建成果。番禺區民俗文化專家梁謀告訴小e,本次活動湧現出諸多令人驚豔的原創作品,不僅填補了番禺全域旅遊在文創領域的「真空帶」,推動整個文旅事業的發展,也加強了外界對番禺的印象認知。
  • 文旅中國:深圳南山多業融合千帆勁,全域旅遊萬象新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南山區委、區政府按照中央及省、市決策部署,積極探索先行示範區文旅發展道路,通過示範引領、城旅融合,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以「旅遊+」多業融合模式,開創全域旅遊新格局,讓南山成為百姓宜居宜業宜遊的樂土。
  • 江蘇「四注重四推動」 以全域旅遊引領高質量發展
    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出,發展全域旅遊不僅可以更好推動文旅融合、城鄉融合、產業融合、產城融合,而且能為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轉換動能、優化升級提供新引擎新動力。在新起點上,深化全域旅遊創建工作,還需突出「四個注重、四個推動」,推動全域旅遊創建奔向更高質量、走在最前列。
  • 「數」立信心|汪一洋:化「危」為「機」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全域旅遊應如何穩步推進?近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汪一洋接受了新華網的專訪。汪一洋說,廣東文旅業正有序恢復,對下半年文旅業快速恢復充滿信心。在文旅融合加速的趨勢下,全域旅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在全力推進,政府部門應化「危」為「機」,實現高質量發展。
  • 加快文旅融合發展 提升小康零陵成色
    紅網時刻永州12月21日訊(通訊員 袁忠民 李偉)近年來,零陵區在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中,堅持「以文興旅、以旅興業、文旅融合」的思路,全力打造以「零陵古城」文化旅遊區為龍頭、以魅力小鎮為節點、以鄉村旅遊為支撐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 牽手500強企,張家界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再掀新篇章
    自此,張家界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掀開了新的篇章。近年來,全省搶抓國家一系列重大發展機遇,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發展舉措。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方面,正以「錦繡瀟湘」為品牌的全域旅遊基地作為總目標,夯實「五大旅遊板塊」的支撐作用,加快創建30個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30個省級重點旅遊項目。
  • 酒泉市肅州區:推進文旅融合 發展全域旅遊
    酒泉市肅州區:推進文旅融合 發展全域旅遊 2020-09-15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開封文旅融合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開封市還發起成立了「一帶一路」城市旅遊聯盟,目前聯盟城市已達43個(其中國外城市8個);連年承辦「一帶一路」城市旅遊聯盟年會,國內國際文旅交流活動豐富多彩。  廣電事業奮發有為 精彩不斷  廣電服務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 區文廣旅體局:努力開創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文旅融合發展 不斷激發融合潛力今年3月,我區召開文旅融合發展大會,明確以爭創全省文旅融合試驗區為抓手,打造全國文旅融合樣板區的發展目標。作為開啟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第一年,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以融合發展為主線,以實際行動攻堅「新五場硬仗」,推進「三個全域」建設,努力打造長三角旅遊休閒目的地和國際知名文化旅遊勝地。
  • 巴中南江:念好「旅遊經」 助推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南江縣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抓好旅遊特色鎮、特色村建設,將文化旅遊產業作為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依託生態本底,串點成線,南江已形成全域旅遊發展大格局,並推出多條精品旅遊線路。巴中(南江)景城一體、景鎮一體、景村一體的全域旅遊成果亮眼,文旅經濟促進脫貧攻堅成效明顯,此時的南江就是一個山水畫廊,巴蜀文化吸引各方遊客。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南江縣鄉村旅遊接待遊客101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87.3億元。目前,南江已在全縣30個鄉鎮全面布局鄉村旅遊發展項目,帶動近10萬人吃上「旅遊飯」,走上致富路。文旅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
  • 上虞曹娥江旅遊度假區吹響全域旅遊發展號角
    按照「大花園、大景區」建設要求,度假區將串聯起虞南山水、田園、村落、文化等各類資源,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升級「四季仙果之旅」,培育星級基地,發展民宿經濟,壯大「美麗經濟」。如今,度假區正大力發展美麗經濟新業態,建設虞南山區精品民宿經濟帶,加快實現鄉村從主要「賣產品」向更多「賣風景」「賣文化」「賣體驗」轉變,使人民群眾真正享到旅遊發展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