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3月11日電 題:黑龍江佳木斯:三江平原腹地備春耕「進行曲」漸響 新華社記者閆睿
驚蟄已過,沉睡的三江平原正加快甦醒。在農業大市黑龍江省佳木斯市,農戶「線上」備春耕買農資、申貸款、學技術,使得今春備耕變得有些不一樣。
樺川縣悅來鎮蘇蘇東旺果蔬專業合作社的溫室大棚內,目之所及滿眼綠苗,透著濃濃春意。隨著氣溫逐漸回升,做好個人防護的菜農們開始了移栽苗。取苗、裝箱、搬運,大家忙得不亦樂乎。「今年買農資不用挨家店裡跑了,線上比一比,還能知道誰家更實惠。」合作社理事長李冬說。
佳木斯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說,通過引導企業開展「線上」誠信銷售,農民在家裡手機「掃一掃」就能買農資,購銷雙向互動,加快了生產物資下擺進度。
網上買,還要送得到。佳木斯為生產資料運輸開設「綠色通道」,支持農資經銷企業與農戶「點對點」配送,破解生產資料下擺「最後一公裡」問題。「我們還提早動員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增加農機投放,確保春耕生產的農機具夠用、管用。」佳木斯市東風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張麗佳說。
在網上,農戶還「貸」來了資金。湯原縣永全村村民崔衛學通過手機辦貸,申請到20萬元。「我這18公頃水稻種植,今年可是『解了渴』。」他說。據了解,疫情期間,佳木斯涉農金融機構依託「農業大數據+金融科技」,幫助農戶拓寬融資渠道,已籌措春耕生產資金53億元,佔需求量近七成。
特殊時期,佳木斯市縣鄉村「四級」黨組織聯動、黨員下沉,依託黨員服務隊、黨員先鋒崗,不見面問需求,「點單式」搞服務,確保春耕備耕有序開展。在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黨員專家帶頭成立了水稻、玉米、大豆、蔬菜等7個栽培技術專家組,面向社會公布。全市組建的近200個農技微信群覆蓋農戶,群內還有市級專家、縣區技術人員、鄉鎮業務幹部,方便農戶「哪裡不懂問哪裡」。
為確保全年農業生產開好頭,佳木斯科學統籌春耕生產和餘糧銷售。糧食作物計劃播種面積保持穩定,大豆和蔬菜、中草藥等經濟作物計劃播種面積有所增加。
「原來擔心賣糧的車出不去村,現在村裡幫著聯繫辦通行證,我們直接把米賣到加工廠。餘糧變了現,這心裡輕鬆不少。」樺川縣腰林子村稻農趙路廣說。在佳木斯,市委市政府成立專班,幫助農民解決賣難問題。截至3月10日,佳木斯市農民累計銷售新糧約1012.95萬噸,佔總產量的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