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1.5億買溫哥華豪宅,當地居民抱怨華人推高房價

2020-12-12 澎湃新聞

中國學生1.5億買溫哥華豪宅,當地居民抱怨華人推高房價

江亞平/新華國際客戶端

2016-05-19 21:14 來源:澎湃新聞

新華國際客戶端5月19日消息,最近幾天,加拿大西部海港城市溫哥華又因跟房子有關的話題上頭條了,一名叫周天宇(音譯)的中國學生花費3110萬加元(約合1.57億元人民幣)買下溫哥華今年最貴的一幢豪宅。網上一陣熱炒,甚至將這名學生稱為「全加拿大最土豪的學生」。

有當地媒體報導稱,周天宇購買的這幢豪宅佔地約1.7英畝(約合6880平方米),住房面積約1300多平方米,內帶5個臥室與8個衛生間,還有圖書館、健身房及遊泳池等豪華設施。

其實3000多萬加元的房子在溫哥華並不是最貴的,之所以議論紛紛,就是因為「主人公」的兩個特殊身份,一是中國人,二是學生。年紀輕輕就能豪擲2000多萬加元購買這樣的豪宅(另外近1000萬加元是銀行貸款),這是怎樣一種闊綽與奢華?

無獨有偶。去年3月,一名在加拿大溫哥華市有註冊公司的中國商人花費5180萬加元買下溫哥華西區一棟豪宅,成為卑詩省有史以來交易額最大的房屋買賣之一。 這筆交易當時也被媒體熱炒了好幾天。

房價漲怪中國人?

其實,這幾年來溫哥華房地產市場持續升溫,一直都是媒體報導的熱點。僅2014年,溫哥華房價平均漲幅為25%以上,這讓當地居民苦不堪言。本地很少有人把房地產當作投資手段。當地居民有大約一半人一輩子都不買房,而選擇租房。

必須指出的是,由於加拿大對外國人投資本國房地產沒有限制,還可提供銀行貸款,而溫哥華又是一個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的城市,因此不僅是中國人,全球其他國家的有錢人以及加拿大東部的部分退休居民,都選擇在這裡購房和養老。可畢竟黃金地段面積有限,好房子供不應求,這才是溫哥華房地產價格不斷上漲的真正原因,這也讓當地居民怨聲載道。

然而,當地不少媒體甚至居民把怨氣都撒到華人甚至中國人身上,說他們是房價大幅上漲的主因,這顯然是不公平的,也有種族歧視和偏見的成分。除了上面提到的溫哥華吸引外國人買房的因素,還應該看到,華人購買的多數都是數百萬元以上的豪宅,這本身就是高端市場,對當地普通人的購房衝擊並不大。

不變的買房「情結」

近年來,在海外投資置業的中國人有所增加。一些有錢的中國人移民海外後,語言不通,環境不熟,過去在中國發家致富的經驗和方法在西方用不上,於是在不知道如何再創業的困境下,只好通過購買多處房產來確保自己的資產保值增值,這無疑間接推高了當地房價。

中國富豪出手大方,已經是名聲在外、屢上當地頭條。尤其是溫哥華一些好地段的房子,因為多名華人競相搶購,結果成交價格往往高出當初售價不少。此外,中國人對房子情有獨鍾,總覺得租房子住沒有歸屬感,因此即便是沒多少錢的人通過技術移民到溫哥華定居,也要千方百計地買套房子。

就拿這次中國留學生這次購買3000多萬加元的豪宅的事來說,不要怨當地媒體的炒作。如此搶眼的新聞,怎麼可能躲過媒體的報導?也有人拋出一系列疑問:一個才20出頭的年輕人,怎麼可能買得起這樣的房子?那麼,他的家庭背景如何?大筆外匯是如何進來的?作為一個在校大學生,他每個月的大筆房貸如何償還?

房產投資是是非非

房地產涉及到千家萬戶的經濟利益,容易成為公眾話題。居住在溫哥華的華人如果要消除公眾的誤會和媒體的偏見,首先需要謹言慎行,處事低調,不要把擺闊攀比和炫富的心態帶到國外;其次應該積極融入當地社會,參與當地的經濟建設,開闢做貿易和辦實業等多種途徑,通過投資而非投機的心態實現資產的增值,而不是一味地把錢投到房地產上,客觀上造成炒房現象;第三需要熟悉當地的運作方式和商業規則,避免全額付款和一擲千金,減少媒體的關注度。

另外,極少數華人把一些具有歷史文物價值的房屋購買後拆掉重建,引起當地人的反感和抗議。還有極少數華人喜歡貪小便宜,或偷稅漏稅,或開奔馳領救濟,或不講道德和規則,或富有但沒有責任感和慈善心,這都容易被那些不喜歡中國的人拿來放大和利用,導致整個華人群體的形象受到損害。一旦當地人對華人群體形成偏見,即便是一些小事,也容易被少數別有用心的人推波助瀾,炒作成街頭巷議的熱點話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中國學生,溫哥華豪宅

相關推薦

評論(401)

相關焦點

  • 中國學生1.5億買溫哥華豪宅 當地居民抱怨房價
    新華國際客戶端5月19日消息,最近幾天,加拿大西部海港城市溫哥華又因跟房子有關的話題上頭條了,一名叫周天宇(音譯)的中國學生花費3110萬加元(約合1.57億元人民幣)買下溫哥華今年最貴的一幢豪宅。網上一陣熱炒,甚至將這名學生稱為「全加拿大最土豪的學生」。
  • 溫哥華房價五年漲57%,當地居民埋怨中國人推高房價
    溫哥華房價五年漲57%,當地居民埋怨中國人推高房價 澎湃新聞記者 李曉青 綜合報導 2015-07-10 10:07
  • 中國學生1.5億買下溫哥華最貴豪宅!整個加拿大炸鍋了,都在問TA是誰
    據《溫哥華太陽報》5月12日報導稱,今年初,一位中國人以3110萬加元(約合1.57億人民幣)的高價買下了溫哥華格雷岬區(Point Grey)一幢豪宅,這一價格也創下了今年溫哥華豪宅最高成交價紀錄。  這個中國人是誰?他哪兒來的這麼多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決定為大家好好扒一扒。
  • 溫哥華現700人市民會議「批鬥華人」,房價上漲是華人的錯?
    海外華人買房的新聞從來沒有「退熱」。 據微信號「加西周末」(westcanadaweekly)5月20日刊文稱,就中國人推高房價,日前有一部分溫哥華人包場開市民會議,但會議很快就演變成了針對中國人的「批鬥大會」。 今年以來,加拿大與華人之間的房產糾葛已「上演」好幾個回合,加拿大部分省也準備採取相關措施來「調控」華人買房。
  • 華人學生在溫哥華爆買豪宅 一套房子轉手賺近600萬元
    9月18日消息,據《溫哥華太陽報》報導,加拿大新民主黨(NDP)房屋評論員David Eby在日前公布了一份該黨對溫哥華格雷岬區住宅買賣情況研究的資產文件。文件顯示,在格雷岬區,有9處總值高達5700萬加元豪宅的買家,身份都標註為「學生」。而且,由於豪宅業主名字都為漢語拼音,這9位學生可能都是華人。
  • 溫哥華華裔學生購豪宅:錢的「來龍」與「去脈」
    本已被高房價和「華人哄抬大溫房價」傳聞所激怒的當地人紛紛重談「外籍人士限購」、「徵收空置稅」等老調,一貫對這些意見持謹慎、飽受態度的省長簡蕙芝(Christy Clark)也感受到強大的壓力,在媒體集中報導「最牛華裔學生」事件當天,在首都渥太華呼籲聯邦政府協助加強對房地產交易的跟蹤監控,以幫助各省獲得更確切的房地產交易數據,而省政府則已在日前要求該省房地產買家自6月起在購房時申報自己的國籍。
  • 溫哥華人買不起房都怪中國人? 當地民眾存誤解
    摘要: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最近幾天,「中國人海外置業推高當地房價」又一次成為多家西方媒體的熱炒話題。」  當地房地產界知名人士鮑勃·瑞尼也認為,把溫哥華房價高企一味歸咎於中國買家有欠公允,是種族主義思想在作祟。
  • 如何給溫哥華房價降溫
    日前,加拿大央行行長波洛茲在其半年度經濟評估報告中也指出,溫哥華和多倫多兩市的高房價威脅到國家的金融系統,這種巨大漲幅難以持續下去,而且「風險正在上升,」必須有效控制房價,防止崩盤。  溫哥華市長羅品信日前也發表聲明,表示支持對房地產徵收買賣稅和豪宅稅。
  • 溫哥華房價瘋狂之後驟降20% 這盆冷水還沒澆透中國買家
    近年來,移民城市溫哥華一直是中國購房者置業投資的熱門城市,「中國移民撐起溫哥華樓市半邊天」的說法在當地流傳。然而,加拿大卑詩省(下稱「BC省」)7月底的一紙特別物業交易稅,卻給近年大熱的溫哥華樓市澆了一盆冷水。7月25日,BC省宣布將於8月2日開始對購買大溫住宅房屋的外國買家額外徵收15%的物業轉讓稅。
  • 2015年溫哥華房價暴漲30% 中國買家買走1/3房子
    2015年溫哥華房價暴漲30% 中國買家買走1/3房子 2016-05-09 13:20:05去年溫哥華約三分之一的房子被中國買家買走。  據大溫哥華地產局日前發布的統計數據,房價最高區域位於溫哥華西部,獨棟住宅平均價高達320萬美元,過去一年漲幅為28.4%,過去10年的漲幅則高達172%。
  • 中國移民刺激溫哥華城市巨變 獨棟變大型住宅
    公立學校向既不是加拿大永久居民也不是加拿大公民的「國際學生」——大部分來自中國——收取高昂的學費。教育與藝術機構收到來自華人慈善家的巨額捐款。要明白這個城市的轉變,或許最好的方式是將溫哥華視為從亞洲出發的人員和資金路途上的一個節點。所謂的「候鳥」家庭大量湧現,家庭中的父親主要在中國工作,偶爾過來和住在溫哥華的妻子、孩子團聚。
  • 美國高技術企業僱員居家辦公買豪宅,抬高山區房價
    高技術企業僱員「隱居」 抬高美國山區房價 卜曉明 隨著美國臉書公司、推特公司等企業放寬員工工作地點限制,一些技術人員離開矽谷,遷往美國西部山區。
  • 中國留學生溫哥華買豪宅引轟動
    據加拿大《世界日報》報導,一名中國留學生日前買下溫哥華一棟3100萬加元豪宅的新聞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豪宅的前屋主近日爆料稱,登記買家共有兩個,均為華裔,其中一人姓周(Tianyu Zhou)填寫為「學生」,擁99%業權,另一人姓馮(Cuie Feng)擁1%業權,職業為商人。當被問到卑詩省最近針對海外買家的新政策時,他笑稱「這個策略太愚蠢」。
  • 溫哥華房子加稅了新移民為何只是沉默?
    這兩項政策,一個是為了遏制飛漲的房價,一個是為了鼓勵屋主出租房屋,增加溫哥華市的租房供應量。購房加稅政策出臺後,加拿大本國人和外國人在購房方面,將有不小的成本差距。舉例說明,一套價值200萬加元(1加元約合5.12元人民幣)的房子,外國人要額外支付30萬加元稅款,500萬加元的豪宅要支付高達75萬加元的稅款。這項政策,主要衝華人而來。
  • 貪官為何青睞溫哥華列治文市
    摘要:列治文市是大溫哥華地區的一部分,鄰近區域包括北面的溫哥華和本拿比市,列治文被稱為溫哥華「新唐人街」,人口中大約有一半是華人,第一批移民以香港移民為主,陳冠希、謝霆鋒等人從小都居住在這個地區。
  • 霍英東的孫子抱怨香港房價高,自己買不起房,只能全家搬到內地來
    不過這棟別墅沒有獨棟花園,算不得頂級豪宅。 霍啟剛跟霍啟文是堂兄弟,為何待遇相差這麼多呢?其實霍啟文在香港買不起房子,並不是危言聳聽。香港房價之高,已經是全球第二高了。香港特殊的房地產制度,加上四大家族的控制,導致香港房價居高不下。 目前香港普通的房價均價都是在幾十萬一平方米了,而頂級的高層住宅均價都超過了1百萬一平方米了。
  • 中國人炒高全球房價?各國推出限制外國人購房新政
    紐西蘭明年將禁止外國人買房;澳大利亞對外國人購房徵收高附加費;全球華人最多的城市溫哥華正考慮「禁止非永久居民的房產擁有權」;英國可能推出海外購房限令;而作為本次全球經濟危機發源地的美國,「房地產次貸危機是否會重演?」的憂慮重新出現。各國的嚴控政策,意在提高外國人買房門檻,保障本國居民住房需求,也意味著各國的房地產投資在階段性收窄,開始防範新一輪樓市泡沫的堆積。
  • 大溫哥華1600萬豪宅700萬出售,買家煎熬:現在買嗎
    文|溫哥華頭條用蘇東坡的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來比喻大溫哥華地區的房地產,其實相當貼切,特別是對買方市場而言。用詩中的「鴨」來指涉豪宅集中的西溫哥華,或溫哥華西區,大家便心知肚明發生啥事了。
  • 美媒:中國富人致溫哥華房價飆升 招當地居民怨恨
    父母在中國發跡後,便把兒子送到海外接受教育。這家人在西點格雷一條安靜的街上買下一棟兩層的白色住宅。在西點格雷,獨立住宅的房價在300萬美元左右。溫哥華當地許多居民不無怨恨地懷疑是中國的富人們導致了居住成本的飆升。該市獨立住宅的中位數價格達到了當地中位數收入的10倍以上,房價水平比世界上除香港之外的任何地方都昂貴。
  • 溫哥華房價漲超倫敦和紐約,這個鍋該中國人背嗎?
    正相反,最新數據顯示,它的房價已經超過傳統國際大都市紐約、舊金山與倫敦——截至 6 月,溫哥華單一家庭住宅售價較去年同期激增 39%,突破歷史記錄。其中,90% 的房屋價格突破 100 萬加元,而去年,這個比例還是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