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為響應國家全民運動的號召,各大城市都進行各類運動,其中以馬拉松比賽最為多見。最近在石家莊舉行了兩場馬拉松比賽,男女冠軍清一色全是黑人運動員。不止石家莊在全國近乎所有的馬拉松比賽中,冠軍幾乎都是非洲黑人選手,長久的歷史證明,馬拉松似乎只是他們的表演賽,全世界的馬拉松獎金幾乎都被非洲黑人領走了!
許多國內的體育俱樂部有長期合作的黑人運動員,只要有馬拉松比賽他們肯定會得到第一手消息,任何派出參賽的運動員,一場比賽的獎金有的十幾萬,有的則是上百萬,這一年下來的收入絕對不在少數。如果比賽獎金比較少,則會有不菲的出場費。
黑人運動員,常年輾轉中國各地參賽。在他們心中,跑步成為了一條快速發家致富的道路,有些職業的馬拉松運動員整個職業生涯都無緣奧運會,但完全不耽誤他依靠馬拉松賽事養活自己甚至全家。
首先黑人運動員有很好的天賦和生理條件。大多數跑馬拉松的黑人國家都地處高原。比如肯亞和衣索比亞。加上他們的國家交通不便利。大多數都靠跑來完成。在高原長期奔跑會增強遊氧能力和抗乳酸能力。
從生理原因來說,黑人種群體型特徵可歸納為長腿、細腰、翹臀。腿長重心高,穩定平衡角度小,步幅大。腰細靈活性好,節奏韻律感強。翹臀使膕繩肌力矩力線好,爆發力強。
其次,黑人大都頭髮卷、鼻塌、寬嘴、汗腺發達。捲髮能適當避開太陽直射;大鼻孔大嘴巴能充分擴大口鼻黏膜面積,吸氣充分蒸發水分冷卻空氣,呼氣是快速將熱量帶出體外;發達的汗腺,運動所產生的熱量會快速代謝到體外。
儘管天賦異稟,但非洲人包攬馬拉松冠軍主要還得靠後天訓練。在東非高原許多地方,馬拉松訓練是一項奇特的景觀。在NHK紀錄片《馬拉松最強軍團》中有提及非洲小孩因交通落後和生活習慣原因,他們從小就要赤足翻山越嶺約7-10KM,造就了強大的足底肌群和小腿深層屈肌肌群。也就是說,非洲黑人從小便養成了堅韌不拔的精神,這對於長跑訓練起著重要作用。
不止中國,在世界馬拉松賽場上,黑人運動員已成為人們公認的一股強大的力量,這些都得益於他們得天獨厚的天賦和刻苦努力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