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公房子保護性改造項目現場。
長江日報訊(記者葉飛豔 通訊員張昊)110歲的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築巴公房子即將蝶變新生。11月28日,漢口歷史風貌區老舊小區改造及旅遊功能提升——巴公房子保護性改造項目舉行開工儀式。這是武漢旅遊體育集團在漢口歷史風貌區舊城改造的首個開工項目。
片區將打造為歷史文化展示、文創客廳街區
漫步漢口歷史風貌區,隨處可見各種歷史建築。位於江岸區黎黃陂路到蘭陵路間三角地帶的巴公房子,紅色磚牆、穹形塔頂頗為醒目,為老漢口地標和眾多外地遊客來漢打卡地。巴公房子建成於1910年,包含「大巴公房子」(靠近蘭陵路側)和「小巴公房子」(靠近黎黃陂路側)兩棟建築,由俄國茶商巴諾夫兄弟共同建造,是當時俄租界的標誌性建築,在歷史上曾作為高級公寓使用。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2330平方米,為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建築,屬磚木結構、古典主義風格。
「經常從這裡經過,看到巴公房子年久失修,感覺挺惋惜的。」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李先生說,「真希望巴公房子能被合理地保護利用,讓這座歷經滄桑的百年老建築,煥發新生。」
巴公房子將如何改造?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巴公房子保護性改造項目將對巴公房子進行保護修繕、結構加固、活化利用等改造,將其建為酒店、書店、博物館等混搭的商業綜合體。
「在修繕過程中,我們將嚴格遵循『統一規劃、整體保護、合理利用』的原則,不擅自改變建築的外部造型,飾面材料和色彩。最大可能地尊重原有建築的結構和元素,並對立面上留存的必要元素進行保護和保留。」武漢旅遊體育集團負責人表示,集團將本著歷史保護與活化利用相結合的原則,充分挖掘優秀歷史建築的保護和再利用,讓歷史建築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蝶變新生的巴公房子計劃於2021年內建成並投入使用。後期,以巴公房子為核心,結合周邊大量的歷史文物建築,整個巴公房子片區將打造為歷史文化展示、文創客廳街區。
讓老舊街區煥發新的生命力
據悉,巴公房子地處武漢市歷史文化街區八七會址片原漢口俄租界內,屬於漢口文創谷規劃的黎黃陂路文博中心區塊。巴公房子的改造升級,標誌著漢口歷史風貌區舊城改造工作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武漢旅遊體育集團負責人介紹,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是武漢打造「長江文明之心」的重要展示區,「希望通過對風貌區的保護與修復,延伸大武漢的文化脈絡。把漢口歷史風貌區打造成為凝聚城市精神的世界級濱水空間、對話世界的文旅地標片區、未來健康生活的全球樣板。」該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