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G05 | 索卡藝術即將參加2020 臺北藝術博覽會

2021-02-10 索卡藝術

展位Booth:

G05


貴賓預展VIP: 

2020/10/22 (Thu.) 15:00-21:00 

2020/10/23 (Fri.)  11:00-14:00 

公眾開放Public:   

2020/10/23(Fri.)  14:00-19:00

2020/10/24(Sat.)  11:00-19:00

2020/10/25(Sun.)  11:00-19:00

2020/10/26(Mon.)  11:00-18:00

地點Location:

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一館|110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2020 ART TAIPEI臺北藝術博覽會」將於10月23日至10月26日在臺北世貿一館盛大登場,索卡藝術將於展位G05為您帶來14位亞洲當代藝術家的精選作品,包含山口歷、尤莉.坎薩庫、毛旭輝、王挺宇、布迪.庫斯塔圖、朱德群、松宮硝子、林葆靈、洪凌、席時斌、張英楠、許芝綺、飯田桐子、趙(按姓氏筆畫順序)。期望能為所有愛好藝文的朋友們帶來更豐富的美感體驗,開創獨一無二的藝術新風貌。

山口歷 Meguru Yamaguchi(b.1984)


山口歷  Megura Yamaguchi

REVISUALIZE NO.24

壓克力彩 / 聚合板 Acrylic Paint on Plywood

99.5 x 77 x 3 cm

2020

山口歷目前旅居於美國紐約,其間繪畫生涯受到歐美塗鴉文化和普普大眾藝術的洗滌,並融入日本浮世繪風格,展現豐富的抽象視覺,多層次的混合,表現出激昂的力道。作品以複合材料拼貼,完整地將畫布中的筆觸立體呈現出來,匯集成高彩度複雜的筆調。這種帶著流動形式的新雕塑繪畫作品,也令山口歷深受時尚界關注,包括2017年與日本知名品牌三宅一生及Nike合作推出聯名系列,2018年與Uniqlo合作聯名。

尤莉.坎薩庫 Yuree Kensaku(b. 1979)

尤莉.坎薩庫 Yuree Kensaku 

E.T.

壓克力彩 / 筆 / 粉蠟筆 / 油蠟筆 / 畫布

Acrylic, Pen, Pastel and Oil Pastel on Canvas

41 x 32 x 3.5 cm

2006

尤莉.坎薩庫 Yuree Kensaku

鐵錘槍 Hammer Guns

噴漆 / 壓克力彩 / 油彩 / 亮光漆 / 拼貼 / 鋁板

Spray, Acrylic, Oil, Enamel, Collageand Relief Paint on Aluminum

36 x 50 cm

2005

尤莉.坎薩庫 Yuree Kensaku

爬梯子練習 Ladder Practicing

噴漆 / 壓克力彩 / 油彩 / 亮光漆 / 拼貼 / 鋁板

Spray, Acrylic, Oil painting, Enamel,Collage and Relief Paint on Aluminum

35 x 50 cm

2005

尤莉.坎薩庫 Yuree Kensaku

不討喜的動物 Ungrateful Creature

噴漆 / 壓克力彩 / 亮光漆 / 樹脂接合劑 / 鐵絲 / 椅子

Spray, Acrylic, Enamel, Resin, Iron,Chair

115 x 50 x 50 cm

2007


尤莉.坎薩庫 Yuree Kensaku

109 只手 109 Hands

噴漆 / 壓克力彩 / 貼紙 / 娃娃手 / 不鏽鋼託盤

Spray Paint, Acrylic, Sticker, Doll Hands and Stainless Tray

14.5 x 31.5 x 2 cm

2007

尤莉的作品以迷人的色彩,豐富的幽默感和扭曲的糖果塗層卡通人物而聞名。其作品不斷呈現出對社會的大膽批判,並對她作為女性藝術家的個人生活進行了內省。她的作品有時候夾帶著嘲諷式的狂暴風格,同時也帶有點童趣與詼諧。作品的內容常常取材自泰國的愛情故事,融合好萊塢電影裡的事的誇張敘事。其作品曾被許多重要美術館收藏,包括東京森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橫濱美術館和位於清邁的MAIIAM當代美術館。

毛旭輝 Xuhui Mao(b. 1956)


毛旭輝 Mao Xuhui
圭山藍調 Guishan Blues
油彩 / 壓克力彩 / 畫布

Oil and Acrylic on Canvas

180 x 150 cm

2013 - 2019

毛旭輝為中國當代藝術啟蒙運動-85新潮的核心人物。80年代起,毛旭輝帶領西南青年藝術群體開闢出中國通往西方藝術的自由之路,翻開中國當代藝術新篇章。毛旭輝截取來自日常經驗的片段,將這些生活物件放置於畫面中,因此在作品畫面裡,大量出現剪刀、椅子、紫色或金色等符號圖式,以象徵時代作為權勢表徵與人生的參照。毛旭輝開創性的思維與持續不輟的創作活動,不僅奠定其學術領域專業。作品價格在拍賣表現上也屢創新高,2015年更獲得藝術雜誌評選前30大指標藝術家,深受各國藏家喜愛。

王挺宇 Tingyu Wang(b.1981)

王挺宇  Tingyu Wang

飛馬的誓約之所 The Oath of Pegasus

壓克力彩 / 油彩 / 石粉黏土 

Acrylic, Oil, Stone Clay on canvas

217 x 170 cm

2020

王挺宇曾於2008年獲得臺北美術獎首獎,並於2010獲得高雄美術獎首獎。他擅長透過視覺語彙來說明事物,作品畫面上常採用一層層的塗抹、打磨、添加、刮除、堆高描線等手法去呈現影像薄厚的質地,和復刻及拓印的古典效果,使作品有呈現淺浮雕的視覺影像。王挺宇作品呈現出獨有的考古風化氣質,他的作品畫面有許多細節可挖掘發現,使得他的作品深受收藏家喜歡。

布迪.庫斯塔圖 Budi Kustarto(b. 1972)

布迪.庫斯塔圖 Budi Kustarto
帶我上天堂 Take Me to Heaven
油彩 / 畫布 Oil on Canvas
200 x 150 cm

2006

布迪有著非常敏瑞的觀察力,因為有專業學院派雕塑背景的訓練,在他的平面畫作中,都帶有強烈的雕塑立體風格。同時,他也將對空間的敏銳度轉換到畫布平面空間。他將自己的形象入畫,使畫布上的細節更具表現力。他認為畫布中重新分配的空間是「虛幻的空間,是自我圖像的位置」。也是藝術家試圖以二維方式為三維空間定義的嘗試。布迪的作品鼓勵觀者有創造性的思考,藝術家不斷地提出個人在藝術環境中的角色。他在局限的畫布空間中,將人物形象放置其中,用極富張力的表達人在社會中的許多局限性。

朱德群 Tehchun Chu(b. 1920-2014)

朱德群 Chu The Tehchun

藍色的賦格 Blue Fugue

油彩 / 畫布 Oil on Canvas

162 x 130 cm

1997

朱德群的藝術語言,兼具了東方藝術的細膩敏感與西方繪畫濃烈色彩,造就其獨具東方風格的新抽象美學。賦格是復調樂曲中的一種形式,朱德群在這幅作品中,結合了他最喜愛的古典樂元素和藍色的色彩,可謂極其罕見。朱德群讓不同的油彩彼此融混交疊,迸發出令人驚嘆的力度與量感,透視著蒼茫渾厚之美。然而在幽暗的團塊深處,又綻放出如寶石般閃耀的璀璨光芒。

松宮硝子 Matsumiya Shoko(b. 1981)

松宮硝子 Matsumiya shoko

Duquheaper-hide

玻璃 Glass

直徑 30 cm x (H) 33 cm

2011

松宮硝子畢業於東京造型大學美術系。松宮硝子擅長用玻璃創作,玻璃材料是無機的,但在藝術家手上,她賦予玻璃成為了有機的生命體,因此松宮硝子命名她手中的玻璃雕塑為Duquheapuer(杜庫耶皮)。玻璃雕塑在松宮的手上,成為了一種生命力的展現。

林葆靈 Baoling Lin(b. 1981)

林葆靈 Bao Ling Lin

雪國 V Snow Country V

複合媒材於製圖膠片 Mixed Media on Multi-Media Vellum

86 x 61 cm 

2020

林葆靈 Bao Ling Lin

雪國 VII Snow Country VII

複合媒材於製圖膠片 Mixed Media on Multi-Media Vellum

61 x 108 cm 

2020

林葆靈曾於2004年榮獲Winston Oh Travel所頒發的Travelogue Practice獎,於2005年以全勝的傲人戰績勇奪Della Butcher大獎,並在2006年摘得備受推崇的第25屆大華銀行年度繪畫競賽大獎。林葆靈的作品有著西方抽象的印象,卻又同時散發著東方潑墨的技巧韻律。他採用特殊的「製圖膠片」(Multi-media Vellum)替代傳統畫布,製圖膠片是一種呈現半透明,並可重複以鉛筆或墨水描圖上色的建築繪稿材料。由於製圖膠片能夠讓讓墨、壓克力顏料等複合媒材,在不立刻吸附膠片表面的狀態下,呈現半自動技法的流淌特性。因此,林葆靈的作品中特別能夠看出,運用不同大小圖層顏料堆疊的軌跡,這種逐漸渲染的潑墨面積,遂成為他作品中辨識度極高的藝術語言。

洪凌 Ling Hong(b. 1955)


洪凌 Ling Hong

幽翠 Secluded Viridity

油彩 / 畫布 Oil on Canvas

120 x 250 cm

2012

洪凌是中國當代著名油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中央美術學油畫系第三工作室教授。洪凌每一天始終在挑戰自我,並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創造過無數輝煌。從早期代表中國藝術家受邀參展威尼斯雙年展(1997 Venice Biennale&2011 Venice Biennale)殊榮,2015年更與索卡共同創下華人藝術的第一,舉辦兩年的個人世界巡迴展,分別巡迴至英國與愛爾蘭等重要研究東方藝術學術機構。2017年作品《四季交響》(Four Seasons Symphony)榮獲中國國家大劇院的永久收藏。

席時斌 Shihpin Hsi(b. 1977)

席時斌 Hsi Shih-Pin

星之獅 發射裝置 Polyhedron Lion & Missile launcher

ed.1/1

不鏽鋼 / 鈦金鍍膜 / 鋁合金 / 陽極處理

Stainless steel, Titanium plating, Aluminum, Anodic treatment

206 x 39 x 123 cm

2019

席時斌為臺灣當前最為耀眼的雕塑藝術家,其作品多次與不同產業如Hermès、Louis Vuittion、賓士、法拉利等國際知名品牌進行跨界合作。擁有建築設計背景的席時斌,擅長以不鏽鋼、木料等複合性的綜合材料進行雕塑創作,作品中常可見到歐洲歌德、巴洛克時期或中國古典的紋飾以及符號。他的創作從日常景物、結構與形貌出發,結合古典解剖學的淬鍊與傳統工藝的技術,開創了兼容神話想像、文學詩意和科工製作的美學觀點。

張英楠 Yingnan Zhang(b. 1981)


張英楠 Zhang Yingnan

童年 Childhood

油彩 / 畫布 Oil on Canvas

200 x 150 cm

2020


張英楠 Zhang Yingnan

太陽 The Sun

油彩 / 畫布 Oil on Canvas

200 x 150 cm

2020

張英楠 Zhang Yingnan

夕陽布魯斯 Sunset Blues

油彩 / 畫布 Oil on Canvas

130 x 130 cm

2020

張英楠透過對於自然景觀與基礎幾何的造型揉合,讓作品帶有一種特殊微妙的孤獨與疏離感。張英楠的作品曾被著名音樂人、收藏家姚謙收藏,更成為記錄姚謙20多年收藏記錄片-《一個人的收藏》的宣傳海報。2018、2019兩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上,憑藉作品中利落的空間感、神秘的色彩搭配以及特別的古典主義氛圍,張英楠受到海內外藝術愛好者和藏家的一致讚許。

許芝綺 Chihchi Hsu(b. 1982)

許芝綺 Chih Chi Hsu

經緯外的光照  Light abovethose Intertwined Lines 

陶瓷 Ceramics

45 x 31 x 21 cm

2020

許芝綺 Chih Chi Hsu

經緯外的光照 Light abovethose Intertwined Lines  

陶瓷 Ceramics 

29 x 21 x 17 cm

2020

許芝綺選擇可塑性極佳的土,作為創作媒材。創作過程向來關注自身與環境的關係,試圖尋找自我生命本質與存在座標。對於生命單純的信仰,對社會價值體系的疑問皆透過創作的勞動方式回應自己。許芝綺的作品須經過多次的打磨,使陶瓷的表面呈現如嬰兒肌膚般粉嫩的質地,作品造形充滿細膩蜿蜒的線條,輕盈而優雅。

飯田桐子 IIDA Kiriko(b. 1970)

飯田桐子 IIDA Kiriko

箱庭之鳥 1 Bird of the Miniature Garden 1

油彩 / 畫布 Oil on Canvas

72.7×116.7 cm

2018

飯田桐子 IIDA Kiriko

如花 Flowery

油彩 / 畫布 Oil on Canvas

31.8 x 41 cm

2018-2020

飯田桐子 IIDA Kiriko

編織花冠的手 The Hand which Braids a FlowerCrown

油彩 / 畫布 Oil on Canvas

80.3 x 65.2 cm

2010-2020

在亞洲擁有超高人氣的飯田桐子,作品以寂靜、幽美的人物形象與神秘的雪國景致深植人心,每次來臺總是掀起藝術圈的熱潮,是炙手可熱的日本當代藝術家。畢業於北海道造型設計學院的她,在日本畫壇獲獎無數,連續兩年入選Shell美術賞展(2003、2004)。她帶有懷舊、奇幻的作品風格,在許多著名的國際藝術博覽會大放異彩,如香港巴賽爾藝術博覽會、臺北國際當代藝博會以及東京當代藝博會等,吸引許多企業家與設計師慕名收藏。


趙夢 Meng Zhao(b. 1967)

趙夢 Zhao Meng

雕塑 1 Sculpture – 1 

陶瓷 Ceramics

41 x 30 x 19 cm

2018

趙夢 Zhao Meng

雕塑 2 Sculpture – 2

陶瓷 Ceramics

58 x 29 x 25 cm

2018

趙夢為現今哈佛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的研究員,積極研究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在新時代傳承與發展。畢業於中國美術院陶瓷專業,是首位被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永久典藏的華人藝術家,也被瑞士蘇黎世萊特伯格博物館(Rietberg Museum of Zürich )、美國辛辛納提美術館(Cincinnati Art Museum)和韓國首爾當代陶藝博物館(Contemporary Ceramic Museum of Seoul)等典藏。趙夢作為一位當代藝術家,在創作觀念上他復興東方傳統價值同時在延續傳統基礎上加以開拓西方現代藝術的創新。這讓他榮獲第53屆義大利芬澤國際學術性陶藝競賽金獎(53th International Ceramic Competition Faenza Italy),再次為東西方、傳統和現代間建立起一條藝術系統。

索卡藝術中心成立於1992年臺灣臺南,2001年北京索卡藝術中心成立,為中國最早以美術史觀及學術角度來經營的畫廊。索卡現今擁有北京,臺北,臺南藝術中心,成為一家跨足中國經典和當代藝術,亦致力於推廣亞洲當代藝術,影響力涵蓋全球的國際性畫廊。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8502信箱 100015798 Art District, No.2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O. Box 8502 100015開放時間 Opening hours:10:00-18:30 (周一公休 Closed on Monday)No. 350, Sec. 2, Tiding Blvd., Zhongshan District, Taipei, Taiwan, 10462開放時間 Opening hours:10:00-19:00 (周日一公休 Closed on Sun.&Mon.)No.446, Qing Ping Road,An Ping District Tainan, Taiwan, 70842開放時間 Opening hours:10:00-19:00(周日一公休 Closed on Sun.&Mon.)No.2, Lane 21, Fudong Street, East District 開放時間 Opening hours:10:00-18:00(周一二公休 Closed on Mon.&Tue.)E/sokaartinnermost@gmail.com

相關焦點

  • 大陸元素閃耀「2019臺北藝術博覽會」
    大陸元素閃耀「2019臺北藝術博覽會」新華社臺北10月17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以「光之再現」為主題的「2019臺北藝術博覽會」17日在此間開幕,薈萃了海內外141家畫廊。從傳統油畫到抽象藝術,從當代水墨到先鋒裝置……大陸藝術家及團隊作品成為博覽會上的亮點。首度參展的北京墨齋畫廊帶來了徐冰的《天書》《蘇州文字寫生》,以及另外3位大陸藝術家的當代水墨作品。「海峽兩岸共享中華文化底蘊,臺灣藏家更易理解大陸藝術家的創作觀念。」
  • 2020 ART TAIPEI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即將啟動
    據悉,2020 ART TAIPEI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於10月23日至26日在臺北世界貿易中心一館舉行。2020年,全球各大城市藝術活動停擺、延後或改為在線展出,例如知名展會巴塞爾藝術展的香港展會(Art Basel in Hong Kong)、邁阿密海灘展會(Art Basel in Miami Beach)、巴塞爾展會(Art Basel Basel);而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改至2022年、韓國KIAF國際藝術博覽會改為在線
  • 索卡藝術|2017年展覽回顧
    索卡藝術祝您2018新年快樂!
  • 2020高雄藝術博覽會掀起南島藝術浪潮
    2020 ART KAOHSIUNG 高雄藝術博覽會將於11月20日至22日盛大展開,匯聚近40家海內外重量級畫廊,如白石畫廊、尊彩藝術中心、晴山藝術中心與紅野畫廊、新苑藝術等,約800件精選作品,並邀集藝術專業精銳策劃三場論壇,主題囊括原住民藝術的當代觀、疫情之下的藝術轉換-虛擬與實體的藝術展演
  • 2013臺北新藝術博覽會預展 即將登場
    5月3-6日即將登場的「第三屆臺北新藝術博覽會(Art Revolution Taipei 2013;A.R.T. 2013;簡稱2013臺北新藝博)」,為了讓愛藝人士先睹為快,主辦單位特於晶華酒店及臺北寶勝畫廊舉辦兩場預展,分別為李善單、瑪馨玲、呂嫦謀聯展及法國當代藝術大師Philippe Pasqua菲力普‧巴斯誇個展,讓國內愛藝者搶先欣賞全球頂尖藝術創作
  • 日本三大藝術大學聯袂參加第一屆臺北新藝術博覽會
    五月份將在臺北世貿二館登場的「Art Revolution Taipei 2011第一屆臺北新藝術博覽會」。不僅引起國際藝術界的震憾及熱情支持,更引起日本的藝術學術界高度重視,國際知名藝術大學佔有一席之地的日本三大藝術大學:東京藝術大學、武藏野美術大學及衝繩藝術大學的教授領銜展出特別為本屆臺北新藝術博覽會而創作的作品。
  • 「臺北新藝術博覽會」即將登場 劉芊黎讓藝術和生活完美融合
    人民網臺北3月27日電(記者王平、王堯)一年一度的「臺北新藝術博覽會」即將在臺北世貿三館隆重登場,屆時將展出來自全球47個國家和地區的315位藝術家的3000件作品。為了讓觀眾有機會提早欣賞參展藝術家的精彩作品,主辦方26日在臺北特意推出預展,臺灣知名新銳設計師劉芊黎將室內設計、陳設藝術與此次展覽的畫作結合,讓人們現場感受藝術和生活完美融合。 據介紹,劉芊黎在預展中得到多家國際知名品牌支持,包括丹麥的Georg Jensen、 HAY、Normann Copenhagen,義大利的 Mattiazzi,法國的 Perigot。
  • 臺北藝博 當代藝術最hot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在世貿一館展出,有島內外111家畫廊參展,將使參觀者大開眼界,享受一場藝術饗宴。記記者鄭瓊中/攝影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日前落幕。從這一年一度的藝術市場盛事,看到五大趨勢:臺灣藝術家出頭天;全面當代化;藝術家超年輕;大尺幅作品當紅;市場新進者極多。
  • 青影協組團參加臺北藝術攝影博覽會獲大獎
    原標題:青影協組團參加臺北藝術攝影博覽會獲大獎   深圳新聞網訊 近日,深圳市青年攝影家協會組織以《撥開物質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攝影展組團參加臺北藝術攝影博覽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並獲得「最佳策展人獎」和「最佳展覽獎」兩項大獎。
  • 第一屆臺北新藝術博覽會
    Art Revolution Taipei 2011第一屆臺北新藝術博覽會預展日期: 2011年5月11日 19:00~22:00 VIP之夜展覽日期: 2011年5月12 ~ 14日 12:00~20:00,2011年 5月15日 11:00~17:00展覽地點: 臺北世貿二館 臺北市松廉路三號你有看過全世界唯一的一張林布蘭「紅色版畫」嗎?
  • 2020 ART TAIPEI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登場
    第27屆2020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於10月23日至26日在臺北世界貿易中心一館隆重登場!ART TAIPEI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自1992年開辦,27年來沒有中斷過,今年在困難中如期舉行,以《登峰 造極》為主題,10大亮點也展現出這個歷經27年,不斷刷新品牌價值的資深博覽會對於亞洲藝術場域的展望與企圖。博覽會十大亮點一、彼邦 吾鄉— 東南亞戰後留臺藝術家特展。
  • 索美畫廊參展2018上海藝術博覽會 | 藝術家黃來鐸
    索美畫廊將在2018年的上海藝術博覽會中,榮幸為大家帶來國內外四位藝術家的作品本屆展出藝術家:
  • 2020年全球128個值得鎖定目光的熱門藝術博覽會
    相反,去年剛剛開啟首屆的臺北當代卻風頭正盛地在2020年迎來了第二屆。與其他當代藝術博覽會相比,「藝文沙龍」(Salon)可能是臺北當代落實獨特概念的最具特色展區單元——邀請全部參展畫廊,自行精選一件價格低於 8000 美元的作品在該區展出。為了吸引更多年輕及新晉收藏家,此區的藝術品將會以親民的價格出售。此外,展會還有大型裝置藝術與「新觀點共享平臺」兩個版塊。
  • 期間限定 茶盌.賞畫 宋代文青那點事,4.25索卡臺北與臺南活動分享
    4.25在索卡臺北與臺南將同步登場香港巴塞爾項目展的貴賓賞畫!,歡迎點擊進入索卡藝術 | 索卡藝術香港巴塞爾線上展廳想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官方網站:www.soka-art.com官方微博:@北京索卡藝術中心索卡藝術中心成立於1992年臺灣臺南,2001年北京索卡藝術中心成立,為中國最早以美術史觀及學術角度來經營的畫廊。
  • 2019臺北藝術博覽會開展
    ↑10月17日,觀眾在2019臺北藝術博覽會上參觀。當日,以「光之再現」為主題的2019臺北藝術博覽會在臺北世貿中心一館開展。本次博覽會將持續到10月21日,其間還將舉辦多場藝術講座和沙龍活動,吸引眾多觀眾前來參觀。
  • 2014臺北新藝術博覽會成交率高達93.21%
    2014臺北新藝術博覽會成交率高達93.21%2014年臺北新藝術博覽會(Art Revolution Taipei 2014)藝術家成交率再次打破全球紀錄經過四天展期加上VIP之夜,第四屆臺北新藝術博覽會於4月20日圓滿結束。至晚間8點閉幕為止,總參觀人次達25,762人,藝術家成交率更高達93.21%,打破全球藝博會紀錄;讓四屆以來臺北新藝術博覽會藝術家成交率平均超越9成(2011年89.66%、2012年91.18%、2013年89.37%),臺灣當代藝術區成交率更高達100%。
  • 2013臺北新藝術博覽會 「藝出慈悲」義賣活動
    百大名人熱情創作獻愛心 晶華酒店 麗晶精品即日起預展2013第三屆臺北新藝術博覽會(Art Revolution Taipei 2013),5月3日即將在世貿三館登場,前兩屆藝博會大成功、引起全球藝壇的迴響,今年更吸引來自全世界40國、254位藝術家,共1800件作品參展,作品更豐富多元且極具水準。
  • ART TAIPEI 2017:為什麼博覽會關注「私人美術館」的崛起?
    2017年10月19日下午,第24屆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VIP預展在臺北世貿中心一館正式揭幕。關於本屆臺北藝博會的籌備與改變,鍾經新提到最多的就是「努力」與「用心」,既要讓諸如「MIT新人推薦特區」、聚焦新媒材的「藝術前線」這種臺北藝博會特色單元保持高質量,同時也充分借鑑國際頂級藝術博覽會的長處——展位規劃講求「平衡」,推新秀講求「東西方互相學習與競爭」,從軟硬體方面也向巴塞爾藝術展學習,小到展廳射燈的精細化調整,再到持續廣泛的「海陸空」三棲宣傳,可以說,今年的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很難讓人把
  • 索卡·即將開展|臺北關渡美術館《毛旭輝:我就在這兒》
    |時代變遷中的圖像自治─毛旭輝藝術研討會    地  點:臺北關渡美術館│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毛旭輝,就在他所在的空間(見毛旭輝《繪事有思》一文)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毛旭輝為存在尋找記憶的創作,已不是刻意尋求表現異域風情文化樣本的象徵意味,而是記錄著他在圭山日常生活場景與片斷,強調的是個體記憶的豐富和細膩,仿佛是在傳統和記憶即將消逝的時刻,對記憶的追認,同時也是一種重構傳統記憶和自我記憶的方式。
  • 2011臺北新藝術博覽會5月12日登場
    「Art Revolution Taipei 2011 臺北新藝術博覽會」即將在5/12-5/15於臺北世貿二館登場,以首創古董蒸汽火車裝置藝術為首,展出大師級作品:唯一一張林布蘭「紅色版畫」這場堪稱世界級水準的臺北新藝術博覽會,既跨越中西藝術領域,也縱跨世紀,提供觀眾與大師鉅作零距離的接觸。  以藝術家為中心  臺北新藝術博覽會的嶄新之處,在於「以藝術家為中心」作為策展理念,和其他藝博會以畫廊為中心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