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線臺北訊 鐘鼓齊鳴、唱三寶歌、行三獻禮……11月27日的臺北龍山寺,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建寺280周年紀念活動在這裡舉行。從一個掛在竹林中的香火袋到巍峨莊嚴的佛門殿堂,龍山寺延續著福建安海的香火,走過悠悠歲月。
臺北開發初期,瘟疫頻傳,福建泉州籍移民迎請老家晉江安海的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臺,捐建了龍山寺。1919年,這座廟宇經過一次重要改建,奠定如今的規模和樣貌。其後,儘管歷經地震、風災、戰亂,龍山寺始終香火鼎盛,成為兼具宗教信仰、文化古蹟、觀光勝地等多元功能於一體的廟宇。
龍山寺董事長黃書瑋出席活動並致辭
龍山寺所在的艋舺(今稱「萬華」)是大臺北地區最早開發的地方。「在艋舺人的心目中,舉凡所有日常生活、經濟活動以及議事、訴訟、和解等難解之事,都會到寺裡擲筊。」龍山寺董事長黃書瑋說,「可以說,沒有昔日的龍山寺,就沒有今日大臺北地區的繁華榮盛。」
環顧這座古意盎然的三進四合院建築,雕刻、彩繪、楹聯無不精美,默默述說著「唐山過臺灣」的陳年往事。位於三川殿的6面門板彩繪分別為哼哈二將和四大天王,勾畫精細、栩栩如生,卻因年代久遠而色澤暗淡。一年前,寺方採取「修舊如舊」的辦法開始修復,哼哈二將門板完工恰逢280周年寺慶,在當天一併亮相,頗受關注。
走過百年歲月,龍山寺也曾創造「新的歷史」。為推動環境保護,寺方從2000年起停燒金紙,2001年起將21炷香減為每座香爐一炷香的7炷香,2015年又將創寺以來從未變動過的7座香爐減為3座,並全面改用環保香。
「這些年來,龍山寺不再有煙火繚繞的刺鼻味道,周邊空氣品質明顯好轉。」家住萬華區的林姓婆婆說,信眾大多支持這項措施,敬佛在心、心誠即可,不在於燒了幾枝香,「而且環保也是功德一樁」。
建寺280周年紀念活動上,人們向神像進獻鮮花、生果和香茗,表達對安和樂利、風調雨順的祈願。寺方表示,龍山寺將繼續在公益、環保方面做出努力,肩負起更多社會責任。據介紹,接下來的一周裡,龍山寺對面廣場上還將舉辦一系列民俗演藝活動,包括掌中戲、南管、宋江陣、醒獅鼓舞等,廣邀民眾參與寺慶盛會。
龍山寺董事長黃書瑋表示,龍山寺已不單單是地方信仰中心,舉凡生活中的大小事,民眾都能在此祈求參拜,重拾心靈平靜、解開困惑,過去龍山寺歷經颱風、暴風雨侵襲而多次整修,其中二戰時的空襲,更讓中殿幾乎全毀,唯有主神觀世音菩薩端坐蓮臺,使民眾再次體會到觀音菩薩的靈驗。
黃書瑋指出,為善盡福利社會宗旨,龍山寺積極推動各項公益慈善事業,此次慶典便捐贈消防救災器材給臺北市政府和新北市政府的消防局,同時捐助300萬元給「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做為弱勢孩童的獎學金。此外,龍山寺也順應環保潮流,響應減香政策,同時盼協助其他宮廟一同響應,守護自然環境。
龍山寺280周年紀念慶典將舉行為期一周的慶祝活動,除宗教法會慶典,艋舺公園也會有一系列民俗演藝活動登場,包括氣勢非凡的宋江陣、龍鳳獅、南管表演、傳統掌中戲和拳術表演等,更要邀請民眾共同參與這兼具宗教、文化、觀光和民俗特色的祭典。
(文/新華社 圖片/聯合新聞網)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