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是中國5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前身為1152年設立的香山縣;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而改名為中山縣,位於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遊出海處,北接廣州市番禺區和佛山市順德區,西鄰江門市區、新會區和珠海市鬥門區,東南連珠海市,東隔珠江口伶仃洋與深圳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相望。 辛亥革命後屬廣東省。1925年(民國14年)4月15日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為中山縣。
中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發祥於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國近代文化的重要源頭,享有廣東省曲藝之鄉(粵劇)、華僑之鄉的美譽。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80多萬人。 中山連續多年保持廣東省第5的經濟總量,並與順德、南海、東莞一起被稱為廣東四小虎。
中山古稱「香山」,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山只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個島嶼,此時就有古越族人在此漁獵、生活。
近十幾年,在中山發現了多處新石器時代的古人生活遺址,包括有南朗鎮的龍穴彩陶遺址、石岐區的白水井遺址、大湧鎮的全祿遺址等,出土了一批彩陶、磨製石器、夾砂陶器等文物。其中,南朗鎮的龍穴遺址還是一個由新石器時代直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沙丘遺址,在後期的遺存中還發現有青銅器和鑄銅石範等物。
中山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點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月平均氣溫以1月最低13.3℃,7月最高28.4℃。 春秋兩季是到中山旅遊的最佳季節。春季(3月至5月中旬),需帶薄外套或毛衣;夏季(5月下旬至9月中旬),溫度高達31℃,雨量充沛,需帶雨具;秋季(9月下旬至12月上旬)需穿毛衣及輕便外衣;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下旬),天氣稍涼,要帶件大衣。
在中山城可通過各展覽館,了解孫中山先生波瀾壯闊的革命一生,了解多個國家建築藝術和風土人情,在觀光中認識歷史,增長中外文化知識,在休閒中陶冶情操,受到革命傳統教育。
孫文紀念公園位於中山市中心城區南面,興中道與城桂路的連接處,坐落在中山新十景"興中綴錦"上。佔地26.6公頃,1996年11月孫中山先生誕辰之日全面竣工開放。這個公園的牌匾還是由臺灣著名書法家、嶺南派國畫大師歐豪年教授書寫。與其他旅遊景點不同,該公園不設門票,遊人可以免費進園自由參觀遊覽。
孫文紀念公園主要由兩個平緩的山坡改建而成,分為革命紀念區和綜合遊覽區兩個不同功能的區域。革命紀念區以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題材為主,設有孫中山先生銅像、噴水池以及松園、竹園、梅園和栽種了999株龍柏的龍柏山等景點。與革命紀念區遙遙相對的是綜合遊覽區,這個遊覽區設有「香山」、「飛來石」、「一線天」、「水簾洞」、「觀景閣」、「迎陽石」等景點。整個公園重點突出了「紀念」的主題,景點的布局也緊緊圍繞主題鋪排。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位於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南、北、西三面環山,東臨珠江口,距中山市城區20公裡,距廣州城區90公裡,距澳門30公裡,隔珠江口與深圳、香港相望。 本館成立於1956年,目前管理範圍20萬平方米,從業人員135人,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中山城(中央電視臺中山基地)位於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全城佔地面積300畝,這裡依山傍水,環境優雅,是以展現偉大孫中山先生革命一生為主題的大型綜合性文化旅遊景區,分中國景區、日本景區、英國景區、美國景區和展覽館區五大部分。它濃縮了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和世界各地從事革命活動的紀念地,集中反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民主革命進程,同時也展現了中山市豐厚的地域文化。
紫馬嶺公園位於中山市中山三路南側,佔地88.5公頃,1993年10月1日落成開放,是天工與人力交融、遊憩共生態並重的城市公園。,是廣東省最大的郊野公園,也是中山市舉辦大型名花展覽的場所。
紫馬嶺有悠久的歷史,在明清兩朝的時候,許多富家子弟都喜歡在此跑馬遊樂。據說當時有一名駒葬於此地,故名"紫馬嶺"。1992年7月破土興建,於1993年10月1日落成開放,是天工與人力交融、遊憩共生態並重的城市公園,紫馬嶺是"香山八景"之一的"天池芰荷"故址,空氣清新,景色宜人。
紫馬嶺的特色是集天然與人工秀色於一體,是遊憩與生態並重的郊野公園。園內共有十三個園和一個大型賞鳥區,在不同的節日均有不同的展覽和表演。進入正門,映入眼帘的是"紫馬奔騰"像,像前是長達70米的噴水池。漫步園內,可謂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園內分布有摩崖園、百花園、名人樹木、竹園、野趣園、雕塑園、春園、夏園、秋園、冬園、"嚶鳴谷"、陰生植物園、水生植物園、水園、兒童樂園等十幾個景點和遊樂場所。
翠蔭園是蔭生植物的天堂,園內種植約200多種植物,其中許多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秋海棠科、龍舌科植物遍布,其他珍貴的植物如酒瓶蘭、狀元紅、紅龍月利等均在園內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