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水樂團是新華社「中國網事」感動人物評選活動2014年度十大感動人物之一,來國家大劇院辦一場屬於他們的音樂會,是團員們夢寐已久的願望。
6月30日晚19:30, 「樂來悅愛—山水樂團主題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舉行。該活動源於一個夢,一個不是不能只是不便的殘障樂團的大劇院夢。山水樂團是新華社「中國網事」感動人物評選活動2014年度十大感動人物之一,來國家大劇院辦一場屬於他們的音樂會,是團員們夢寐已久卻不敢奢望的夢,得知樂團這一「宏願」後,中國網事組委會迅速決定助力他們圓這個看似不能的夢,聯合新華善舉基金、藝術中國公益聯盟、新華網公益頻道等眾多單位共同助力。一方面,通過公益音樂會的形式,幫助「山水樂團」圓自己多年的音樂殿堂夢,讓更多人了解特殊群體的藝術形式,繼而推動殘疾人藝術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山水樂團也以自己更為專業的民樂演出回饋社會,感恩社會各界的幫助,並鼓勵更多殘障人士和特殊群體用自己的方式堅持夢想。
當天,中央網信辦、新華社、新華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中影集團、長影集團、中國電影家協會、北京電影學院、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北京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北京新文益影視投資有限公司、長城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等來自社會各界各單位的嘉賓五百餘人,在國家大劇院共同見證了山水樂團的圓夢時刻。
「國家大劇院,我來了!」
「國家大劇院,我來了!」視頻裡,山水樂團大聲地喊出了自己的心聲,激動而興奮,他們終於站上了國家大劇院的舞臺,圓了自己多年的音樂殿堂夢。
而堅持音樂夢想有多難,山水樂團成員杜漫和他的夥伴們最清楚。
「音樂就像一杯水,平時可能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卻是身體裡最有能量的東西,它帶給我太多向上的能量。「沒有音樂,杜漫無法想像如何度過那段日子。
10歲那年,杜漫因為一場小兒麻痺症,在13年內,經歷了12次大手術,但她最終還是沒能站起來。那段日子,她愛上了二胡,並通過異於常人的訓練,順利通過考級。
對於杜漫來說,最難熬的是冬天,脊背放入鋼板後,脊柱側彎,杜漫坐在凳子上,只能用半邊身體支撐,時間久了,身體就會酸痛麻木。有時一個下午練完,身體已經失去知覺,她只能在凳子上緩上半個小時才能站起來。
「與音樂為伴,我才是快樂的。「杜漫從未想過放棄,同樣堅持下來的,還有14位和她一起生活在北京西山腳下小院裡的特殊小夥伴。
先天失明的楊外外看不到譜子,只能靠記憶,靠別人一遍遍地讀譜,反覆排練。右手失去五指的王釗,拿起二胡的那一刻,要徹底打破原有習慣,反向練習,就是這份堅持,讓王釗成為「反拉二胡第一人」,還登上了《金氏世界紀錄》……
這15位80,90後的孩子一起組成了國內唯一專注民族器樂兼聲樂的殘疾人專職樂團,他們以「山水」為名,也以山水為志,傳國樂、奮勵志,參與公益。他們把小院當作自己的家,每天在這裡生活、排練、互相照顧。他們沒有昂貴的樂器,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聘請優秀老師,也沒有華麗的演出服和舒適的排練環境……但他們用透明的心靈詮釋著對音樂的愛,克服身體上的殘缺,追逐心中的夢想。
「我們不是不能,只是不便而已。」山水樂團行政團長劉繼東常把這話掛在嘴邊,他們是一群「折翼」的天使,但是他們渴望比常人飛的更高。
為了籌備國家大劇院的演出,將樂團最專業的水準展現給觀眾,山水樂團對演出節目單反覆甄選,一一編排演練,對於演出效果不理想的曲目,隨時調整,調整的過程中,難免出現爭執。有一次,團員們對樂譜的理解出現分歧,大家產生了激烈的爭論,行政團長劉繼東巧妙地用玩笑平息了爭論,但自己卻和總監連夜商討方案,第二天,大家對新樂譜的理解統一,又開始緊張排練。
「為了這場演出,山水樂團晝夜奮戰,就是為了讓大家看到我們的專業,聽到我們的心聲。」劉繼東說。
國樂大師助力山水樂團國家大劇院演出
19時30分,音樂會在一曲激昂的《盛世國韻》中拉開帷幕,著名主持人趙保樂和向真向觀眾介紹了樂團成員,他們的故事感人卻充滿力量。
《二泉映月》、《賽馬》的精湛演繹,讓觀眾對視障二胡演奏員楊外外和肢殘演奏員王釗的專業技藝驚嘆不已。
最讓山水樂團激動的是,現場,他們的偶像,中國著名琵琶演奏家、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民樂大師方錦龍先生與山水樂團連續合演了《千年響聲》、《琵琶語》、《漁光曲》三首樂曲,美輪美奐的琵琶與樂團各種民樂形式的默契演奏,將音樂會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
兩個小時的音樂會在優美的《花好月圓》中落下帷幕。
據主辦方介紹,山水樂團唯一的夢想是他們的專業得到全社會以及全世界的認可。得知團員們的願望後,新華社中國網事感動人物評選組委會新華善舉基金、新華網公益頻道、藝術中國公益聯盟即傾力助推該願望,並為其籌劃了實現夢想三部曲之路。
第一部曲就是今天隆重啟幕的,山水樂團在國家大劇院舉辦的屬於自己的專場音樂會,這必將成為中國音樂史上一次裡程碑式的藝術躍進;第二部曲將助推山水樂團登上春晚大舞臺,用他們美妙的音樂為全球華人送上祝福;第三部曲是以其為原型的新文益電影早日與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