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價替代品並不是完全一樣
有些成分派喜歡利用自己的學識說事,更多人其實是夾帶私貨,借著噴大牌,來推廣自己的產品。至於後者,我只能說,真的是節操碎一地。替代品並不能完全取代正品,很多都只是主打成分的相同,其餘輔助成分,製作工藝,提純技術等,都可能會產生區別。如果100塊和1000塊護膚品功效完全一樣,那我們幹嗎要買1000塊的?
這就是很多直男或者「成分黨」不理解的部分了。護膚是一個綜合的體驗過程,它其中包括了香味,質地,使用感,甚至外包裝設計,都是體驗感的一部分。從哲學的角度來講,我們人既然作為感情動物,就很難剝離自己本身的主觀意識去看世界。外界的事物沒有變,只是我們當下的心情起了變化,同樣的事情都可以有如此大的差異。護膚的過程也是如此,就比如我買這瓶精華,不光光是買單了它其中的某一種成分,更是它的整體使用感。
2、購買大牌護膚品,是更加穩妥的選擇
現在市面上護膚品那麼多,我不會拿我自己的臉做實驗,對於同樣沒買過的產品,我肯定更信賴大品牌。要知道一個品牌能成功,其中耗費了多少精力和財力,好多牌子都已經成立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他們更加珍惜自己的聲譽和可持續發展。如果你接觸過大品牌的研發團隊,你會知道他們品控做的有多嚴格,他們在上市一款新品前,需要做上百個模型,數不清的測試,大牌貴是有理由的!
護膚品貴的並不是原料,而是專利,是技術!這點跟藥品的道理是一樣的,一款新藥出來,價格很高,它裡面大部分都是研發價值,而不是製作藥物本身的製作成本。
3、成分表不代表一切
小編會想了解護膚品裡面的主要成分是什麼,但簡單的用成分表去評判一個護膚品,這就跟拿簡歷去判斷一個人的才能一樣偏激。兩個不同品牌的護膚品,成分表雖然一模一樣,實際用起來也是有差距的!
現在我們做實驗最通用的就是雙向盲測實驗,有一個實驗組,有一個對照組,實驗組使用的是有效試劑,對照組吃的是安慰劑,但是你去觀察任何實驗的數據,你會發現,就算是沒有服用有效藥物的對照組,也會出現不同比率的改善。這點在真人實驗上尤為明顯,為什麼?因為我們人就是這麼感性的動物,我覺得我能變好,我就真的變好了。心理作用會真實引起身體的實際改變。我每天用貴婦產品,我自我感覺良好,心情舒暢,皮膚也會跟著變好,這不是智商稅,是作為人的正常反應,而且這種心理反應是不可控的。
4、護膚也需要儀式感
儀式感,我們女人在護膚這方面也追求它。我每天護膚,除了想讓皮膚變好,很大一部分是我有了自己跟自己的對話空間。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很多時候就是如此。
需強調的是,護膚還是一件需要堅持的事,無論使用的是什麼產品。就算用的是貴婦產品,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還不如使用平價護膚品持之以恆來的效果好,妹紙們堅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