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專家:退出聯合國海洋公約 中國需權衡利弊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齊瀟涵】據香港中評社7月10日報導,美國海洋政策分析人士馬克.瓦倫尼克(MarkJ.Valencia)日前在《日本時報》發表評論文章,分析中國因南海糾紛退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可能後果。文章認為,退出公約的好處是中國可以不受國際約束,朝對自己有利的方向解釋國際相關法律,但國家聲譽會受影響。
-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批准書和正式確認書應交存於聯合國秘書長。 第307條 加入 本公約持續開放給各國和第305條所指的其他實體加入。第305條第1款(f)項所指的實體應按照附件Ⅸ加入。加入書應交存於聯合國秘書長。 第308條 生效 1.本公約應自第六十份批准書或加入書交存之日後十二個月生效。
-
「中國退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謠言是咋來的
仲裁案本身已經沒有什麼神秘了,他們最迫切想打聽的莫過於,仲裁結果公布後中國會怎麼辦? 這不,今天,日本共同社搞了個大新聞。 該社稱,「中國已通告部分周邊國家,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就南海主權之爭提起的仲裁,一旦做出從根本上否定中方海洋界線主張的裁決,中國政府或考慮退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
俄專家:中國有權退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新華社莫斯科7月7日電(記者胡曉光)俄羅斯知名政論家、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教授塔夫羅夫斯基7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美國執意推動南海仲裁案意在遏制中國,中國有權退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將於7月12日公布實體問題裁決。
-
臺灣漁船成了第一艘違反聯合國新公約的船
聯合國旗下的國際勞工組織(ILO)18日宣布,已扣留了首艘違反《漁撈工作公約》的漁船。
-
美國為啥不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參議院擔憂侵害主權
據中新社報導,美國前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坎貝爾當地時間19日在華盛頓說,美國遲遲不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因為參議院擔憂批准後可能會出現侵害美國主權的情況,美國希望能夠保留選擇權。 坎貝爾當天在出席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舉辦的亞太研討會期間做上述表示。他說,美國自身不批准《公約》,卻要求其他國家遵守《公約》,這一態度頗有「諷刺」意味。
-
外交部回應「中方可能考慮退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外交部也同中國軍方密切溝通協調,指示我相關駐外使館、團緊急做了聯合國及南蘇丹衝突雙方工作,要求南蘇丹衝突雙方為中方救治和轉運傷員提供有利條件。相信大家已經注意到聯合國安理會發表的主席新聞談話和聯合國秘書長的表態,聯合國方面高度重視救治中方傷員,提供了積極配合和支持。目前,中方受傷維和人員已從遇襲維和營地順利轉移至條件相對好一些的的醫院接受治療。
-
南非扣留違反聯合國新公約漁船來自臺灣 網友評論亮了
聯合國旗下的國際勞工組織(ILO)18日宣布,已扣留了首艘違反《漁撈工作公約》的漁船。涉事漁船來自臺灣地區,臺當局外事部門聲稱本案漁船已獲釋。據臺灣「中央社」報導,由ILO發布的《漁撈工作公約》(Work in Fishing Convention)旨在保護漁工,於2017年11月生效。生效近一年後,ILO於2018年7月18日在官方網站宣布,就違反該公約問題,於5月派員扣留了首艘漁船。督察員在檢查該艘漁船時發現存在連串問題,包括缺少文件、住宿環境不佳、食物不足、救生圈及船錨無法使用等。
-
臺灣漁船成了第一艘違反聯合國新公約的船丨碼頭網
聯合國旗下的國際勞工組織(ILO)18日宣布,已扣留了首艘違反《漁撈工作公約》的漁船。涉事漁船來自臺灣地區,臺當局外事部門聲稱本案漁船已獲釋。據臺灣「中央社」報導,由ILO發布的《漁撈工作公約》(Work in Fishing Convention)旨在保護漁工,於2017年11月生效。生效近一年後,ILO於2018年7月18日在官方網站宣布,就違反該公約問題,於5月派員扣留了首艘漁船。督察員在檢查該艘漁船時發現存在連串問題,包括缺少文件、住宿環境不佳、食物不足、救生圈及船錨無法使用等。
-
1978年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漢堡規則)
第二十八條 籤字、批准、接受、認可、加入 1.本公約於一九七九年四月三十日以前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對所有國家開放, 以供籤字。 2.本公約須經籤字國批准、接受或認可。 3.一九七九年四月三十日以後,本公約對所有不是籤字國的國家開放,以便 加入。 4.批准書、接受書、認可書和加入書應由聯合國秘書長保管。
-
美前高官:美不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憂傷及主權
中新社華盛頓7月19日電 (記者 張蔚然)美國前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坎貝爾當地時間19日在華盛頓說,美國遲遲不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因為參議院擔憂批准後可能會出現侵害美國主權的情況,美國希望能夠保留選擇權。坎貝爾當天在出席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舉辦的亞太研討會期間做上述表示。
-
1949年後的臺灣與國際法
該書分為兩編:第一編共和的挑戰(1912-1949)和第二編轉型、因應與發展(1949-2011)。該書名為「記事」,結合一些史料檔案列舉和簡述了與中華民國相關的重要國際法事件。本文來自第二編開始前的總述,在文章後附上這段時期的記事列表。
-
1978年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漢堡規則)
第二十八條 籤字、批准、接受、認可、加入 1.本公約於一九七九年四月三十日以前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對所有國家開放, 以供籤字。 2.本公約須經籤字國批准、接受或認可。 3.一九七九年四月三十日以後,本公約對所有不是籤字國的國家開放,以便 加入。 4.批准書、接受書、認可書和加入書應由聯合國秘書長保管。
-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⒍「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指一個特定區域的主權國家組成的組織,有權處理本公約或其議定書所規定的事項,並經按其內部程序獲得正式授權籤署、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有關文書。 ⒎「庫」指氣候系統內存儲溫室氣體或其前體的一個或多個組成部分。 ⒏「匯」指從大氣中清除溫室氣體、氣溶膠或溫室氣體前體的任何過程、活動或機制。
-
聯合國39年來首受理臺灣案件 稱臺"state"引憂
環球網23日報導,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臺灣千方百計也進不了聯合國。而最近臺灣「進去了」,卻是被「告」進去。長期以來,臺灣平埔族訴求正名,但始終未獲官方認可,於是平埔族告上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國際社會強烈重視族群平等的潮流中,此案已被受理。
-
外交部:美國不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卻以公約衛士自居
對此,發言人華春瑩在回應中稱,美國迄今不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卻動輒以公約的衛士自居。 「美方有些人很善於來製造一些聳人聽聞的詞,來污衊和攻擊中國。」華春瑩說,「大家都知道,國際海洋法法庭是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建立的重要國際司法機構,中方一直高度重視並且大力支持法庭的工作,與法庭保持良好合作關係。」
-
聯合國39年來首受理臺灣案件 稱臺"state"引憂
環球網23日報導,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臺灣千方百計也進不了聯合國。而最近臺灣「進去了」,卻是被「告」進去。長期以來,臺灣平埔族訴求正名,但始終未獲官方認可,於是平埔族告上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國際社會強烈重視族群平等的潮流中,此案已被受理。
-
我國參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談判始末
對中國而言,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是重返聯合國後第一次參加的重要國際多邊談判。而從30年後提出的建設海洋強國的目標來看,它也許是對中國命運影響最為深遠的國際談判之一。世易時移。30年後的今天,有人認為,因為受到《公約》的嚴重束縛,中國應退出該條約體系。同時,也有國內學者持完全相反的觀點,認為應該遵守《公約》的精神---在爭端中依靠談判解決。
-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
「締約方會議」指《公約》締約方會議。 2.「公約」指1992年5月9日在紐約通過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3.「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指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998年聯合設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4.「蒙特婁議定書」指1987年9月16日在蒙特婁通過、後經調整和修正的《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
-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
「締約方會議」指《公約》締約方會議。2.「公約」指 1992 年 5 月 9 日在紐約通過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3.「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指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1998 年聯合設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