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78線快速道路土堤路基對跨交的高鐵墩柱負荷沉重,惡化墩柱傾斜,「公路總局」正挖除路基改建高架鋼橋為高鐵減重。
臺灣聯合報圖
中新網4月5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水利部門統計,臺灣累積的地層下陷面積相當十個臺北市,西南沿海彰化、雲林、嘉義、臺南及屏東等縣市最嚴重,其中又以雲林和屏東兩縣是「重災區」;近半世紀以來,這場無聲的土地浩劫未曾停歇。
臺灣媒體記者巡迴下陷區,目睹這場「溫水煮青蛙」的土地危機,真實呈現臺灣淪為「沉沒之島」、當局搶救沉陷土地效率牛步化的真實面貌。
受地層下陷影響,高鐵與雲林臺七十八線快速道路跨交處的橋墩傾斜度已逾警戒值,為搶救高鐵,臺灣公路總局正施工重建土庫段快速道路,全數移除路基土方,減緩高鐵橋墩下陷速度。
臺七十八線為雲林東西向聯絡的重要幹道,早在高鐵營運前3年就已通車,如今為搶救高鐵下陷危機被迫重建「瘦身」,是高鐵通車後首例。
快速道路土庫段已封閉近1個月,怪手、砂石車來回穿梭,已挖除近1公尺深的路基,當地農民多不知情,以為當局要把快速道路變成一般公路,還在田中插旗抗議,其實施工告示牌清楚寫著「減緩高鐵橋墩之差異沉陷」。
「公路總局」嘉太工務所主任賴世寶表示,瘦身挖除的路面長250公尺,改採鋼架橋梁替代土堤路面,移除土方11.2萬噸,可為高鐵橋墩所在地層「減重」9.2萬噸,讓橋墩沉陷速度每年減少1公分,總經費4.2億萬,明年5月完工。
臺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早在三年前就提出警告,指高鐵行經虎尾、土庫沿線屬於「差異沉陷」,造成高鐵軌道的坡度差異,一旦差異過大,高速行駛的高鐵就有脫軌風險。
高鐵也長期監測虎尾與土庫段地層下陷情況,發現原本趨緩的下陷速度,在2010至2011年加快;其中高鐵與臺七十八線跨交處墩柱,4年前曾在1年內下陷7.3公分,是高鐵沿線跨交公路下陷最嚴重處。
因下陷速率過大,高鐵墩柱傾斜度已逾警戒值的一千五百分之一,達一千五百分之一點一九,但仍在一千五百分之四點五的容許值內。
「高鐵沒辦法再承受每年7公分的下陷」,雲林縣府工務處副處長許宏博指出,高鐵3年前展開墩柱支承墊調整工程,近年來政府也管制深水井,但不能只靠封井解決問題,增加支承墊也有極限。
許宏博表示,工程部門為此召開跨部門的「彰雲地區地層下陷防治策進」項目會議,懷疑臺七十八線快速道土庫段的路基土堤也是下陷元兇之一,指示進行研究。賴世寶表示,實驗發現路堤載重確實影響高鐵下陷,幅度約一到二成;為減緩墩柱「差異沉陷」,決議移除路堤,改建較輕的高架鋼橋梁。(原標題:《臺地層下陷似「土地浩劫」 高鐵橋墩傾斜逾警戒》)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