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小病小痛,當孩子出現流鼻涕、發燒、咳嗽等症狀時,
其實,小孩子感冒、咳嗽、流鼻涕都很正常,一般情況下用一些物理方式就能好轉。
如果出現持續時間過長、孩子精神狀態不佳、喘息等情況,就需要及時接受治療,服用藥物。
感冒到了這個程度,必須吃藥
1. 流清鼻涕超過兩周
孩子感冒後,流清鼻涕 1~2 周屬於正常情況。
如果超過 2 周,就需要找耳鼻喉科的醫生評估:孩子是否屬於過敏體質,是否伴隨過敏性鼻炎的併發症。
如果孩子是流黃色的濃鼻涕,且超過 10 天,也要找醫生重新評估,看看有沒有細菌性鼻竇炎的可能。
在醫生確認症狀後,根據病情再給孩子用藥。
2. 咳嗽,出現喘息、憋悶等情況
先給各位爸媽吃個定心丸,大多數咳嗽都會自己好起來,但出現以下 3 種情況就需要及時去醫院了:
咳嗽頻率增高,咳嗽時候表情痛苦,精神狀態不佳,呼吸頻率增快,出現喘息,憋悶,呼吸困難等症狀;
伴隨發燒:持續 3 天不能自主退燒,或一開始不發燒而後發燒;
咳嗽已經兩周,並且也不是每天咳一兩聲那麼簡單。
咳嗽是一種機體自我保護反應,有利於痰液的排出。盲目的服用止咳藥不利於排痰,還可能會不利於疾病恢復。
3. 發燒,孩子不舒服
如果孩子只是稍微有點兒發燒,就沒必要吃退燒藥,只有腋溫超過 38.5℃,才考慮使用。但這也不是「硬標準」。
如果孩子精神狀態不好,比如身上沒什麼勁兒、不樂意說話、不像平常那樣蹦蹦跳跳,即便沒超過 38.5℃,也得考慮吃藥。如果孩子體溫 39℃,卻依舊很精神,這個時候,退熱藥也不是必需的。
發燒藥除了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其他退燒藥都避免使用。另外,針對不同月齡的孩子,用量也不同。
吃藥後,孩子 3 天內沒退燒,就要去醫院了。要是 3 天內出現了你拿不準的情況,也得趕緊去醫院。
孩子感冒,在家應對的好辦法
1. 簡單實用的物理方式
如果孩子的感冒程度沒有到需要就醫的程度,我們也可以通過一些家用物理方法來幫助孩子緩解感冒。
比如咳嗽,一歲以上的孩子,可以通過吃蜂蜜來緩解症狀。
先給孩子吃一滴,觀察 2 個小時沒有異常後,就可以偶爾口服 2~5 毫升,不需要加水攪拌,也不需要經常喂,蜂蜜的止咳效果是比較確切的,也沒有什麼藥物成分,相對安全。
家裡沒有蜂蜜的話,也可以用玉米糖漿代替。
2. 謹慎使用這些藥
為了緩解孩子咳嗽,有些媽媽會用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藥。而事實上,有很多孩子因為吃了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藥,最終導致呼吸困難。
2017 年 1 月,中國藥監局就明確指出:12 歲以下兒童禁止使用任何含有可待因的藥。
像複方甘草片、強力枇杷露等,會含有罌粟殼、阿片粉、樟腦酊這三種成分,它們也是可待因或嗎啡等的類似成分,只不過換了一個名字,也不適合給孩子吃。如果你看到藥物說明書裡有這三種成分,就別再買給孩子吃了。
有些藥物,特別是一些中成藥,在藥品的使用說明「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這些欄目中常常會出現「尚不明確」這樣的說法,媽媽們在購買該類藥物時,千萬要注意。
另外,複方感冒藥、抗生素等也是我們不建議給孩子用的。
安全用藥,讓寶寶安心成長
給孩子看病,平時就得排隊,遇到流感高峰期更是排隊掛號難,「擲千金」難求一個專家號。
熬過磨人的排隊,拎著大袋的藥回到家,還要懷疑,真的要給孩子吃那麼多藥嗎?
的確,小孩子的各項功能還不夠完善,藥物副作用對他們的影響也更大,由於用藥不當,我國每年約有 30000 的兒童,陷入無聲世界,而造成肝腎功能、神經系統等損傷的更是不計其數。家長們一定要留心。
一些簡單的症狀,比如發燒、腹瀉、溼疹,只要懂得一定的用藥規則之後,在家準備好小藥箱就足夠照顧寶寶的日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