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黃土高原有個富裕地級市,人均GDP高達10萬

2021-01-11 李清

陝北,包括榆林市和延安市,是中國黃土高原的中心部分,也是革命老區。過去,自然條件惡劣,經濟落後。但現在,陝北非常富裕發達,尤其是榆林市。

榆林市容

榆林市,位於陝西省的最北部,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地交界處,是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區。轄2個區,9個縣,代管一個縣級市,常住人口340萬。

榆林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城歷史有五百多載,是明朝九邊重鎮「延綏鎮「(又稱榆林鎮)駐地。榆林古城內有很多建於明清時代的衙署、廟宇、府邸、店鋪等,就連一般的民居,也多是正宗的京式四合院,所以榆林亦稱小北京。名人有李自成、路遙、柳青、杜聿明等。

榆林市能源礦產資源富集一地,被譽為「中國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中國陸上探明的最大整裝氣田——陝甘寧氣田。2017年GDP總值3300多億,人均約10萬元。

榆林旅遊資源豐富,擁有世界文化遺產萬裡長城第一臺——鎮北臺、中國最具潛力的十大古城——榆林古城、紅石峽、紅鹼淖等景點。

鎮北臺
榆林古城
紅石峽
紅鹼淖

相關焦點

  • 陝北窯洞,黃土高原的精靈
    《新語》中還有「天下之民穴居野處,未有室屋,則與禽獸同域,於是黃帝乃伐木構材,築作宮室,上棟下宇,以避風雨」的說法,這些證明人類都曾有過穴居的歷史。而從考古發現的50萬—60萬年前的三稜大尖狀石器推斷,古人可能從那時起就開始在黃土高原挖掘洞穴。他們在天然黃土斷崖上鑿洞而居的居住形式,直接影響了今天在黃土高原隨處可見的形制相似的窯洞建築群。據了解,直至今天,中國窯洞還是世界上現存最多的古代穴居形式。
  • 山東一「最低調」地級市,建市才36年,人均GDP「超越」一線!
    山東一「最低調」地級市,建市才36年,人均GDP「超越」一線!說自己是省內第一,看到就會馬上回應自己,同樣,說到山東省內人均GDP排名第一的城市,濟南和青島馬上就不出聲了。為什麼呢?2位,因此沒能進入青島勉強進入了3位,但面對強大的兄弟,他只是保持沉默,這種最高的城市的人均gdp,東營外地性對東營不習慣,黃河織的地方和勝利油田的,但這裡,東營市東營是1983年剛成立的一個新城市,這種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城市,山東最有錢的城市。
  • 淺談陝北黃土高原的現狀的困境
    路遙先生曾寫過一篇《平凡的世界》,生動形象地描述了陝北黃土高原的生活。如今已過去二十餘載,陝北黃土高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筆者將為您解讀陝北黃土高原的現狀及面臨的困境。家裡有關係的,在畢業之前就已經安排了安排好了工作。沒有關係的成為新一代農民工。有的從事有苦力勞動:比如外賣、運輸等行業。也有的自主創業:比如磚廠等。黃土地上的人們正在用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其次是醫療問題。過去農民患了病,不管是大病還是小病,基本都是吃去痛片兒。如今有了醫保,大病小病都可以報銷。
  • 湖南「最富裕」的縣,人均GDP將近14萬,不在嶽陽也不在常德
    湖南簡稱湘,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連湖北,總面積21.18萬平方千米,湖南地處雲貴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嶺山脈向江漢平原過渡的地帶,地勢呈三面環山、朝北開口的馬蹄形地貌。長沙縣位於長沙市中部、湖南省東部,地處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核心地帶,是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全區gdp約1431億元,常住人口約104萬人,人均gdp約137474元。
  • 山東「厚積薄發」的市,立市時間短,人均富裕程度卻超濟南、青島
    青島的gdp為11037億元,而墊底的萊蕪的gdp還不到900億元。山東省青島、煙臺等城市外,其餘城市的知名度並不高,但一些例子面試中遊的城市經濟發展,可以說是「默默無聞」,但是有座城市,在「沉默」中「爆發」,用「厚積薄發」這個詞形容它一點不為過,並且,這個城市,立市時間短,成為地級市的時間僅為36年,但是這個城市的富裕程度,也就是人均GDP卻遠超省會濟南,省內經濟「老大」青島。這個城市就是東營市啦。
  • 西安是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是荒漠不毛之地 ? 數據和事實打臉噴子
    對此,各種說法都有,姑且作為一個地理學方面的不同見解吧,關中平原是否是黃土高原,是與不是,均可接受。黃土高原面積那麼大,為什麼一般都是認為就是陝西省呢?這主要是因為陝北延安市是革命聖地,很多紅色影視劇,以陝北黃土高原為背景的鏡頭比較多,久而久之,黃土高原就成了陝北的代名詞了。
  • 無錫代管的一大縣市,人均GDP高達24.21萬,遠超蘇州
    無錫是江蘇省內的一大地級市,位於省內的南部地區,緊挨蘇州和南京,最重要的是此地距離上海僅128千米,是江蘇境內一座區位獨特的城市,而且此地的經濟強悍,在2019年,這座城市的經濟值就高達11852.32億元,人均GDP也達到了180277元,是省內一座僅次於的蘇州和南京的地級市,是省內的經濟強市,此地之所以這麼強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境內的縣市發展迅速
  • 河南「最窮」地級市,有6000年歷史,人均GDP3.5萬,省內倒數第一
    河南「最窮」地級市,有6000年歷史,人均GDP3.5萬,省內倒數第一曾經在我國剛剛建立之初,各個地區的城市發展得都並不富裕,但後來慢慢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百姓們的不懈努力,才造就了這個新的時代。如今的華夏可以說是極其的繁榮昌盛,人均GDP值也都達到了不錯的收入。但是在河南一座有6000年歷史的城市,卻有著在省內可以說是人均收入排名倒數第一之稱的,河南「最窮」地級市,那這究竟是那座城市呢?就讓小編帶大家去認識一下吧。這個河南最窮的地級市就是周口市,為什麼說它是倒數第一呢?
  • ...應做好黃土高原生態治理——基於陝北生態保護和淤地壩建設的調研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重中之重,建議精準施策,提高治理成效:開展黃土高原生態綜合保護試點,促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有計劃地推進淤地壩系擴面升級,根治黃河水沙不協調的問題;建立合理的投入和利益分享機制,促進生態共保共建共享。
  • 一路向北,陝北黃土高原竟有如此一片清幽之地
    說到黃土高原,給人們更多的則是一種雄渾的厚重感,今天小悠要帶給大家的是一處隱匿於黃土高原的清幽地--神木天台山。天台山位於神木市南約六十多公裡的黃河西岸,據道光《神木縣誌》記載"前有天然獅子石,甘霖地,復有仙橋,絕似天台,故名。"
  • 黃河壺口瀑布,陝北黃土高原上的一顆明珠,延安紅色旅遊必去之地
    十月份的陝北高原上,物色多了一份蒼茫,驅車行走在沿黃公路上,滿眼的都是一種塞外北國風光,天高雲藍,一路可以看到黃土高原特有的窯洞。九曲黃河水在腳下緩緩地流淌著。你可以停車在路邊高亢地唱著信天遊一解在城市裡的壓力。
  • 陝西10個地級市,它們的名字有什麼由來?
    陝西省面積約有21萬平方公裡,按地理區域劃分的話,陝西省分為北部的陝北地區、中部的關中地區,秦嶺以南的陝南地區。陝西省共有10個地級市,即省會西安市、鹹陽市、寶雞市、漢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渭南市、銅川市、延安市、榆林市。咱們今天就講講這10個地級市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 延安首個國家溼地公園,黃土高原上的綠洲,真正的「陝北好江南」
    點擊「關注」,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在路上。在「小d的探遊世界」裡,讓我們一起足不出戶看遍世界。一說到黃土高原,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窯洞和漫天黃沙,似乎和「綠」沾不上邊。今天小編要來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地方,是陝北地區第一個國家溼地公園,曾經昔日這個水土流失最要重的地區,如今成為了黃土高原地區「最「美的綠洲,是這片黃土上的生態屏障。
  • 野生豹貓現身陝北黃土高原
    這次攝影愛好者在冬季的黃土高原拍攝到野生豹貓照片十分罕見,這也說明陝北黃土高原地區多年來一直堅持的退耕還林政策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豹貓的棲息地也在不斷擴大。
  • 黃土高原為什麼這麼苦?
    關於黃土高原,有兩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其一,無論有沒有去過黃土高原,人們只要一提到它,「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形象便會躍然腦海,甚至一貫展現各地正面形象的中學地理教材,也用了較大篇幅強調它的水土流失、生態惡化,為什麼黃土高原會以這種苦難形象示人?
  • 黃土高坡、陝北窯洞:自駕遊陝西
    黃土高坡、陝北窯洞:自駕遊陝西 2013-09-27聯合越野 黃土高坡、陝北窯洞、白羊肚手巾紅腰帶……《平凡的世界》展開厚重而溫情的人生畫卷。  Day2:宜川 宜川地處渭北高原、黃河沿岸,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境內溝壑縱橫、川原相間,分為三個地貌區:黃河沿岸為薄層黃土覆蓋的石質丘陵區;縣川河以北為 黃土破碎塬區;西南部為丘陵土石山區。地勢由西向東緩傾,形成西南高、東低的簸箕狀地形。
  • 溫州有望「設市」的縣,人均GDP高達6萬,距義烏僅265公裡
    眾所周知,溫州是浙江境內的一座地級市,位於省內的東南部,緊挨麗水和台州,是一座佔地面積為11612.94平方千米的城市,同時此地也是一座歷史古城,有著2000多年的建城史,是浙江境內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地級市,也正是因為此地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所以這裡的經濟發展迅速,在2019年,這座城市的經濟值就達到了6606.1億元,和上一年相比,這裡的經濟增長率高達
  • 陝北梯田:黃土高原上的「別樣畫卷」
    黃河之所以被稱為「黃河」,與黃土高原有莫大的關係。由於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每年都有大量泥沙被捲入黃河,以致出現了「一碗河水半碗沙」的現象。與此同時,土壤中的有機質也被衝刷殆盡。由於土地貧瘠,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當地百姓廣種薄收一直靠天吃飯。
  • 延安要在黃土高原上創森 森林覆蓋率增至45.4%
    但眼下,地處黃土高原腹地的延安市已具備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條件,其建設總體規劃已於近日一致通過評審。  森林覆蓋率增長到45.4%  據了解,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延安的森林覆蓋率不足10%,頭裹羊肚子手絹的放牧老漢和漫天黃沙已固化成人們最原始的「陝北印象」,過度放牧和墾荒種田加劇了生態惡化,廣種薄收、靠天吃飯似乎已成為黃土高坡不可逆轉的生存模式。創建森林城市在當時是陝北人遙不可及的夢想。
  • 陝北神木二郎山:黃土高原上的「綠腰帶」
    二郎山位於神木市西1公裡的窟野河與芹河交匯處,碧水青山就如同一條纏繞在黃土高原上的「綠腰帶」。關於神木二郎山名稱的由來充滿了歷史神話色彩,據神木縣誌記載:二郎山創建於明正統八年(1443),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巡幸此山,他觀山狀如似筆架,所以將此山御此日:「筆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