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8月13日 英國著名電影導演希區柯克誕辰

2020-12-17 搜狐網
希區柯克在電影節上與格蕾斯王妃(右)和妻子阿爾馬等人在一起

  1899年8月13日 英國著名電影導演希區柯克誕辰

  1899年8月13日,希區柯克生於倫敦。早年曾求學於倫敦聖伊格內修斯學院,後進工程航行學校,學習機械、電力、動力和航海。19歲在電報公司任職,同時在倫敦大學進修藝術課程。1920年跨入電影界。開始當字幕設計員,後指導拍攝無對白的場景。1922年當助理導演,同時兼做編劇、藝術指導,拍攝了《女人對女人》(1923)、《惡棍》(1925)等片。

1925年升為導演,拍攝了《快樂的花園》,但他認為他的第三部影片《房客》才是自己第一部得力作品。從此開始拍攝使之成名的「驚險片」。

  為希區柯克作傳的文學家唐納德·斯波託說:「在與希區柯克共進午餐時,我們談到過模仿的問題,這時他會聳聳肩並微笑著說,『我們談點別的東西吧』。希區柯克對大多數與他同時代的電影作品並不十分關注,因為創作自己的藝術作品已經使他非常忙碌了。」

  他的影響力既來源於藝術作品,也來源於生活。希區柯克出生在倫敦,當時電影問世只有幾年的時間,希區柯克十幾歲時就開始看電影,甚至一直在追蹤與電影行業有關的報刊雜誌。大約就在那個時候,他閱讀了一些偵探小說和驚險小說,特別是愛倫·坡的作品。

  有一次希區柯克這樣評論說:「很有可能是因為我拜讀坡的作品時太投入了,以至於後來我自己也創作了許多懸念故事影片。坡向讀者講述的故事根本無法令人相信,但是那種敘述過程中令人著迷的嚴密邏輯性又造成這樣一種印象,同樣的事情很可能明天就會發生在你身上。」

  1920年,希區柯克在素描方面的天賦使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美國電影公司設在倫敦的製片廠中設計字幕卡片。他很快就遇到了一位大有前途的剪輯師兼場記監督阿爾馬·雷維爾,並最終與之結為夫婦。儘管人們只有在偶然的情況下才會將阿爾馬與希區柯克的成功聯繫起來,但她卻成了希區柯克最信賴的合作夥伴,「阿爾馬喜歡這部電影」對希區柯克來說是最高的褒獎。

  希區柯克和阿爾馬的女兒,曾在《列車上的陌生人》及希區柯克的其他作品中擔任角色的帕特裡夏·希區柯克·奧康奈爾說:「我父親會把他發現的劇本帶回家,讓我母親看一下,如果她認為這個劇本可以拍成一部佳作的話,那就萬事大吉。如果她給出了否定的意見,那麼我父親就根本不會去碰它。」

  從《房客》、《戒指》等無聲電影到《一個知道太多的人》和《三十九級臺階》等有聲電影,希區柯克逐漸成為了一位國際知名的大導演。本世紀30年代晚期,製片人戴維·塞爾茲尼克將他帶到了美國,在這裡,希區柯克繼續拍攝了一些他最有影響的影片,其中包括《後窗》、《眩暈》和《精神病》等。

  多年以來,他一直被認為是一位受歡迎的娛樂性電影導演(他自己也這樣說)。但是在本世紀50年代,特呂福和其他法國評論家發展了「(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電影導演」理論,將電影解釋為導演個人的想像。

  1999年8月,一個由世界上最傑出的電影導演組成的評判小組已經作出選擇,將《精神病》一片作為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代表作。包括好萊塢的馬丁·斯科塞斯和澳大利亞的巴茲·盧爾曼在內的導演們受英國《畫面與音響》雜誌之邀,評選希區柯克最傑出的電影,以紀念這位大導演的百年誕辰。

  《精神病》講述的是諾曼·貝茨和他的母親在一家陰森恐怖的汽車旅館裡經歷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該片擊敗了《眩暈》和其他影片而一舉奪魁。

  《畫面與音響》雜誌的編輯尼克·詹姆斯說:「在整個60年代和70年代,《精神病》一片一直被人們看作是一位喜歡採用聳人聽聞手法的導演拍攝的一部血淋淋的影片。」

  「近年來,它已經變成了一部極其受人推崇的作品。每一幅畫面都異常華美絢麗,並且被認為可能是繼《公民凱恩》之後攝製的最有影響力的影片。」

  1980年4月29日,希區柯克病逝於美國洛杉磯。

  希區柯克被歸入了世界最偉大的電影工作者的行列。

  (人民網資料)

(責任編輯:陳國棟)

相關焦點

  • 致敬希區柯克誕辰120周年,盤點偉大導演十大經典之作
    因為小時候進過一次警察局,一生心有餘悸今天是這位電影大師誕辰120周年整,我們必須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聊一聊希區柯克,以此對他表示懷念,畢竟這樣的人物不多見,100年裡可能只出現一位。1899年8月13日,希區柯克出生在英國倫敦一個小鎮上,他小的時候特別調皮,經常做一些讓大人哭笑不得的事,有一次因為闖禍被關進警察局,從此以後,他便對警察產生恐懼。少年時期,他便展現出一定的藝術天賦,16歲去倫敦大學進修藝術課程,19歲發表自己的短篇小說《麻醉劑》,這為他後來從事電影藝術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一位偉大的導演、聞名世界的電影藝術大師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這位導演或許不需要介紹,因為即使沒有真正看過他的電影,你也一定聽說過他的大名。這位導演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英國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希區柯克 / Alfred Hitchcock今天是這位偉大導演逝世40周年我們一起走進希區柯克的「懸疑」世界01無可爭議的懸念大師
  • 我喜歡的八大導演:黑澤明、希區柯克、蓋•裡奇、阿斯哈•法哈蒂
    之後執導的日俄合資電影《德爾蘇·烏扎拉》獲得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金獎,1990年在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希區柯克2希區柯克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1899年出生於英國倫敦,是著名的導演,編劇,製片人,演員,1920年以字幕設計員的身份進入電影界,
  • 希區柯克的電影裡藏著8月13日的謎底
    答案:國際左撇子日,從上至下分別來自希區柯克的電影《西北偏北》《群鳥》《迷魂記》。 1975年8月13日,美國堪薩斯州託佩卡市的一群左撇子建立了一個叫「左撇子國際」的組織,他們想通過這個組織把全世界的左撇子聯合起來,一起爭取權益。
  • 希區柯克誕辰120周年|由《群鳥》引發的「恐鳥症」
    撰文 | 蔣旖旎今年的8月13日,剛好是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誕辰120周年的日子。這位導演以「懸疑大師」的身份在電影界留下了自己的印記,也在當時的流行文化中,以電視節目《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中胖胖的、嗓音渾厚的主持人形象為觀眾所熟知。
  • 一位偉大的導演、聞名世界的電影藝術大師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這位導演或許不需要介紹,因為即使沒有真正看過他的電影,你也一定聽說過他的大名。這位導演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英國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希區柯克 / Alfred Hitchcock今天是這位偉大導演逝世40周年我們一起走進希區柯克的「懸疑」世界01無可爭議的懸念大師
  • 希區柯克誕辰120周年:他對這個世界的真實性沒有興趣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導演、編劇、製片人、演員。今天,是希區柯克誕辰120周年紀念日。他是舉世公認的懸念大師,他影片中的無數片段依舊是很多人心中的夢魘。任憑歲月更迭,在數不盡的電影人向他致敬的同時,他所創造藝術作品依然無人能及。
  • 希區柯克逝世40周年:「恐怖大師」的純粹電影
    希區柯克的名字代表著一種電影手法的精神,也是懸疑驚悚片的代名詞和開拓者。任憑歲月更迭,在數不盡的電影人向他致敬的同時,他所創造藝術作品依然無人能及。2007年,希區柯克被英國權威電影雜誌《Total Film》選為史上百位偉大導演第一位。
  • 英電影雜誌選史上百位偉大導演 希區柯克排第一
    英電影雜誌選史上百位偉大導演希區柯克排第一 2007年08月13日 16:49 來源:楚天都市報
  • 希區柯克誕辰120周年|由《群鳥》引發的「恐鳥症」
    撰文 | 蔣旖旎今年的8月13日,剛好是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誕辰120周年的日子。這位導演以「懸疑大師」的身份在電影界留下了自己的印記,也在當時的流行文化中,以電視節目《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中胖胖的、嗓音渾厚的主持人形象為觀眾所熟知。
  • 英電影雜誌選史上百位偉大導演 希區柯克排第一
    英電影雜誌選史上百位偉大導演希區柯克排第一 2007年08月13日 16:49 來源:楚天都市報
  • 電影大師希區柯克肖像漫畫精選
    電影大師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1899年8月13日生於英國倫敦,童年時代的經歷一直影響著他後來的電影藝術創作實踐。1920年進入電影界,在好萊塢倫敦分公司當字幕設計員,不久升為主任,開始指導拍攝無對白場景。從1922年起,他先後在多家英國電影公司從事助理導演、製片、編劇、藝術指導和美工師等工作。1925年,他參加導演了第一部影片《快樂的花園》,但他認為他的第三部影片《房客》(1926)才是自己的第一部力作。在積累了初步的執導經驗之後,他開始拍攝驚險片,並一舉成名。
  • 8月13日生日密碼與運勢
    13這個數字本身並不吉利,而8月13日出生的人,在一生當中也經常會碰到一些難以克服的困難,阻擋他們攀上高峰或停留在原地踏步。對他們來說,保住一個不錯的職位、奮力追求目標或尋求一種滿意的關係,一直是他們終生的挑戰。
  • 在119年前的今天,1899年2月3日,著名作家老舍誕辰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滿族正紅旗人,原姓舒舒覺羅氏(一說姓舒穆祿氏,存疑),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他1948年唱過黃梅戲,還受到嚴鳳英的表揚。
  • 希區柯克誕辰120周年:他不是在拍懸疑片,而是在拍城市宣傳片
    希區柯克的電影素以懸念迭生著稱,通過一幕幕驚悚畫面,他展現了一座座城市的不同面孔。法國導演戈達爾說,有一類電影,只要看上幾分鐘,觀眾就能辨認出是誰拍的,並在十分鐘之內明白這是在哪拍的。1907年,8歲的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向人們吹噓自己記得倫敦有軌電車的所有站點。兩年後,他在臥室裡掛了一幅世界地圖。他買了《勞埃德的記錄》和《庫克的越洋旅行》,整天幻想能來一次「橫貫西伯利亞的火車旅行」。他把電影看成和「世界城市的一次擁抱」。
  • 他一生的電影似乎都在與心懷恐懼的自我對話
    這位1899年出生在英國倫敦的導演,已被貼上了無數街知巷聞的標籤,比如「懸念大師」或「比胖更胖」,無數後來者追隨他的「麥格芬」思路,在無數類型片中試圖模仿到他的創作意圖。他是法國新浪潮主將的偶像,也是文化研究學者非常感興趣的對象,同時又以極富喜感的外形與冷麵滑稽的出場方式在自己主導的影像中登場。
  • 希區柯克是個什麼樣的人?及希區柯克的32部代表作影單
    3.希區柯克是學機械出身,21歲開始進入電影行業,26歲做導演,拍電影拍到死,作品超過50部。4.希區柯克拍電影有嚴謹的腳本和流程,自言把演員當牲口,喜歡在電影中搞笑客串,大多數合作過的演員對其有恐懼的記憶。
  • 希區柯克電影中的小花招
    說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大家都不陌生。這位英國電影導演,一生中拍攝超過50部電影,其中經典無數,單單在美國電影學會的「百年百大」電影評選中,希區柯克就佔了四席。人們在談論懸疑、驚悚電影時,很難跨過這位世界級宗師。
  • 希區柯克的另一面
    他喜歡在自己和別人的電影中跑龍套,出演作品名單比導演電影名單還要長。113年前,這個有時嚴肅有時調皮的「希胖」在英國降生;32年前,這位殿堂級導演在美國離開人世。他的經歷和故事反覆出現在電影中,滿足人們探究這位傳奇人物真實生活的欲望。
  • 《後窗》,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史上百位偉大導演第一位』!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1899年出生於英國倫敦萊頓斯通小鎮的一個天主教家庭 ,身兼導演、編劇、製片人、演員,擁有英國和美國雙重國籍。年幼的希區柯克曾因調皮被警察關進了拘留所,從此警察給他留下了終身恐懼的影子。1907年,希區柯克隨家人遷居英國倫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