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古玩市場的特點
在紐約的大街上、地鐵裡,每天你可能與來自一百多個不同國家的移民擦肩而過。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如同一個聯合國。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移民形成各自的特點,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人在不同地區形成大小不同的社區,如小義大利、墨西哥區、穆斯林區、韓國城、小東京、小西貢、小臺北等等。這個現象普遍存在於美國東西兩岸。所有這些新老移民從家鄉帶來的文化藝術品不計其數。此外,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曾經駐紮於世界各地的大量美國退伍老兵從各地帶回來的一些當地的藝術品。因此,美國的古玩市場上可能出現任何國家任何民族的藝術品。
「五英裡死亡圈」是美國的一句行話,意思是Walmart等大型商場周邊近10公裡內商鋪租金昂貴,普通小商店無法競爭,生存困難。同樣,這種地區的古玩商店難以降低價格,鮮有撿漏的機會。在那些地價昂貴、人口眾多的大都市和旅遊景點的古玩商店裡,「撿漏」的機率極低。
北加州某古玩集市
淘古董就是要到那些冷僻的歷史小鎮。那些窮鄉僻壤,營業成本較低的古玩商店與地攤集市就是淘寶撿漏的理想場地。出門前最好先做些功課,在網上搜索一下。旅途中在偏遠冷僻的小鎮附近下高速公路,找一個地方停車,用智慧型手機在地圖上搜索「Antiques」(古玩),代表周邊古玩商店的許多紅點就立即可以顯示出來了。
西方古玩的時代劃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摧毀了許多手工藝行業,所以1910年代就成為古玩行業年代判斷的分界線。一些古玩商常常說,這件陶瓷藝術品大約是1910年代的,也就是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1940年代的第二世界大戰成為另一條分界線。全球工業生產次序被打亂,例如德國啤酒杯的主要生產廠商就在戰後轉移到了巴西。1970年代以後塑料等新材料的誕生、電氣化的普及,導致了全世界許多傳統產業的改變或消亡。例如早年國內家家戶戶都在使用的儲水陶缸、煮菜砂鍋、煎藥陶罐、醃菜陶甕在短短的十多年中全都不見了蹤影。轉眼間,無數昨天的日常用品成了今天撼動情感的懷舊物品。中國如此,許多其他國家也一樣。
美國有不少古玩商店在一些老城區的市中心,同一地區往往集中了多家不同主題的古玩商店。古玩商店的種類繁多,良莠不齊,各具特色。鐘錶、家具、燈具、相機、首飾、陶瓷、玻璃、鐵器、服裝、玩具、書籍、五金工具、體育用品,甚至大宗物品如古董汽車等無所不有。一些商店往往上午十一點才開門,而且周一與周二關門。
舊貨商店
Goodwill是慈善機構類的舊貨商店,主要依靠個人或企業等的捐贈。慈善機構的宗旨是幫助當地低收入家庭獲得一些廉價的衣物、家具及日常用品。一些家庭將家中不需要的物品清理出來捐獻給這類機構,同時可以獲得一份捐贈物品價值的證明,年度報稅時可以用於稅務抵扣。這類商店因屬於慈善機構,可以免除一些稅收,購物不需要交稅,商品價格相對低廉一些,有些商店還在特定時間內提供高齡者10%的折扣,因此這類商店生意十分興隆。這類商店裡有時候可以找到不少寶貝。例如一些家庭老人過世,子女將父母遺留物品當垃圾一樣清理,不少有價值的文物就流到了這類慈善機構的商店裡。
露天舊貨市場與跳蚤市場
一些露天市場天未亮就開市,稱為「鬼市」。美國的古玩集市實際上許多僅是露天的舊貨市場,或稱跳蚤市場,主要是一些價格低廉的包括家具、首飾、書籍、五金工具、玻璃、陶瓷裝飾品等在內的老舊的日用品及禮品。古玩集市主辦方臨時將一條或幾條街劃為集市區,商家不需要交付高昂的店鋪租金,因此貨物價格相對就較低一些。同時露天市場沒有銷售稅。
此類市場主要看主辦方與舉辦次數。有些主辦方具有嚴格的限制,每年就只有兩三次,並且嚴格防止普通商品進入市場,商家的貨物相對檔次高一些;也有一些集市參加門檻很低,各種商家雜亂無章。特別是那些每周開放的露天市場,簡直就是義烏小商品市場,各種廉價商品均有出售。
商品的稅收與價格
在商店裡購物必須支付額外的銷售稅,而且每個州、每個城市的稅率都可能不同。美國一般的銷售稅在百分之七到百分之九之間,但是非營利性的慈善機構,例如Goodwill連鎖店就不需要支付銷售稅。還有所有街道上的臨時攤位、古玩集市一般都不需要支付銷售稅。
美國一般商店貨物都是明碼標價,不容許還價,一些古玩商店可能會主動提出一些折扣。總之,一般商家還價空間不大,最多不會超過20%,絕不會出現國內那種漫天要價、狠心砍價的拉鋸戰現象。殺價太兇可能會傷害雙方的尊嚴,應該避免。假如你提出「支付現金」,有時候還可以有額外的還價空間。還有一些地攤商就乾脆告訴顧客:不收信用卡。
美國不少古玩商店採取不同店主租賃同一展櫃的合作形式,店主將展櫃出租給不同商家,按比例抽成,或者採用輪流值班制。因此當客戶與店主討價還價時,店主必須打電話向貨主「請示」。
古玩收藏中的贗品與相關法令
美國法律禁止營利性的藝術品仿製與銷售,以免欺騙消費者。商家有義務告訴消費者出售的商品的真偽與歷史背景,博物館的複製藝術品都有明顯的博物館標識。十九世紀前後歐洲文物行業也曾經出現過大量仿製古代藝術品牟利的工匠與商家,如今已成為歷史。對於這些藝術品普通愛好者較難以辨別真偽。那些在工藝上十分接近的早期高仿藝術品對於了解當時的文化藝術背景有所幫助,同樣具有收藏價值,類似於國內古玩市場上常說到的「清代仿明代」高仿藝術品。
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禁止地下出土文物流通與交易。有一次我在英國倫敦波特貝露集市看到兩件古希臘的陶罐,正在猶豫中,古玩商店店主——一位老太太非常坦率地向我解釋:「一般來說,公元前四世紀都是屬於禁止交易的出土文物範圍,但是這兩件藝術品早先是某皇家的收藏品。也就是說,這兩件文物在國家制定相關法令之前就已經進入私人收藏與交易市場,因此不受這條法律的限制。」我付款以後她就寫了一份證明給我:「這張紙條具有法律效應,可以證明你的藏品是合法的,海關要查驗時就拿給他看。放心去吧。」
蜂鳥西洋古董收藏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