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解放70周年紀念特刊 | 見證印跡·文物:打響解放全島的神聖戰鬥

2020-12-17 南海網

  見證印跡·文物

點擊查看南海網專題:徵途如虹——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特別報導

  《人民報》號外等刊文宣告

  打響解放全島的神聖戰鬥

版面截圖

  「新瓊社前線十七日急訊:解放全島的神聖戰鬥已於今晨揭幕……」70年前的1950年4月19日,《人民報》緊急編印號外,發布了這條激動人心的消息。

  恢宏的歷史,往往濃縮於時代的一個個細節之中。那些被塵封的記憶,總會在一件件文物中重新煥發光彩。海南省博物館珍藏著1950年4月19日《人民報》號外等登載解放海南島戰役消息的舊報紙。這些陳舊泛黃的報紙記錄了1950年4月至5月間,人民解放軍渡海大軍和瓊崖縱隊在海南各族人民的積極支援下殲滅敵軍殘餘勢力,帶領海南人民獲得解放的光輝歷程。

1950年4月19日,中共瓊崖報刊《人民報》發表號外。海南省博物館供圖

  墨香中重現解放海南島歷史

  「在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下,湧現出了一批進步報刊。它們是宣傳介紹國內外形勢、報導抗戰業績,鼓舞軍民士氣的有力載體,也是當下人們研究當年革命歷史的重要依據。」據海南省博物館副館長王輝山介紹,該館十分重視收藏見證革命歷程的進步報刊,陸續從海南、廣東等省份的舊報刊市場以及民間收藏愛好者手中收集到了一批相關報刊。

  日前,海南日報記者在省博物館看到了這些登載解放海南島戰役消息的舊報刊的電子版,其中包括:1950年4月19日《人民報》號外刊登的新瓊社17日消息《解放全瓊的戰鬥已揭幕了!我渡海大軍強大部隊也已登陸》;1950年4月21日《遼西日報》發布新華社20日消息《我軍強大渡海部隊在海南島北部登陸》《登陸部隊致電毛主席朱總司令 保證迅速解放海南島》,刊登《海南島介紹》一文向廣大讀者介紹海南的地理位置、物產以及當地群眾的革命事跡;1950年5月3日的《大公報》刊發新華社30日消息《瓊西大軍越白沙 海口秩序已初步恢復》。

  舊報刊在墨香中重現了當年解放海南島戰役的歷史進程。王輝山說:「重新翻開這些陳舊報刊,閱讀刊登在上面的消息,從中可以看到一幅幅波瀾壯闊、硝煙瀰漫、驚心動魄的歷史畫面。」

1950年5月3日的香港《大公報》。海南省博物館供圖

  驍勇軍隊解放全海南

  「渡海大軍的成功登陸為解放全海南奠定了基礎,解放海南島戰役大規模登陸戰正式打響!」省委黨史研究室科研宣教處處長遊憲軍對這些舊報刊的內容進行了歸納梳理,系統回顧了渡海大軍登陸瓊島後與瓊崖縱隊共同作戰、密切配合解放海南的歷程。

  1950年4月16日,大規模渡海作戰開始, 40軍6個團分乘300多隻帆船,43軍2個團分乘81隻帆船,從雷州半島啟渡。經過一場徹夜海戰,渡海部隊成功衝破國民黨軍艦隊的海上封鎖,創造「木船打軍艦」的海戰奇蹟,並於17日凌晨在海口以西至臨高角一線海岸強行登陸。在瓊崖縱隊接應力量的配合下,渡海部隊先是殲滅海岸守敵,後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全島各地縱深挺進。

  國民黨海南防衛總司令薛嶽,獲悉解放軍渡海部隊主力已登陸的消息後,命令32軍252師緊急增援黃竹、美亭,同時命令62軍151師、63軍153師在老城、白蓮集結。

  我軍獲悉敵方調其主力馳援澄邁的情報後,於4月19日命令40軍和43軍迅速靠攏,集中力量包圍殲滅澄邁之敵和來援之敵。戰役迅速發展到了白熱化階段:4月20日,雙方調兵遣將,在黃竹、美亭一帶展開激戰;22日,敵軍全線崩潰,薛嶽發出「向南轉移,船運臺灣」的撤退命令後,搶先登機逃往臺灣;23日,人民解放軍直搗當時國民黨在海南的軍政首府——海口、府城。

  4月24日,我軍15兵團發出乘勝追擊殘敵、迅速解放全海南的命令,兵分東、中、西三路,迅速南下,追殲逃敵——

  東路追擊部隊沿瓊文公路挺進,攻佔文昌城區,直插清瀾港,截住了一部分正準備登船逃命的敵軍,隨即折向嘉積南下;

  中路追擊部隊沿海榆公路由定安直接南進,解放瓊東縣城和嘉積後與東路追擊大軍會合,繼續向樂會、萬寧、陵水方向追擊,並於4月30日圍殲集結在榆林、三亞來不及登艇逃命的數千敵人,次日又乘勝進佔崖縣縣城;

  西路追擊部隊則沿西線公路經澄邁、那大等地追殲逃敵,於5月1日在八所、北黎殲敵軍286師。

  「5月1日,解放海南島戰役勝利結束,海南島宣告解放。」遊憲軍說,在解放海南島戰役中,我方共殲敵3.3萬餘人,戰鬥奇蹟是用血與肉凝成的。

登載解放海南島戰役消息的《遼西日報》。海南省博物館供圖

  開創瓊島歷史新紀元

  「戰役的勝利離不開瓊崖縱隊的密切配合和瓊崖群眾的支持。」據遊憲軍介紹,正是有瓊崖縱隊這一本土力量在物資儲備、後方保障、探路嚮導等方面做足了保障,渡海部隊才勢如破竹,在短時間內以利落姿態大獲全勝。

  據了解,1949年12月下旬,瓊崖區黨委和瓊崖縱隊接到中央軍委關於接應野戰軍渡海登陸的命令後,便著手籌備力量,開展迎接、支援大軍渡海作戰和解放瓊崖的準備工作。為此,瓊崖區黨委作出《關於配合大軍渡海解放全瓊的緊急工作指示》,決定從組織支前委員會、準備足夠的糧食、擴大民工組織,搞好情報工作等方面做好配合工作。一時間,瓊崖黨政軍民積極執行中共中央和瓊崖區黨委的指示,立即全力以赴地進行籌款、籌糧、支前、勞軍、情報、策反、接管和接應等工作。

  在渡海戰略的決策上,瓊崖縱隊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950年2月1日—2日,在廣州舉行的海南島戰役作戰會議上,經過充分研究,會議採納了瓊崖縱隊司令員馮白駒的建議,確立「分批偷渡和積極準備大規模強渡,兩者並重進行」戰役指導方針。

  遊憲軍認為,解放海南島戰役的勝利,開創了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勝利的先例,取得了大規模渡海作戰的成功經驗,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同時,該戰役的勝利,徹底粉碎了蔣介石集團憑藉瓊島苟延殘喘和變瓊島為反攻中國大陸跳板的企圖,使海南島一躍成為祖國南方的國防前哨,保衛祖國安全、保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的鋼鐵堡壘,以及捍衛祖國南海主權的可靠後方基地。此外,解放海南島戰役的勝利,對於進行抗美援朝戰爭、保衛新生的共和國、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等,也都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對於海南群眾而言,解放海南島戰役的勝利,開啟了瓊島歷史的新紀元。」遊憲軍說,這意味著海南各族人民徹底擺脫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剝削,翻身做了主人。

責任編輯:林芳羽

相關焦點

  • 海南明天將迎解放70周年紀念日,省內舉行多種活動紀念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海南島全島迎來解放70周年紀念前夕,4月30日出版的《海南日報》推出了《「見證」——海南解放70周年紀念特刊》,以史紀、地標、文物、影像與影音作品的回放,回顧海南解放的革命徵程,回眸70年前解放海南戰爭史上的每一個重要節點,聚焦那一場戰役的歷史性瞬間,是為了緬懷英烈的無畏與英勇,也見證那段戰爭奇蹟。
  • 海南解放70周年紀念特刊 | 見證瞬間·影像:「三猛」戰術,宜將剩勇...
    見證瞬間·影像  點擊查看南海網專題:徵途如虹——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特別報導  「三猛」戰術,宜將剩勇追窮寇  版面截圖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穿越田洋,跨過江河,取道海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40軍和43軍渡海主力部隊自1950年4月17日登陸海南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以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戰鬥意志,殲滅、追擊島上守敵。  70年後的今天,透過當年留下的吉光片羽般的老照片,人們依然可以重溫威武之師驅逐驚弓之鳥的歷史畫面。
  • 海南解放70周年紀念特刊|見證瞬間·影音:南洋僑生踏歌來
    見證瞬間·影音海外遊子吟——南洋僑生踏歌來版面截圖文\海南日報記者 蔡葩提示1950年4月底,新加坡華僑競相傳閱著由胡愈之主編的《南僑日報》,在頭版頭條的位置上,赫然寫著幾個粗黑的大字:「海口解放!」幾天之後,又是頭版頭條的位置,寫著「榆林解放!」
  • 紀念海南島解放70周年:「解放海南島文物史料展」開展
    尹海明 攝5月1日,民眾在海南省博物館參觀「碧海丹心——解放海南島文物史料展」。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全境解放。正值海南島解放70周年之際,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和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聯合推出「碧海丹心——解放海南島文物史料展」,回顧那段崢嶸歲月,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精神。
  • 東方立碑紀念解放海南島最後一戰——八所戰鬥
    緬懷先烈英魂 賡續紅色血脈四月二十九日上午,東方市不可移動文物八所港(解放海南最後一戰舊址)揭碑。海南日報記者 張文君 攝海南日報記者 張文君 通訊員 陳詩春70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大軍在今東方八所打響解放海南島最後一戰——八所戰鬥。
  • 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 海南解放公園正式開園
    2020年12月31日,海南解放公園正式開園。符宇群攝 中新網海南臨高12月31日電 (符宇群)12月31日,位於海南省臨高縣境內的海南解放公園經過半年多升級改造後正式開園。當日,「全新」的解放海南島渡海戰役紀念館正式開館。
  • 三亞市海棠區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暨紅色海棠紀念主題展落幕
    人民網-海南頻道10月8日上午,「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暨紅色海棠紀念主題展」第一站巡展在三亞國際免稅城落幕,吸引了部分市民遊客觀看了海棠區紅色主題展。中共三亞市海棠區委宣傳部推出「海棠區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暨紅色海棠紀念主題展」,回顧那段發生在海棠區的崢嶸歲月,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精神。本次展覽共分「英雄簡介」「紅色回憶」「大美海棠」三個部分進行展出,通過圖文形式讓民眾更好地了解海棠區紅色革命故事和紅色根基,也展現海南島解放後的海棠區發生的變化。
  • 70年前的今天,解放海南島渡海作戰第一槍打響!
    今年是海南島解放70周年。在70年前的3月6號,正是40軍118師352團加強營成功在海南島白馬井超頭灣登陸,與瓊崖縱隊接應部隊第一總隊回合。一起去了解。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70年前的那個春天讓人無法忘懷,70年前的這一戰,海南獲得了解放,開啟了歷史的新紀元。
  • 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美亭決戰定勝局
    (資料圖片) ■ 海南日報記者 餘小豔 通訊員 王家專近日,海南日報記者尋訪英烈足跡,重走海南解放路,來到澄邁縣金江鎮美亭墟。70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隊在這裡展開殊死戰鬥,讓「美亭」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從此名留青史。在公路旁一片松柏環繞的靜穆之地,一座紀念碑矗立其中,碑的正面自上而下鐫刻著13個遒勁的大字——「解放海南戰役決戰勝利紀念碑」。
  • 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瓊崖革命鬥爭和渡海解放海南島戰鬥勝利來之不易
    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內的紀念碑。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海南日報記者 習霽鴻「解放海南的英烈永垂不朽」。位於海口市金牛嶺公園的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以下簡稱陵園),四周樹木蒼翠,鳥語花香,公園裡的晨練聲依稀可辨,一切寧靜而美好。
  • 樂東黃流各界老幹部等紀念海南解放七十周年作品專輯二(詩詞篇)
    在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的日子裡,我們緬懷當年捨生忘死解放海南的勇士,也感激當今艱苦奮鬥建設海南的勤勞智慧的人民,黃流各界老幹部、關工委成員及志願者,在這,用最絢麗多彩的詩篇獻給英雄輩出,日新月異的海南。海南明天更加好!
  • 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 | 渡海先鋒營與瓊崖縱隊接應部隊勝利會師...
    海南日報記者 林書喜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林書喜 曾毓慧  在儋州市白馬井鎮濱海新區海花島二號橋旁,解放海南渡海先鋒營登陸點紀念碑面朝大海,紀念碑的後面是渡海將士強渡雕像和傅世俊烈士墓。這裡曾經是渡海解放海南島首個登陸點。
  • 一汽解放研發70周年紀念活動在長春舉行
    原標題:一汽解放研發70周年紀念活動舉行 70年前,一群有「汽車強國」信念的人邁上自主研發之路,催生了中國第一臺「解放」卡車,開啟了中國汽車工業的歷史。7月3日,以「創行七十載,領動新未來」為主題的紀念解放研發70周年主題日活動在長春舉行。
  • 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五指山瓊崖公學遺址:曾三辦三停 地址幾經變遷
    瓊崖革命遺址尋訪五指山瓊崖公學遺址:曾三辦三停,地址幾經變遷為海南解放事業培養上千名革命骨幹瓊崖公學院落。瓊崖公學於1940年夏在抗日的烽火中創建,是中共瓊崖特委在戰爭年代為教育和培養幹部而建立的延安「抗大」式的革命學校,也是在堅持遊擊戰爭中作為根據地大後方的主要文化教育基地,它為瓊崖武裝鬥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培養和造就了許多革命骨幹,從1940年至1950年5月海南解放,瓊崖公學曾三辦三停,地址也幾經變遷,為海南解放事業培養、造就1000多名革命骨幹。
  • 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李振亞:血染紅棉映丹心
    海南解放英烈譜李振亞:血染紅棉映丹心瓊崖縱隊戰爭史上最輝煌的一頁莫過於發動秋、春、夏季三大軍事攻勢,這三場戰役奠定了解放海南島的基礎。李振亞在海南協助馮白駒將軍建設革命武裝力量,他親自擬定作戰、訓練、偵察、通訊等各項工作條例,建立了一個精悍的軍事指揮機構。自1940年下半年至1948年下半年,李振亞率領瓊縱戰士轉戰瓊崖大地,多次粉碎來自國民黨頑固派、日本侵略者對革命根據地的「圍剿」「掃蕩」,通過避實擊虛、襲擊軍車、拔除據點,令敵人疲於奔命,有力支持了白沙、五指山等革命根據地的創建。
  • 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李振亞紀念園:蒼茫青山埋忠骨 英雄樹下慰英雄
    瓊崖革命遺址尋訪李振亞紀念園:蒼茫青山埋忠骨 英雄樹下慰英雄李振亞紀念園。(圖片由萬寧市委宣傳部提供)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4月23日,海南日報記者在海南海榆東線萬寧牛漏路段看到,一株高高的木棉樹亙於道路中央,一圈圍欄緊緊守護著它,猶如一座醒目的路標。這株高大的木棉樹,是當地人口中的英雄樹、「將軍樹」,也是李振亞犧牲的地方。
  • 科教頻道|紀念解放太原70周年:臺駘山竟有這樣一座碉堡?!
    4月24日,在太原解放70周年之際,太原臺駘山景區組織了主題為「勿忘歷史,奮發有為」的系列活動暨「解放太原東山外圍攻堅戰革命英名錄紀念碑」揭牌儀式。時隔70年,戰友重聚,在山西省國防教育基地太原臺駘山山抗戰紀念館,革命老前輩和後人共同緬懷那段拿起軍帽,扛起鋼槍,頭也不回向戰場走去的日子。讓我們一起回顧70年前的這段光榮歷史時刻。70年前的太原解放戰役從1948年10月5日打響、1949年4月24日結束,是解放戰爭時期持續時間最長、戰鬥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城市攻堅戰。
  • ...渡海先鋒營成功登陸白馬井超頭海灘 打響解放海南第一槍(配組圖)
    「70 年前,在毛澤東同志發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號令下,海南迎來了解放;70 年後,在習近平總書記發出『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號令下,海南迎來了自貿港建設的新機遇。」海南解放戰爭勝利70年以來,儋州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決策部署,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70年前的今天,海南全島解放:木船是如何打敗軍艦的?
    本文資料圖片由海南省史志館提供70年後再回望,依然心潮澎湃,其間多個重大抉擇更是驚心動魄。木船怎麼能打軍艦?假若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推遲一個月渡海,海南晚一兩個月解放,會是什麼樣的局面?假若馮白駒領導的瓊崖縱隊當年接到命令,「北撤」或「南撤」,海南島上沒有瓊崖縱隊的接應,還能否順利解放?
  • 天津解放70周年 三位英烈確認補刻
    日前,在紀念天津解放70周年之際,平津戰役紀念館工作人員和烈士家屬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在英烈名錄牆前舉行烈士姓名補刻儀式。盧紀良、黃慶太、韓金良三位烈士的姓名永遠鐫刻在平津館的英烈牆上。三人都是在天津戰役中犧牲的,他們都正值人生的黃金年齡,有著同樣的夢想,為了全中國的解放事業,將熱血灑在了我們腳下的津沽大地。懷著對英烈的無比崇敬與緬懷之情,記者跟隨平津館工作人員來到「平津戰役犧牲烈士名錄牆」前,一同見證了補刻烈士姓名這莊嚴而又神聖的一刻。盧紀良(1915年-1948年),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