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歌螺韻 魅力魚峰】
白蓮洞位於柳州市區南郊白面山,因洞口有一白色鐘乳石形似蓮花蓓蕾而得名。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是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蓮洞遺址為基礎建立的第一座洞穴科學博物館,園區內既有戶外白蓮古洞遺址,又有系統展示生命起源、人類演化和柳州史前文明傳承、演繹過程的室內陳列館,是自治區級、市級的科普教育基地。
關於螺螄的食用,40多年前,中國考古界在白蓮洞、鯉魚嘴遺址發現的螺螄殼堆積物,見證了2萬年多前,火的使用讓群居的白蓮洞人有了捕撈螺類食用的開端。
經鑑定,白蓮洞遺址地層中出土的螺殼和魚類化石包含有雙稜田螺、烏螺、大蝸牛、道氏珠蚌、鯉魚、青魚以及陸龜等。
洞外群山環繞,樹林茂密,景色秀麗。迂迴曲折的巖洞長達1870多米,溶洞面積7000多平方米。
底層有地下河道,全長370多米,流水清幽,終年不息。其周圍數十平方公裡的土地,分布著上百座溶洞。僅史前洞穴文化遺址就有白蓮洞遺址、鯉魚嘴遺址、醉客巖遺址、大佛洞遺址、白巖洞遺址、可怨洞遺址、社王洞遺址、仙佛洞遺址、雙洞遺址、穿洞遺址等10多處。
1956年,中國著名人類學家裴文中教授(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首位發現者)率隊來柳州考察,發現了白蓮洞遺址。後經多次考古發掘和清理,共出土人牙化石2枚,石器500多件,動物骨骼化石4000多件,火坑2處,陶片、骨器若干。該遺址包含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早中期的文化層,距今37000—7000年。
1985年5月建成中國第一座洞穴式博物館,集洞穴科學研究、科普和旅遊於一體。2006年6月,白蓮洞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洞內的石筍、石幔形成古榕懸須、神龜信遊、悟空尋螺等景觀,千姿百態,撲朔迷離。洞中塑造的「狩獵、打制石器、燒煮螺蚌、氏族會議」等古人類形象,引人穿越時空。
白蓮洞博物館地址:柳州市柳石路472號(乘21路公交車可到)
服務電話:0772——7200803
門票:博物館免費開放(戶外場館因疫情暫不對外開放);
開放時間:9:00-16:30(16:00停止入館,逢周一、除夕閉館)
信息來源:魚峰區委宣傳部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