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時候便有去日本的念頭,卻拖延症一直沒有實施,直到3月初,才匆忙決定趕在清明假期去賞櫻,本想體驗京都的傳統住宿,但京都酒店已經滿員無房了,只能訂了大阪的酒店。選擇了梅田站附近新阪急酒店,機場有班車直達,交通挺方便,每日的行程要從大阪出發到京都和奈良,時間大約1小時左右,住宿在交通樞紐所以還算方便。自由行最有趣的最具挑戰的就是安排行程了,花了幾個星期,收集大量資料,看了各種遊記攻略以及美食,即被他人的美麗遊記吸引,又被陌生的交通路線所苦惱,真是快樂與痛苦並行呢。
充滿對第一天的期待,開始我們的行程。地鐵站離酒店很近,很容易找,但是面對「特急/快速急行/急行/準急/區間急行/普通」不同類型的車次還是有點暈了,研究了半天加詢問工作人員,總算弄明白它們的區別。普通是每站停的,而其他急性之類的就會不同程度的跳站停,所以要看好目的地是否停站,再決定乘坐哪一種。
日本的印象最深的是「迷你」,看這個站臺,密密麻麻的天線排得很整齊,兩旁的居民宅離鐵路很近。可能就是因為迷你,便又有種精緻的感覺
紅色的神廟,紅色的鳥居,配著粉白色的櫻花和綠樹,顏色真的美極了。千本鳥居非常壯觀,入口處鳥居的很高,走到後面有小型鳥居就只有一人這樣高,相比大鳥居,很可愛的樣子。正面走進去,鳥居的柱子上光光的,但如果你轉過身,回頭看看身後,會看到鳥居的背面全是字(捐贈企業的名稱)!我理解為神明在山的深處,鳥居的盡頭,所以名字要刻在神明看的到的那一面吧。
南禪寺水路閣:水路閣於1991年始建、1890年竣工,是從滋賀縣大津市琵琶湖(日本最大的淡水湖)引水到京都市內(被稱為「京都市疏水事業」)的線路的一部分。當時西方建築技術剛傳入不多久,水路閣由日本人之手設計、施工,被認為在日本土木技術史上有著重要意義。昭和58年(1983年),水路閣被評為「京都市指定史跡」。
之前做攻略找賞櫻花的景點,蹴上舊鐵道立即吸引了我,上回去廈門也去了廈門的舊鐵路(被人為改造過了,完全不是想像中的樣子),老公還吐槽我怎麼總喜歡去舊鐵路。但是出地鐵站的那一刻,望到這排的櫻花,我們就知道這個地點來對了~
等等!喜歡就關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