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鯛類海水魚的飼養:二間雀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不過略有些膽怯
二間雀
這個品種大量地分布在琉球群島附近海域,以前被稱為琉球雀,目前貿易個體主要來自菲律賓。成年的二間雀簡直不能被稱為觀賞魚,但幼體看上去十分精緻。一些外國愛好者喜歡它們的素雅,將其成群地飼養在大型礁巖生態水族箱中。
同三點白一樣,它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不過略有些膽怯,當單獨飼養一條的時候會顯得很緊張。當水中的硝酸鹽過高時,這種魚的顏色會加深。若環境太惡劣了,它近乎可以成為完全的黑褐色,那樣看上去十分醜陋。如果能保持水質,並提供質量好的飼料餵養,它們的尾鰭會呈現出帶有光澤的紫色。
南太平洋地區產出的二間雀擁有一條黃色的尾鰭,可惜觀賞價值也不高;它可以生長到10釐米以上,成熟後比較兇猛,喜歡攻擊其他小型魚。
三間雀
每年各國觀賞魚貿易者都會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引進大量的三間雀,它們無疑是貿易量最大的雀鯛品種。成群的三間雀生活在珊瑚礁的周圍,用黑白相間的花紋製造混亂來迷惑捕食者。最大的三間雀也只有8釐米,它們是本屬中的小個子。如果不是微型水族箱,建議同時飼養5條以上,這樣可以欣賞它們有趣的群體行為。
如果飼養一群三間雀,它們也會選舉出一個首領。通常首領是最大的個體,具有最鮮亮的顏色,其他成員受到首領的威嚇,頭部顏色會加深,一些個體甚至全身變成了褐色或灰色。在酸鹼度太低或硝酸鹽太高的時候,它們的顏色也會加深,而且情緒變得很不好。雖然它們很少攻擊其他魚,但相互之間戰爭不斷。每一條三間雀都希望水族箱中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洞穴,但首領貪圖所有的洞穴。這讓許多成員都要拼命爭奪貧瘠或非常狹小的縫隙,它們相互示威,互相撕咬。當水族箱中有大型觀賞魚時(如20釐米以上的神仙魚),它們就無心顧及互相的恩怨了,一心只是防禦強敵,於是似乎能維持相對的團結。
只有長到6釐米以上的個體才會產卵,它們在水族箱中生長非常緩慢,將一條2釐米的個體飼養到5釐米需要一年的時間,而將一條5釐米飼養到7釐米需要至少3年的時間。我見過這種魚將卵產在石頭上,但沒有耐心將它們收集起來養大。
四間雀
這類雀鯛的名字似乎在排序,二、三說完了,就要說四。四間雀和三間雀的產地基本一樣,不過身價要比三間雀高一些。它們在受到驚嚇或水質不好的時候不會把身體調節成黑褐色,這讓它們的觀賞價值在本屬中位列前茅。我們可以見到8~10釐米的三間雀,但很少見到6釐米以上的四間雀。雖然有野生個體長到10釐米的記錄,但它們在水族箱中似乎尤其不愛生長。
我們不是能經常在水族店中看到這種雀鯛,它們的捕獲量不如本屬其他品種多。很多貿易商不願意引進這種魚,在他們看來這種魚價格頗高了一些,不如相貌似乎一樣的三間雀實惠。如果將四間雀飼養在水質極好的礁巖生態水族箱中,會看到它們每個鰭都鑲有亮麗的藍色邊緣,身體也會散發出絢麗的藍光。
四間雀似乎不喜歡在水族箱中產卵,或許這種魚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成熟起來。我還沒看到過這種魚的繁殖景象,這讓它在同屬中不一樣。如果喜歡,就多養上幾年看看,說不定會成功。
黃尾藍魔
這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小雀鯛,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海域有大量分布,它可能是雀鯛家族中最小的一種,成年的只能長到5釐米。很多人喜歡在小的水族箱內飼養這種魚,即便是一個玻璃瓶,放養上一條,只要每周注意換些水,也能時而拿來觀賞,不會出現嚴重的問題。同樣被大多數人看好的還有這種魚的低廉價格,它們在海水水族市場上普及的到處都是。
在一個小環境裡飼養兩條是不明智的選擇。雖然可以用5升水來飼養一條,但將兩條同時飼養在10升水中是不成的。它們相互攻擊,而且十分拼命。需要多條飼養時,要保證每條擁有50升水的空間,最好多一些巖石縫隙,它們才可以欣然安家。如果和藍魔混養在一起,它們可能會有危險,藍魔非常樂於襲擊它們。當水質優良時,它們可以在水族箱中婚配並繁衍後代。和藍魔不同,它們更願意將卵產在洞穴裡。如果在水族箱中放入傾倒的花盆,對黃尾藍魔就會住進去,在未來的幾天裡,它們會好好審視這個「洞房」。如果沒有兇惡的魚前來侵犯,它們就會產卵。卵通常被產在花盆內壁上部,親魚將身體倒過來把卵粘在上面。卵需要7~10天才能孵化,小魚攝食很小的浮遊生物。因為我能弄到的最小餌料是輪蟲,但它們吃不下去,於是沒有成功。
東印度洋地區還出產一種腹鰭是黃色的黃尾藍魔( Chrysiptera cf parasema),也被稱為半藍魔,非常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