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養生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也開始有一些人對養生藥物、保健品的原料等產生質疑。其中,最常聽到的應該是「是藥三分毒」之類的說法。就拿中藥裡面備受爭議的何首烏來說,由於「何首烏致藥物肝損傷」時不時被報導,導致一些人認為,「服用的藥物或保健品中只要含有何首烏,就一定會中毒」。
其實,關於這一論調,國家相關法規早有做出明示,相關領域的專家也對此類觀點進行過駁斥。
何首烏有什麼用?
何首烏是一味知名度較高的中藥,可以用來治療多種疾病,還有補氣養血、烏鬚髮、強筋骨的功效。據《本草匯言》記載:「生用氣寒,性斂,有毒;制熟氣溫,無毒。」
何首烏有生熟兩種,生何首烏,是沒有經過蒸煮,而是將何首烏清洗、切片、曬乾,以作藥用,有解毒、消癰、潤腸通便的作用。熟何首烏又稱為制何首烏,2015版中國藥典顯示,制何首烏的製法為:取何首烏片或塊,照燉法(通則0213)用黑豆汁拌勻,置非鐵質的適宜容器內,燉至汁液吸盡;或照蒸法(通則0213),清蒸或用黑豆汁拌勻後蒸,蒸至內外均呈棕褐色,或曬至半乾,切片,乾燥。每100kg何首烏片(塊),用黑豆10kg。黑豆汁製法 取黑豆10kg,加水適量,煮約4小時,熬汁約15kg,豆渣再加水煮約3小時,熬汁約10kg,合併得黑豆汁約25kg。
何首烏的功效有十幾種,最主要的四種有:補腎益精,氣血虧虛,舒肝養神,烏髮固發。它的使用範圍很廣,是中醫裡經常使用、不可缺少的良藥。
何首烏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價值,直到今天依然很明顯,並且在現代醫學技術的優化下,何首烏的製作和使用也相對更加安全。
國家食藥監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保健食品監管工作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功能聲稱應當具有充足的科學依據和判定標準。原則上,保健食品功能聲稱應經人體食用驗證。根據科學共識、科學依據充足程度和人體食用驗證情況,在功能聲稱用語中增加描述性的限制性用語,科學引導消費。
2016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保健食品的申報功能為27項。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司網站顯示,在「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中,就包含「生何首烏」和「制何首烏」。
目前市面上使用何首烏作為原料的保健品、食品、飲品也不在少數,例如同仁堂的何首烏茶、吉林敖東藥業的制何首烏茶、壽春堂大自然茶、諾瑞特牌當歸蘆薈膠囊、無限極男仕口服液、綠瘦牌奧賽青膠囊等保健品中,都含有何首烏成分。含有何首烏的保健品當中,增強免疫力、抗疲勞等保健功效也得到國家相關部門承認。
同仁堂制何首烏茶
吉林敖東藥業的制何首烏茶
諾瑞特牌當歸蘆薈膠囊原料中使用了生何首烏
浙江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委員施仁潮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何首烏製作應用得法就是一味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的良藥,但在使用上必須嚴格遵守醫囑。
此外,消費者在購買保健類產品的時候,要認準產品包裝上的保健食品標誌(小藍帽)。標誌位天藍色圖案,下有「保健食品」字樣。
我國對保健食品註冊審評審批的流程十分嚴格,申請企業除提供安全性論證報告、保健功能論證報告、生產工藝研究報告、產品技術要求研究報告等各種文件外,產品安全性評價試驗還要至少進行急性經口毒性試驗、三項遺傳毒性試驗、28天經口毒性試驗。產品研發、配方、公益、安全性和保健功能、標籤說明書、銷售樣品等均符合要求,並進行行政審查和信息公示後,才能批准註冊。
該如何科學理解「何首烏的毒性」?
由於何首烏本身比較特殊,國家相關法規對其用量、服用方法也作出了一些要求。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辦公廳關於加強含何首烏保健食品監管有關規定的通知(食藥監辦食監三〔2014〕137號)中明確顯示:
一、保健食品中生何首烏每日用量不得超過1.5g,制何首烏每日用量不得超過3.0g,此前批准超過此用量的產品,下調至此規定用量。
二、2014年9月1日後生產的含何首烏保健食品,標籤標識中不適宜人群增加「肝功能不全者、肝病家族史者」,注意事項增加「本品含何首烏,不宜長期超量服用,避免與肝毒性藥物同時使用,注意監測肝功能」。
對於一些不了解實際情況的「外行」所說的「服用何首烏一定會中毒」的觀點,也受到了醫學專家及學者的駁斥。
中國食品毒理學學科的創始人之一、國內外享有盛譽的營養和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院士,香料和食品風味化學專家、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院士均在不同場合提出「離開劑量談危害就是耍流氓」、「消費者缺乏「劑量決定毒性」的科學認識」的觀點,意思就是,是否產生毒性要看該種物質的劑量,一個物質是否有毒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直接取決於攝入量。
國家食藥監總局文件中提到的是「不宜長期超量服用」,而非「長期服用」。科學研究表明,何首烏按照國家相關部門規定用量長期服用是不會產生毒性的。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企業並未在標籤中註明具體含量,則是因為,國家並未強制要求註明原料的具體含量。
(責任編輯:蔣檸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