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收藏的眾多瓷枕中,枕面紋飾特色鮮明的嬰戲枕自成一類,年代覆蓋北宋、南宋、金、元等時期,窯口分布於磁州窯、定窯、當陽峪窯、景德鎮窯、湖田窯、河津窯以及山西南部窯場等窯口,集中反映了兩宋金元時期嬰戲枕的紋飾類型和特點。
(一)河北磁州窯
磁州窯是宋元時期著名的民間瓷窯,位於河北觀臺鎮,以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著名,瓷枕是其最富特色的產品之一。在生產嬰戲枕的眾多宋元瓷窯中,磁州窯的嬰戲紋瓷枕藝術成就最為突出,磁州窯的嬰戲枕裝飾多採用磁州窯典型的白地黑花裝飾手法描繪宋元兒童的生活場景,即在化妝土覆蓋的枕面上用褐彩顏料描繪嬰戲圖,兒童的靈動與大片留白的枕面構成一動一靜的對比,猶如一幅動起來的水墨畫,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收藏的2件磁州窯嬰戲枕均採用了這一技法。
北宋白地黑花持荷娃娃腰形枕,枕座側面繪有褐彩卷草紋,枕底鈐有「張家造」字樣。枕面邊緣有褐色線條開光,正中繪有一名留著桃子頭的童子,體態圓潤,身著花衫白褲,玩耍歸來覺得燥熱和疲憊,便敞開衣扣,將剛摘得的荷葉隨手放在一旁,眯著眼睛倚坐在繡墩上瞌睡,表情愜意享受,一派童真自然。
北宋 磁州窯 白地黑花持荷娃娃腰形枕
(二)河北定窯
定窯創燒於晚唐,北宋進入繁榮時期,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衰落於元代。定窯位於河北省曲陽縣一帶,生產瓷枕數量較少,類型裝飾較單一。定窯執荷孩兒枕以嬰孩手執荷葉的瓷枕造型聞名於世,此外定窯瓷枕也通過枕面繪嬰戲圖展現古代兒童的童趣世界。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有定窯的北宋珍珠地劃嬰孩紋腰形枕和金代白地剔嬰孩紋腰形枕。
北宋珍珠地劃嬰孩紋腰形枕,採用了珍珠地和劃花兩種裝飾手法。枕面分為內外兩區,外區為印花珍珠地紋飾,內區刻劃了一位趴在地上的裸身嬰孩,戴有項圈和手環等裝飾,眉心飾有一圓點,其左手支撐在地,右手向前,像是在抓握玩具,嬰兒身後裝飾飄帶,周圍飾有寓意吉祥的捲雲紋。
北宋 定窯 珍珠地劃嬰孩紋腰形枕
(三)河南當陽峪窯
當陽峪窯位於河南省北部,是宋元時期一座重要的地方窯場,以燒制白地黑花瓷器產品著名。該窯口的剔刻花工藝與磁州窯極為相似,當陽峪裝飾紋樣較為繁密、富於變化,且多用回紋、卷草紋裝飾。該窯口瓷枕以白釉為主,裝飾工藝主要有剔刻花、劃花等。
宋代白地褐彩刻嬰孩紋腰形瓷枕,為當陽峪窯常見的白地黑花腰形枕,在白胎上施褐彩釉,再採用刻花的手法刻出嬰戲圖。枕面邊緣為腰形開光,兩層開光之間刻有卷草紋裝飾;枕面中間剔刻出白胎,一名童子身著花衣裳蹲坐在庭院中,他身旁有兩叢小草,身後有兩株開得正盛的花卉。正值酷暑,他解開扣子一邊納涼,一邊用右手指著地上的某物,像是在聚精會神地觀察小昆蟲。
宋代 當陽峪窯 白地褐彩刻嬰孩紋腰形瓷枕
(四)江西景德鎮窯和湖田窯
宋代景德鎮窯和湖田窯均屬於南方窯系,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其燒制的產品以青白瓷為主,其釉色介於青色與白色之間,也被稱為「影青」。在景德鎮青白瓷產品中,嬰戲紋瓷枕多為腰形和方形,多採用刻劃或模印的工藝裝飾嬰孩圖案。館藏3件景德鎮窯嬰戲枕和1件湖田窯嬰戲枕均為青白瓷。
北宋青白釉印嬰戲紋腰形枕,北宋景德鎮窯產,主要採用印花工藝,即先用模子刻好花紋,然後在未乾透的瓷坯上壓印紋樣,最後澆青白釉焙燒而成的一種工藝。該枕枕側印龍紋一周,似在繁密的海浪中翻騰,枕面邊緣有三線腰形邊框,大片留白,正中印有3位童子戲球的場景。
北宋 景德鎮窯 青白釉印嬰戲紋腰形枕
(五)山西河津窯
河津窯是北宋至金代的山西南部窯場,以金代固鎮窯址生產的陶瓷枕最具特色,剔花填黑彩為該窯址最具特色的裝飾手法,其工藝步驟是:先在枕上施化妝土,再剔刻、勾畫出花紋,然後在剔地處填黑彩,最後施透明釉。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館藏的3件八角形嬰戲枕均採用了剔花填黑彩的技法,其枕面分三區,左右兩區為剔折枝草葉紋填黑彩,中間剔嬰戲紋填黑彩。
金代白地填黑持荷娃娃紋八角形枕,枕面左右剔折枝花葉,地填黑褐色;枕面中央為菱花形雙線開光,中間剔有一男童,地亦填黑褐色,一男童蹲坐在地,脖子和手腳戴有項圈、手環和腳環等裝飾物,童子體態豐腴,他頸後繞著一根系帶,系帶兩端繫著荷花,雙手各執一頭耍玩。
金代 河津窯 白地填黑持荷娃娃紋八角形枕
(六)山西南部窯場
三彩枕創燒於唐代,是一種低溫彩色釉陶瓷枕,釉色呈黃、綠、白、醬等多種色彩。三彩枕的燒造一直延續至宋金元時期,且在裝飾藝術更為豐富多樣,融詩文、繪畫、雕塑為一體,並採用多種技法呈現主題。三彩嬰戲枕即在三彩枕基礎上,採用剔花、繪畫等技巧融合而成。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有2件三彩剔地嬰孩枕,均為三瓣花形造型,與山西侯馬金墓出土的三彩剔花嬰戲紋枕極為相似,故此類枕被認為產自山西南部窯場。
金代三彩剔地刻嬰孩紋三瓣花形枕,該枕側面模印斜向十字形花葉紋。枕面邊緣勾勒雙線開光,左右兩側邊緣處剔有海浪形紋飾,填紅褐色釉。枕面中間以黑彩為底釉,剔劃一身形豐腴的嬰孩,身穿肚兜,脖戴項圈、手腳戴環,手持寶器,身披綠色飄帶,身體作飛騰狀,像是正在大鬧龍宮的哪吒。
金代 山西南部窯場 三彩剔地刻嬰孩紋三瓣花形枕
本文刊登於《文物天地》2020年第8期,原標題:《枕上嬰戲:兩宋金元時期嬰戲枕的紋飾特點》。
編輯:王龍霄
審核:耿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