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裡的第一篇課文,《場景歌》以歌謠的形式,運用了一系列的數量詞,創設了「海灘、山村、公園、少先隊員活動」四個情境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仿佛親臨其境。
第一步: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淘氣老師每講一篇課文之前,都會讓孩子們先大聲地朗讀課文,這樣孩子們對課文內容就有個大體的了解。
兒歌淺顯易懂,容易理解。全文共有4個小節,每一小節通過描繪4種景物組成一幅美麗的場景圖,語言整齊,節奏明快。朗讀時要特別注意「一」的變調。
在朗讀的過程當中,細心的孩子就會發現,第一小節和第二小節裡的「灘、船、田、園」都是押「an」韻;而第三小節和第四小節裡的「橋、鳥、號、笑」都是押「ao」韻。
第二步:圈畫重點
相對於前幾課來說,場景歌其實是非常淺顯易懂的,沒有複雜的句式要理解。首先我們用鉛筆圈畫出歌謠裡每一小節裡所描繪的景物,一共十六種,要求會默寫。
其中,在「一叢翠竹」裡要注意「翠」上面部分「羽」的寫法,第一筆是「橫折而不是橫折鉤」。這是本節課的易錯字。
「園」字的裡面是「元」很多孩子會寫成「無」。家長們指導孩子寫字的時候務必要細心哦。
「群、旗、號」都是本節課的一類字,要求必須會默寫並且組詞。我把這三個字的書寫步驟貼在文字下方,方便大家查閱。
第三步:詞語解釋
通過誦讀全文我們發現,一行垂柳的「行」和一叢翠竹裡的「叢」都是表示數量多的詞語。
道:指某些長形的東西。
叢:指的是聚集生長在一起的草木。
歌謠裡為什麼說「一艘軍艦」和「一條帆船」?
因為二年級孩子年齡還比較小,所以對於這組詞語的的理解,家長最好幫孩子找一下軍艦和帆船兩幅圖片,通過圖片的對比辨別,讓學生一下明白體型較大的船一般用」艘」這個量詞,體型較小的船則用「條」這個量詞。
一隊「紅領巾」指的是什麼?
「紅領巾」這句話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借用少先隊員戴的紅領巾,代替少先隊員,這是用形象代本體。
「一方池塘」換成「一個池塘」可不可以?
「一方池塘」換成「一個池塘」是完全可以的,只是「一方池塘」更文雅,而「一個池塘」更通俗。
「一行垂柳」換成「一排垂柳」可不可以?
「一行垂柳」換成「一排垂柳」也是完全可以的。比如:一排排柳樹倒映在水中,好似正在欣賞自己那長長的秀髮。
而在宋代政治家、文學家司馬光的《二月三十日與同舍宴李氏園晚歸馬上賦詩》裡則有「一行垂柳送人歸」絕佳的擬人詩句。
本文的多音字
一行垂柳裡「行」讀háng
行走、一行人裡「行」讀xíng
一把銅號裡「號」讀hào
哀號裡的「號」則讀háo
關於這篇課文如果您還有其他方面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給我。多謝您的關注!前幾課的重點內容圈畫連結我放在文末,有需要的家長可以點擊閱讀。
二上《植物媽媽有辦法》,一線老師這樣梳理文章脈絡和重點!收藏
二年級語文《我是什麼》,這位老師圈畫的重點讓我眼前一亮!
二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老師:重點句子和詞語要圈畫!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老師:能考90分,就算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