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已婚女不能回娘家過年‖生兩個女兒最幸福?

2020-12-19 小魔獸媽媽

作者:一品子衿

朋友A,山西人,今年離婚了,她說「今年過年,我無家可歸!」

朋友老家有個講究,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朋友離婚前住的是丈夫全款買的房子,離婚後住在公司宿舍,公司放假,宿舍樓要關門,因為老家的講究,娘家不肯收留她,她只能選擇「流浪去遠方」,一個人過這個團圓佳節。

據我所知,很多地區春節都有頗多講究。

比如,大年初一,不能動針線,「初一動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難免」;不能掃地,不能洗澡、洗衣服,否則會將財運掃掉或洗掉;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娘家,會把娘家踩窮。

這些講究在開明的人群中已經漸漸淡化,但是在思想保守、封建的老一輩心中,對這些講究還非常較真。

01、為什麼春節不讓回娘家?

古人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後從夫,夫死從子,不能有自己的主見。大年初一,闔家團圓,女人的闔家應是夫家,而不是娘家,所以,女人出嫁後應該在夫家團圓,侍奉公婆,接待前來拜年的人。

民間認為,臘月三十和大年初一,已逝的老祖宗會回家享受後代供奉,如果看到家中有「外人」,便不願意進家門了。已婚女人(不管離沒離婚)被認為是外人,必須供奉完祖宗之後,才能回娘家,有的地區將初二定為回娘家的日子,有的地區將初三定為回娘家的日子。

還有一種說法,臘月三十和大年初一,嫁出去的女兒若是回娘家,會將娘家「踩窮」,影響娘家或者兄弟家的財運,所以,一些老人非常在意這一點,拒絕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過年。

現在,很多城裡人並不講究這些,尤其是在只有女兒的家庭中,更是對這種習俗嗤之以鼻的。但是在一些鄉鎮、農村,這種習俗還非常盛行,尤其是在有兒有女的家庭中,更嚴格遵循此規矩。

朋友B,女,老家河北農村,已婚,在湖南上班,家中一個哥哥,也是已婚。當年,朋友B不曉得老家這些講究,父母早早告訴她初二再回老家,嫂子和哥哥卻大方地說:那都是八輩子之前的臭講究了,我們不信那些,你和妹夫年前就回來吧。

朋友B的公婆外出旅遊了,她想回家感受那久違的過年氣氛,尋找那兒時的快樂,於是,臘月三十,朋友B和老公回了河北,開開心心地度過了新年。

朋友B內心非常感激善解人意、不封建迷信的嫂子,但是這種感激緊緊維持了半年,哥哥的生意破產了,嫂子打來電話:以後不要回家過年了。

娘家財運如何與嫁出去的女兒回不回家過年根本沒有任何關係,但是一旦娘家恰好出現了虧損,更傾向於將虧損的原因歸咎於他人。

很多女人害怕這種牽涉,即使兄弟和兄弟媳婦盛情邀請回家過年,女人也會推遲到初二以後再回去,以免破壞了和娘家的感情。

02、離婚了,為什麼過年無家可歸?

已婚的女人,過年回不了娘家,大不了先回夫家過年,或者在自家過年,也是歡歡喜喜、樂樂呵呵的。但是一些離婚的女人,過年那天卻落得無家可歸,在感慨人生的同時,身為女人,應該思考一下以下兩個問題:

一、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嗎?

女人,為什麼最後落得無家可歸,追根究底,是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

嫁出去的女人潑出去的水,農村裡,娘家的所有財產(包括房子)都是男丁繼承的,女人沒有份。女人嫁給男人之後,住的是男人的房子,一旦離婚,這套房子自然也沒有女人的份。

所以,離婚的女人變成了無家可歸。

城裡人重男輕女的較少,女人離了婚也有去處。

從農村走出,進城裡打拼的女人們,卻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才能消解後顧之憂。從某方面講,農村走出來的女人是可憐的,從另一方面講,其中的奮鬥者更是可敬的。

二、經濟獨立嗎?

有的女人嫁人之後,便做了全職太太,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處處受制於男人。一旦離婚,很可能淨身出戶,別說屬於自己的房子,連基本的生活都難保障。

一網友訴苦:離婚,過年無家可歸,住在出租屋吃零食度日。

還有一網友問:為什麼有的女人明明討厭丈夫,卻不離婚?答:離了婚可能活不下去。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獨立了,便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權、發言權以及抵禦各種風險的能力。

雖說家庭、事業難以兩全,不過,還是儘可能地獲得獨立的經濟來源。

03、由離婚不能回家過年看「生兩個女兒的家庭最幸福」。

網上之前特別流行一個家庭幸福排名:

第一名:兩個女兒

第二名:一個女兒一個兒子

第三名:一個女兒

第四名:一個兒子

第五名:兩個兒子

這個幸福家庭排名更多是以經濟壓力大小來排名的。

朋友C生了兩個女兒,她曾說:還是生女兒好,招商銀行,以後不用給她買房子、買車子,女婿還得孝敬我,我們現在月月光,不考慮攢錢。

朋友D也是生了兩個女兒,她說:我的壓力不比生兒子的壓力小,我會教導女兒去奮鬥,但是我也會做好給她們買房子的準備,萬一和老公吵架了,還有個屬於自己的小窩可以去。

朋友C考慮的是自己的幸福與否,朋友D考慮的是女兒能否幸福。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不管生女兒,還是生兒子,都應該好好培養,他們才有能力抵禦各種未知的風險。

二十年後,離婚女不能回娘家的習俗應該消失了吧,但是離婚率卻是連年攀升的,即使現在,離婚都是很常見的現象,如果是男方購買的房子,離婚後不可能拱手給女方。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把孩子培養在哪個階層,基本上她的另一半也是那個階層的。你未注入時間、精力、財力培養女兒,也很難釣著金龜婿來孝敬你。

不管生的女兒還是兒子,都應該對他們的未來負責,好好培養他們。你的孩子未來若是才德兼備,不論性別,你都是幸福的;你的孩子若是無才無德,不論性別,你都是不幸的。

結語:

1、國家提倡移風易俗,對於千百年前的習俗,應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應該讓那些莫須有的規則破壞了親情。

2、女人,有了獨立的經濟來源,才能多一些退路,才能抵抗各種未知的風險。與其風險來臨時不知所措、感慨命運,不如得意之時未雨綢繆,早做規劃。

3、一個家庭,不論生的是男是女,都應該傾注精力去培養,你把他培養到哪個類群中,她的另一半基本也在那個類群中。家庭是否幸福,與所生是男是女無關,與你孩子的才德有關。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農村習俗:女兒不能在娘家坐月子,不能回娘家過年,夫妻不能同房
    這個習俗現如今在一些農村還興盛,比如我老家,回娘家依舊是不能睡一起的。但一些地方逐漸根除,個人覺得這個習俗沒有任何依據和道理,不讓在娘家同房,尤其是家裡有未結婚的兄弟姐妹時,擔心聲音太大吵到家人,或者把弟弟妹妹們帶偏等等。
  • 在家鄉大同過年有個習俗: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
    在我的家鄉山西省大同市,也就是以前雁北地區,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過年有一個習俗:嫁出去的女兒是不能回娘家過年的,尤其是家裡有兄弟的,以前人們認為出嫁的女兒在娘家過年對自己的哥哥或弟弟不好!會影響到他們的工作,仕途,甚至是生命!
  • 除夕不能回娘家? 那些不合時宜的春節習俗
    新華網太原2月5日電(記者王井懷 孫亮全)寫春聯、貼門神、包餃子、舞獅子……這些傳承千年的春節習俗,烘託出濃濃的節日氣氛,傳遞著春節特有的溫情。然而記者發現,還有一些過年老習俗並不能增添年味兒,反而徒增煩惱。專家認為,像女兒不準回娘家過除夕、初五不許走親戚、正月裡不能理髮、農村賭博等以前很多地區春節的「傳統習俗」,顯得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節拍,也應早日「辭舊迎新」。
  • 已婚女人的糾結:回娘家過年,還是去婆家過年?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是敦親祀祖、闔家團圓的日子;是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這本是美好的一天,但對於已婚女人來說,內心裡卻充滿著惆悵與糾結:是回娘家過年還是去婆家過年?傳統觀念裡,這個問題貌似根本沒有探討性,「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男權文化使女人在婆家過年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
  • 為什麼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中國一直有男尊女卑的講究,婦女地位很低,民間還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以及「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之類的說法,意思都是指出嫁的女人已經成了「外人」,不得無故回娘家,更多的時間是要伺候公婆和丈夫。 如果女兒想在新年時回家給自己父母過年,必須要等到初六以後。
  • 我是婆婆,想讓遠嫁的女兒回娘家過年,卻被兒媳婦拒絕了
    元旦即將來臨,意味著春節也不遠了。假如你是個兒媳婦,丈夫有個妹妹,遠嫁他鄉。如果婆婆和你商量,你小姑子想今年回家來過春節,你怎麼辦。某視頻裡有位女士說「我直接否決了」,評論裡沸騰了。作者給的理由是「習俗是一方面,不想看見她們是另一方面」,是否意味著小姑子真的很討厭,也不一定,還有可能是姑嫂不對付。人與人相處,有時候靠的是眼緣,就像兩個好人不一定會是好夫妻,同理,兩個人好女人,未必能處得好。
  • 為什麼是女兒大年初二才可以回娘家?
    大家初二回娘家,這是中國家庭的一個傳統習俗。其實不止是已婚婦女,丈夫和孩子也要在當天跟隨前往姥爺家中,正式的稱呼叫做「歸寧」。今天在春節中,大家現在都比較重視大年三十這一天,在這一天的晚飯是最為隆重的,俗稱「年夜飯」。
  • 你會選擇在娘家過年嗎?我採訪了四個已婚女人
    感覺自己結了婚就不在是娘家的女兒了,連回娘家過年都是件奢侈的事。我們家有兩個女兒,我跟妹妹都已經出嫁了,出嫁之後我們從來沒有在娘家相聚過,除了大年初三回去那一次,大家都在各自的家裡過年,有時候想念家中的父母,打電話回去,總是被媽媽說,過完年再回來吧。
  • 過了小年閨女不能回家?父親因舊俗拒絕女兒回娘家
    而春節臨近,老家濰坊壽光的王女士,內心卻倍加苦惱:自己本想與丈夫孩子一起回娘家過年,卻因為當地一則舊俗被擋在門外。  王女士稱,聽說已婚的女兒要回家過年時,其60歲的老父親在電話裡是流著淚拒絕她的,因為當地的舊俗說,如果已婚的女兒回娘家過年,將對自己的兄弟「不好」,老人不願犯這個忌諱。
  • 你會陪遠嫁的妻子回娘家過年嗎?我採訪了5個已婚男人
    我事先問了母親,能不能在娘家過年?母親說,這要是遠嫁還能在家過年,婆家那麼近你不回去,人家會說的。心裡一陣悲涼感和無奈襲來。「你都已經有自己的家了,哪還有在家過年的理」。聽母親這樣說,我鼻子有點酸了。是不是結了婚的女人,就不能在娘家過年了?
  • 「過年是回婆家還是回娘家?」這是五位已婚男人的真心話!
    其實在已婚女人的心裡,都有回娘家過年的打算,只是難以實現而已。那麼在已婚男人心裡,又是怎麼看待這件事呢?02.「過年是回婆家還是回娘家?」我採訪了五位已婚男人,這是他們的真心話!A先生,回誰家過年都一樣,都是在一起過年!
  • 遠嫁的女兒過年到底回娘家,還是回婆家?
    ,本該是闔家歡樂的日子但是由於女兒出嫁之後,就很難再回娘家過年特別是懷孕之後的媽媽們回娘家可以找尋到自己當女兒的感覺,回婆家只能看著老公家闔家歡樂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家怎麼著你了呢」甚至說到激動處,丈夫還會揚言「你回去就離婚,我丟不起這個人」小A告訴我,不管怎麼樣,他今年一定要回去的每到臨近過年都是她的心結如果結婚意味著不能回家過年
  • 結婚後,女人該不該回娘家過年?這三個已婚女人說出了心裡話
    男人和女人結婚以後就不僅僅是兩個單獨個體的相處,而是兩個相互之間有聯繫的家庭的相處。兩個家庭要融合相處,必定要處理好一些問題。春節馬上就要到來了,過年是激動人心的時刻,過年就意味著假期,意味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但是對於有的家庭而言,也存在一些不開心的事情。結婚以後的夫妻因為過年回家的問題產生頗多的矛盾。
  • 「媽,過年了你就別讓我姐住酒店了」「離婚女人不能回娘家過年」
    農村的風俗有很多,比如說過年的時候,出嫁了的女人是不能回娘家過年的,不然會對家裡的男丁不好,斷了男丁的財路。相信在很多的地方,都保留著這樣的風俗習慣。這幾年,張薇的年過的被提有多心酸了,都是在酒店裡度過的。
  • 春節習俗及禁忌大全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那麼春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又不可以做什麼?現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春節習俗1、倒貼福倒貼福,中國傳統年俗。8、守歲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論男女老少,都會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因此,守歲是春節的習俗之一。
  • 民間風俗:為什麼出嫁女回娘家大多數是正月初二,初一不行嗎?
    春節是我們國家非常重視的一個節日,很多習俗都是千百年一直流傳到今天的,如今人們普遍覺得城市裡面年味淡,還是要回農村,一家人熱熱鬧鬧地聚在一起才有過年的感覺。像筆者是湖南這邊的,村裡不禁菸花爆竹,從凌晨三點開始,就能陸陸續續聽到有的人家開始放鞭炮「出神」,而且家裡老人、媳婦也是一大早就起來忙活。
  • 拜年要磕頭、初五不出門 春節老習俗遵從還是抵制?
    說起磕頭拜年,小朱有滿肚子的委屈,父母倒還理解他,可爺爺奶奶卻十分重視這種拜年儀式,如果因為這個鬧彆扭,會被認為不懂事,過年的喜慶會大打折扣,雖然對這種古老儀式比較厭煩,但也不能抵制。  「今年回家也為這個事兒發愁,都有點害怕回家了。」小朱說。
  • 俗語「出嫁女年三十不看娘家燈」,女兒真的不宜回娘家過年嗎?
    「出嫁女年三十不看娘家燈」這句話放在過去是一種傳統,是「男尊女卑」時代的產物,還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放在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沒那麼在意,不過新出嫁的新娘子第一年除夕還是不會回娘家待著的。在過去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女兒出嫁就是外人了,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在新年的除夕和初一是萬萬不可回娘家過的,而且年三十看到娘家的燈火,在老輩人眼裡更是不吉利的象徵,會導致娘家破財的。不是有句老話叫「過一個冬死一個公,過一個年去一石田」,可見在古時候人們還是很信這個的,冬至或者年三十回娘家對雙方家庭都不好。
  • 出嫁女過年回娘家會帶來厄運?網友:不讓女兒回來也發不了財!
    小編在今年過年期間才聽說,現在咱們國家有的地方還有這麼個說法,女兒嫁出去以後,過年不能回娘家,否則會給娘家帶來壞運氣。本來以為只是某種久遠的奇葩習俗,但是看網友的回答,發現居然有的地方還很認真的相信這個說法?
  • 結婚後,老公從不答應我回娘家過年
    婚姻不僅僅是愛情的結合,更考驗兩個人是否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春節很快就要到來了~ 過年意味著家人團圓,每個人都期盼著回家過年 和家人開開心心吃一頓年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