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古代生活展"策展手記:京畿大地上的文曲昌興

2020-12-14 人民網

原標題:京畿大地上的文曲昌興(策展手記)——有關「京津冀古代生活展」

  首都博物館藏清代著色年畫。

  首都博物館藏金代《白玉雙鶴銜靈芝紋佩》。

  天津博物館藏清代刻磚《獅子滾繡球》。

  河北博物院藏西漢《鏤雕龍鳳紋銀鋪首》。

  天津博物館藏明代《嘉靖款五彩魚藻紋蓋罐》。

  應著丁酉年的新年鐘聲,「金玉滿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在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同時拉開序幕,一個展覽、三個部分在三地同時鋪陳,共同譜寫著千百年來京畿大地上人們共同的生活願景及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此次展覽的主題和三地互動的策展模式,無疑源於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從考古發現及文獻記載來看,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模式,具有客觀原因及歷史淵源。自古以來,京津冀三地便因地緣關係緊密相聯——周代起,京津冀區域文化開始初步形成;魏晉南北朝時期,京津冀區域成為民族融合的重要舞臺;金代,北京作為封建王朝的都城,對周邊區域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皇權一統天下,京津冀區域進入「一體化」的行政管理發展階段;元明清,京津冀作為京畿之地,以皇都為中心,輻射周邊,三地進一步形成了相互依存、依賴、共生、共建、協同發展的新模式……自然地理的相鄰,促進、形成了京津冀區域發展的相似性與共性,更進一步形成了三地文化發展的一脈相承,並表現在北方區域文化的相似性、圍繞都城形成的主流文化與宮廷文化的特色、濃鬱的相近的民間文化特色等方面。

  本次展覽策劃的初衷與重點,正是從京津冀文化的相似性與共性這一角度出發,依託三地博物館館藏文物的優勢,配合春節喜慶、吉祥的氣氛,以京津冀古代人們的生活為背景,以吉祥文化為主題,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到三地人共同鑄就的生活理想、價值理念和藝術升華,充分展現了三地深厚的歷史淵源、燦爛的文化之光。

  禮者,人道之極也

  「吉祥、和諧」,是本次展覽的大主題。如何在這一主題下,利用龐雜的文物構建起敘事結構是策劃展覽時所著重考慮的。三館專家經過十多次研討,決定充分發揮三個博物館的館藏優勢,致力於古人生活的主要方面——禮儀、家居,以及造物中體現出的無處不在的對生活的祈福與願景,通過禮儀篇、家居篇、藝術篇展現古人生活的尊貴、富足、美滿、優雅與情致。

  約束、影響人們生活的是人的精神,以及人們行為規範的準則,因此,在河北博物院展出的「禮儀篇」,重在通過「禮之精神」「禮之物象」「禮之生活」三者的有機結合,彰顯古代社會中禮制文明對人的生活的深刻影響。

  荀子認為,「禮者,人道之極也」。禮制文明的內涵及核心是建立社會的秩序。禮是國家典制、是行為準則、也是道德規範,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謂無處不在。人們的思想、追求受到禮制的薰陶;人們的行事、為人受到禮制的規範。禮的思想對古人生活的滲透,表現在禮之物象上。古代器物和藝術品的設計注重內涵,器物便成為體現「禮」的重要載體,在設計理念、內涵、功能、意義等方面,無不打上禮制的深刻烙印,也只有符合禮的規範,才能達到設計與製作的完美。「禮儀篇」便以古代的青銅禮樂器作為展示的重點,來印證當時的禮制規範;以玉帶飾等,來展現玉器對身份地位的象徵;以宮廷御用之物進一步彰顯禮制的尊嚴。它們既向人們詮釋著禮制文明,也體現著在禮的規範下先人對於美的追求。從中可以看到,古人的生活,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是在一定「禮」的規範中運轉的。

  結廬在人境

  如果說「禮」規範著人的精神,那麼「家」便是人的生活的主要依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古代士者生活中追求的最佳境界,其實普通人居家生活希望達到的意境亦是如此——通過美好的家居環境、氛圍,營造宜居、宜養、宜樂的美好家園。因此,展覽結合首都博物館館藏的民俗文物,特別是館藏的幾千張豐富多彩的民間年畫,在該館設置了「居家篇」,重在烘託古人「結廬在人境」的生活理想。

  展覽從庭院春秋、室內陳設、娛樂休閒三個部分來體現這一生活理想。

  「庭院春秋」部分營造了北方典型的建築四合院的氛圍。四合院建築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的理念。「四合」即東西南北四面的房間圍合在一起。「合」與「和」相通,「和」與「諧」相連。展覽通過展示一家人在四合院中其樂融融的情景來展現生活理想——小小的庭院就是一個家的小世界,是一個家族團聚的樂園。

  「室內陳設」部分通過正房、書房兩個場景展開。其中正房的陳設凸顯了主人地位的尊貴,以及長幼有序、內外有別的理念;而書房的陳設則強調了人的修養是心靈的一扇窗,突出了文化的氛圍。展覽的背景烘託特意展示了明代文人筆記中對書房外環境的描述:「門內有徑,徑欲曲;徑轉有屏,屏欲小;屏進有階,階欲平;階畔有花,花欲鮮;花外有牆,牆欲低;牆內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面有亭,亭欲樸;亭後有竹,竹欲疏;竹盡有室,室欲幽。」文字與圖釋效果相輝映,帶給觀眾更多遐想的空間。

  年畫在「娛樂休閒」部分有突出的展現。民間年畫是對古人生活理想的生動呈現,如首都博物館藏清代楊柳青年畫《滿堂富貴》,充分揭示了金玉滿堂、吉祥富貴的展覽主題,更讓觀眾在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中體會到京津冀地域一體、文化一脈的特點。

  探妙知天工

  古人於生活中不斷探索的美、提煉的美、創造的美,最終體現在各種生活器物以及寄託內心情感的書畫等藝術品中,它們也是古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天津博物館展出的「藝術篇」,匯聚三地館藏藝術精品,從藝術品產生的「理想意境」,到創造藝術品的「工匠精神」,以致「巧奪天工」的藝術精品,深入揭示了京津冀三地古代藝術品產生的根源、基礎以及成就。

  從最初的基本生存,到文明的發展、藝術的興盛,古人對美的追求,由「器完不飾」至「文質彬彬」,充分體現了孔子主張的「文質兼備」的理念。「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有畫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從家庭到個人,古代藝術品都賦予了深層內涵,傳統的吉祥圖案在不同材質、不同功能的器物上的充分表現,成為護佑人們生活的重要內容。

  工匠精神,讓藝術的創造在既有的規制中不斷突破、完善。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描繪玉石等器物的製作,南宋理學家朱熹解讀為「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正如清乾隆朝制玉達到高峰,自然少不了一批技藝超群的宮廷玉匠,他們創造了經典的「乾隆玉」,舉世共推崇,雅俗同玩賞。所以在「藝術篇」這一部分,從漢代的《羊燈》,到宋代的《墨梅圖頁》;從明代的《嘉靖款五彩魚藻紋蓋罐》,到清代的《銅胎鎏金掐絲琺瑯三足燻爐》,展覽重在通過展示古人對器物的形象營造、紋飾營造以及在這些方面的精益求精,來彰顯古人對美的追求。

  京津冀地域遼闊,它是京畿重地,作為全國的中樞,有亭臺宮觀、八方通達的萬千氣象;它是民族融合的舞臺,作為南北方融合的前沿陣地,有百川朝海、四方聚物的多元文化。如今,展覽打通了三地博物館的展廳和庫房,讓古今對話,觀眾是否可以聽到歷史的迴響,以及京津冀一體化逐漸加快的步伐?

(責編:王鶴瑾、魯婧)

相關焦點

  • 「京津冀古代生活展」策展手記:京畿大地上的文曲昌興
    結廬在人境 如果說「禮」規範著人的精神,那麼「家」便是人的生活的主要依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古代士者生活中追求的最佳境界,其實普通人居家生活希望達到的意境亦是如此——通過美好的家居環境、氛圍,營造宜居、宜養、宜樂的美好家園。
  • 金玉滿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三個博物館,這兒有些館藏文物你肯定沒見過!
    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和河北博物院將於2017年1月20日至2月19日聯合推出新春賀歲展《金玉滿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此次展覽共包含600組件文物,集合了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和河北博物院三個博物館的文物優勢和特色。(摘自最陶瓷)
  • 策展時刻丨「策展與策展性」&「當代設計策展」系列講座
    近期著作包括《策展性:策展哲學》(The Curatorial: A Philosophy of Curating),以及探討策展作為一種倫理的哲學研究專著《作為倫理的策展》(Curating As Ethics)。
  • 5G時代如何策展
    原標題:5G時代如何策展日前,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聯合主辦的第二屆「策展在中國」暨2019年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年會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對2019年策展界出現的新現象、新問題、新成果進行梳理、總結,探討5G時代如何助力中國策展學科發展、藝術生態持續繁榮。科技為策展帶來機遇和挑戰近幾年,科技類展覽在策展界引發熱潮,許多商業空間舉辦了各式各樣的新媒體展覽,「新媒體」「沉浸」等詞彙被廣泛使用。
  • 策展是理解的藝術
    因為我所面對的情況主要是公私館藏研究與陳列,所以我的戰場主要是時間上已經成為「昨天」的藝術陣地,而不是今天正在發生的藝術現場。因此,我對「策展是理解的藝術」的認識,完全是個人通過公私館藏研究與陳列實踐回望「昨天」的一點心得。    我說的「昨天」,其實也就是上一個百年。
  • 首屆「策展在中國」論壇:策展為城市文化及國際交流帶來什麼
    >伴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社會的滄桑劇變和中國文化發展的蓬勃生機, 策展或者說展覽策劃已經成為了一個新興的專業,策展界也不斷壯大了自己的學術力量,各位與會同仁豐富的策展實踐經驗和在展覽策劃上的理論思考,是不是到了一個可以更加系統梳理的系統,是不是可以謀求在我們過往的經驗和已有的著述上更鮮明的建立中國策展學,由此形成我們更加有目標的學術發展。
  • 京畿大地起宏圖——京津冀協同發展五年間
    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題:京畿大地起宏圖——京津冀協同發展五年間新華社記者春為歲首,攜希望和夢想出發。五年前的早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這是歷史性決策、戰略性謀劃。歷經五年的持續努力,一幅宏偉的「大藍圖」在中國京畿大地徐徐鋪展。(小標題)一張藍圖改變21萬平方公裡發展路徑正月展春流,渤海湧大潮。
  • 2019研究型展覽:策展方案入圍展
    2019研究型展覽:策展方案入圍展 2019-08-26 11:14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學會策展與走近大師
    策展與當代攝影我為森山大道策展在本課程中,三影堂教育計劃專門邀請了王春辰老師(知名策展人、央美美術館副館長),為同學們帶來當代攝影精品課程。在森山大道基金會的支持下,本課程專為希望提升攝影與策展藝術素養的攝影愛好者、策展愛好者或學者設計。
  • 第二屆上海策展人實驗室結營 引領國際策展新生代華麗蛻變
    在為期四周的策展人實驗室課程中,來自世界各地的19名策展人在上海美術學院教授李龍雨(Yongwoo Lee)以及駐慕尼黑和紐約的策展二人組「artReoriented(再調整的藝術)」的創始人山姆·巴道伊和提爾·費勒斯(Sam Bardaouil & Till Fellrath)三位導師的指導下,聆聽了多位專家講座,並多次實地走訪策展藝術現場,最終以小組為單位形成了自己的策展提案。
  • 解讀文藝復興與絲綢之路內在關聯的鑰匙(策展手記)
    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無問西東——從絲綢之路到文藝復興」,是在湖南省博物館「在最遙遠的地方尋找故鄉——13—16世紀中國與義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基礎上,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湖南省博物館合作,經重新策劃,再次推出的大型國際藝術交流展。
  • 第二屆「策展在中國」論壇暨2019年中國美協策展委員會年會在中華...
    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自成立以來,在策展理論研究、舉辦學術展覽、扶持青年策展人與優秀藝術家等領域不斷探索,精進創新。策展不僅與藝術展覽相關,亦在不斷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策展在中國」論壇的舉辦,旨在打造具有學術高點、國際視野的策展交流平臺,從而推動中國策展學科與藝術生態的繁榮和進步。
  • ...展和合之美 「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青年策展項目展...
    青年策展項目的設立既是對雙年展結構的一次有益嘗試和創新,也為國內青年策展群體提供了機遇。青年策展人前沿、創新的策展視野為雙年展提供了更加多元和新銳的視角。線上線下相結合,通過數字媒介與實體空間的互相補充、多維交融,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地域限制,拓寬國際交流渠道,廣泛吸引藝術創作、藝術策劃、藝術產業等領域優質力量參與到雙年展項目中來。
  • 考古博物館策展斷想
    多年前,由於職業的經歷,我曾思考過考古和博物館的關係,在2013年,還策展了全國第一家虛擬考古博物館。鑑於我國很多省、市、縣公立博物館藏品展品以考古出土文物為大宗,本人也曾大聲呼籲考古人應主動參與,甚至主導這類博物館的策展。形勢發展很快,如今,國內有數個考古機構出手不凡,已經或準備建設大型的考古博物館,可能還有不少考古大省在緊鑼密鼓地跟進。
  • 講座預告|策展的藝術和策略
    策展的藝術和策略主 講:方振寧(獨立策展人,學者,評論家)主 持:宋曉霞(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講座介紹講座主要通過過去十幾年裡在海內外策劃大型中國藝術展覽的經歷,講述了自己如何從完全沒有策展經驗,到成功獨立策劃大型國際展覽的過程。
  • 從「藏·天下」到「仰之彌高」:南博書畫展策展中的思考
    因為展廳四周牆面都放置了玻璃通櫃,且數米長的平柜上也覆蓋玻璃,使燈箱裝飾部件在玻璃上的反光顯得特別刺眼,且造成了玻璃與玻璃之間的相互反射、相互幹擾,極大地影響了觀展體驗。其結果只能關閉這些發光部件的燈光,拆除跨越在平柜上方的門型燈箱。
  • 讓中國藝術通過策展走向世界舞臺
    機器人·間展覽現場  12月14日至15日,由中國美協策展委員會、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聯合主辦的第二屆「策展在中國」論壇暨2019年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年會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舉辦論壇以「策展與時代·文化責任」「策展與時代·學術發展」為主題,對中國策展學界的新現象、新問題和新成果進行討論。  藝術家個展,自然是藝術展覽中的「基本粒子」 。縱觀2019年舉辦的龐茂琨、隋建國、蘇新平等藝術家個展,其策展思路更加注重藝術探索與時代語境的關係。
  • 「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青年策展項目展啟動
    青年策展項目的設立既是對雙年展結構的一次有益嘗試和創新,也為國內青年策展群體提供了機遇。線上線下相結合,通過數字媒介與實體空間的互相補充、多維交融,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地域限制,拓寬國際交流渠道,廣泛吸引藝術創作、藝術策劃、藝術產業等領域優質力量參與到雙年展項目中來。
  • 小學生將為北極博物館策展
    原標題:小學生將為北極博物館策展 昨天,「基於核心素養的育人方式變革——首屆PDC教育國際學術論壇」上,中國原創的PDC教育發源校呼家樓中心小學校長馬駿介紹,今年PDC聯盟校從11所會員校增加到了46家單位、上百所學校。
  • 策展團隊|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
    導言:「雅昌月度策展人影響力榜單」是雅昌藝術網從媒體角度對當代藝術領域的策展與展覽呈現進行全面搜集、記錄與跟蹤,從專業角度解讀「策展人」每月所策劃的展覽在學術性、策劃執行、公眾認知及影響力、國際化推廣、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