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日本盲盒巨頭Dreams公司與熱播綜藝《嚮往的生活》合作,推出SonnyAngel的H家族系列,萌化一波粉絲。今年兒童節,國內盲盒頂流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在4月完成新一輪融資後僅僅兩月又有上市新動作。盲盒經濟似乎迎來了高光時刻。作為大眾消費品中的小眾賽道,盲盒經濟是必然還是陷阱?未來該如何跨越產業生命周期?
一、盲盒經濟,是必然還是「陷阱」?
不同時代背景,年輕群體的收藏愛好和「不確定消費」一直普遍存在。從早期的集卡牌、遊戲刷副本,到近年來的氪金抽SSR、扭蛋機,這種用稀缺性吸引消費的產品從未缺席。因此盲盒經濟,並非橫空出世的產物,只是消費人群的迭代和與之相對應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形式的改變,為盲盒賦予了新的面貌。
(一)年輕人治癒、舒緩壓力的情感載體
現代年輕人因工作壓力、社交碎片化等原因,往往需要釋放自己的壓力,而抽盲盒與扭蛋一樣,就成為現代年輕人的一種寄託情感的載體。首先,盲盒中玩偶可愛、呆萌的外形就十分治癒,尤其收藏達到一定數量或抽到限定款時會產生一種快感和滿足;其次,玩盲盒的年輕人往往會自發或被動融入社群,在社群中可以交換抽取的盲盒款式,或展示自己抽到的隱藏款,藉由社交圈的展示獲得外界的認可和讚美,和集五福有相同的邏輯。同時這種社交圈又能給平時較為孤獨的年輕人帶來一定的歸屬感。
(二)現代年輕人為IP付費意願更強烈
作為一個高毛利的消費品,盲盒的隱藏款在二手市場價格水漲船高。2018-2019年,閒魚上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狂漲39倍,這種溢價程度堪比藝術品。而高溢價的背後,也是盲盒的核心競爭力IP帶來的效應。
隨著大眾對IP的意識越來越強,音樂、影視作品的付費模式讓現代年輕人更習慣於為娛樂文化IP付費。根據AdMaster《Z世代社交報告》,00後將43%的生活費用於娛樂文化,其中78%的費用被遊戲和動漫佔據。因此年輕人購買盲盒時,往往不會衡量玩偶本身的價值,而是被產品IP吸引,願意為其高溢價付費。
二、盲盒為何受資本寵愛?
當前年輕客群消費心理的變遷,盲盒品牌正是抓住了這樣的機遇,迅速俘獲年輕人的心。而泡泡瑪特更是一馬當先,10年獲得8輪融資。盲盒經濟到底有怎樣的魅力,頻頻獲得資本青眼?
(一)符合年輕人消費水平的精準定價
首先,正如上文提及,盲盒是一個毛利率很高的行業。一個手掌大小的搪膠玩具,上遊廠家定價一般在10元以下,而品牌盲盒的售價通常在50-100元之間。據泡泡瑪特招股書數據顯示,其2019年的毛利率也達到64.8%。此外,市面上盲盒的定價區間也精準切中年輕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與動輒幾千、幾萬的動漫手辦相比,盲盒與手辦具有相似的玩具屬性,但價格十分親民,符合年輕客群日常消費一般水平,能夠圈住更多消費群體。
(二)強大的IP獲取和打造能力
作為消費品中的小眾品類,盲盒的核心在於IP,IP是消費者認準品牌的「身份標識」,也是帶來復購的關鍵因素。泡泡瑪特的IP在眾多競爭中較為突出,據其官方數據顯示,目前公司運營有85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2個獨家IP及51個非獨家IP。其中,最暢銷的IP是2016年與香港設計師Kenny合作,後收歸旗下的Molly,僅2019年Molly銷售額就高達4.56億元,貢獻佔比27.1%。此外,泡泡瑪特還與Fluffy House、Labubu、妹頭、PUCKY等國內外知名IP達成了合作。
除了IP運用與盲盒的更新換代,泡泡瑪特也開始進行IP授權,比如2019年泡泡瑪特授權伊利使用Molly的形象推廣調味乳飲品,這幾年陸續和中國工商銀行、資生堂、強生、妮維雅、喜茶、美心月餅等各行各業的領軍品牌開展合作。一方面,泡泡瑪特通過IP授權獲得營收,另一方面也借頭部品牌的合作獲得品牌推廣的效果。
(三)新款和隱藏款帶來的客戶粘性
盲盒對消費者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氪金獲得隱藏款。而抽中隱藏款的機率看似比微博轉發抽獎高,但也讓很多氪金族豪擲千金。一個系列的盲盒共12個,一箱盲盒共12組,一箱盲盒才有1個隱藏款,因此一般獲得隱藏款的機率為1/144,而一些特別款的概率則更低。對於隱藏款的執著,往往能帶來年輕消費者持續的復購,或較高的客單價。
當然,除了通過隱藏款吸引復購,持續不斷的新品迭代也保持著較高的客戶粘性。泡泡瑪特通常按季節發售不同系列,一個系列中包括十幾個款式,每個款式的人物動作、表情、服裝都有細節變化,例如2019年9月推出的Bunny森林系列、2020年10月推出的DIMOO聖誕系列等。對於盲盒愛好者來說,新品是他們不斷復購的動力。
三、 上市「出圈」後,盲盒經濟面臨的課題
不論是國貨美妝、新式飲品,還是盲盒,這些乘著網紅「東風」出現的消費品,在長遠發展中都會面臨著生命周期的問題。盲盒經濟目前處於日漸成熟階段,若泡泡瑪特上市成功,這個巨頭必然會率先面臨一系列行業通性的發展問題。
(一)維護客戶粘性和保持稀缺性的抉擇
上文提到,稀缺的隱藏款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營銷手段。但消費者的耐性有一定限度,1/144的機率目前尚可承受,但隨著很多特別款越來越低的抽中概率,以及隱藏款在二手市場的溢價,消費者的粘性會逐漸損耗。因此,盲盒品牌如何權衡稀缺性和客戶粘性,在保持獲取新客的基礎上吸引舊客不斷復購,將是未來發展的一大課題。
(二)IP能否建立起品牌護城河
盲盒行業整體市場集中度較低,據沙利文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潮流玩具公司前五大品牌(按零售價值計)市場佔有率,泡泡瑪特以8.5%位於榜首,但與第二位競爭對手的7.7%相比,尚未形成絕對市佔率優勢。
擁有85個IP的泡泡瑪特,仍無法通過IP在行業內形成競爭壁壘。根據其官方資料顯示,非獨家IP的比例已佔到所有IP的 60%,即任何競爭對手都可以購買這些IP,開發相似產品,搶奪已有的存量市場。且獨家和非獨家IP具有時效性,一旦IP授權過期,創作者收回授權,品牌發展將會受限。此外,泡泡瑪特自主開發IP的能力仍然偏弱,銷售表現過於依賴王牌IP Molly,但Molly未來的熱度能否持續高漲仍未可知。因此,依靠自主研發的IP為品牌保駕護航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未來的成長空間幾何
雖然以泡泡瑪特為首的盲盒品牌都在布局線上線下渠道,但目前整體營收還是依靠線下零售店、線上旗艦店和機器人商店。相較其他網紅消費品,仍是一種較重的商業模式。受疫情影響,自2020年1月起,泡泡瑪特暫時關閉88家零售店以及279間機器人商店,線下渠道受到重創。
即使上市後,線下擴張的成本壓力與國內客群的天花板仍是需要面對的局面。未來僅依靠IP開發和新品迭代能否保持較高的利潤空間,獲得消費者長盛不衰的喜愛,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是上市後的應當持續思考的問題。
參考來源:
1. 零壹財經,《玩具「盲盒」獨角獸泡泡瑪特,赴港上市前營收利潤暴增》
2. 螳螂財經,《退市再上市,泡泡瑪特的「盲盒經濟」是門好生意嗎?》
3.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盲盒經濟:好奇不僅害死貓,還能掏空你的錢包》
4. 中外管理雜誌,《讓「95後」欲罷不能的盲盒經濟,為何既是陷阱又是機遇?》
5. AdMaster《Z世代社交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