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歡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恰逢農曆九月初四莆田林孝子的傳統祭祖日,莆田林氏委員會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林氏孝文化節。
10月1日國慶之夜,來自江西、廣東、浙江、海南、廣西、四川、臺灣、澳門及馬來西亞等海內外各地林氏宗親匯聚莆田陽城孝子祠,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藝晚會暨2019林氏孝文化節林府家宴,暢敘林氏孝廉家風,共慶祖國70年華誕。
10月2日上午,海內外各地林氏宗親與福建本省內各地的宗親一千多人在莆田鳳凰山林橋村「唐甘露林」舉行隆重祭祀大典,紀念莆田林孝子受皇帝賜闕1222周年,感恩祖德,傳承孝道,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今年,由江西省吉安市西河堂文化研究會主祭。唐裝禮儀,莊嚴肅穆,祭祀大典按獻花、讀祭文、行三獻禮等傳統儀式進行,體現林氏子孫對先祖的懷念和崇敬。祭典後,向參祭宗親發「燈」「餅」, 傳承闕下林家獨特的「分燈分餅」傳統習俗。
孝子林欑,莆田義門人,唐戶部郎中林尊之子,九牧兄弟之侄,棄官返家,侍母至孝,結廬守墓,孝感動天,有「甘露三降,白烏再集」的祥瑞。唐貞元十三年(797年)德宗皇帝為敦勸孝道,賜立雙闕,旌表門閭,山因稱甘露山,墓史稱「唐甘露林」。事載唐歐陽詹《甘露述》、《新唐書》孝友傳、《全唐文》林孝子傳。
雙闕是古代皇宮、帝陵前象徵地位崇高的禮制性建築,代表皇家威儀,昭示無尚的榮耀。莆田林孝子以孝聞名於世,受皇帝賜立雙闕,這是林氏歷史上唯一的殊榮,成為孝道典範、道德楷模,被稱為「林孝子」「孝子公」,是莆田歷史上第一位入二十四史之名的人,受歷朝官祭和尊崇,縣誌府志均有備述,名昭史志。丞相陳俊卿、尚書呂夏卿、狀元王十朋、泉州太守真德秀、探花林文、翰林學士丘濬、御使方良永等宋、元、明歷代都有重修雙闕、旌表門閭、孝子祠的名人碑記。1986年「唐甘露林」列為莆田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在各地林氏宗賢支持下,象徵林氏孝文化的雙闕重建落成,並舉辦了首屆海峽兩岸孝文化論壇。
自唐貞元十三年賜闕至今已一千兩百多年,莆田及全國各地的林氏後裔一直傳承每年九月初四「唐甘露林」祭祖的傳統。近幾年,來莆田尋根謁祖的海內外林氏宗親越來越多,規模也逐年擴大。形成拜孝子、頌孝道、傳孝義,尊老敬老,傳承孝文化的社會氛圍,具有很好的傳統道德文化教育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唐甘露林」作為莆田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有著獨特的雙闕和孝文化底蘊,有著厚重的人文歷史積澱,有豐富的民間習俗傳承。在雙闕重光之後,林氏族人將繼續打造具有莆田地方特色的孝文化園、孝廉教育基地,弘揚林氏孝德背後的文化內涵、時代價值,謳歌新時代,助力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和諧社會發展,讓中華傳統孝文化展現出新時代價值和風採。